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润物细无声 拨动心灵深处琴弦论文

润物细无声 拨动心灵深处琴弦论文

润物细无声拨动心灵深处的琴弦摘要:近几年的品德课堂好不热闹。

为了鼓励学生,老师们煞费苦心,把能吸引学生眼球的金灿灿的“奖杯”、“王冠”,以及各式各样的贴画一股脑地搬进课堂。

表面上看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课堂真的“活跃”起来,可是学生的思维已经中断了,转移了,他们在意的是老师送的礼物什么样?是否比别人漂亮?……尽管小
脸也洋溢着兴奋,但是这看似热闹的课堂却总是显得有些轻浮。

在我们的小学品德课堂教学中,品德教师更应充分挖掘品德本身的德育资源,选取恰当的时间,适宜的机会,巧借材料,融德育于其中,纳思想在其里,如春风化雨,于悄无声息中,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之中受到潜移默化,达到润物细无声的隐性效果,于无声处拨动学生心灵深处的琴弦。

关键词:德育资源;打开心扉;拨动心弦;潜移默化;隐性效果;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11-086-01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在感叹诗人杜甫诗句的绝妙的同时,我不禁想到了全国著名教师李吉林老师的亲切教诲:“是教师,也是诗人。

老师也在用心写诗,而且写着人们最关注的明天的诗。

不过那不是写在稿纸上,而是写在学生的心田里。

”由此,我思考起小学品德课堂教学,多么渴望品德教师在课堂中,也能用默默温
情打开学生的心扉,滋润学生的心田……
来,我们一同走进品德课堂!
【案例1】
课上,冯老师请学生谈谈自己心中美丽的校园是怎样的。

学生们争着高举小手,希望老师能看到自己,爱表现的学生则欠起身子,瞪大眼睛,向老师传递信息。

冯老师微笑着,默不作声,突然,她的目光锁定在后排的一位小女孩身上。

她正心不在焉地望着铅笔盒出神,但此刻她已经注意到冯老师向她投来的期待与鼓励的目光。

她的脸微微红了,怯生生地举起手,头却低了下去。

“看样子,你还没准备好,很不自信!”细心的冯老师觉察到了。

几秒钟的沉默后,传来了老师温柔亲切的话语:“xxx,我想请你说,不过不是现在,想请你来给我们压轴,好吗?”那个学生咬着唇使劲地点点头,腰杆挺直了,一脸严肃,好像接受了“军令状”一般。

课堂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原本与课堂“距离遥远”的她,现在听得认真投入,有时还情绪高昂地跟着模仿,不多时,她已经兴奋地举着手嚷道:“我来压轴!”……老师为她竖起了大拇指!
【案例2】
这是一年级的一节品德课,题目是“春天来了”。

年轻的张老师面带微笑,循循善诱,耐心地引导:“春天来了,你们看到柳树怎么样了?”小手如林。

“柳树发芽了。

”“老师,他观察得不细,应该是柳树抽出了新的嫩芽,长出了叶子。

”“柳树姑娘冒出嫩嫩的,绿绿的新芽,被风一吹,跳起了舞。

”……张老师不住地点头称赞。

教室逐渐平静下来,“柳树开了!”一个微小的异样的声音传来。

张老师循声望去,说话的是一向腼腆的××同学。

“又不是花,怎么能开呢?”后排的小胖子毫无顾忌地嚷道,其他学生也偷笑起来。

小男孩脸红了,局促不安。

张老师意外地当着学生们的面把这个男孩从座位上叫了起来,并亲切地对他说:“看不出你还是个小诗人!”学生们一脸疑惑。

“你们想想看,柳树刚冒出的新芽就像花骨朵儿,慢慢地就像一朵朵含苞欲放的花儿,是不是?柳树开芽,告诉我们现在就是春天了。

xx想象力丰富,像诗人一样!”“喔!”同学们眼里闪动着奇异的光。

小男孩像得了最高奖励,之后表现得异常活跃。

【反思】
“人是树,信心是根。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

”新课程理念要求我们珍爱、保护每一颗童心,在鼓励中让学生增强自信。

于是,近几年的品德课堂好不热闹。

为了鼓励学生,老师煞费苦心,把金灿灿的“奖杯”、“王冠”,以及各式各样的贴画搬进课堂。

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学生思维进行中,老师总是有意无意间像变魔术似的拿出各式各样的礼物送给学生,调动其积极性,课堂也“活跃”了起来。

但学生的思维已经中断了,转移到了老师送的礼物上……看似热闹的课堂总是显得有些轻浮。

此外,课堂中类似“你真棒!”、“你真聪明!”这样的嘘声太多,即使学生答不出来,老师也会热情地说:“其实你能有勇气面对大家,已经很棒了!”便草草地让学生坐下,忙于其他学生的应答。

也许这在学生心中是一道永远也抹不去的伤痕,表面的安慰不能抚平学生失败的感受。

品德课是德育的最好的载体,我们的德育要遵循教育和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而品德教师更应充分挖掘品德本身的德育资源,选取恰当的时间,适宜的机会,巧借材料,融德育于其中,纳思想在其里,如春风化雨,于悄无声息中,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之中受到潜移默化,达到润物细无声的隐性效果。

我们的品德课堂缺什么?我想缺少的是冷静,是睿智,是思考。

案例1中冯老师不动声色的观察,几秒钟的思考后“请你压轴”的语言包含着多少智慧,他让学生自然地经历了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

学生在老师默默的呵护、帮助下又爬了一个高坡。

案例2中张老师表扬孩子没有嘘声,而是真诚地说:“你还是个小诗人!”他用超乎寻常的语言滋润着学生,也许就是这样一种情景会让学生终生铭记。

而这位老师教学朴实、自然,充满着浓浓的品德味,虽然没有热热闹闹的场景,但是无声处拨动了学生心灵深处的琴弦。

“境界深处无琢雕,随意化成绕指柔。

”、“无意中处处有意,方寸之间展才华”,愿“润物细无声”成为我们每位老师追求的教育教学境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