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人口迁移分析及发展趋势在哥伦布 15 世纪末发现美洲之前 , 各国几乎是各自独立地发展 , 只有在美洲大陆被重新“发现”之后 , 世界各地的历史发展才联系在一起 , 互相影响、互相牵制。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真正的全球性的国际人口迁移才名副其实。
另外,在
一战和二战期间,受到战争的影响,全球的国际人口迁移在
这一段时期内出现了停滞的特殊现象。
所以本文对国际人口
迁移以 15 世纪末—二战前的国际人口迁移,二战后至今的
国际人口迁移这两个视角进行分析。
国际的人口迁移是受到自然生态环境因素(如气候因素、淡水因素、土壤因素、矿产资源)和社会经济因素(如
经济因素、政治因素、社会文化因素等)各方面的综合作用
的结果。
但是,二战前与二战后引起其全球国际人口迁移的
主导方面的因素是不一样的,因此,各自具有特点。
一、 15 世纪末—二战前的国际人口迁移
15 世纪末随着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欧洲美洲之间开辟了新航线。
那时候,商业在发展,贸易在扩大,从世界范
围来看,欧亚两洲商贸发达,对于西欧、北欧的国家来说,
亚洲无疑是千里之遥,而美洲、非洲则近得多。
于是,葡萄牙、西班牙、英国、法国等等开始殖民扩张。
他们在美洲创
建种植园,开发金银矿,由于需要大量的廉价劳动力,在利
润的驱使下,殖民者于是将贪婪的目光投向未开化非洲大
陆。
与此相适应,国际人口迁移的目的地主要是尚待开发的
“处女地”。
随着商贸的扩大,欧洲国家资本积累的需要,
全球国际性的人口迁移进入高潮期。
该时期的人口迁移有三
大特点:
(1)从宗主国向殖民地和附属地迁移, 如英国向美国、加拿大、印度、澳大利亚等地迁移人口 ; (2) 从较发达地区向
不发达地区及新开发区移民,如欧洲国家向拉丁美洲各国
移居人口 ; (3)从旧大陆向新大陆迁移人口,即亚非欧三洲人口向北美、拉美、大洋洲迁移。
(见图1)
图一
资本主义的发展,欧洲殖民者对利润的疯狂追逐是该时期
人口迁移的主要驱动力,当然还有政府政策(“重商主义”
以及政府的默认),社会文化(如非洲人民由于原始的社会
结构造成的愚昧)。
在该期间,最具代表性的国际人口迁移
是“黑三角贸易”(见图2)。
图2
二、二战后至今的国际人口迁移
根据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全球化的进程使得发展中国
家对发达国家的经济依赖关系加深,不平等也更加突出。
进而把发达国家的劳动力市场与海外劳动力市场联系在一起,当发达国家的劳动力出现短缺时就会转向使用移民,由此引发了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的迁移流向。
两次世界大战阻
滞了正常的国际人口迁移,然而战争一结束,国际人口迁移
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出现了一些新特点。
1,二战后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
的人口迁移成为移民主流,劳动移民成为移民主体。
2,拉丁美洲人到北美打工3,南亚、南欧、非洲人到西亚打工。
三、国际人口迁移的发展趋势
1 、除非有新的地理大开发和战争,世界人口的大规模迁移将不会再出现。
二战后 ,传统移民国家调整了移民政策,主要表现为对国际移民增强了选择性 , 一般只接纳具有较高学历的技术人才或者与本国公民有家庭关系的人 , 接纳移民的规模也被严格限制在给定的配额范围之内 , 而制定
配额的原则取决于本国劳动力市场的需求。
它们依据本国的
人口变动状况, 制订出满足劳动力需求的、经济社会层面可
以承受的移民规模。
在相当长时期内,这一状况不会有大的
改变。
因此 ,除非未来发生世界性战争和新地理大开发,世界人口的大规模迁移将减缓。
2、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是决定国际人口迁移
的主要因素。
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始终处于发达
国家的控制之下,呈现依附性发展的特征。
这种历史延续下
来的国际间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构成了当今国际人口迁
移的推力和拉力。
因此,只要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
存在 ,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从穷国向富国的国际人口
迁移就会继续存在。
3、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信息、商品、资本和劳动力的流
动起了主权国家观念的松动, 有利于人口的国际性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