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国际贸易法完整课件 王传丽版教材
国际贸易法完整课件 王传丽版教材
– (1)国际性。 – (2)行业性。 – (3)由专门的商事法庭审理。
– (二)国际贸易法的编纂和统一
• 19世纪末20世纪初,当欧洲各国忙于颁布他们各自 的国内法时,一些国际组织和法学家就在致力于国 际贸易法的统一与编纂等工作 • 这些统一法与中世纪的统一的商人法不同点在于:
– (1)中世纪的商人法是杂乱无章的,从习惯发展成 法律;而新的国际贸易统一法是由一定的机构慎审 地制定并以公约或文件形式加以公布 – (2)新的国际贸易统一法的国际性是以主权国家的 认可与同意为前提的,因此,不具有超国家的特性 – (3)新的国际贸易统一法突破了传统国际商法的界 线,加进了国家调整和管制贸易的内容
• 1.排除的买卖
– (1)购供私人(personal)、家人(family)或家庭( household)使用的货物的销售,除非卖方在订立合 同前任何时候或订立合同时不知道而且没有理由知 道这些货物是购供任何这种使用。 – (2)经由拍卖(auction)的销售 – (3)根据法律执行令状或其它令状( execution or otherwise by authority of law)的销售 – (4)公债(stocks)、股票(shares)、投资证券 (investment securities)、流通票据( negotiable instruments)或货币(money)的销售
– (1)以营业地为标准判断当事人是否在不同国家 – (2)卖方和买方的营业地必须均在公约缔约国境内
• 2.通过国际私法规则适用:国际私法规则 导致适用公约某一缔约国法律 • 在理解第1(1)(b)条规定时,应特别注意以 下问题:
– (1)如果当事人在买卖合同中选择了缔约国法律 作为适用法,争议的解决是按照当事人选择的 法律还是依照第1(1)(b)项重新确定法律适用法 ?在CISG实践中,有如下做法:
• 三、国际组织
– 大多数国际组织(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包括各种类型的国际经济组织 (international economic organization)都有自 己的组织机构和章程;有固定的资产和资金 来源;在一定范围和领域内承担权利义务; 有独立的法律诉讼能力。
– (5)船舶(ships)、船只(vessels)、气垫 船( hovercraft )或飞机(aircraft)的销售。 – (6)电力(electricity)的销售 – (7)供应尚待制造或生产的货物,且订购货物 的当事人保证供应这种制造或生产所需的大部 分重要材料( substantial part of the materials )的合同 – (8)供应货物一方的绝大部分义务( the preponderant part of the obligations )是 供应劳力或其它服务(labor or other services)的 合同
• 一、涉外货物买卖的国内立法模式
– (一)两大法系的立法模式
• 在大陆法系民商合一的国家,买卖法通常 作为民法典的一部分,在债篇中加以规定 ,如瑞士债务法典、意大利民法典、土耳 其民法典、泰国民法典等。 • 在英美法系,没有专门的民法典,除了以 法院判例形成的普通法原则外,通过颁布 单行法规的形式制订货物买卖法。
– (四)对跨国公司的法律管制
• 1.联合国《跨国公司行动守则》(草案) • 2.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SA8000 (Social Accountability 8000)
第三节 国际贸易法的渊源和发展
• 一、国际贸易法的渊源
– 1、与国际贸易有关的国际条约
• 狭义的条约是指以条约命名 • 广义的条约则泛指符合上述定义的一切国际法主体 的一切意思表示一致
– (三)国际贸易法的新发展
• 1.国际贸易法的调整范围不断扩大且与其他法律 学科交叉联系的特点更为突出 • 2.国家管理贸易的手段从关税领域扩展到非关税 领域。 • 3.几乎与世界贸易组织同时诞生的区域性贸易集 团的贸易法规、制度极大地丰富了国际贸易法的内 容,由区域贸易集团提出的法律问题,构成国际贸 易法理论研究与实践中的重要课题。 • 4.随着国际贸易组织的成立与新成员的扩大,许 多国家都按照世贸组织各协议的要求或修改了国内 的现行贸易法规或颁布新法。
• 二、国际贸易法的基本原则
– (一)贸易自由化原则
• 国际贸易法的目标就是调整在国际贸易这 个竞技场上国家、法人、个人的行为准则 ,在不违反一国强制性法律规定和公共秩 序的情况下,广泛承认合同双方的自主权 利
– (二)平等互利和协商一致原则
• 根据国际法的主权平等原则,无论大国小国,穷国 富国,弱国强国,在国际贸易领域,国家之间相互 给予无条件最惠国待遇(MFN)是平等互利原则在 国家层面上的具体体现,是指导国家间经济贸易活 动的基本原则。 • 在处理国家之间贸易争端的问题上,首先是通过平 等协商,在互利互让的基础上寻求解决办法 • 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实行不同国家所有制的平 权原则,相互尊重和承认对方依据其国内法律享有 的民事权利和财产所有权
• 2.“货物”的理解
– 在大多数情况下,“货物”是指有形货物( tangible goods)。但实践中,一些案件认为, 计算机标准软件的买卖(sales of computer standard software)、水和气的买卖(sales of water and gas)在公约的规范之列,计算机芯 片也在“货物”之列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国际贸易法
