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世纪中国流行音乐艺术特点及价值

新世纪中国流行音乐艺术特点及价值

新世纪中国流行音乐的艺术特点及价值探索摘要新世纪中国流行音乐在继承上个世纪音乐风格的基础上又有所创新,不仅表现出更文化内涵的艺术特点,也表现出更为深刻的批判社会现实、展现大众独特审美的艺术价值。

关键词:新世纪中国音乐纯粹性文化价值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新世纪中国流行音乐呈现出与20世纪更加多样化的艺术特点,其艺术价值也在舆论的引导和社会的制约下出现良性转变。

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流行音乐进入理性回归的时期,在音乐制作中,不仅有效的质量随着科技发展而提高,流行音乐的整体审美趋向亦朝着民族化、个性化、多样性方向发展。

正如王思琦教授所说,流行音乐在观念上和表现内容上主要体现非主流意识形态,其文化性质属于以这一社会文化群的思想情感为主要表达内容、具有一定流行性和时尚性的大众娱乐文化。

正是因为新世纪中国流行音乐艺术特点本身的转变,通过其对社会政治、文化、时代信息的展现,中国流行音乐也因此呈现出独特的审美内涵。

一新世纪中国流行音乐的艺术特点1 独创性进入21世纪以来,“80后”逐渐成为中国流行音乐的主要消费群体,他们不再盲目追风,而是要求彰显自己的独立、叛逆、个性的中国流行音乐,中国流行音乐的上商业化进一步加深,两者都推动了中国流行音乐文化的转型。

比如:许嵩凭借《灰色头像》、《城府》、《如果当时》、《有何不可》、《玫瑰花的葬礼》、《你若成风》、《清明雨上》、《多余的解释》、《坏孩子》、《浅唱》、《断桥残雪》等大量风格独特的原创作品,受到广大听众的喜爱,这些原创的流行音乐从审美上体现出中国流行音乐的理性回归。

2 民族性新世纪中国流行音乐的意象独特性不再以20世纪表现生活、爱情为主题的音频为主。

其艺术特点呈现出更为广阔的综合性和对外来文化以及本土文化的吸收性,以更加开放的艺术形式展现出大众的审美内涵。

新世纪中国流行音乐的综合性,从伴奏上体现出对中外古今乐器的综合性运用,在歌词文本内容上无所不包,在曲调上吸收西方各种流行以及古典音乐曲调,形成具有中国艺术风格的新世纪流行音乐。

尤其是“中国风”流行音乐的出现,通过对古辞赋、古文化、古旋律、新唱法、新编曲、新概念的结合,歌词具有中国文化内涵,歌曲以怀旧的中国背景与现代节奏相结合,产生含蓄、忧愁、幽雅、轻快等风格的歌曲。

例如周杰伦的《娘子》:折柳,相思,红豆,娘子她人在江南。

正用现代的音乐唱出古典的味道。

再比如周杰伦的《东风破》:歌名就很有中国古代曲名的感觉,曲风比较低调,散发出浓浓的忧伤感觉。

中国风让歌曲创作的范围一下子拓展开来,使中国的流行音乐具有中国民族的文化风格,并使中国风成为中国流行音乐的主流文化思潮,体现出民族化的审美内涵,促进了国人对民族音乐文化的追寻和欣赏。

2 情感审美化增强新世纪中国流行音乐的主要社会功能,体现出更深层次的审美情感性,它已不仅仅是服务于社会娱乐圈音乐生活需要的浅表性娱乐行为,而是深化为更能触动心灵的审美娱乐性活动。

比如曾轶可的《狮子座》,运用深沉的吉他声,创造出情感深厚的意境。

新世纪中国流行音乐作品的题材依旧大多取材于日常生活,以展现爱情为主题,同时也增加了描写人伦关系、个人追求、亲情友情、人生观念、思念故乡等情感化的内容。

比如许飞的《那年夏天》,抒发了其对青春逝去的感慨;她的另一首《左边的翅膀》,抒发出其对追寻梦想和爱情的迷茫,受到大众的喜爱。

新世纪中国流行音乐的文化审美、情感审美功能不断突出,其艺术内涵的审美性也更加多样化、多元化。

3 竞赛性自从超级女声产生以后,一批为竞赛而准备的中国流行音乐开始产生,这些音乐更加具有直接性、情感性,更能在短时间内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比如李宇春的《唱得响亮》,周笔畅的《未来就是现在》等歌曲。

