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广汇新能源有限公司年产80万吨二甲醚工程(Ⅰ期)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第一册说明书1总论2市场预测3产品方案及生产规模4工艺技术方案5 原材料及动力的供应6 建厂条件和厂址方案7 公用工程和辅助设施方案8 节能9 环境保护10 劳动安全及工业卫生11 消防12组织机构和劳动定员13 项目实施规划14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方案15 财务、经济评价及社会效益评价附件一新疆广汇二甲醚工程副产品技术经济比较第二册图纸表格图纸:总平面布臵图0631.7.300-1全厂工艺方块流程图0631.7.300-2全厂水平衡图0631.7.300-3电气主接线图方案一0631.7.300-4电气主接线图方案二0631.7.300-5全厂热动平衡图0631.7.300-6全厂化学水平衡图0631.7.300-7主要生产装臵工艺流程图加压气化工艺流程图PFD1 0631.7.300-8 加压气化工艺流程图PFD2 0631.7.300-9 煤气冷却工艺流程图0631.7.300-10低温甲醇洗工艺流程图PFD1 0631.7.300-11低温甲醇洗工艺流程图PFD2 0631.7.300-12低温甲醇洗工艺流程图PFD3 0631.7.300-13低温甲醇洗工艺流程图PFD4 0631.7.300-14低温甲醇洗工艺流程图PFD5 0631.7.300-15氨吸收制冷工艺流程图PFD1 0631.7.300-16 氨吸收制冷工艺流程图PFD2 0631.7.300-17 煤气水分离工艺流程图PFD1 0631.7.300-18 煤气水分离工艺流程图PFD2 0631.7.300-19 酚氨回收工艺流程图酚回收0631.7.300-20 酚氨回收工艺流程图氨回收0631.7.300-21 硫回收工艺流程图0631.7.300-22 甲烷深冷分离0631.7.300-23 甲醇合成工艺流程图0631.7.300-24 二甲醚合成工艺流程图0631.7.300-25 二甲醚精制工艺流程图0631.7.300-26 全厂火炬工艺流程图0631.7.300-27 空分工艺流程图0631.7.300-28 空压站工艺流程图0631.7.300-29 备煤工艺流程图0631.7.300-30主要生产装臵设备一览表加压气化设备一览表0631.7.300-31煤气冷却设备一览表0631.7.300-32低温甲醇洗设备一览表0631.7.300-33 氨吸收制冷设备一览表0631.7.300-34 煤气水分离设备一览表0631.7.300-35 酚氨回收设备一览表0631.7.300-36 硫回收设备一览表0631.7.300-37 全厂火炬设备一览表0631.7.300-38 甲醇合成设备一览表0631.7.300-39 二甲醚合成设备一览表0631.7.300-40 氢回收设备一览表0631.7.300-41罐区设备一览表0631.7.300-43 全厂生产、生活用水排水表0631.7.300-441 总论1.1 概述1.1.1项目名称、主办单位名称、企业性质及法人项目名称: 新疆广汇新能源有限公司80万吨煤基二甲醚项目主办单位名称: 新疆广汇新能源有限公司企业性质:民营法人: 尚继强项目建设地址:新疆哈密地区伊吾县1.1.21.1.2.1编制的依据:(1)新疆广汇提供的有关资料及厂址初步选择报告(2)新疆广汇提供的有关供水、供电、项目征用土地意见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意见的批文及资料(3)有关煤炭资源利用的批文及资料(4)新疆广汇对当地煤种进行的煤种分析报告(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安全法》等相关的国家法律、法规(6)化工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和深度的规定1.2.1.2编制的原则:(1)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基本建设的各项方针、政策和有关规定,执行国家及各部委颁发的现行标准和规范。
(2)结合实际情况,选择技术先进、工艺成熟、切合实际的设计方案,并采用高新技术及其它行之有效的节能措施,降低生产成本和投资,力争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3)提高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仪表选型切实可靠与适度先进相结合。
(4)设计中尽一切努力节能降耗,节约用水,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减少一次水的用量。
(5)注重环境保护,设计中选用清洁生产工艺,确保工艺水的闭路循环,在生产过程中减少“三废”排放,同时采用行之有效的“三废”治理措施,贯彻执行“三废”治理、“三同时”的原则。
(6)注重劳动安全和卫生,设计文件应符合国家有关劳动安全、劳动卫生及消防等标准和规范要求。
(7)贯彻化工生产装臵布臵的“五化”原则,即一体化、露天化、轻型化、大型化和国产化,以达到节省投资和减少占地的目的。
(8)做好劳动保护和工业卫生,减轻劳动强度,保护职工身体健康。
1.1.3项目提出的背景、投资必要性和经济意义1.1.3.1项目提出的背景新疆广汇实业投资 (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创建于1989年,经过17年的创业发展,目前已形成拥有122.98亿元资产,24462名员工,集液化天然气业、汽车服务业、房地产业等为一体的现代化大型民营企业集团。
2005年广汇集团公司实现经营收入119.77亿元,跻身中国500强企业第207位、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第17位、“首届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突出企业1000强”第240位。
企业先后荣获“全国优秀民营企业”、全国“诚信纳税企业”和全国“光彩之星”等数十项荣誉称号。
