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结题报告一、研究课题的提出我国中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职业化特征的中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所以中职教育应重视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通过实践教学,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而且有助于学生形成全面的职业劳动素养。
因此科学和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对中职学校来讲至关重要。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和用人单位对会计专业毕业生需求出现了新的变化,复合型、技能型、实用型人才受到青睐,而这种变化趋势对中职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课题,即如何提高毕业生的实际工作能力,而加强实践性教学正是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会计专业在我校开设已有20多年的时间,一直是我校的重点专业,但是,我们也清楚的看到,与社会对会计人才的实际需求相对照,跟其他国内先进职校相比,我们所培养的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还需要极大加强,同时我们在会计人才的培养过程中,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还明显不够,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还存在比较大的差距。
因此为了全面提高我校会计专业的教育质量,需要我们找准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全方位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加快转换人才培养模式,切实提高会计专业创新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水平。
本项目研究的目的是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多媒体教学方式以及社会师资力量,在原有会计实践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会计实践教学体系,使教学观念、教材、师资、校内校外实习等相互配合,将会计理论与会计实践操作结合起来,以培养具有较高实际操作技能、面向基层的中高级应用型会计专门人才。
二、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及主要内容2007.9—2007.12确立研究框架。
这一阶段,我们对现行中职会计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较为仔细的分析和调研,走访了许多的用人单位和校外实训基地,在专业教师和在校学生中召开了多次的座谈会,对中职会计实践教学的现状和急需要解决的问题有了清晰的认识,积累和掌握了与该课题研究有关的第一手资料,为课题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2008.1—2在理论支持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有针对性的访问调查、邮寄调查、电话调查、召开座谈会、个别深度访问等形式,对目前中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情况有了总体的认识,同时也了解到会计职业界对会计毕业生的评价及其对会计教育的要求。
我们对部分会计专业毕业生和不少用人单位主要就以下问题展开调查:一是财会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二是应如何科学、合理的构建会计实践教学体系?不少毕业生和相关用人单位领导给我们提供了非常重要的信息。
绍兴时代联合会计师事务所主任李昌贵认为财会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是学生的动手能力太差,不少学生就连简单的凭证填制、账簿登记和报表编制这样的工作都胜任不了;二是电算化会计掌握得不够理想,在校期间花太多的精力学习凭证的填制和账簿的登记,课堂内容始终围绕会计电算化合格证考试范围进行,导致所学内容过于简单和单一,而如成本管理、存货管理、工资核算、报表编制等方面的内容基本不学,导致跟实际工作脱节较大;三是在实际账务处理过程中,灵活应变能力较差,只会根据过去学过的理论知识照搬照套,不会举一反三,灵活运用。
绍兴华越联合会计师事务所主任冯晓燕认为:当前财会学生中存在的问题一是专业知识掌握不够扎实,对知识含含糊糊,模棱两可,差错率较高,很难独立开展工作;二是实际操作能力较弱,很多学生理论讲起来一大套,但很难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问题;三是校外实训基地在平时的教学中作用发挥不大。
不少毕业生认为:我校现行的会计模拟实验室和电算化实验室使用效率不高,在模拟实验室里没有按企业单位的会计岗位进行合理的分工,每个学生没能对每个会计岗位的业务流程都轮训实习一遍,实训指导老师的账务处理能力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等。
这些为我们进行课题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2008.3—2008.8 为实施阶段。
根据项目计划,课题组制定了一套系统化的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在实践计划与教材、师资、课堂案例教学、校内模拟实验、校外实践实习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进和完善。
具体包括:1、完善了会计实验大纲和计划,规范了实践教材。
我们根据每学期的教学安排来落实实践教学大纲和计划,将实践内容穿插在课堂案例教学、专业课程模拟实验、技能辅导课、选修课及寒暑假社会实践中,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有机结合。
2、培养和引进实践教育师资。
我们通过有计划地选送钱鸣红、何红良、王信明老师参加省中级会计师师资培训,选派周铭梨老师参加国家级师资培训及平时不定期的指派老师去企业单位蹲点实训等方式不断提高现有会计老师的实际动手能力,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所需的师资。
这学期,我们还聘请企业单位的高级会计师来校担任会计专业老师,强化对学生实务处理能力的培养。
3、加强课堂案例教学。
每门会计专业课程都自编了案例集与习题集,将课堂实践教学通过案例与习题的方式加以实现。
4、完善了实验室建设。
我们针对会计模拟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采取了以下相应的对策:一是改进实习的组织方式。
为了使会计模拟实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们采用了分工式、阶段式的实验模式。
所谓分工式就是在模拟实验时,在财会模拟实验室模拟设立与财务关系密切的不同工作岗位,如:仓库员、销售人员、车间统计人员、出纳、会计、主管会计等,让学生分别担任不同的角色,各施其职,让模拟单位运转起来;同时还要让学生在模拟企业进行岗位轮换,使学生明确每个岗位的工作职责、任务及其联系。
