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五下 传统文化 谚语和歇后语

五下 传统文化 谚语和歇后语

准备中………………
谚语和歇后语
五下传统文化 制作人:孟岩昊
谚语



谚语是广泛流传于民间的言简意赅的短语,多数反映了劳动 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而且一般都是经过口头传下来的。它 多是口语形式的通俗易懂的短句或韵语。 人们生活中常用的现成的话。谚语类似成语,但口语性强, 通俗易懂,而且一般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形式上差不多 都是一两个短句。谚语内容包括极广,有的是农用谚语,如 "清明前后,栽瓜种豆";有的是事理谚语,如"种瓜得瓜,种 豆得豆";有的属于生活上各方面的常识谚语,如"饭后百步 走,活到九十九"。类别繁多,不胜枚举。 谚语跟成语一样都是语言整体中的一部分,可以增加语言的 鲜明性和生动性。但谚语和名言是不同的,谚语是劳动人民 的生活实践经验,而名言是名人说的话。
歇后语

歇后语是中国劳动人民自古以来在生活实践中创造 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 语句。它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 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 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 "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 以就称为歇后语。汉文明源远流长。五千年历史沧 桑的沉淀、淬炼、凝聚成绝妙的汉语言艺术。其中 歇后语以其独特的表现力。给人以深思和启迪,千 古流传。反映了华夏民族特有的风俗传统和民族文 化,品味生活,明晓哲理,提升智慧。
你知道吗?
• 谚语和歇后语还分种类呢!
• 试着在小组内讨论一下。 • 时间:2分钟



1.事理类 虽有吃的口,没有咽的喉。 2.学习类 知识是智慧的火炬。 3.惜时类 时间是宝贵的财富。 4.励志类 有志者事竟成。 5.思想类 鸟靠翅膀,人靠智慧。 6.动手类 熟能生巧,巧能生妙。 Ps:谚语还有其它的类别,有兴趣的同学下课可以自己从网上找。
谚语的分类
歇后语类别



刘备借荆州——只借不还; 林冲棒打洪教头——专看你的破绽下手; 这类歇后语一般是引用常见的典故、寓言和神话传说等作比 方。上述两例,只要知道刘备、林冲故事的,自能了然于 心。 ;遇有交叉兼类情况的,则归入其特点更为明显的一 类。如: 纸糊的琵琶——谈(弹)不得 这类歇后语兼喻物、谐音,现归入谐音类。 综览上述分类,设比恰当是歇后语的共同特点。然而,“比 喻总是跋足的”。歇后语的前半段比喻部分,有时不免有不 恰当或不可取之处,有的还会涉及一些生理缺陷、迷信说法 和旧风俗等,这都是为了取其某种性质或特点,以引出所比 喻的意义。
小组交流自己搜集的谚语和歇后语
谚语和歇后语的类别
歇后语
• • • • • • • • 挨鞭子不挨棍子——吃软不吃硬 岸上看人溺水——见死不救 八个钱买碗馄饨——没有面 八十老翁学手艺——老来发奋 半瓶子醋——乱晃荡 逼上门的生意——没有好货 扁担挑水——挂两头 茶碗打酒——不在乎(壶)
谚语
• • • • • • 枣芽发,种棉花。 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要落后。 吃完糊羹还不饱,舔舐木碗怎能饱。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守财奴说金钱是命根,勤奋者看时间是生 命。 • 铁要打,人要练。
谢谢大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