软件质量国家标准GB-T8566--2001G,软件质量要素:
1.功能性-与一组功能及其指定性质有关的一组属性,这里的功能是满足明确或隐含的需求
的那些功能.包含:
a.完备性-软件功能完整,齐全有关的软件属性.
b.正确性-能否得到正确或相符结果或效果有关的软件属性
2.可靠性-在规定的一段时间和条件下,与软件维持其性能水平的能力有关的一组属性.包含:
a.可用度-软件运行后在任一随机时刻需要执行规定任务或完成规定功能时,软件处于可使
用状态的概率.
b.初期故障率-软件在初期故障期(一般为软件交付用户后的3个月)内单位时间(100小时)的故障数.
c.偶然故障率-软件在偶然故障期(一般为软件交付用户后的4个月以后)内单位时间的故障数.
d.平均失效前时间(MTTF)-软件在失效前正常工作的平均统计时间.
e.平均失效间隔时间(MTBF)-软件在相继两次失效之间正常工作的平均统计时间.一般民用软件大体在1,000小时左右.
f.缺陷密度(FD)-软件单位源代码(1,000行无注释)中隐藏的缺陷数量.典型统计表明,开发阶段平均50-60个缺陷/千行源码, 交付后平均15-18个缺陷/千行源码.
g.平均失效恢复时间(MTTR)-软件失效后恢复正常工作所需的平均统计时间.
3.易用性-由一组规定或潜在的用户为使用软件所需作的努力和所作的评价有关的一组属性.包含:
a.易理解性-用户认识软件的逻辑概念及其应用范围所花的努力有关的软件属性.
b.易学习性-用户为学习软件(运行控制,输入,输出等)所花的努力有关的软件属性.
c.易操作性-用户为操作和运行控制所花的努力有关的软件属性
4.效率性-与在规定条件下软件的性能水平与所使用资源量之间关系有关的一组属性.包含:
a.输出结果更新周期-软件相邻两次输出结果的间隔时间.
b.处理时间-软件完成某项功能(辅助计算或决策)所用的处理时间(不含人机交互的时间).
c.吞吐量-单位时间软件的信息处理能力(各种目标的处理批数).
d.代码规模-软件源程序的行数(不含注释), 属于软件的静态属性
5.可维护性-与进行指定的修改所需的努力有关的一组属性
6.可移植性-与软件从一个环境转移到另一个环境的能力有关的一组属性.
影响软件系统质量的4个关键技术要素
1.技术平台的寿命
2.试运行期
3.对于现有系统的迁移
4.技术扩展
服务质量的要素
1.可靠性-不仅可靠,而且准确地实现许诺服务的能力
2.责任-认真服务顾客的愿望
3.保障-员工的知识和服务水平以及他们承担责任的能力
4.专心-关系顾客以及个性化的服务
5.硬件设施-硬件设施,器具以及员工的表现以及其他影响感官的因素(如噪音,温度等质量成本:当生产的产品不是100%合格时, 由于产品质量而增加到生产当中的全部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