这些流行音乐的创作也以表现青少年的文化心态,迎合青少年的欣赏口味为主。

同时,更加注重音乐艺术特点的多元化和艺术价值的多样性,比如抒情歌曲、励志歌曲、港台流行音乐、内地原创流行音乐、中国风流行音乐、摇滚乐、校园歌曲、国际流行音乐以及诸如民谣类、说唱类的流行音乐,都成为“超级女生们”参加比赛时翻唱、创作选曲的范围。

这些通过比赛而在大众中间流行起来的流行音乐,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大众在欣赏这些流行音乐的同时,也在感受着比赛时候的场景,形成了中国流行音乐的独特情结。

4 纯粹性、灵魂性新世纪的流行音乐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艺术的纯粹性,使中国流行音乐的审美内涵具有更深刻的意义。

比如朴树,他是一位脱俗的歌手,他厌恶宣传,厌恶交际,厌恶虚假。

他只想唱出自己的感受,朴树是一个真正的音乐精灵,相对于他的作词来说,他的作曲要更为优秀、纯粹、脱俗,体现出质朴、大气、轻灵的艺术特点,比如他的《生如夏花》、《在希望的田野上》、《那些花儿》等歌曲都成为了纯粹音乐的典型代表。

再比如方大同的灵魂音乐《soul boy》、《四人游》、《每个人都会》等音乐作品,艺术化、个性地地表现出青年关于爱情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成为现代青年喜爱的音乐作品。

这也反映出现代流行音乐不再追求世俗、摇滚等音乐风格,而是追求更深层次能够触动人们内心情感的审美内涵,呈现出深层次的娱乐性、艺术的灵魂性。

二新世纪中国流行音乐的艺术价值1 新世纪中国流行音乐推动了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创新性运用新世纪中国流行音乐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大众文化的审美趋向,其在经历了国外流行音乐的冲击之后,逐渐形成了自身的流行音乐文化系统,其中最为突出的典型代表是中国流行音乐的“中国风”风格。

比如许嵩的《南山忆》、《清明雨上》、《城府》,王力宏的《花田错》,陶的《苏三说》等中国风流行音乐作品,它们不仅仅是新世纪中国流行音乐寻找自身发展渠道的表现,更代表着中国流行音乐开始注重大众内心体验的民族性回归,对我国流行音乐未来的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它们在形式上丰富着中国流行音乐的内容和内涵,在审美上体现着中国流行音乐的民族情结。

新世纪中国流行音乐通过创新性的对中国古代文化及其乐器的全面运用,使得中国流行音乐文化内涵增加,另一方面,这也体现出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趋势和大众的心理特征。

比如周杰伦的《娘子》、《千山万水》、《霍元甲》,后弦的《唐宋元明清》等,对中国古代戏剧、民乐旋律加以融入,并结合现代中国流行音乐的曲调,实现了中国流行音乐曲调与中国古代传统音乐戏剧文化的融合,编曲体现出的“中国风”流行歌曲的现代性,从“中国风”流行歌曲的节奏上看,其流行的节奏,能够把古老的旋律变得更加现代化。

对中国乐器作为主旋律在歌曲中运用,并且跟西方乐器融合在一起,形成了现代与古代的融合。

新世纪中国流行音乐与民族传统文化在新时代背景下的相互交融、相互借鉴的运用,不仅仅开拓着二者的发展空间,也引发了大众对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思考和热爱。

2 创造出具有独特性的新世纪流行音乐审美空间,丰富了音乐艺术的形式和内容在新世纪中国流行音乐形式中,音乐节奏、和声和旋律3元素只是发生了形式、风格及比例的改变,但这一改变并没有改变流行音乐意象的本质,也即是说流行音乐和一般音乐从这一角度看只有风格的不同,没有本质区别,都是主体情感的形象显现。

