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通用教材版高三历史复习中国近代史
通用教材版高三历史复习中国近代史
B.反对外来侵略 D.维护封建经济
课堂练习
3、1840年,文人汪仲洋认为:西方人长腿不
能弯曲,不能奔跑和跳跃,碧蓝的眼睛畏惧
阳光,甚至在中午不敢睁开。林则徐也认为:
洋人嗜吃牛羊肉,若无从我国进口的大黄、
茶叶以辅食,将会消化不良而死。这种认识
基于清朝的
A
A.闭关政策 B.文字狱 C.重本抑末 D.吏治腐败
“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称颂的是下 列哪一位历史人物? B
A.林则徐 C.洪秀全
B.邓世昌 D.姚子青
“吃面不搁酱,炮打交民巷。吃面不搁卤,炮 打英国府。吃面不搁醋,炮打西什库。”这首 民谣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B
A.太平天国运动 C.辛亥革命
B.义和团运动 D.五四运动
有学者说“西方人送来了一份令人不堪忍受
A.己亥年 B.庚子年 C.辛丑年 D.壬寅年
有人认为:“从实力来讲于洪、杨,却被孙
文的几个口号叫垮了,何哉?主题使然也。孙中山把主题
摸对了,几颗炸弹一丢,满清帝国就土崩瓦解了。”这反
映出
C
①三民主义基本符合当时中国社会发展的趋势
②实力是否强大,对历史进程的发展无关紧要
“番菜争推一品香,西洋风味睹先尝。
刀叉耀眼盆盘洁,我爱香槟酒一觞。”这
一情景在上海最早可能出现于(
)B
A.明朝
B.清朝
C.民国
D.新中国
文化史
考试说明 1840 1842
1851
六十 六、七
1856 年代 十年代
鸦片战 中英 争、三 《南京 元里人 条约》 民抗英
太平天 国运动
第二次 鸦片战 争
洋务近 民族资 代企业 本主义 及影响 的产生
中英 《南京 条约》
太平天 国运动
第二次 鸦片战 争
洋务近 民族资 代企业 本主义 及影响 的产生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魏源与《海国图志》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林则徐开眼看世界
中国近代史
一、十九世纪四十年代至九十年代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 二、19世纪90年代至1919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
政治史
考试说明 (19世纪90年代至1919)
军事工业:江南制造总局等
洋务派近 民用工业:轮船招商局等 代工业 影响:培养一批近代科技人才;刺激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一定程度上抵制外国经济的侵略;促进自然经济的瓦解
时间: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
民族资本 主义
分布:东南沿海地区
代表:上海发昌机器厂等
社会生活 服饰:西装 变迁 交通:轮船
饮食:西餐馆,面包房 报刊: 《昭文新报》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
政治史考点梳理 三、革命——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
义和 团
辛亥 革命
时间
1898
1911
领导阶级
农民阶级 资产阶级
思想 主要意义
局限
扶清灭洋 粉碎列强瓜分 中国企图
盲目排外
三民主义 推翻;建立
没有明确反帝 和彻底反封建
史论共享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 的君主专制政体,沉重打击了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 在中国的统治。辛亥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权利,提高了人民参 政议政的意识。辛亥革命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 显著的里程碑。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辛亥革命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国半殖 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绍西方
最历详史实地的理专著,提出
“ 师夷长技以制”夷,对当时知识界解放思想向西方学
习有重要的 作用。启迪
思考与探究
材料一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 物以通有无。
—1793年,乾隆皇帝致英国国王的信 材料二 究竟该国(英国)地方周围几许?……英吉利 至回疆各部(新疆天山以南地区)有无旱路可通?
