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动物产品检疫.

动物产品检疫.


牛肉 猪肉 鸡肉 蔬菜 白糖 粉丝、 牛奶 猪内脏 黄酒
疯牛病 瘦肉精 药物 农药 激素 吊白块、甜蜜素 腐竹 吊白块、碳酸氢氨 火腿、肉松
抗生素 奶粉
砷酸盐
甜蜜素

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事件
截止到9月21日8时,各地报告因食用婴幼儿奶 粉接受门诊治疗咨询并已基本康复的婴幼儿累计 为39965人。正在住院接受治疗的婴幼儿共有 12892人,其中有较重症状的婴幼儿104人;此 前已治愈出院1579人。此外,回顾性调查发现 的3例死亡病例(其中甘肃2名、浙江1名)。新疆 新增1名死亡病例。
磷酸盐缓冲液、50%甘油磷酸盐缓冲液、50
%甘油生理盐水。

细菌性病料的保存:30%甘油磷酸盐缓冲液、
30%甘油生理盐水、灭菌液体石蜡。

液体材料(血液、胆汁、分泌物)涂片:组
织器官涂片
2、供寄生虫检查材料的采集、处理 (1)血液 (2)阴道分泌物 (3)粪便 (4)被寄生虫寄生的组织、器官
(5)皮肤刮下物 (6)寄生虫
1.包涵体检查 2.病毒培养性状观察 3.病毒形态学观察 4.病毒核酸检测 。
三.寄生虫病病原检查
(一)虫卵检查法
1.直接涂片镜检 2.集卵法检查 :水洗沉淀、饱和盐水漂浮
(二)虫体检查法
1.蠕虫虫体检查法 (1)成虫检查法:肉眼观察其形态特征。 (2)幼虫检查法:低倍镜下观察液体中活动 的幼虫。
4.无菌采样 5.安全采样
二.供病原学检查材料的采集、处理
1、供微生物学检查材料的采集、处理 (1)血液:采血部位、采血量、全血抗凝、
(2)分泌物和渗出液 (3)淋巴结、内脏器官、肌肉 (4)水泡皮 (5)肠管
(6)长骨及肋骨
(7)流产胎儿、家禽及其它小动物尸体
(8)患病小动物
保存与送检

病毒性病料的保存:含抗生素的PH7.2~7.4
二.调查的种类和内容
1、现况调查 ⑴普查 ⑵抽样调查
2、流行调查
(1)最初调查
(2)深入调查
(3)追踪调查
三.流行病学调查常用的数和率
1.发病率: 2.患病率:
3.死亡率: 4.病死率(致死率):
第二节 临诊检疫技术
一、群体检疫
(一)群体检疫的组织
1.群体划分 2.检疫顺序 3.检疫时间
(二)群体检疫的方法和内容
A:重金属污染:铅、砷、镉、汞、铬等
B:农药污染:有机氯、有机磷、有机汞等 C:药物污染:抗菌素、磺胺、生长促进剂等 D:包装污染:塑料包装等 (3) 放谢性污染:天然的和人为的污染。
3.人为添加有毒有害物质
① 饲料中非法添加激素:己烯雌酚、盐酸克仑特罗 ② 饲料中大量添加抗菌素(土霉素、氯霉素)、磺 胺 ③ 食品加工时乱添加防腐剂(甲醛)、发色剂 (NaNO2)等
2.蜘蛛昆虫虫体检查法 (1)螨虫的检查 病料置于载玻片上,滴加数滴煤油,上覆另一 载玻片,用手搓动两玻片使皮屑粉碎,镜检。 (2)蜱等其它蜘蛛昆虫的检查 采用肉眼检查法。 3.原虫虫体检查法 原虫大多为单细胞寄生虫,肉眼不可见,须 借助于显微镜检查。
第六节 免疫学检查技术
一、血清学检测技术
① 生物污染:细菌、病毒、寄生虫、昆虫 ② 化学污染:农药、药物、重金属(铅、砷、 镉、汞、铬)包装材料、洗涤剂等
二、“无公害猪肉”生产的理论依据
③ 放谢污染:自然发生和人为发生的放射污 染。
2、食品污染的分类
(1) 生物污染:指微生物、寄生虫、昆虫对肉类食品 的污染 ① 污染的途径: A:内源性污染:生前感染疾病 B:外源性污染:宰后污染。主要通过水源、土壤、空 气、加工流通环节、包装等造成污染 ② 生物污染的分类: A:微生物污染:细菌、病毒、霉菌 B:寄生虫污染:猪囊虫、旋毛虫等 C:昆虫污染: 蝇蛆、甲壳虫等
4. 动植物自身存在的毒素及有毒有害物质
① 动物:河豚鱼、甲状腺、肾上腺 ② 植物:毒蕈 5. 食品在存放过程中自身分解产生的有毒有害物质 (肉品腐败) ① 蛋白质腐败 ②油脂酸败 ③ 分解产物与添加剂作用生成致癌物
第二部分
动物检疫技术
第一节 流行病学调查
一、调查方式和方法 1、现场调查 2、通信调查
1.静态观察 2.动态观察 3.饮食观察

通过群体检疫,从大群动物中挑拣出有病 态的动物,隔离后进一步进行个体检疫。
二.个体检疫
个体检疫是对群体检疫时检出的可疑
病态动物进行详细和系统的临诊检查。
若群体检疫没有发现病态动物,亦应抽
查5%~20%的动物作个体检疫。若抽
查发现检疫对象,再抽检10%,必要时 对全群动物逐一进行复查。


