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孔子、孟子识人观的现代意义

孔子、孟子识人观的现代意义

孔子、孟子识人观的现代意义新高考新国学2011-10-18 0841_5cc149a20102dt2d孔子识人观的现代意义子曰“凡人心险于山川,难于知天;天犹有春秋冬夏旦暮之期,人者厚貌深情。

故有貌愿而益,有长若不肖,有顺儇而达,有坚而缦,有缓而钎。

”就是说人心比山川还要险恶,比预测天象还要困难;自然界尚有春夏秋冬和早晚变化的一定周期,可是人却面容复杂多变情感深深潜藏。

有的人貌似老实却内心骄溢,有的人貌似长者却心术不正,有的人外表拘谨内心急躁却通达事理,有的人外表坚韧却懈怠涣散,有的人表面舒缓而内心却很强悍。

由此可见,连孔子也深深感到人多面且复杂,识人选人实为难事。

但孔子毕竟是学富五车、周游列国的大学问家,几十年的人生沧桑、丰富阅历使他悟出了让人无处可藏的识人之道。

子日“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度哉?人焉度哉?”在这里孔子提出了识人的三步观察法,第一步,视其所以,就是看他的日常言行,看他过去及现在不同境况下如何行事。

这是通过言行这一表现,形成直接印象。

第二步,观其所由,就是看他做事的方法和途径。

这是从外因上去识人,是对一个人外在的进一步分析。

第三步,察其所安,就是看他做这些事怀着什么心态,出于什么目的,就是要准确分析其行事内因。

这句话反映了孔子从过去和现在、内在和外在的双重角度来观察一个人的辩证思想,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认识论和正反分析的两点论,可以说包含着时间和空间、表象和实质、外因和内因多重角度,言简意明,内涵丰富。

后人关于识人选人的方法,受孔子影响较大,也反映了孔子识人观的诸多可鉴之处。

《史记》记载,战国时期魏文侯想找一个贤能的人来当宰相。

当时有两个候选人,一个是魏成子,一个是翟璜。

这两个人都很有才干。

魏文侯不知道应该如何取舍,就去请教他的一位大将李克。

李克说“居视其所亲,富视其所与,达视其所举,穷视其所不为,贫视其所不取。

”就是要看当他不做官在家时,都与哪些人物相交往;当他有钱的时候,他如何花钱,他都把财富施舍给什么样的人;当他居于高官显贵之时,他都举荐、重用些什么样的人才;当他陷入穷困厄运之时,他是不是能够严格要求自己,谨慎言行,有所不为;当他陷入贫寒穷苦之时,他是不是能够严其操守,一介不取。

结果魏文侯根据李克所提供的标准,录用了魏成子做宰相。

魏成子也不负厚望,帮助魏文侯成就了霸业。

这则故事反映了孔子所说的识人要看不同时期的表现。

李克提出的是领导人才的评判方法,庄子则对君子这样的普通人提出了一套评判方法。

庄子在《庄子?列御寇》中引用孔子的观点写道“君子远使之,而观其忠;近使之,而观其敬;烦使之,而观其能;卒然问焉,而观其知;急与之期,而观其信;委之以财,而观其仁;告之以危,而观其节;醉之以酒,而观其则;杂之以处,而观其色。

九征至,不肖人得矣。

”就是让他到远的地方去,观察他是否忠诚;让他在身边,观察他是否庄重谨慎;让他干繁杂的事,观察他是否有才能;突然发问,观察他是否有智慧;给他一个紧急的期限,观察他是否讲信用;委托他财物,观察他是否仁义;告诉他处境危险,观察他是否有节操;在他喝醉酒时,观察他是否不忘原则;让他男女混杂地相处,观察他是否失态。

