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七章 企业所得税法[42页]
第七章 企业所得税法[42页]
两档优惠税率。 ▪ ①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减按2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
得税。 ▪ ②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l5%的税率征收企业
所得税。
第三节 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
▪ 企业所得税以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为计税依据。 ▪ 基本公式为: ▪ 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
扣除-以前年度亏损
第一节 企业所得税概述
▪ 一、企业所得税的概念 ▪ 企业所得税是对我国境内企业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组
织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所征收的一种税收。 它是国家参与企业利润分配的重要手段。 ▪ 二、企业所得税的特点 ▪ (一)将企业划分为居民企业和非居民企业 ▪ (二)征税对象为应纳税所得额 ▪ (三)征税以量能负担为原则 ▪ (四)实行按年计征、分期预缴的办法
【引导案例】
▪ 二、定性分析 ▪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第七条第五款规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
,对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有赔偿的部分不得扣除”。该厂在收到保险赔偿后,不冲减营 业外支出,而是转入“应付福利费”账户,是故意在账簿上少计应税收入,减少当期计 税利润,造成少申报缴纳企业所得税40 000元(160 000×25%)。该行为违反了《中 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三条第一款的规定,已构成偷税,由税务机关追 缴其不缴或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以不缴或少缴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罚 款。同时,该企业所偷税额40 000元占当年应纳税额320 000元(280 000+40 000) 的比例为12.5%,已达到《刑法》第二百零一条规定(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 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处 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的, 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的逃税罪标准。 ▪ 三、处理建议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三条第一款规定应依法向该企业追缴企 业所得税40 000元,并对所偷税款40 000元处以1倍的罚款。鉴于企业已涉嫌构成偷税 罪,建议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
▪ 1.工资、薪金支出
▪ 工资、薪金支出是企业每一纳税年度支付给在本企 业任职或与其有雇佣关系的员工的所有现金或非现 金形式的劳动报酬,包括基本工资、奖金、津贴、 补贴、年终加薪、加班工资,以及与任职或者受雇 有关的其他支出。企业发生的合理的工资、薪金支 出准予据实扣除。
第三节 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
▪ 二、征税对象 ▪ (一)居民企业的征税对象 ▪ (二)非居民企业的征税对象 ▪ (三)所得来源的确 ▪ 我国企业所得税实行比例税率。现行税率规定为: ▪ 1.基本税率为25%。 ▪ 2.低税率为20%。 ▪ 3.两档优惠税率 ▪ 国家为了重点扶持和鼓励发展特定产业和企业,还规定了
实际联系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 ▪ 4.符合条件的非营利组织的收入
第三节 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
▪ 三、准予扣除项目 ▪ (一)准予扣除项目的原则 ▪ (二)准予扣除项目的范围 ▪ 1.成本 ▪ 2.费用 ▪ 3.税金 ▪ 4.损失 ▪ 5.扣除的其他支出
第三节 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
▪ (三)准予扣除项目的标准
▪ 2.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 ▪ 企业发生的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按标准
扣除,未超过标准的按实际数扣除,超过标准的只能按标 准扣除。 ▪ (1)企业发生的职工福利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 14%的部分准予扣除。 ▪ (2)企业拨缴的工会经费,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2%的部 分准予扣除。 ▪ (3)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企业发生 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2.5%的部分准 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结转以后纳税年度扣除。
第三节 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
▪ 一、收入总额
▪ 企业的收入总额包括以货币形式和非货币形式从各种来源 取得了的收入,具体有销售货物收入、提供劳务收入、转 让财产收入、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以及利息收 入、租金收入、特许权使用费收入、接受捐赠收入、其他 收入。
第三节 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
▪ (一)一般收入的确认 ▪ 1.销售货物收入 ▪ 2.劳务收入 ▪ 3.财产转让收入 ▪ 4.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 ▪ 5.利息收入 ▪ 6.租金收入 ▪ 7.特许权使用费收入 ▪ 8.接受捐赠收入 ▪ 9.其他收入
第三节 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
▪ (二)特殊收入的确认 ▪ (三)处置资产收入的确认 ▪ (四)相关收入实现的确认 ▪ 二、不征税收入和免税收入 ▪ (一)不征税收入 ▪ 1.财政拨款 ▪ 2.依法收取并纳入财政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 ▪ 3.国务院规定的其他不征税收入 ▪ (二)免税收入 ▪ 1.国债利息收入 ▪ 2.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收益 ▪ 3.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的非居民企业从居民企业取得与该机构、场所有
第二节 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义务人、征税对象 及税率
▪ 一、纳税义务人
▪ 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义务人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 业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组织。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缴纳 个人所得税,不是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义务人。
▪ (一)居民企业
▪ (二)非居民企业
第二节 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义务人、征税对象 及税率
第七章 企业所得税法
吴辛愚主编.《税法(第二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2.
【引导案例】
▪ 转移保险赔偿偷逃所得税案例 ▪ 一、基本案情 ▪ 2009年8月,因邻厂失火造成火灾,某市家俱厂加工车间及仓库被烧
,造成存货损失20万元,该厂在报经税务等有关部门审批后,将这部 分损失列为营业外支出,并于年末在税前扣除。2010年3月,地税稽 查人员在对该企业的汇缴检查中,发现该企业为投保单位,于是决定 做进一步审查。稽查人员了解到2009年末保险公司已就此损失向该厂 赔偿了16万元,而查看“营业外支出”明细账却未有冲减额。后经仔 细查账与询问,得知原企业收到保险赔偿费后,将其记入了“应付福 利费”项目。 ▪ 另据检查,企业2009年自行调整后的应纳税所得额为10万元,已按 25%的税率最终申报缴纳了企业所得税。该企业全年应缴纳的各项税 额为28万元,其他地方各税的计算和缴纳均无错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