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媒体对公共政策的影响(1)

新媒体对公共政策的影响(1)

新媒体对公共政策的影响说话稿新媒体及其对公共政策的作用简介(丁可宁)新媒体的发展对政府舆论监督发挥着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有利于凸显媒体对政府的舆论监督,因为新媒体新媒体有利于收集舆情信息、有利于政府信息公开、有利于缓解公众情绪。

另一方面,新媒体对政府的舆论监督也形成了巨大挑战,主要表现在:传播即时性加快了危机爆发速度,把关人角色的弱化加剧了谣言传播,高度互动性传播容易引发群众运动,无边界传播使国内政府危机扩大的几率增大。

在此背景下,为充分发挥新媒体对政府舆论监督的积极作用,而规避其消极影响,就需要我国政府从做好新媒体危机监测和预警工作、利用新媒体收集群众意见、重视新媒体上的舆论引导和加强主要网站的媒介关系建设等几个方面加强对新媒体舆论监督的引导媒体”专栏,但所刊载文章的研究对象也不尽相同,有数字电视、移动电视、手机媒体、IPTV 等,还有一些刊物把博客、播客等也列入新媒体专栏。

那么,到底什么是新媒体?所谓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清华大学的熊澄宇教授认为,新媒体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概念。

“在今天网络基础上又有延伸,无线移动的问题,还有出现其他新的媒体形态,跟计算机相关的。

这都可以说是新媒体”。

美国《连线》杂志对新兴媒体的定义:“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

”也有专家提出:“只要媒体构成的基本要素有别于传统媒体,才能称得上是新媒体。

否则,最多也就是在原来的基础上的变形或改进提高。

”“目前的新媒体应该定义为在电信网络基础上出现的媒体形态——包括使用有线和无线通道的方式。

”还有学者把新媒体定义为“互动式数字化复合媒体”。

新媒体对执政能力建设产生重要影响作为具有时代创新标志性意义的传播载体,新媒体以数字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互动传播为特点,具有鲜明的开放隐匿性、即时互动性、集成聚合性,对舆论生成演变、思想政治生态,对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乃至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着全方位、革命性的深刻影响。

一方面,新媒体为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带来了良好机遇。

新媒体因信息量大、即时性好、容易组织、交流范围广,具有传统媒体所不具备的特殊功能和优势,为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党和政府及时把握社情民意开辟了“新通道”,为引导舆论、形成团结和谐稳定的社会氛围提供了“新阵地”,为更好地推进党务公开、政务公开、优化决策流程和执政方式搭建了“新平台”。

充分运用新媒体,有利于党和政府与公众之间良性互动,有利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有利于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另一方面,新媒体也给执政能力建设带来了严峻挑战。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是一把“双刃剑”,它大大加速了社会思想意识的多元多样多变趋势,增加了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整合社会思潮的难度,催生出了许多非理性、非制度化网络政治参与的现象,对传统舆论引导格局和层级社会管理体制造成了深刻冲击,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深入分析把握新媒体对执政能力的影响,对于我们党在新形势下推动全局工作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实践价值和现实意义。

可以说,谁把握好了新媒体,谁就抓住了监管调控、建设运用,引导经济社会发展的“命门”.新媒体的发展现状社会对新媒体发展的态度胡锦涛总书记在人民日报社考察时指出,必须加强主流媒体建设和新兴媒体建设,形成舆论引导新格局。

总书记高度重视网络新兴媒体,说明了当合国家更加开放,更加重视社情民意,是一个国家和政府更加自信的表现。

网络媒体作为网络时代出现的新兴媒体,开始登上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的历史大舞台。

我们在构建社会主义文化传播体系和舆论引导格局中,必须把互联网放到更为突出的位置上来,把网络媒体作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新阵地。