这可以说印证了孔子所说的要看一个人在不同的境况下的表现。

作为孔子之后的大儒,孟子曾经跟齐宣王讨论如何识人选人的问题。

孟子说“国君选拔人才要慎重,左右亲近的人都说某人好,不可轻信;众位大夫都说某人好,也不可轻信;全国的人都说某人好,然后去了解,发现他真有才干,再任用他。

左右亲近的人都说某人不好,不可听信,众大夫都说某人不好,也不可听信,全国的人都说某人不好,然后去了解,发现他真不好,再罢免他。

”这跟孔子所说的看人要实地考察,透过表象看本质的观点不谋而合。

曾国藩是受儒家思想影响较深的晚清名臣,自有一套独到的识人之术。

为了考察李鸿章推荐的三个年轻人,他让这三人在庭院里等待了很长时间,然后悄悄在离他们不远处的地方暗暗观察。

大厅前的庭院里三个年轻人站在炎炎夏日下,第一个人不停地用眼睛观察着房屋内的摆设;第二个年轻人则低着头规规矩矩地站在庭院里;第三个年轻人背负双手,仰头看着天上的浮云。

过了许久,看云的年轻人仍旧气定神闲地在院子里独自欣赏美景,而另外两个人已经颇有微词。

又过了好久,曾国藩才传令召见三个年轻人,与他们攀谈。

曾国藩发现那个抬头看云的年轻人虽然口才一般,却常常有惊人之谈,对事对人都很有自己的看法。

结果第三个年轻人得到了曾国藩的重用。

分析原因时,曾国藩道出了真谛,因为他看出第一个年轻人用心打量大厅的摆设,只是为了谈话时投其所好罢了,且他背后发牢骚,当面恭敬,表里不一,有才无德,不足托付大事。

第二个年轻人唯唯诺诺,只能做个刀笔小吏。

第三个年轻人在庭院里长时间等待,却不焦不躁,仰观浮云,显现出从容淡定的大将风度,而且他面对显贵能不卑不亢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很有见地,更是难能可贵。

果然那个仰头看云的年轻人没有辜负曾国藩的厚望,在后来的一系列征战中迅速脱颖而出,受到了军政两界的关注,他便是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

曾国藩正是综合并灵活运用了孔子的识人方法,为国家选出了得力人才。

可以说,孔子识人观历经两千多年,虽有着时代的局限,但对我们今人仍有借鉴意义。

现代社会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人才的竞争。

如何选拔出一大批适应时代需求,德才兼备的党政领导人才、企业经营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是各级组织人事部门的重要使命。

尤其我国当前正处于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全面小康的关键时期,因此我们在工作中要善于借鉴孔子的识人观来指导选拔任用各类人才。

首先要全面考察德、能、勤、绩、廉;其次要注重横向纵向考察,历史地、发展地考察一个人的长期表现;最后要科学分析,客观准确地把握一个人的真实本质,从而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选准人、用好人。

摘自《中国人才》2009/1 观眼识人-摘自《孟子人生箴言录》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

眸子不能掩其恶。

胸中正,则眸子瞭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

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捜焉?译文观察一个人,没有比观察他的眼睛更好的了。

眼睛无法掩饰一个人内心的丑恶。

一个人心地正直,他的眼睛就很明亮;一个人心术不正,他的眼睛就很晦暗。

听一个人说话的时候,观察他的眼睛,那么他内心的真正想法还能藏到那里去呢?导读现代人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这正契合了孟子的这番话。

既然清澈明亮的眼睛得益于正直得心地、开朗的心胸。

那么,向往美目的人们当先正其心。

摘自《养气者说-孟子人生箴言录》,周飞唐爱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29。

杜十娘是京中名妓,在七年货腰生涯中积下巨资,骗男人是她的拿手好戏,当她有本钱从良时,将终身托付给了老实人李甲,可偏偏就是这个怯懦无能的男人,给了她最狠的一刀。

在孙富的几句浮言下,就客串了人贩子,把刚刚获取自由的她,重新推向火坑。

这是她平生最看错的一个人,也是最致命的。

这场怒沉百宝箱的悲剧,本可以避免,只消她打开箱子,李甲的嘴脸马上会转变。

可是她没有,她选择了玉石俱焚的结局,因为心碎,因为绝望,不想再活了。

杜十娘曾经如此接近过幸福,可惜她的爱情是假象,曾经步步为营小心谨慎的杜十娘选择了死亡。

遇人不淑是女人最大的不幸,而识人不明更是主动犯下的错。

无论时代怎么进步,依然会看错人,选错郎。

生活中,我们会结识形形色色的人,有朋友、爱人、同事、同路人,怎样才能正确地识人,使自己能在陌生的世界找到“好人”,找到人才呢?这就来到我们这节课的主题!何为识人?古代识人术 --孔孟篇孔子如何识人?孔子说“人心的险恶超过了山川,要想了解它,比了解天还难;天的春夏秋冬白天黑夜还有个准,人的外貌像厚厚的外壳,深深地掩盖着真情。

