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片机应用技术》期末答辩试题(口答题)
1.简述单片机最小电路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答:
供电电路:为单片机提供电源
时钟电路:提供单片机片内各种操作的时间基准
上电复位电路:使单片机在上电后内部各组件具有统一的初始状态
内外程序存储器读取控制电路:控制单片机CPU从何处开始读取执行程序
2.画出单片机引脚图,并标注编号及名称。
3.简述单片机P3端口的第二功能(P3.0~P3.5)。
答:
普通定义第二定义第二定义描述
P3.0 RXD 串口输入
P3.1 TXD 串口输出
P3.2 0
INT外部中断0输入
P3.3 1
INT外部中断1输入
P3.4 T0 计数器0的外部输入
P3.5 T1 计数器1的外部输入
4.简述AT89C51单片机引脚的31号脚EA的作用。
答:程序存储器地址允许输入端。
当EA为高电平时,CPU执行片内程序存储器指令(从片内程序存储器执行程序)当PC中的值超过0FFFH 时,将自动转向执行片外程序存储器指令
当EA为低电平时,CPU只执行片外程序存储器指令。
5.简述AT89C51单片机外部引脚的分类及具体组成。
答:
主电源引脚:VCC(40)和GND(20)
时钟电路引脚:XTAL1(19)和XTAL2(18)
控制信号引脚:RST(9)、ALE/PROG(30)、P S E N(29)、EA/VPP(31)
输入/输出引脚:P0(39~32)、P1(1~8)、P2(21~28)和P3(10~17)
6.画出单片机最小电路。
7.简述单片机的复位过程。
答:向复位引脚(9号脚)输入两个机器周期(24个振荡周期)的高电平后,即完成对单片机的复位操作。
8.简述AT89C51单片机的中断源以及中断条件。
中断源产生条件分值
INT/外部中断0 P3.2引脚接低或者下降沿引起10
INT/外部中断1 P3.3引脚接低或者下降沿引起10
1
T0/定时器/计数器0中断T0溢出10
T1/定时器/计数器1中断T1溢出10
(TI/RI)/串行中断串行口完成一帧字符的发送/接受后引起10 答:
9.AT89C51单片机中断源的名称及自然优先级顺序。
答:0
INT/外部中断1→T1/定时器/计数器1中断→(TI/RI)INT/外部中断0→T0/定时器/计数器0中断→1
/串行中断
10.简述单片机中断系统的优先级原则。
答:
当同一级别的中断源同时到来时,单片机按自然优先级顺序确定响应的顺序。
高级中断源可以打断低级的中断程序,转而执行高级中断程序;同级的中断源或低级的中断源不能打断当前的中断程序。
11.画出IE寄存器结构图,并简述其位含义。
12.画出IP寄存器结构图,并简述其位含义。
13.简述中断的初始化内容。
答:(1)允许全局中断;
(2)允许相应的中断源;
(3)设置中断源的中断方式;
14.单片机的定时器/计数器工作在定时器状态和计数器状态时的区别是什么?
