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与素质教育摘要:美术作为艺术的一种,广泛存在于历史及现代社会之中,而美术教育就是以美术学科为基础的教育门类,目的在于延续和发展美术的知识和技巧,以满足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经济、文化及精神需要,从而健全人格,形成人的基本美术素质和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而素质教育成为当今教育的时代主题,在不同国家、不同领域的教育改革中,素质教育成为教育的趋同点,在美术教育领域大力发展并配合素质的提高,是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
有利于提高和完善人的全面素质的美术教育在当前情况下,更应抓住这一时代主题,从各个方面全面深入地进行发展。
关键词:美术教育素质教育全面素质鲁迅先生说:“美术可以辅翼道德,美术之目的,虽与道德不尽敷符,然其力足以渊邃人之好尚,亦可以辅道德以为治。
”“美术”在历史上是一个语意多变的概念,作为艺术的种类之一,现代社会人们更趋向于称美术为造型艺术和视觉艺术,具体包括绘画、雕塑、工艺、摄影、计算机美术、广告设计、产品设计、建筑和环境艺术等,而美术教育正是以这种美术学科为基础的教育门类。
其目的主要是延续美术的知识和技巧,以满足人类社会经济、精神和文化需要,健全人格,形成人的基本美术素质和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伴随美术的发展,美术教育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其蕴涵的社会功能也越来越为人们所认同。
在此,我想对美术的教育功能谈谈看法,对教育功能与人们全面素质的培养进行阐述。
一、美术教育的本质――服务社会,弘扬人之真善美美术教育的本质应当是服务社会,弘扬人之真善美。
综观古今,博览中外,美术在人类发展的长河中源远流长,经久不衰,一部辉煌灿烂的美术发展史也就是人类生存、发展、进步的历程。
美术史博大精深、美术珍品灿若群星、异彩纷呈的美术流派、标新立异的美术观点更令人目不暇接。
面对浩如烟海的美术成就,许多人俯首凝思,美术教育也在这种沉思中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到了今天。
其实不管时代如何变迁,风格如何变化,潮流又是如何更迭,美术教育有一点将是始终不变的,那就是美育首先应当是“美”与“术”的统一,其本质应在于服务社会,表现人类之真、善、美。
美术教育首先要紧扣“美”的主题,承古推今颂扬时代精神,把握时代脉搏,用时代的“美”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发展。
看过蔡若虹老先生写的一篇文章《美术作品一定要美》,文中着重指出只有美的作品才能吸引人、感染人、鼓舞人,才具有强盛的生命力,才符合时代发展的主旋律,看过之后,深刻感受到美术作品“美”的重要性。
那么若是我们在美术教育的过程中就已经否认了“美”,远离了“美”,失去了“美”,试问我们的作品又怎么能够激人奋进,发人向上,给人以美的享受呢?难道我们不害怕那些虚假、丑恶、一味逆反传统文化道德、一味追求惊世骇俗的怪异表现,甚至张扬地在大街上裸体狂奔的行为艺术成为社会文化的理所当然吗?爱美是人的天性,人们总是会通过观察或体验做出比较,使感受到的对比、均衡、色彩、真诚、善良等产生自我及他人的好感与美感,使人愉悦,奋发向上,而美术教育则更应该注意这一点,对人进行“美”的感化、“美”的启迪,从而使人更向往发展、向往进步,向往生活与幸福。
美术“美术”自然既“美”又要“术”。
美是目的,术是手段,只有把二者结合起来才是“美术”本质最凝练、最精辟、最通俗的论断。
因此,美术教育必然要把二者结合起来,否则便不能做到服务社会,表现人的真善美。
当今中国,美术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多年以来,国家和各级政府对美术乃至美术教育基础建设的重视逐年加强,美术馆、展览馆、博物馆的大举兴建、翻修,国立美术专业院校及师范美术系科的设置,再加上增速惊人的招生数额和硕博授予点,可以说,时下美术教育正处于大发展时期,就是在这个千载难逢的大发展机遇里,美术教育注重“美”的同时,更应当两手抓,大力在“术”上下工夫。
拿中国传统绘画来说,几千年的发展始终离不开“笔墨”二字,不知道吴冠中老先生“笔墨”等于零的话语是不是对“笔墨”二字深刻理解后的再思索,是否又是对中国传统绘画技法的一种再认识与再提高。
但笔和墨确实是中国画特有的工具和材料,用毛笔和水墨表现的中国画,几千年的发展积累沉淀形成了中华民族有别于西方、有别于世界的泱泱画魂,笔和墨也由具体的工具名字转化升华为技法和效果的代名词,无可厚非地成为中国绘画的精髓和灵魂。
若是我们在美术教育的过程中,抛弃“笔墨”之术不要,一味地标新立异、盲目张扬个性、甚至全盘西化,岂不是有中国人吃饭,非得扔了筷子,改用刀叉之嫌?所以说,只有“美”中有“术”,“术”中促“美”,二者统一起来相辅相成,才能相得益彰,美术教育才能真正发展起来,其服务社会,体现人类之真善美的本质才能实现。
二、美术教育的中心――素质的培养当今的国际竞争是综合国力的较量,决定综合国力的根本因素是民族素质。
民族素质主要取决于教育的质量。
因此,二十一世纪的教育的主要目标则是人的全面素质的培养,而美术教育作为教育的一种也更应该紧紧围绕这一中心进行。
基于美术教育对于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以下从三个方面分析为什么美术教育的中心应当是素质的培养。
(一)素质教育是时代的主题当今世界各国都在不同程度地进行教育改革,改革丰富多彩、各有特色,但改革的出发点趋于一致,即都充分认识到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以经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面对激烈竞争,能否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全面提高民族素质,是国家兴衰成败的决定性因素。
而我国则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把这一认识提高到“规律”的高度:“世界范围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竞争,实质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和民族素质的竞争。
从这个意义上说,谁掌握了面向2l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
为此,必须高瞻远瞩,及早筹划我国教育事业的大计,迎接21世纪的挑战。