所以有的外貌淳厚而内心轻浮,有的心如长者而貌如不肖,有的外貌圆顺内心直达,有的外貌严厉心里却非常和气,有的外貌和善心里却十分凶悍。

所以那些追求仁义如饥似渴的,他们抛弃仁义也像逃避烈火。

鉴人九法a、远使之而观其智b、近使之而观其敬c、烦使之而观其能d、促然问之而观其知e、急于之期而观其信f、委之以财而观其仁g、告之以危而观其节h、醉之以酒而观其侧i、杂之以处而观其色子路是孔门弟子中最能做到躬行实践的一个人,听到了就要去实行。

子路能得到孔子青睐,也是因为他是在真心地做事。

一些人总是为求名求利,往往适得其反。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雍也篇》),只需埋下身子去做,有了实实在在的努力,不立自立,不达自达。

宰予白天睡觉。

孔子说“腐朽的木头无法雕刻,粪土垒的墙壁无法粉刷。

对于宰予这个人,责备还有什么用呢?”孔子说“起初我对于人,是听了他说的话便相信了他的行为;现在我对于人,听了他讲的话还要观察他的行为。

在宰予这里我改变了观察人的方法。

”孔子在这里提出判断一个人的正确方法,即听其言而观其行。

孔子一直强调做人应“讷于言而敏于行”,宰予能言善说而没有行动,让孔子很是失望,并以此警示其他弟子。

孔子把一锭金子用绸子包好放在颜回回家的路上。

放学了,孔子和众弟子隐蔽好,仔细观察。

颜回走在路上,看见一个绸子包,打开一看,里面包了一锭金子,在绸子边上还写了一句话“天赐颜回一锭金。

”颜回毫不犹豫地拿出又写了一句话“贫图外财妄为人。

”然后把金子包好,放原处走了。

颜渊是仁者之志,”道德修养非常高。

一方面非常谦逊,不愿意表白自己的好处;另一方面要实行孔子所一再倡导,并认为要终生奉行的恕道,不把劳苦的事施加给别人。

孔子对子贡说“你和颜回两个相比,谁更好一些呢?”子贡回答说“我怎么敢和颜回相比呢?颜回他听到一件事就可以推知十件事;我呢,知道一件事,只能推知两件事。

”孔子说“是不如他呀,我和你都不如他呀。

”子贡在回答孔子的问题时很谦虚,他认为颜回禀赋聪慧,领悟力非常高,勤于学习又肯独立思考,能做到闻一知十,推知全体,融汇贯通,实在是自己所难望及的。

所以,孔子对他大加赞扬。

交朋友之道,最重要的四个字——久而敬之。

人与人交往大多数都是刚开始时关系还很好,交往的时间久了,渐渐地有了各种各样的矛盾。

甚至还有更为严重的变成了冤家或者是仇人。

这种关系的造成都是久而不敬的原因。

因为初次交往时彼此还是很客气的,说话也含蓄,语言中也没有表露刻薄与挖苦。

时间久了,彼此也不在意说话的内容和形式,尤其是在酒桌上的言行失礼更为突出,几杯酒下肚,说话也没有把门的了,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就这样的朋友,你不讨厌吗?能不回避吗?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孔子向来认为,一个人的欲望多了,他就会违背周礼。

从这一章来看,人的欲望过多不仅做不到“义”,甚至也做不到“刚”。

孔子不反对人们的欲望,但如果一个人想独立地发展自己的精神世界,就必须舍弃世俗各种欲望的羁绊,专心致力于自己理想的实现,从而达到个人内心的和谐和满足。

孔子的认识有这样一个假设一事物之存在总有两种内容.一是外部的表现.一是内部所欲表现的东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