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真题
)
8.若微观粒子的运动状态用波函数 ( x, y, z, t ) 描述,则波函数的统计解释为( D ) (A)它表示微观粒子在 t 时刻的坐标位置; (B)它表示微观粒子相应的物质波在 t 时刻、 ( x, y, z ) 处的强度; (C)它表示微观粒子相应的物质波在 t 时刻、 ( x, y, z ) 处的振幅; (D)它的模方表示微观粒子在 t 时刻、 ( x, y, z ) 处单位体积内出现的概率。 9.关于不确定关系 xp x 有以下几种理解: (1)粒子的动量不可能确定; (2)粒子的坐标不可能确定; ; (3)粒子的动量和坐标不可能同时确定; (4)不确定关系不仅适用于电子和光子,也适用于其它粒子。
15
(C) 6.2 10
20.康普顿-吴有训散射过程中 X 射线在散射前后波长的改变与( C (A)入射 X 光的波长有关; (C)散射角有关; (B)出射 X 光的波长有关; (D)与散射体有关。 )
)
21. 使用热电偶测量光照的优点是( A
(A)输出电压与光的波长无关; (B)输出电流与波的强度无关; (C)输出功率与波的强度成正比; (D)测量噪声与背景光强无关。
4
(B)只有沿正法线方向入射的光,散射光的光强度与散射方向和法线方向夹角的余弦 成正比; (C)对于沿任意方向入射的光,散射光的光强度均与散射方向和法线方向夹角的余 弦成正比; (D)对于沿任意方向入射的光,散射光的亮度均与散射方向和法线方向夹角的余弦 成正比。 36. 关于光电倍增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光电倍增管主要由光电阴极、电子倍增极、阳极、电源等组成; (B)光电倍增管中,电子光学系统的作用是使光电阴极发射的光电子尽可能多的汇集 到第一倍增极,并使光电子的渡越时间尽可能相等; (C)光电倍增管的增益由外加的总电压决定,与阳极电压无关; (D)阴极灵敏度由阴极材料决定,与窗口材料无关。 37. 在光电技术中,对光源的主要要求有( D (A)发光强度要大,发光效率要高; (B)光辐射通量要大,光源稳定性要好; (C)光源方向性好,便于调制; (D)光源的光谱功率分布应与光电探测器件光谱响应相匹配。 38. 设某光电倍增管的阴极灵敏度为 10 mA/W,各级电子收集率均为 1,二次电子发射系 数均为 2,共有 19 级电子倍增。如入射光辐射通量是 2.5 10 ( C )
2.卢瑟福(E.Rutherford)粒子散射实验证明了( C (A)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 (C)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B)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D)原子的汤姆孙模型。
0
3.一束 粒子垂直射至一重金属箔上,当 粒子被金属箔散射后,散射角大于 60 的 粒子数和散射角大于 90 的 粒子数之比为(C
16.在氢原子的 L 壳层中,电子不可能具有的量子数( n, l , ml , ms )是( C ) (A) (2,0,0, 1 2 ) ; (C) (2,2,1, 1 2 ) ; 17.钠原子(Z=11)的基态为( D ) (A)2P1/2
3
(B) (2,1,-1,- 1 2 ) ; (D) (2,1,1,- 1 2 ) 。
42. 下列哪种情况下可能发生全反射现象(C ) (A)光从空气中入射到玻璃上 (B) 光从空气中入射到水面上 (C)光从玻璃中
出射到空气中 (D) 以上情况均不能发生 43. 真空中的静电场从旋度和散度来看是以下哪项(A ) (A)有源无旋场 (B) 有源有旋场 (C)无源有旋场 (D) 无源无旋场
25. 某光电二极管加反向偏置电压,如以脉冲光照明,则从光照时刻算起,电流变化的规 律为( C )
(A) (C)
I S I 0
I S (1 e
t
(B)
I S It0
I S e
) I0
(D)
I0
)
26. 在光电技术中使用的探测器经常需要在低温下工作,这是为了( D (A)减小电路中温度噪声的影响; (B)减小电路中 1 / f 噪声的影响; (C)减小电路中产生-复合噪声的影响; (D)减小电阻热噪声的影响;
11.某原子束在横向不均匀磁场中分裂为 5 条,则该原子的 J 值为 ( B (A)5 (B)2 (C) 5/2 ) (D)2/3 (D)3
12.原子态 2 S1 2 对应的 g j 因子为: ( B (A)1 (B)2
(C) 1/2
13.在正常塞曼效应(Zemann Effect) 中原子谱线频率分裂的宽度与: (A)外加的磁感应强度成正比; (B)原子质量成正比;