90年出口日本的冻鸡肉,被检出克球酚 残留,上万吨货在日本被扣留,国内库 存上万吨货不能出口 96年因残留监控和防疫体系方面的问题, 欧盟从当年8月1日起禁止中国所有禽肉 进口,直到2001年5月才对中国开放市 场。受其波及,我国出口到日本的冻鸡 腿出口价格从$ 2100/T降到$1450/T;
(一)个体检疫的方法和内容
1.视诊 2.触诊 3.听诊 4.测体温
静态观察
群体检疫 临床检疫 个体检疫 动态观察
食态观察
群检异常→个体检查 看、听、摸、检 群检正常→ 抽检 5%-20%
第三节 病理学检查技术
一、病理剖检检查技术
(一)对动物尸体剖检的要求
1、剖检前检查 患炭疽病的动物及其尸体,禁止剖检。 2、剖检时间 3、剖检地点 4、剖检数量 5、剖检术式 6、安全防护
二.变态反应检测技术
主要应用于一些慢性传染病的检疫与监
测,尤其适合动物群体检疫、畜群净化。
是牛结核病检疫、马鼻疽病检疫常规方
法。
(二)沉淀反应
1.环状沉淀反应(阿司克里氏反应)

常用于炭疽病的诊断和皮张炭疽检疫。
是马传染性贫血病、鸡马立克氏病、鸡传染 性支气管炎、鸡传染性喉气管炎及鸡传染性 法氏囊病常用的诊断方法。
1、动物疫病 2、兽药残留 3、有毒有害物质残留 4、饲料原料及饲料污染 5、水源污染 6、饲喂方式 7、屠宰、加工方式 8、贮藏、流通方式及污染 9、人为因素造成肉品污染 10、生理因素
食源性的有害因素对人体的危害是食源性疾病 可分为以下八类: 1.细菌性食物中毒 2.食源性感染 3.食源性寄生虫 4.真菌及其毒素食物中毒 5.化学性食物中毒 6.动物性食物中毒 7.植物性食物中毒 8.放射病
三.供血清学检查材料的采集、处理
1、血清 ⑴采血 ⑵制备血清 ⑶血清保存 2、抗原
四.供病理组织学检查材料的采集、处理
1.选材 2.采集 3.固定
五.检疫材料的包装和运送
1、包装 2、运送 3、采样单
第五节病原学检查技术
一、细菌性传染病病原检查
(一)显微镜检查法
1.病料处理
●将病料涂成薄而均匀的涂片→室温下自然干
如凝集实验、免疫酶技术、中和实验、免疫荧光 实验、沉淀实验、补体结合实验、变态反应等。
(一)凝集反应
1.直接凝集反应 布氏杆菌病和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平板凝集 和试管凝集反应; 鸡白痢、鸡支原体病:全血平板凝集反应。
2.间接凝集反应 正向间接凝集反应。 主要用于猪细小病毒病、猪伪狂犬病、牛日本血 吸虫病、猪喘气病等的检测。 反向间接凝集试验。 主要用于猪传染性水泡病与猪口蹄疫检测。 3.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 HA和HI广泛应用在鸡新城疫、禽流感、鸡减蛋 综合症等疫病的诊断检测中。试验在V型96孔 微量反应板上进行。
(四)补体结合试验(CFT)
燥→若为细菌培养物涂片火焰固定 ●常用的染色方法有:革兰氏染色法、美蓝染 色法、瑞氏染色法和姬姆萨染色法
2.显微镜检查
(二)培养检查法
1.固体培养基上菌落性状的检查

其菌落的大小、形状、色泽、表面性状、透 明度、边缘性状等因菌种而异。 2.液体培养基上液体性状的观察 细菌在液体培养基中生长可使液体出现混浊、 沉淀、液面形成菌膜以及液体变色、产气等 现象。

(三)生化试验

常用的生化反应有糖发酵试验、靛基质试验、
V-P试验、甲基红试验、硫化氢试验
(四)动物试验

最常用的实验动物有:小鼠、大鼠、豚鼠和家
兔。
二.病毒性传染病病原检查
(一)病毒分离培养
1.样品处理 2.病毒分离培养 (1)鸡胚接种
(2)动物组织培养 (3)动物接种
(二)病毒检查方法

三、我国的食品安全状况







第一 第二 第三 第四 第五 第六 第七 第八 第九 第十
福寿螺致病 人造蜂蜜事件 毒猪油事件 “口水油”沸腾鱼 瘦肉精中毒 大闸蟹致癌 “苏丹红”鸭蛋 “嗑药”的多宝鱼 有毒的桂花鱼 陈化粮事件
油 黄曲霉 盐 抗结剂、碘 酱 毛发 重金属 氯丙醇 醋 勾兑、非发酵 茶 农药 水 塑料桶 米 抛光、黄曲霉 面 so2 氧化苯甲酰 酒 甲醇

95年出口到美国的冻虾仁,因被检出沙门氏 菌及腐败等问题,曾被美国“自动扣留”。 出口到欧洲的冻虾仁,曾因检出霍乱弧菌而 被退货,至2001年底,出口水产品中又被 检出氯霉素和其它残留物等问题,2002年1 月25日欧盟以此为由对中国出口的整个动物 源性产品采取保护性措施,全面禁止进口。
四、食品中存在的主要有毒有害因素 1. 食品污染:有毒有害物质进入食品
2.琼脂扩散反应

(三)标记抗体技术
1.酶标记抗体技术 有免疫酶染色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 是猪伪狂犬病、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猪弓形 虫病、猪囊虫病、猪旋毛虫病以及牛白血病、 禽白血病等疫病诊断的农业行业标准方法。 2.荧光标记抗体技术又称免疫荧光技术(IFT) 主要用于抗原的定位、定性。该技术的主 要特点是:特异性强、敏感性高、检测速度快。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