新媒体的作用:1、促使普通民众话语权的回归。

普通公众可以通过网络表现自己的一件,并且借助新媒体更快的在更大范围里传播。

2、建立了更大的公共领域。

特别是在网络上形成了许多公共领域,使公众可以再这些空间里参加公众生活。

3、形成了社区认同感。

现代社会,特别是城市中,人际交往匮乏,生存压力大,这种在虚拟环境的认同感有利于缓解压力,减少个人的心理问题以及社会认同的分歧。

4、对传统媒体的议程设置产生影响。

新媒体对公共政策的作用在政策议程过程中在政策执行过程中1.政策宣传2.监督检查3.偏差矫正新媒体在政策议程中的影响(陶韵竹)新媒体在政策宣传中的影响(徐炎)简述政策宣传1.地位:政策宣传是政策执行过程中的首要环节,它让政策目标执行体进一步了解政策,统一执行者的思想认识,使得执行者对政策意图和政策实施的具体措施有明确认识和充分了解,从而积极主动地执行政策。

2.内容:政策宣传的内容包括政策的公布和政策方面的解释、说明。

政策的公布也称政策声明,除特殊情况外,公共政策都有正式公布的环节。

对政策的解释、说明,就是通过各种有影响力的渠道和方式,比如说新媒体,向政策执行者、政策对象和社会各个方面传播政策的合法性、合理性、必要性和效益性等方面的信息,以获得政策执行者和政策对象对政策的理解、支持和接受,并形成有利于政策执行的社会舆论环境,以“约束”人们的行为不向与政策目标要求相反的方向发展。

3.作用:利用新媒体,加强政策宣传,提高政策执行者的政策认同感,提高政策对象的政策认同感,为政策执行者构建广泛的社会监控系统,对政策执行进行公众舆论监督。

4.为了使宣传取得良好的效果,在进行宣传时应注意三个问题:一是重在说服。

政策宣传的目的是使人们认同、支持和执行政策。

因此,政策宣传必须以理服人、以事实服人。

利用新媒体的高互动参与性,多样化灵活的语言可以更好的说服人。

二是个性化原则。

政策宣传的对象是多元化的,由于经历和背景不同,不同的群体或个人有自身的特点。

通过新媒体可以做到面向更加细分的人群,满足不同人的个性化需求。

三是采用多样化形式宣传。

新媒体形式多样,各种形式的表现过程十分丰富,可融文字、音频、画面为一体,做到及时的、无限的扩展内容。

由此可见,这三个问题都可以通过新媒体的优势特点加以解决。

新媒体在政策监督及偏差矫正中的影响(李思宇)新媒体以其电子政务信息平台的公开性、网络超强的时效性和交互性使舆论监督权回归公民,公民可利用手中新媒体对政府或社会公共组织的公共政策执行过程进行监督,维护自身利益。

新媒体通过打破传统媒体垄断舆论监督权的局面,由单个受众进行舆论监督并引发舆论热点,容易引起全社会关注促使问题加速解决。

新媒体监督特点:传播范围广杀伤力大:突破地域限制全球化传播更易于受到关注重视促使问题加快解决平民化大众化互动性参与性强:利于舆论热点迅速传播扩散改变传统媒体与被监督对象单打独斗情况将被监督对象至于人民战争的海洋之中最大限度利用各种资源进行监督案例:妞妞事件2004年天涯网上有帖子称,深圳五部委发文要求全市小学四年级以上的学生集体观看电影《时差七小时》,此事件引起强烈反响和热烈讨论,人民纷纷质疑有关部门强制观看影片的真实动机,并将此情况与“女主角妞妞是深圳市某高官的女儿”联系起来。

最终经调查电影《时差七小时》的女主角妞妞的父亲正是深圳市委副书记李意珍,后来李意珍通过《中国青年报》,正面回应了公众的质疑,并表达歉意,使此事最终得到解决。

新媒体的发展对政府舆论监督发挥着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有利于凸显媒体对政府的舆论监督,因为新媒体新媒体有利于收集舆情信息、有利于政府信息公开、有利于缓解公众情绪。