(A)光电位置传感器是通过光伏效应来测量的,不能同时测量光点的位置和强度; (B) 光电位置传感器是通过光电导效应来测量的, 可以同时测量光点的位置和强度; (C) 光电位置传感器是通过光电导效应来测量的, 可以同时测量光点的大小和强度; (D)光电位置传感器是通过光伏效应来测量的,可以同时测量光点的大小和强度; 34. 关于人眼的光谱光视效率,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 (A)对波长为 589nm 的入射光,人眼亮视觉的光谱光视效率大于人眼暗视觉的光 谱光视效率; (B)光源的亮度对人眼的光谱光视效率没有影响; (C)对波长为 840nm 的入射光,人眼亮视觉的光谱光视效率小于人眼暗视觉的光 谱光视效率; (D)对各种波长的入射光,只要它们的光谱辐射通量相等,则人眼感到的主观亮度 相等。 35. 关于朗伯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C ) (A)对各种波长的光,朗伯体的散射率都是一样的;
(A)其响应取决于入射光辐射通量,与入射光波长无关; (B)其响应取决于光照度,与入射光辐射通量无关; (C)其响应取决于光照度,与入射光波长无关; (D)其响应与入射光辐射通量无关,与入射光波长成正比。 32. 减小光电二极管时间常数的基本方法是(D )
(A)减小光电二极管的接受光的区域的面积; (B)减小光电二极管的 P—N 结的厚度; (C)减小后级电路的负载电阻的阻值; (D)给光电二极管加较大的反向偏置电压。 33. 在以下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3
)
(C)减小后级电路的负载电阻的阻值; (D)给光电二极管加较大的反向偏置电压。 30. 在内光电效应材料中( B )
(A)入射光波长越长,光吸收系数越大,量子效率越高; (B)随着入射光波长由长变短,光吸收系数越来越大,但量子效率则由低到高到 达峰值后,又随波长变短而越来越低; (C)入射光波长越短,光吸收系数越大,量子效率越高; (D)入射光波长越长,光吸收系数越小,量子效率越低; 31. 热敏电阻与入射光的关系有( A )
6.富兰克-赫兹(Frank-Hertz)实验证明了( (A) 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B) 原子体系的内部能量是量子化的; (C) 原子是稳定的; (D) 原子核可以被分裂。
7. 戴维孙和革末 (C.J.Davisson, and L.S.Germer) 的电子在晶体上的散射实验证明了( A (A)电子的波动性; (C)原子内部能级的量子化; (B)电子的粒子性; (D)原子空间取向的量子化。
( A )
(C)外加的磁感应强度的平方成正比; (D)原子所带的电量成正比。 14.下面不属于电子自旋假说提出实验基础的是( C (A)史特恩—盖拉赫实验; (C) 正常塞曼效应; )
(B) 碱金属双线; (D) 反常塞曼效应。
15.下列电子组态中属于同科电子的为( C ) (A)1s2s (B)2s2p (C)2s2s (D)3p4d
太原理工大学 2012 年研究生招生录取复试科目笔试试题
试题编号:019 考试时间:150 分钟 适用专业:凝聚态物理 光学工程 分值:100 分 题量:100 道题
注意:所有答案须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题上无效;试题均为单选题,每题 1 分; 答题卡须涂写清姓名、考生编号、试题编号 1.原子大小的数量级为( D ) (A)10-6m (B)10-8m (C)10-15m ) (D)10-10m
6
)
10
W,则阳极电流是
(A) 5.2 10
mA
(B) 5.2 10
6
A
(C) 1.3 10 A
6
(D) 1.3 10 mA
6
39. 对热释电器件,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热释电器件只能测量交变光照,必须加偏压才能工作; (B)热释电器件只能测量交变光照,不加偏压即可工作; (C)热释电器件可以测量稳定的光照,不加偏压即可工作; (D)热释电器件只能测量稳定的光照,必须加偏压才能工作; 40. 一个三相 CCD,其材料中少数载流子寿命为 ,极间转移时间为 t 2 ,则其工作频率 应满足( A (A) f L > )
(B)2P3/2
(C)3S1 B ) (C)1:3
(D)2S1/2
18. P0,1,2 三能级的能量间隔比为( (A)1:1
6 4
(B) 1:2
6
(D) 1:4
13
19.在加速电压为 2 10 V 的工作 X 射线管所产生的短波限的波长为多少 nm? ( C ) (A) 10 (B) 6.2 10 (D) 10
27. 在光电导材料中,从材料突然受到光照到稳定状态,光电流的变化是( C (A) (C)
I P I P0 e
/t
பைடு நூலகம்
I P I P0 (1 e
/t
(B)
I P I P0 (1 e
/ t
)
) )
)
(D)
I P I P0 (1 e
)
/ t
28. 关于电阻的热噪声,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0
) (D)4/1 ) (D) 1/9
(A)3/2
(B)5/2
(C) 3/1
4.二次电离的锂离子 Li++和氢原子的电离电势之比为( B (A)3 (B) 9 (C)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