—魏源《海国图志》
(2)材料三所表达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2) 主张学习外国长处,用以抵抗外国侵略。
批评过去只接受了西方有害的东西,并没有真 正学习到西方先进的技术。
课堂练习
鸦片战争后,“新思想的萌发”之“新”的
主要目的是( D )
A.揭露腐败现象,呼吁革除弊政 B.批判程朱理学,提倡“经世致用” C.抛弃“天朝上国”梦幻,放眼看世界 D.“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政治史
考试说明 1840 1842
1851
1856
鸦片战 争、三 元里人 民抗英
中英 《南京 条约》
太平天国运动:定都天 第二次鸦 京、《天朝田亩制 片战争 度》、《资政新篇》、 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政治史考点梳理
政治史考点梳理
一、侵略
时间 根源
结果
影响
1840—
鸦片战争 —1842
认识:
工业革命
开始沦为半
促使打开 《南京条约》 殖民地半封
中国市场 及其附件 建社会
对国第片原的二战战次料战争争鸦产败的地说爆1—和明8发5168销腐是—60售 朽由市 的于进开场场 封工一中的 建步国业打市必 主革《《然 义命天北需 必后津京求然条条资约约导失本》》致败主半封度于,义殖建加而民社深新国中地会兴家半程
任务:
反封建和反侵略; 追求社会民主和民 族独立; 实现民族振兴和国 家富强;
五四运动(1919年)与中共成立(1921年) 国民大革命时期(1924年——1927年) 土地革命时期(1927年——1937年) 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1945年) 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1949年)
一、十九世纪四十年代至九十年代的中 国政治、经济和文化
的资本主义
政治史考点梳理
二、抗争
鸦片战争: 三元里人民抗英 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 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表现了中国人民不畏 强暴、抵御外侮的爱国精神
课堂练习
1.晚清一位大臣经历了对外战争失败的惨重教训,因
而主张购买洋炮、洋船,他认为“以通夷之银,量
为防夷之用,从此制炮必求极利,造船必求极坚。”
— 1842年5月道光帝
(1)材料一反映了乾隆怎样的“华夷”观?结合材 料二分析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1)观念:天朝上国
影响:中国发展落后,导致鸦片战争失败,开始沦 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思考与探究
材料三 既款之后,则宜师夷长技以制夷。夷之长 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广 东互市二百年,始则奇技淫巧受之,继则邪教毒烟 受之,独于行军利器则不一师其长技,是但肯受害 不肯受益也。
B
A.英国史学观/文明冲突,中国史学观/侵略战争,文明史观/ 商业战争
B.英国史学观/商业战争,中国史学观/侵略战争,文明史观/ 文明冲突
C.英国史学观/侵略战争,中国史学观/商业战争,文明史观/ 文明冲突
D.英国史学观/商业战争,中国史学观/文明冲突,文明史观/ 侵略战争
课堂练习
(2007年广东卷)
经济史
考试说明 1840 1842
1851
六十 六、七
1856 年代 十年代
鸦片战 争、三 元里人 民抗英
中英《南 京条约》
太平天国运动
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第二次鸦片 战争
洋务 近代 企业 及影 响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民族资 本主义 的产生
经济史考点梳理
经济史考点梳理
概况
自然经济 开始解体,以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为标志
19世纪90年代至1919
一、侵略
时间
甲午中日 1894— 战争 —1895
八国联军 侵华战争
1900年
根源
结果
影响
日本资本主 义经济发展《马关条约》 大大加深 的需要
资本主义国 家过度到帝 《辛丑条约》 完全形成 国主义阶段
政治史考点梳理
二、抗争 甲午中日战争: 黄海海战(邓世昌) 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的礼物来祝贺中国进入了20世纪。”这里 的“礼物”指的是
• A.《南京条约》
C
B.《北京条约》
• C.《辛丑条约》 D.《马关条约》
中国古代以干支纪年,天干是“甲、乙、丙、丁、 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是“子、丑、 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甲午战争发生于1894年,八国联军侵华的1900 年应是 B
课堂练习
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逐渐被卷入世界资本主
义市场,这对中国的影响不包括( D )
A. 英国输华商品激增 B.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C. 西方的先进生产技术逐步传入 D. 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瓦解
课堂练习
人们在研究历史中,由于立场和观点的差异,对历史事件 的解释往往会有不同,如关于鸦片战争这一事件:过去, 英国史学家总以英国利益为中心来理解;我国史学家则 从民族命运来思考这一战争;在当今文明史观认识下, 人们又会有新的结论。能正确反映上述说法的排列是
会奠定物质基础。
——《马克思选集》
根据材料联系中国近代历史分析19世纪西方殖民侵 略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史论共享
鸦片战争后,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标志着自然 经济开始解体,自然经济的破坏,外国资本主义经 济势力的入侵逐渐使中国成为世界资本主义的经济 附庸,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商品市场,大量农民 和手工业者的破产又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劳动力 市场。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促进了近代民族 工业的兴起,期间部分手工工场开始采用机器生产, 转变为近代工矿企业。
可是皇帝却斥责他“一片胡言”。该大臣经历的战
争最早可能是
A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法战争 D.甲午战争
课堂练习
2、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将永远的铭刻在中国人 民心中。下列纪念碑或碑刻所承载的历史事件,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