答:定时器状态:内部计数器的加1信号由晶振的12分频信号产生;
计数器状态:内部计数器的加1信号由引脚T0(P3.4)或T1(P3.5)上的下降沿产生;
15.简述和AT89C51单片机定时/计数器相关的专用寄存器。
答:计数寄存器:TH0、TL0 、TH1、TL1
外部/定时器控制寄存器:TCON
定时器/计数器的方式控制寄存器:TMOD
16.简述定时/计数器工作在方式0和方式1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答:相同点:在每次定时/计数的开始都需要赋初始值
不同点:定时/计数的范围不同
(1)方式0的计数器由TH的8位和TL的低5位构成,最大值为8192
(2)方式1的计数器由TH的8位和TL的8位构成,最大值为65536
17.简述定时/计数器工作方式2的工作过程。
答:在方式2中,TH保存着8位初始值不变,TL进行计数(8位),当TL溢出时,除了产生溢出中断请求之外,还自动将TH中的初始值装入TL准备下一次计数。
18.简述单片机定时/计数器的初始化过程。
答:
1.确定工作方式——对TMOD赋值;
2.计算T/C中的计数初值——对TH和TL赋值;
3.如果使用T/C中断,须开CPU中断和源中断;
4.启动相应的定时器——对TR赋值;
19.简述TMOD寄存器的组成内容及含义。
答:
GATE C/T M1 M0 GA TE C/T M1 M0
GA TE:门控位。
0:仅受TR的控制;
1:只有INT(外部输入为高)为低,且TR=1时才工作。
C/T:功能选择位
0:定时功能
1:计数功能
M1M0:工作方式选择位
高4位是针对定时器1的设置,低4位是针对定时器0的设置。
20.简述三种串口通信制式的含义。
答:
1.单工:甲机乙机之间只有一个通信回路,并且甲机只能发送,乙机只能接收。
2.半双工:甲机乙机之间只有一个通信回路。
甲、乙机都可以发送和接收,但是不论甲、乙机都不能同时发送和接收。
只能是甲机发送乙机接收,或者是乙机发送甲机接收
3.全双工:甲机乙机之间有两个通信回路。
甲、乙机之间的数据发送和接收可以同时进行。
21.简述异步通信的含义。
答:异步通信是指通信的发送与接收设备使用各自的时钟控制数据的发送和接收过程,进行通信时数据或字符是一帧(frame)一帧地传送的。
帧定义为一个字符的完整的通信格式,通常也称为帧格式。
22.简述SCON寄存器的组成内容及含义。
答:
SM2 SM1 SM2 REN TB8 RB8 TI RI
①RI:接收中断标志位。
②TI:发送中断标志为。
③RB8:接收数据位8。
④TB8:发送数据位8。
⑤REN:允许接收位。
⑥SM2:多机控制通信位(11位帧格式下)。
⑦SM0、SM1:串口工作方式选择位。
23.简述单片机串口四种工作方式的区别。
答:方式0:同步移位寄存器,波特率固定(f osc /12);
方式1:10位帧格式(1起始位,1停止位,8个数据),波特率可以任意设定;
方式2:11位帧格式(1起始位,1停止位,8个数据,1个可编程位),波特率相对固定(fosc/64
或fosc/32);
方式3:11位帧格式(1起始位,1停止位,8个数据,1个可编程位),波特率可以任意设定;
24. 简述单片机串口四种工作方式的波特率计算公式。
答:方式0:fosc/12
方式1、方式3: )
256(12322X f osc SMOD -⨯⨯
=波特率 方式2:osc SMOD
f ⨯=
64
2波特率
25. 简述使用DS18B20测量温度的基本步骤。
答:初始化DS18B20→等待DS18B20应答→发送ROM 操作命令→发送RAM 操作命令→延时等待DS18B20转换温度→初始化DS18B20→等待DS18B20应答→发送ROM 操作命令→发送RAM 操作命令→接收DS18B20发送的温度值。
26. 简述1602液晶屏RS 、RW 不同取值时的含义。
答:RS 为寄存器选择引脚,高电平时选择数据寄存器、低电平时选择指令寄存器。
R/W 为读写信号线,高电平时进行读操作,低电平时进行写操作。
RS R/W 操作
0 0 向指令寄存器或地址寄存器写入数据
0 1 读取忙信号 1 0 向数据寄存器写入数据 1
1
从数据寄存器读取数据
27. 已知定时器1工作在方式0,TH1=0x56,TL1=0x78,fosc=24MHz ,求定时器1的定时时间,并写出计
算步骤。
答:
计算方法:定时时间=(最大值-初始值)*最小计时时间 由方式1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最大值=65536;
初始值=TH0*256+TL0=4608+52=4660; 最小计时时间=12/fosc=1us )
最终:定时时间=(65536-4660)*1us=60876us
28. 已知晶振频率为6MHz ,定时器0定时中断时间要求为10ms ,定时器1定时中断时间为100ms 时,写出
相应的设置语句。
答:10ms:
TMOD=0x01;TH0=(65536-5000)/256; TH0=(65536-5000)%256;
或:TMOD=0x00;TH0=(8192-5000)/32; TH0=(8192-5000)%32;
20ms:TMOD=0x01;TH0=(65536-10000)/256; TH0=(65536-10000)%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