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审计工作的难点与应对措施研究
摘要:任何经济组织的经济活动都离不开审计工作,而审计工作作为对经济会计行为是否合理合法的履行账目公开的职责,从而保证了无论是国有还是民有资本的去向。
而内部审计工作的难点就集中于其独立性上,既要保守商业机密,又要确保公平公正公开,这个分寸的把握就很关键。
本文围绕这一难点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方案。
关键词:内部审计;难点;改革
中图分类号:f239.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1)08-0104-01
一、内部审计工作的难点分析
(一)内部审计工作的责任方定位模糊
独立性是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定位,非独立性必然造成审计不公。
但是我国内部审计机关在对谁负责这个问题上就存在着意识矛盾。
一方面,从内部审计的工作性质来看,从事内部审计的机构因其工作具有很强的监督性并需要向国家审计部门汇报,而不能与其他业务部门等同。
内部审计部门的工作成效越突出,查出的案件越多,相应地也就反映出本企业领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越多,进而又会影响到内部审计人员自身待遇与工作环境。
这种权责安排无法让审计人员明确地定位自己究竟该对谁负责;另一方面,内部审计机构在其静态组织设置,人员的配备,以及各种福利待遇水平的确定方面,都由所属企业领导决定和负责,从根本上就取消了独立性的
制度载体。
在实际工作中,内部审计机构与被审计部门基本上由同一个企业负责人领导,是一种相互平等的关系地位,而且各个职能部门的设置是遵循系统分工和相互制衡原则的,内部审计机构与被审计单位之间必然存在或多或少的利益关系,而且内部审计人员也与被审计单位及其人员存在各种不同形式的利害关系,这就缺乏实质上的独立性,难以真正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职能。
因此,内部审计很难站在客观、公允的立场上。
不能保证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在组织上的独立性及其业务工作中的自主性和权威性,就不能保证内部审计职能的正常发挥。
(二)内部审计工作者素质有待提高
内部审计工作对专业知识的要求不仅强,而且还要求必须具备较全面的知识和技能,也就是说,合格的内部审计人员,不仅要懂得专业的会计审计理论知识,还要精通计算机技术、企业管理以及相关行业的业务流程甚至是人际关系沟通能力等,还有诸如坚持原则、秉公办事的品质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
而在现阶段的实际工作中,现有的审计人员基本上都是刚刚转型的财务人员,并不太了解甚至不知晓工程预算、经营管理、信息技术等方面的知识。
当代社会日益网络化、信息化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已经将更高的要求提供给了内部审计工作人员,因此,建立一支高素质、数量与质量相统一的内部审计队伍已势在必行。
(三)内部审计结果执行力不足
审计的目的在于规范会计行为,因此落实和执行是重点环节。
在实际审计中,被审计单位的配合程度有待提升,即便不敢设置各种阻碍干扰审计取证和查证,但很多单位都通过提供残缺资料、拖延资料等来消极接受审计。
不少企业内审人员在完成一项审计工作时,首先要揣摩领导意图,哪些问题该写进审计报告,哪些问题不能写进报告,都需要听从领导意见。
虽然这些困难很大程度上都是对内部审计模糊的主观认识造成的,然而更多的时候还是被审计单位出于对内部存在的违法乱纪行为可能被查出的恐惧而采取的抵触防备行为。
基层单位内部审计业务基本都是同级,限于人力,工作的开展就更难,由于内部审计人员在经济与人事上受制于本单位领导。
被审计的单位、部门往往对其具有排斥心理,不能主动地配合其开展工作。
二、内部审计工作的难点应对措施
(一)建立并完善相关内部审计功过制度,强化宣传并加大力度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强化其独立性,而制度保障是根本。
绝大多数企业都会根据审计法和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来开展了内部审计工作。
然而现有不少企业在相应的内审工作制度或措施办法的制定方面相当滞后,导致很多单位的领导和职工并不了解有关审计的相关要求,对相关工作还较为生疏,甚至不少单位的不少人员都不知道什么才是审计工作的根本内容,却把审计等同于行政干预。
为此,尤其是大中型企业,应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制定相
应的部门内部审计制度,同时结合短训班等形式和活动的开展来有效组织相关工作人员学习审计的各种规章制度,从而加强对审计工作的认识。
同时,还要利用现代社会各种宣传媒体等形式广泛开展对审计法、内审条例的宣传,使内审工作能做到家喻户晓。
内审制度制定的关键在于始终以内审工作的独立性为依据。
因此,内部审计机构应直接对企业的最高行政领导负责,受他的直接领导,逐步以统一的一级管理体制代替内部审计管理同级职责体制,统一实施“上审下”原则,保证内审机构地位独立、甚至高于各职能部门,从体制上保证内部审计工作不受同级任何人员和有关职能部门的干预,以体现审计的客观性、公正性和有效性。
(二)加强内审机构工作力量,提高内审人员素质
伴随着经济活动及其业务拓展领域的不断增加,新兴业务与日俱增,从而对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只有不断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努力改进审计手段,内部审计才能具备揭示风险的能力,才能在促进防范风险方面有所作为。
首先,必须改变目前的用人机制,选派那些具备相应的技术资格和业务能力的人员充实内部审计队伍;其次,内部审计人员要精通会计、审计、企业管理、计算机技术、相关行业特点等方面的知识,仅仅依靠内部审计人员自觉、自学等自我提高的方式是远远不够的。
各单位还应该进一步提出一些要求并提供一些机会,为内部审计人员提供一种动力、一种氛围,更重要的是为内部审计人员创造学习条件。
尤其是要加强内审人员对审计工作的感性认识,包括
风险和风险管理的意识,学习掌握内部控制的定位、识别、监督与评价的方法。
当然,最重要是要建立一个多元化的内审工作方法机制和体系,从事后问责转变为事先监督和事中防范,不仅能够防范宏观上的审计风险,从而降低审计成本,而且还能提出针对企业经营的合理化建议,使审计工作向高层次发展,发挥出现代审计的指导作用,使内审工作真正成为受企业各级管理人员欢迎的“智囊”。
参考文献:
[1]刘小燕.浅谈企业集团内部审计的难点与对策[j].会计之友(下旬刊),2008(10).
[2]张珍珍.企业内部审计的难点和设想[j].福建财
会,2002(08).
[3]上海汽轮机厂内部控制室.浅谈内部控制审计的难点和对策[j].新会计,2009(11).
作者简介:许明,男,陕西西安人,研究方向:内部审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