另一方面,新媒体对政府的舆论监督也形成了巨大挑战,主要表现在:传播即时性加快了危机爆发速度,把关人角色的弱化加剧了谣言传播,高度互动性传播容易引发群众运动,无边界传播使国内政府危机扩大的几率增大。

在此背景下,为充分发挥新媒体对政府舆论监督的积极作用,而规避其消极影响,就需要我国政府从做好新媒体危机监测和预警工作、利用新媒体收集群众意见、重视新媒体上的舆论引导和加强主要网站的媒介关系建设等几个方面加强对新媒体舆论监督的引导。

新媒体的监督作用能够对公共政策执行中的偏差作出矫正,通过科学诊断问题、及时跟踪评估,强化监督控制,加强舆论宣传,使防范与矫正相结合,确保公共政策正确执行,达到预期目标。

对于新媒体发挥政策监督及偏差矫正作用这一潮流应正确引导并制定相关政策,合理引导新媒体在民主化、法制化中发挥作用。

确定新媒体的主流媒体地位,发挥舆论领袖作用。

加强民意引导,加强对不良信息的处理,将新媒体管理纳入规范化渠道。

新媒体对公共政策的消极影响和对新媒体运用的建议(王小勃)消极影响1、社会公信力问题:扩大了非理性化、非规范化的参与,由于开放性、虚拟性、匿名性等特点,参与的群体在有序性、组织性和规范性等方面难免出现非理性化的无序行为。

网络信息的真实性缺失是存在己久的问题,传媒公信力是制约新媒体社会地位上升的主要因素,也是新媒体在辅助公共政策执行时会造成不利影响的主要原因。

新媒体信息发布源缺少审核机制,信息发布者广,导致虚假信息有机会在新媒体泛滥。

每天在网上传播的信息不计其数, 信息的准确性无法核实, 这会造成虚假信息的泛滥, 混淆人们的视听,严重的还会使人们产生思想上的混乱和极端的行为, 妨碍社会的稳定。

比如一些对现实不满的人、恐怖组织、邪教组织等就可以利用互联网散布政治谣言, 进行政治煽动, 普通公民如果缺乏辨别信息真伪的能力, 就容易在网络政治参与中迷失自我, 以至采取非理性的政治参与, 从而给政府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带来极大消极影响。

2、平台信息过剩导致的注意力稀缺问题:信息爆炸是这个时代传播方式改变带来的特征,这些信息内容包括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娱乐等各个方面,政策执行信息只是这些信息中的一小部分,不会占据主角地位,很容易被信息大潮淹没。

3、数字鸿沟影响了公共政策的民主性和科学性,简言之就是不同层次人群对信息的掌握、拥有、控制和使用能力上存在的差别。

在我国, 网民虽然绝对数字比较庞大, 增长趋势迅速,但仍然不能覆盖到全国人口。

中国网民的主体仍旧是30 岁及以下的年轻群体, 占到中国网民的68. 6% , 超过网民总数的2/ 3。

这一年龄结构对中国互联网深层应用影响较大, 因而利用新媒体参政议政、制定公共政策还很不完善。

当前, 利用新媒体的人群学历水平高中生最多, 本科以上学历的仅有15. 3%。

虽然网民学历结构, 体现出一定的向高学历迈进的趋势, 但是从其与网民年龄结构的正相关看来, 现阶段高端的网民数量还是较少, 因而网络民意所反映问题的有效性、参政议政的能力受到了制约。

此外, 在政策制定的公民网络参与中, 最需要利益表达的群体往往却无法通过网络来表达意见( 包括低收入者、高龄者、残障人士等) 。

对新媒体运用的建议1、政府自身要从思想观念上重视新媒体并主动管理新媒体。

发展完善电子政务, 完善网络参与机制。

从国外成熟的经验及我国的社会现状来看,面对应用新媒体提高公共政策的执行效率可能出现的问题和不足,政府自身首先要做的是从主观意识上进行调整,从思想观念上重视新媒体并主动管理新媒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