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材解读第六单元教材分析:一、主题:第六单元以“伟人”为主题,本单元围绕这一主题展开。
二、单元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认识44个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24个生字,理解相关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1.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理解课文,明白课文蕴含的道理。
2.分角色朗读课文,让学生明白知识是无穷无尽的,培养学生勤于动手的学习习惯和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先贤、先辈心系百姓,无私奉献的精神,并由衷的产生敬意。
三、单元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认识44个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24个生字,理解相关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理解课文,明白课文蕴含的道理。
感受先贤、先辈心系百姓,无私奉献的精神,并由衷的产生敬意。
四、本单元教材分析《大禹治水》是一篇古代神话传说,讲的是大禹为了治理洪水,吸取鲧的教训,历尽千辛万苦,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带领人们治服了洪水的故事,表现了大禹治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朱德的扁担》讲述朱德同志和红军战士一起挑粮的故事,赞扬了朱德同志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表现了战士们对朱德同志的敬爱之情。
《难忘的泼水节》这篇课文写的是1961年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欢天喜地过泼水节的故事,表现了周总理的平易近人和人民对周总理的爱戴,体现了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感情。
课时安排15.《大禹治水》2课时16.《朱德的扁担》3课时17.《难忘的泼水节》2课时《口语交际:看图讲故事》1课时《语文园地六》2课时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15.大禹治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会认本课13个生字,会写本课8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
2.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学习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教学重难点:学习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理解伟大英雄的由来。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古代传说,课文中的主人翁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为民造福的民族英雄。
板书课题,指名读“大禹”。
简介大禹:古代部落联盟的领袖,一位治理河水,为民造福的英雄。
提问:大禹治的是什么水?板书:洪水,并认读“洪”。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学生自由轻声练读课文。
2.检查自读情况。
指名逐段试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有些句子比较长,提醒学生注意句中的停顿。
3.范读课文,思考讨论: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谁?写了一件什么事?三、教学生字,指导书写。
1.教学生字字形。
引导自学,指导下列几个字的笔顺:注意“衣字旁”的写法;“难”右半部分是四画,第二横写在横中线上。
2.指导书写。
3、学生练习描红。
四、充分朗读,感知内容。
1.出示生字词,看看谁能读准了?特别注意把生字的音要读准了。
2.把这些词语请回到课文中,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个自然段,反复读一读,争取读好它。
3.请4名同学分读四段,师生从准确、连贯、通顺上评价读书小能手。
(将识字教学与阅读活动结合起来,本着《课标》中识字教学应识写分流、多认少写、字不离词的原则,这个环节只对重点字词加以指导。
)第二课时一、复习生字词二、学习新知。
1.大家见过洪水吗?它给你什么印象?看图片,在情境的渲染下教师叙述:洪水淹没了农田,冲倒了房屋,大地变成一片汪洋,人们无家可归,流离失所,给老百姓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2.指名说洪水的印象,适当评价(无情,可怕,凶猛)(一)学习第一自然段1.课文第一自然段描写了洪水给人们带来的灾难,请阅读课文,找一找。
2.看到这滔滔的洪水冲跨了房屋,淹没了庄稼,老百姓无家可归,你的心情怎样? 你能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洪水的凶猛以及老百姓生活的不幸吗?指导朗读。
要用急切的语气读出洪水凶猛的态势,其中“淹没、冲毁、痛苦”要重读。
我们一起满怀同情,读读这一段。
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试读。
生生、师生间互评。
(二)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2.这段提到了谁和谁治理洪水?3.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三)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1.指名读,思考:这一自然段一共有几句话?告诉我们一件什么事?2.自由读课文,找出本自然段中表示数量的词。
(十三年、三次、一次)这些表示数量的词强调了什么?突出表现了什么?3.指导朗读:上述数量词要重读。
自由练读,集体齐读。
出示填空:禹在外治水( )年,曾经( )次路过自己的家门,但他( )次也没有进去看一看。
4. 结合实际引导感悟:大家说说一周有多少天?一个月多少天?一年多少天?十三年知道多少天?你几天不见爸爸会怎样?几个月不见呢?几年不见呢?5.如果你是他的邻居,13年没见他回过家,你又会怎么想?6.让我们带着这崇敬的心情再来读一读这感人的故事吧!7.读到这里,你想对他说什么?你觉得大禹是一个什么样的英难?小结:十三年有多长啊?四千七百多天哪!我想他应该有机会回家的,至少在三次路过自己家门的时候可以回去看一看哪! 但是大禹为了千万的老百姓能过上好日子,他舍小家而顾大家。
这就是伟大英雄所具有的崇高品质!(四)学习第四自然段1.指名读。
2.出示图禹做了什么?出示句子:他带领老百姓挖通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引导洪水流入了大海。
