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阅读《父母的心》,完成后面题目“实在太难为情了。
”两口子只说了这么一句就又哭了。
问了几次,那男的才哭着说:“本来是不应该这么随便说话的。
昨晚上我们两口子本来是商量好,说得一妥百妥,决不留恋孩子啦,可是,正因为她太小,所以总担心她是不是会这样那样啦,结果是我们两口子一夜没睡。
把那么个无知的孩子给人家,连我自己都觉得这当爹的太冷酷无情。
您给的钱我们如数奉还,请把女儿还给我们吧。
与其舍掉一个孩子,还不如爹妈儿女一家六口饿死在一起好。
”财主夫人听了这番话,不由得也跟着悲伤起来,她含着眼泪说:“是我不对,老实说,我虽然没有孩子,但你们当爹妈的心我完全理解,而且也羡慕你们。
孩子还给你们,钱呢,就算做你们教给我懂得父母之心的酬谢吧。
”6. 选文两次写到夫妇的哭,在文中起何作用?(3分)7. 请找出这对夫妇决定要回自己的孩子的最主要的理由。
(3分)8. 分析第一段夫妇有矛盾心理的原因。
(3分)9. 财主夫人为什么羡慕他们?(3分)10. 财主夫人的转变说明了什么道理?(3分)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部分文段,完成8-15题。
①不必说_____的菜畦,______的石井栏,______的皂荚树,______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______,肥胖的黄蜂_____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____向云霄里去了。
②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的趣味。
③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④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⑤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
⑥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
⑦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比桑椹要好得远。
…………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
拍雪人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
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
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____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_______些秕谷,棒上_____一条长绳,人远远地_____着,______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_____,便______住了。
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
8.在选文第一段横线处填上适当的词语。
(2分)9.从下列词语中选择恰当的动词填在第二段的横线处,只填序号。
并谈谈这些词有什么特点。
(2分)备选词:A、顶 B、支 C、撒 D、拴 E、系 F、拉 G、牵 H、拽 I、罩 J、盖 K、看10.第一段文字描绘百草园的生活着重突出哪两方面?这体现出“我”什么天性?(2分)11.第一段文字的描写顺序有哪几种?(至少写出三种)(2分)12.结合选文谈谈作者对百草园什么感情?(2分)13.“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句式有何特点?仿照例句,造一个句子(不少于50字)。
(3分)14.第二段文字写冬天百草园很无味,而写雪地捕鸟却津津乐道,这样写有什么好处?(2分)15.文中遗漏一句“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成仙”应放在何处?插入这一句有什么作用?(2分)真情①当时我叫他“小老弟”。
其实,我们的年龄还差着辈分,我只能这样称呼他。
②那天,家里电冰箱坏了,我到修理部请求上门修理。
修理部的同志说:“现在人手少,需稍候两天,你要急,可以拉来修理。
”这可难为了年过花甲的我,正当我一筹莫展的时候,“旧书旧报纸的卖!”一声吆喝使我闪出了一个念头。
③看上去他二十多岁,一个很精神的小伙子。
我叫了一声“小老弟”,把来意向他讲一遍,并表明急切的心情,最后还特别加重了一句“我给您劳务费!”他憨厚地笑了笑:“走吧”。
④我们二人从三楼把冰箱抬到平板车上,拉到修理部。
冰箱修好了,他又帮我抬回家。
我当即从衣兜里掏出二十元钱,他的脸“腾”地红了:“您还真给钱呀?”我说:“那当然。
”他执意不要。
最后他说:“你有旧书旧报就卖给我吧。
”看来这是他惟一的要求。
我把所有的旧书旧报纸都找了出来。
我想说不要钱,可在他坦诚的表现面前愧于开口。
⑤说真格的,平时我总是用怀疑的目光看这些人,对他们存有戒心。
而这件事使我转变了看法,在我们生活中,无论是北京人还是外地人;无论从事何种工作的人,人人都有一片真情,人人都有可能向你献出一片真心,只要我们敞开心扉,相互信任,相互帮助,我们的周围就会是一个真诚明亮的世界!16.文中的主要人物是___________ (2分)17.用简明的语言概述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3分)起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给文章分层正确的一项是()(3分)A. ①|②③|④⑤B. ①②|③|④⑤C. ①②③|④⑤D. ①|②③④|⑤19.文中划线的部分是人物的________描写。
(A.语言描写 B.行动描写 C.肖像描写 D.心理描写)它真实地刻画出小伙子是一个_______的人。
(A. 朴实善良 B.慷慨大方 C.主动热情D.无私无畏)(4分)20.第⑤段在文中的作用是()(3分)A.说明是“小老弟”那种乐于助人的精神感动了我,使我改变了对外地人的看法。
B.真切地表明,只要用一颗真诚的心待人,就会得到别人的帮助。