”可见,未来的经济发展和国力提高必须重视民族素质的全面提高,所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二十一世纪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在这个时代主题下,对人们全面素质的培养则显得尤为重要。
由于历史和其他诸多因素的影响,目前仍普遍存在重智育、轻德育、忽视体育、美育和劳动实践教育的问题,为了彻底改变这一现象,人们经过广泛探讨和深入实践研究,实施素质教育成了人们的共识,并很快确立为指导我国教育的一种思想。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领域,人们对素质的理解也不尽相同。
从教育上来说,人们普遍认为素质是指人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受后天环境和教育影响,通过个体自身的认识和社会实践形成的比较稳定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品质。
素质教育就是依照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需要,挖掘和发挥学生身心发展的潜能,弘扬其主体性和主动精神,促使全体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和谐发展的一种教育。
首先,它突出强调了人的主体性。
强调要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动精神,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和生动活泼地发展、形成独立的人格和高尚的风貌。
其次,它面向全体学生,强化普及意识,淡化选择意识,努力开发每个学生的特长和潜能。
使他们的基本素质都得到普遍提高,特长和潜能都得到发展。
第三,坚持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马克思主义强调人的全面发展观,因此,美术教育对于素质教育的是否完整有着特殊作用。
第四,素质教育将重点从知识重心转向能力重心,倡导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而美术教育恰恰又是最重创新和实践的,没有实践的美术是不可想象的。
最后,在对待基础和提高的关系上,素质教育有着普遍性,它使每个人的基本素质得到普遍提高,使他们的特长和潜能都得到发展,找到适合自身特点的发展方式。
那么美术教育对于基础性教育和普遍性教育的重要作用又是不言自明的。
因此,提倡素质教育,强化美术教育,突出了德智体美劳全面教育的思想,就此而言,完全符合时代主题。
(二)美术教育不单纯是技能训练素质教育要求进行美术教育,美术教育又反过来促进素质教育。
这里的美术教育是一个综合的课题,不同于单纯的绘画技能培养。
有时候,一说起美术,人们的第一反应就是绘画,确实,绘画属于美术范畴,而且是其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于是美术教育理所当然地成了绘画技能的训练。
殊不知,这种“纯绘画性目的”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存在一种巨大的片面性,从根本上把丰富性、多样性、综合性的美术教育等同于一种单一性的艺术训练。
这无疑限制了美术教育作为重要的教育门类应该具有的更重要的意义。
未来社会是一个充满挑战和希望的时代,现代科技的日新月异,多元文化的交流冲撞,社会需要的是具有现代意识、知识和技术手段,具有开拓精神、竞争意识、创造性思维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以及关心社会、关心他人的全面发展人才。
美术教育要为现代化建设、为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作出贡献,把美术教育仅仅局限于绘画技能训练一个方面,丢失美术教育蕴含的许多内容,不但没有指出美术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素质这一重要方面,就连有利于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创造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知识多元化等方面也没有明确阐述。
(三)美术教育在提高与完善人的全面素质方面具有独特作用1.情感性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现代社会科技高速发展,需要人们有丰富而高尚的情感与之相适应,而美术教育对美的意识培养有利于人们平衡地生活在这个社会中。
2.文化性美术是人类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载体之一,运用美术形式传递情感和思想是整个人类历史中的一种重要文化行为。
美术教育就是要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与交流。
当今社会,信息化进程加快,图像作为一种有效而生动的信息载体,更广泛地介入信息交流。
共享人类社会的文化资源,积极参与文化传承,发展人类一切优秀的文明,美术教育功不可没。
3.感知形象性感知觉是人类思维的必然前提,形象思维是一种重要的思维形式,美术教育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初形象思维能力。
我们学的大多数课程都是建立在抽象符号基础上的,美术课则更多地让学生接触实际事物和具体环境,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从而为思维提供丰富营养,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水平。
4.形成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当今社会不仅是商品经济时代,更是知识经济时代。
在这个社会中,创新精神是社会成员最重要的心理品质之一,美术教育过程的情趣性,表现活动的自由性和评价标准的多样性,提供了创造活动最适宜的环境,通过美术课程培养的创造精神,将对学生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产生积极影响。
技术性活动是人类社会的一种最基本的实践活动,而美术课程通过一些实践性动手过程向学生提供技术性活动的基本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勇于实践和善于实践的心理品质。
5.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美术教育在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尊重和保护人的个性是现代社会的基本特性,对美术学习内容和方式的选择,必然受到学生个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