新世纪中国流行音乐也因此开创了独特、个性具有创造性意义的音乐审美空间,拓展了中国音乐发展形式以及中国音乐的内容。

比如王若琳的《迷宫》、方大同的《黑白》结合了现代爵士乐与r &b等音乐曲调,形成了中国流行音乐的新风格。

另一方面,丰富个性的语言、唯美的画面等本来外在于音乐形式的要素,逐渐介入到音乐形式和音乐内容之中,并同音乐形式一起进行独特性审美情感的意向表达,这使得新世纪中国流行音乐活动在受众群体的接受程度上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按照格式塔心理学的观点,听觉艺术与视觉艺术等的结合是时代发展符合人类心理审美需求的,是出于对艺术审美拓展的需要,它提出“音乐不能只停留在纯粹的音响完形上面,而是必须完成形象性的完形。

……所谓完形或形象本来是视觉性的东西,因此从这一点说,在音乐中也需要有某种视觉性的东西。

”因此,视觉与听觉以及其他现代元素的综合性融入,对于全面促进人的感性发展来说,是具有发展性意义的,它体现了现代艺术活动的发展方向和促进人类审美观完善的需要。

3 社会价值与艺术价值并重的艺术形式,促进了人们对社会的关注新世纪中国流行音乐是不同于严肃音乐文艺体裁的艺术文化。

首先,新世纪中国流行音乐蕴含着一种先天性的“平民意识”,即其受众具有平民性,这也是新世纪中国流行音乐审美价值取向的发展方向之一。

新世纪中国流行音乐表现更多的,是普通大众的精神世界和大众的真实情感。

这种平民性朴素地表达了劳动人民内心对生活的感触、对爱情的理解、对友情亲情的呼吁,具有很深刻的社会意义和社会价值,比如范玮琪的《最初的梦想》。

其次,新世纪中国流行音乐通过改变音乐的形式、风格,表达出个性的“叛逆性格”,促进了叛逆文化的发展。

这种反叛性文化是大众反省自我存在价值和对社会现实的一种理解、一种抗争,同时又是新世纪中国流行音乐的一种特殊形式的展现。

表现出对现代都市生活的深刻认识,形成一种独特的都市音乐文化。

这些对社会、个人内心情感体验的音乐表现,形成了新世纪中国流行音乐的社会价值,它们是新世纪中国大众文化的发展,具有较高的社会价值。

另一方面,新世纪中国流行音乐在表现手法和表现风格上,还具非同一般、别具一格的“前卫”“时尚”意识,即现代社会所说的“新潮意识”。

新潮意识通过对都市生活、商业生活和现代生活的方式和艺术性表达,通过流行音乐独特的表现形式,构成了新世纪中国流行音乐的审美精神与审美追求。

虽然这一艺术风格暂时不会被主流社会所认可,但是某一时段的流行音乐或者通俗音乐在经过历史的沉积后,可能成为另一时段的雅乐,形成一种社会主流的音乐艺术风格。

诚如有的论者所言:“如果看不到这种雅俗定性的相对性、变异性、雅俗转化的绝对性,就不能客观地把握雅俗文化展衍的整体脉络。

”综上所述,新世纪中国流行音乐的欣赏范围已经不仅仅局限于青少年,由于新世纪中国流行音乐的创作范围在不断的拓展,中国群众受改革开放新思想的影响,受众群体在逐渐增加,这扩大了中国流行音乐在大众之中的影响,它反过来也促进了新世纪中国流行音乐更广范围的创作,促进着中国流行音乐审美趋势、艺术特色的转变。

我们应当以全面而客观的角度来看待新世纪中国流行音乐的审美趋向、美学价值以及艺术特点,新世纪中国流行音乐表现出更为强烈的创造性、独特性以及其关注社会深度的不断增加,对人类内心情感的深刻表现、艺术特色的提高、民族化程度不断提高是其优点,当然新世纪中国流行音乐审美意象独特性的美学意义是两面性的,其在美学价值、艺术价值上的缺憾也是明显存在的。

由于中国流行音乐创作的过于商业化、肤浅性、自由化等特点,又使得新世纪中国流行音乐形象具有种种缺陷,因此我们需要客观、辩证地评价它,用正确、合理的理论去引导它的发展,使音乐批评成为新世纪中国流行音乐发展的理论指导,而不是倒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