C.鲜明地揭示出所记事情的意义——只要我们相互信任,相互帮助,人世间就会充满真情,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D.深刻地表现出无论是哪儿的人,无论是从事何种工作的人,都有一片真情的社会现实。
秋天的怀念 ^双腿瘫痪以后,我的脾气变得暴躁无常,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录音机里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母亲这时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的,看着我。
“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
”她总是这么说。
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瘫痪以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
“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意思!”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可我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
后来妹妹告诉我,母亲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睡不了觉。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刷刷拉拉”地飘落。
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的神色。
“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
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
“好吧,就明天。
”我说。
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
“那就赶紧准备准备。
”“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丘黄儿。
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
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
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她出去后,就再也没回来。
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
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
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竟是永远永远的诀别。
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
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未成年的女儿……”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
那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在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
妹妹也懂。
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21.这篇文章反复写“看花”这一内容的原因是什么?(3分)22.文中加点的“悄悄地”所要强调说明的是什么内容?(3分)23.文中有几处插叙的内容,请找出一处,用横线标出来,然后说说它在文中的具体作用。
(3分)24.将第三段中加横线的'央求'换成'期待'好吗?为什么?(3分)25.文章结尾说'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
'你认为文中的'我'懂了吗?请结合结尾段中的描写内容具体说明。
(3分)26.如果将这篇文章标题中的'秋天'两字去掉好吗?为什么?(3分)《永不录用》已是凌晨三点,当他从网吧里出来时,满脑子仍然充满游戏里的刀光剑影。
他如网游中的大侠般麻利地翻过校园墙头,突然一个黑影横亘眼前,他意识到:这次真要挂了。
班主任只冷冷地丢下一句话:回去收拾收拾,准备卷铺盖回家吧。
他慌了:"再给我一次机会吧,我保证今后改。
"班主任冷笑:"你还好意思求我,这已经是第11次了,上次我已经在全班面前宣布你只有最后一次机会。
"父亲来了,穿着布满灰尘的破棉袄,在充满现代气息的校园里显得分外扎眼。
父亲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哀求道:"农村孩子考上重点中学不容易,如果被开除了,他一辈子就完了。
""给他机会够多了,而且我不希望班里有个害群之马。
"班主任断然拒绝。
父亲踉跄了一下,"扑通"跪倒在地,所有人都惊呆了。
他心如刀割,仿佛在滴血,终于爆发了,一把扶起父亲,口气凛然地说:"爸,别求了,我们走。
"班主任轻蔑地说:"对,回你的乡下撒网吧,只要我在,就永不录用你这个无可救药的人。
"回到家,他躺在床上睡了三天,感觉前途渺茫,世界一片灰暗。
可怜的父亲,仍不愿放弃,又出去四处求人,希望能有个学校接受他。
他心里更加难受,一个被开除的学生,哪个学校还愿意要呀。
但父亲却真办到了。
父亲兴高采烈地跑回家,告诉他,镇中学同意让你插班旁听了。
他顿时泪眼滂沱,可以想象,这些天父亲低三下四地四处求过多少人呀!他哽咽地说:"爸,您受苦了,都是儿子不孝。
"父亲憨憨地笑:"只要你能改就好。
"他下跪起誓:"一定痛改前非,考上大学。
"毕竟底子不错,加上刻苦攻读,他的成绩进步很快。
转眼一年过去了,他已升至高三,书本和大学占据了他所有的心灵空间,偶尔想到曾经的网游岁月,恍若隔世。
一天晚上,父亲突然对他说:"告诉你个好消息,你以前的那个班主任调到省附中了。
"他毫无兴趣:"这跟我有什么关系。
""孩子,你不知道,你还保留了学籍,就是因为他你才回不去的。
"停顿了片刻,父亲又说:"我今天又到学校去求校长,他答应让你回去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