王传丽 主编 法律出版社
总纲
• • • • • • • • 第一章 国际贸易法概述 第二章 国际货物买卖法 第三章 国际货物运输法 第四章 国际货物运输保险法 第五章 国际贸易支付 第六章 世界贸易组织法律制度 第七章 国际贸易争议的解决 第八章 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法的 影响
– (二)中国的立法模式
• 我国是民商合一的国家,没有制订专门的 商法典。有关货物买卖的法律主要体现在 1986年颁布的《民法通则》(General Principles of the Civil Law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以及1999年颁布的《 合同法》(Contract Law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中。
– 第一种做法,尊重当事人的意思自治,以当事 人选择的法律作为法律适用法 – 第二种做法,如果当事人选择的法律是缔约国 法律,应直接适用公约,因为加入的公约是其 国内法的一部分 – 第三种做法,在买卖合同当事人选择了缔约国 法律的情况下,如果选择的是具体的法律适用 法,例如“本合同适用《意大利民法典》‖,则 排除公约的适用
第四节 国际贸易法的研究方法
• 一、多侧面、全方位的综合研究方 法 • 二、比较的方法 • 三、法学的研究方法和经济学的研 究方法相结合
第二章 国际货物买卖法
• 第一节 国际货物买卖的法律规制 • 第二节 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成立 和内容 • 第三节 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履行 • 第四节
第一节 国际货物买卖的法律规范
第二节 国际贸易法的主体
• 一、自然人
– 自然人(Natural Person/Citizen)作为一般 的民事关系(Civil Relations)主体,其权利 能力(Capacity for Civil Rights)自出生之日 产生,至死亡之日为止。
• 二、法人
– 法人(Legal Persons/Legal Entity)是依法成 立,拥有必要的组织机构和独立的财产,能 以自己的名义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义务,能 以自己的名义起诉、应诉的组织。
• 二、国际货物买卖公约
– (一)国际货物买卖公约概述
• 1.1964年海牙公约 • 2.《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 • 3.《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合同时效期限公约》
– (二)《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适 用的地域范围
• 1.直接适用标准:货物买卖合同卖方和买方的营 业地在均为公约缔约国的不同国家 • 这一标准有如下特点:
– (2)对公约第一条第(1)款(b)项的保留问 题: – 根据国际贸易法委员会的记录,只要少数缔约 国(例如中国、捷克共和国、圣文森特和格林 纳丁斯、新加坡、斯洛伐克、美国)对第一条 第(1)款(b)项均做出了保留,即只承认当 买卖合同当事人的营业地在公约的不同缔约国 时方可适用公
– (三)《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排 除的买卖
– (二)国际贸易法与国际商法的关系
• 由于建立在以商人为主体和“意思自治” 基础上、以“契约自由”和“契约必须遵 守”为原则的传统商法受到了国家强制性 法律的限制与约束,国际商法( 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Law)的一部分 内容被纳入国际贸易法体系之中 • 本书认为,国际商法应以调整商事组织的 行为为主,包括商事组织的货物买卖等行 为,但国际贸易法还包括政府对贸易的管 理行为,因此,不能将国际贸易法理解为 是国际商法的一部分,二者存在交叉,并 不存在隶属关系
• 四、国家
– 国家是一个特殊的民事主体。作为主权的最 高代表和象征,国家可以自己的名义从事各 种国际、国内的经济活动,签订各种合同、 条约和协议,并以国库的全部资产承担责任 。
• 五、跨国公司
– (一)跨国公司的概念与特征
• 跨国公司系指一种企业,构成这种企业的 实体分布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而不 论其法律形式和活动范围如何。各个实体 通过一个或数个决策中心,在一个决策系 统的的统辖之下开展经营活动,彼此有着 共同的战略并执行一致的政策。由于所有 权关系或其他因素,各个实体相互联系, 其中一个或数个实体,对其他实体的活动 能施加相当大的影响,甚至还能分享其他 实体的知识、资源,并为它们分担责任
– (三)母公司对子公司的债务责任
• 对于跨国公司,基于母子公司之间的关联 性,母公司对子公司拥有控制权,当出现 由于母公司的责任造成子公司丧失对外偿 付能力或丧失履行义务的能力时,为了保 护债权人的利益,法律有时会允许“揭开 公司面纱”(piercing the corporations veil), 即按照“公司法人人格否定”( disregard of corporate personality)的理 论,由母公司为子公司的债务承担直接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