提问:这句话里有两个词,它们都带有九字,你从这个九字明白了什么?大禹干了4千7百多天,要13年,在没有先进机器的古代,这是多么不容易啊!想一想,禹在带领老百姓挖河,劈山的过程中,会遇到哪些困难?3.学到这里,你觉得大禹是一个( )的英雄? 板书:无畏4.就这样,大禹为了治理洪水走遍了千山万水,吃尽了千辛万苦,终于把洪水给治服了,想象一下那又是怎么样情景呢?让我们放声朗读吧!5.出示图片:在这安定的日子里,老百姓在做些什么啊?6.如果你是大禹的邻居,见到他说什么?三、教师小结禹为了治理好洪水,在外十三年,带领老百姓挖河,劈山,不愧后人称他为大英雄。
今天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勇敢无畏、智慧、一心为公的伟大英雄——大禹,让我们再一次深深呼唤他——大禹!四、布置作业回家把大禹的故事讲给家人听。
板书设计:无私大禹治水无畏代代相传智慧16.朱德的扁担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会写本课8个生字,会认16个生字。
2.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悟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和理解。
2.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悟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具准备:生字卡片、课件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1.出示扁担图,谁知道这是什么?你们见过扁担吗?扁担是干什么用的? 认识“扁担”这两个字。
教读:扁担的“担”是轻声。
2.课件出示朱德像。
认识“朱德”这两个字。
板书“朱德”。
谁能说说这两个字怎么记?你们知道他是谁吗?简介朱德:朱德爷爷与毛主席、周总理一样,是我们老一辈的革命家。
他当过红军军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总司令,深受人民的爱戴。
3.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词。
1.自由读课文,提出要求:(1)圈出不认识的字,看拼音读准字音。
(2)标出自然段序号。
(3)遇到不懂的词句和问题作记号。
2.小组学生互读、互查、互教生字读音,互相解疑。
教师巡视,了解生字认读情况。
3.集体认读生字词。
课件出示生字词:(1)小老师教读生字词。
要求:先读词中的生字,再读词。
(2)开火车认读。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想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师生共同总结。
四、课堂作业。
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1.开火车认读生字、词语。
2.指名朗读课文。
二、品读感悟。
(一)学习课文1、2自然段:1.红军战士为什么要去山上挑粮?2.用“____”画出描写去茅坪挑粮所遇到困难的句子,交流重点词语:“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
“山高路陡”:师在黑板上画出“高山”的简笔画,让学生体会山的高、险。
3.想象一下,山有多高,山路会怎么陡峭,红军战士在这样的山路上挑粮行走时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呢?4.引读:路那么远,又山高路陡,可是每次挑粮……从这句话中,你看出红军战士怎么样?(团结、不怕吃苦)你是从哪个字上看出来的?(争)5.齐读第二段,读出条件的艰苦和大家的热情。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思考:战士们为什么藏朱德的扁担? 大家后来又因为什么敬爱朱德同志,而不藏他的扁担?用“波浪线”画出有关的句子。
2.小组交流。
结合自己找的词句,谈看法,互相补充。
3.汇报交流。
指名读找出的句子,然后抓住重点词,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谈看法,教师相机指导。
3.集体研讨。
教师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感悟理解。
(1)出示句子:白天挑粮爬山,晚上还要整夜整夜地研究怎样跟敌人打仗。
大家看了心疼。
理解词语“心疼”,明白朱德的辛苦。
这句话该怎么读出战士们的心情呢?试一试。
自由读,指名读。
带着担忧、心疼齐读。
(2)出示句子:不料朱德同志又找来了一根扁担,写上“朱德记”三个字。
理解“不料”从这个词你们体会到了什么?4.让学生进入角色。
如果你是红军战士,你会对朱德同志说什么?(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课件出示句子:大家见了,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
指名读,理解词语“越发”。
再联系上文,想想大家都敬爱他什么?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三、总结谈话。
战士心疼朱德而藏他的扁担,又被他以身作则,与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所感动而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
四、知识拓展。
关于朱德同志感人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
请你们课后收集有关他的故事,开个故事会。
板书设计:朱德的扁担战士们藏扁担以身作则,同甘共苦朱德找扁担17.难忘的泼水节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会认1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能力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观察图画,培养观察能力,借助插图理解文章内容。
3.情感目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体会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1.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
2.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挂图(课文插图);泼水节的材料;生字卡。
⒉学生准备:了解周总理的生平及相关故事,了解傣族及泼水节的资料。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图片激趣,引入课题⒈出示图片,图上的人们在干什么?(人们和周总理在一起过泼水节)(板书:泼水节)然后在前面加上“难忘”二字:为什么说是难忘的泼水节呢?到底多么令人难忘呢?让我们打开书开始读课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