被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誉为“新疆非公有制经济的一面旗臶”。
集团公司董事局主席孙广信先后荣获“中国十大民营企业家”、“中国房地产十大风云人物”、“全国十大经济英才”、“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等多项省、部级以上荣誉称号。
广汇集团自1998年以来,积极参与国企改制,先后兼并重组了29家国有、集体企业,安臵了近2万名困难企业职工,并使这些濒临破产的企业一举脱困,扭亏为盈。
2002年,广汇集团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自治区实施“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换战略”带来的历史机遇和发展契机,进军液化天然气(LNG)产业,全力以赴投资LNG项目。
项目计划总投资90亿元,分期建设。
全部工程完成后,LNG年生产能力可达到 40亿立方米。
届时,将形成集天然气销售、机械加工、运输业等为一体的巨大产业链,综合收入可超过150亿元。
汽车服务业是随着广汇集团近年来积极参与国有企业改制而崛起的新兴产业,是广汇集团重点发展的三大产业之一。
通过近4年的整合和精心运作,目前已形成了以广西机电、河南裕华汽贸、新疆机电3家汽车服务企业为主导,集汽车销售、服务为一体的广汇汽车服务的产业格局,现有4S专卖店52个,24个品牌专卖店,代理销售的国内外品牌达88个。
截止2005年末,汽车服务业资产总额为25.09 亿元,销售网络遍布区内外市场。
2005年,广汇汽车服务业实现经营收入66.1亿元。
广汇房地产业从 1993年起步,经过14年发展,相继开发了49个商住小区、11个综合大厦、4个高层公寓、1个度假村、2个工业园、2座别墅区和8个集中供热站,累计开发面积817万平方米。
商品房开发量占乌鲁木齐市商品房总开发量的70%以上,是自治区开发规模最大,营销数量最多,经济效益最好的房地产开发商。
2005年广汇房产业实现经营收入24.4亿元。
由广汇房产开发的“优诗美地”项目被中国住交会组委会、中国住交会主流媒体联盟评为“2004年度中国房地产优秀别墅”。
广汇物业管理公司目前管理面积达1200余万平方米,是新疆最大的物业管理专业公司。
2005年,被国家建设部评为“一级资质物业管理企业”,是自治区惟一一家获得此项资质的企业。
为适应现代房地产业发展要求,广汇房地产业将立足新疆,积极开拓区外市场,充分发挥经营传统住宅房地产优势,并使之与现代物流产业和商业地产发展有机结合,进一步打造广汇房地产综合竞争力。
致富思源、富而思进。
广汇集团在发展过程中,始终不忘扶贫济困,真诚回报社会。
17年来,广汇集团共向教育、科研、国防、文化、卫生、体育、贫困地区、灾区、希望工程、爱心助残、市政建设等累计捐款达5600余万元,为新疆的经济繁荣、社会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
广汇集团的迅猛崛起既是不断创新的结果,也是重视党组织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结果。
广汇集团党组织成立于1993年,经过13年的发展,截止目前,已由成立之初的1个党支部,13名党员发展到15个党委、17个党总支、143个党支部,共有党员4485名。
面对新的经济形势,广汇集团将紧密依托新疆优势资源,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扬广汇人“追求卓越,永无止境”的精神,全力以赴发展液化天然气产业、汽车服务业和房地产业,将这三个产业做稳、做精、做强,打造企业新的核心竞争力,不断促进企业稳步、可持续发展,为广汇集团跨入中国企业百强行列奠定坚实、可靠的基础。
由于新疆广汇的煤具有固定碳含量高、产气量高、热值高,内在含水和含氧量低,是优质的气化原料煤。
1.1.3.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能源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资基础。
煤炭是我国分布较广、储量最多的能源资源。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国和消费国。
而石油和天然气由于资源等方面的原因,我国石油产量难以大量增加和满足要求,因此,由于我国石油资源的短缺致使我国成为石油进口大国,这无疑将对我国外汇平衡和世界油价带来不可忽视的冲击,同时威胁到国家的能源和经济安全。
根据这一能源形势和中国经济发展的巨大需求量决定了我国能源仍将主要依托煤炭深加工作为主要能源的格局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会改变。
我国的石油资源储备形式十分严峻。
按照国际能源机构的有关统计,中国石油剩余探明储量到2000年约为32.7亿吨,仅占世界剩余探明储量的2.3%,人均剩余探明储量约是世界平均值的1/10。
据国内有关资料介绍,八十年代以来,我国石油开发生产后备资源不足的问题日趋严重,资源品质下降,陆上主力油田大部分处于产量递减、采油成本上升状态。
自1993年开始,我国已从石油出口国转变为石油净进口国,2000年原油及石油制品净进口量约为6960万吨,2001年增至7962万吨,2003年达9379万吨。
据预测,今后20年我国原油产量基本维持在1.6~1.8万吨/年,而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预计2005、2010、2015年我国石油消费将达到2.43亿吨、2.96亿吨、3.60亿吨。
届时,我国每年将进口大量原油和成品油,石油短缺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严峻现实。
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地域广阔、人口众多、石油消费日趋增长的大国,如果仅仅依靠国际市场来满足消费需求,既需要大量的外汇,也存在能源供应安全和影响经济稳定发展的问题。
因此,从战略高度和保障国家经济安全考虑,我国迫切需要不断发掘新资源储备,或者寻求替代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