所谓的分段式就是将中职学生二年的在校会计学习根据教学进度分成若干阶段,并在不同阶段安排与之相适应的模拟实习。
如在《基础会计》课程结束后,配合进行一些简单的会计业务操作,从而使学生能够掌握原始凭证的种类、内容及审核、记账凭证的种类及填制、会计账簿的开设及登记、会计报表的编制等一些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会计实务操作的程序;在《企业财务会计》课程结束后,让学生模拟实习单位一个月的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过程,增强对会计核算方法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成本会计》课程结束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一些品种法、分步法、分类法下成本计算的专项实习,使学生掌握企业单位基本的成本核算;在毕业实习前,让学生做一套内容涵盖《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的大型模拟实习,让学生熟悉会计各个岗位的业务流程和操作,使模拟实验成为培养学生实务操作能力的有力武器。
二是将手工会计模拟实验和电算化会计模拟实验有机结合起来。
我们要求学生将手工会计的模拟实验资料应用于电算化模拟实验中,利用财务软件使会计核算过程再次得到重演。
具体做法是:利用现有会计电算化系统,将手工模拟核算的资料,构建模拟核算单位账套,并按照如下操作程序进行:账套初始化——启用账套——日常业务核算,即从单位基本资料和核算参数的设置、会计科目设置、期初余额录入、记账凭证的审核,到自动登记账簿和生成会计报表,让学生从计算机上体验会计工作的乐趣。
这种相互印证的实验方法,不仅使学生加深了对整个会计核算流程的掌握,而且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和体会到实现会计电算化的意义。
三是提高会计模拟实验教学的目标和要求。
目前社会对报账型会计人才的需求已近饱和,社会迫切需要的是既精通经济法规又能够参与管理和会计监督的人才。
因此,模拟实验教学也应相应地提高要求。
为此我们采取了以下举措:在模拟实验资料准备时,特意加入一些有问题的原始凭证,如假发票等,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挖掘,使学生明白什么样的会计凭证是合法、合理的,对不合法、不合理的凭证应怎样处理;在学生完成会计报表等实验内容后,让他们进行财务分析,要求学生对该企业的偿债能力、获利能力等作出评价并提出相应对策,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和管理水平,增强就业竞争力。
四是拓宽会计模拟实验教学的内容。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多种企业组织形式并存,加上学生就业去向的不确定性,仅仅以工业企业为模拟对象已难以满足社会对会计教学的要求。
因此,我们在《会计模拟》实验课教学时,应让学生对不同性质企业的经济业务进行模拟核算,掌握私营企业、民营企业、外贸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的会计核算,使学生毕业后能适应各行业、各层次的社会需要。
5、创新模拟实践教学方法。
在会计模拟实验中采用了多媒体演示实验教学方式和插播实验教学方式,并采用“做中学”、“学中做”等中职教学新理念,增强模拟实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6、加强了对会计实习基地的建设和校外实习的管理,使校外实训基地的规模不断扩大,实习管理制度更为规范和完善。
2008.8—2008.9总结教改成效,完成课题结题工作。
这一阶段主要是总结课题建设主要成果、课题应用情况及课题的创新点。
三、课题内涵的初步认识(一)会计实践教学体系的内涵会计实践教学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充分理解、认识和巩固会计理论教学的内容,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以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因此,会计教学目标是构建会计实践教学体系的依据,也是其出发点。
根据会计学科的特点,在充分借鉴和吸收国内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市场对会计人才的需求现实,本课题组将会计专业教学目标定位为: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应用型、通用型和外向型会计人才。
以此为依据构建基于三个平台的会计实践教学体系:以认识会计工作,认识教学相关问题为主的认知实践平台;以学习会计理论为主的会计实验与会计实习相结合的动手实践平台;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分析并解决会计实践问题的毕业实习以及分析研究会计理论问题的毕业论文为主的运用实践平台,使学生实现从感性到理性,从实践到理论再指导实践的认知过程。
(二)理论导向建构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构建会计实践教学体系的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仅仅是知识的提供者和灌输者,学生是学习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建构的主动者,而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和被填灌的对象。
因此在教学中,不能是以教师为中心,片面地强调“教”,而应该是以学生为中心,着重强调“学”,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能力。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又称“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它把辩证法应用于认识论,认为人的认识是从感性认识能动地飞跃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能动地飞跃到实践的辩证发展过程。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只有通过实践教学环节,才能让学生对所学的理论知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进而指导实践,达到教学的目的。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首先,自编了会计专业各主干课程的综合案例(习题)集,并将其融入到了各课程的教学工作之中。
其次,制定了“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实施细则”,将课程教学、模拟实验、校外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进行了有机的联结。
第三,加强了会计模拟实验建设与管理。
从教材选用、实验教师配备以及工作要求等方面对会计模拟实验室及电算化实验室进行了重新规范,按照专业课程的性质和内容不同,进行相应的会计模拟,使会计模拟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使学生不仅能胜任单位内部各主要会计岗位的工作,又能独到一面的进行企业单位全方位的会计核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