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的分类管理
摘要
目前,在我国上市的中西药品数以万计,除了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以及戒毒药品外,其余药品均可在市场自由购买使用。
这样,消费者就很容易因为自己对药物的不了解而导致滥用药物而危及健康,甚至于生命。
因此,这就需要我们国家落实对药品的分类管理,通过结合中国国情,按照“积极稳妥,分布实施,注重实效,不断完善”这十六字方针,来逐步加强处方药的监督管理,规范非处方药的购买过程,改善现有的药品自由销售状况,从而保障人们用药安全有效,引导消费者科学,合理地进行自我保健。
目录
1.药品分类管理的重大意义
2.药品分类管理对安全用药的重要性
3.实施药品的分类管理面临的问题和难处
4.药品分类管理所取得的成果
5.完善并加强药品的分类管理
1.药品分类管理的重大意义
药品分类管理是国际通行的管理办法。
它是根据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原则,依其品种、规格、适应症,剂量及给药途径的不同,将药品分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并将非处方药分为甲、乙两类,且作出相应的管理规范。
据了解,现在国家药品监管局,党中央及国务院十分重视药品的分类管理工作,要在我国建立并完善药品的管理制度,这是对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医疗卫生体制和药品监督管理深化改革的一件大事,对实现我国“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的目标起着重大作用。
总的概括起来说,药品分类管理有着以下三个重大意义:
(1)有利于保障人民用药安全有效
药品是特殊的商品,它有一个合理使用问题。
消费者不了解药品的药性机理,配伍禁忌等,盲目的进行购买,会使假劣药在市场上大量流通使用,药物缺乏疗效,或者发生用药错误,造成药物的急、慢性中毒等安全问题。
这不仅浪费药物的资源,也给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极大威胁,带来许多不良反应。
有的还会产生机体耐药性或耐受性,而导致以后治疗的困难。
进行分类管理后,就可以使消费者对药品的性质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克服药品的使用不当的缺陷,减少由于不了解而引起的一些不必要的悲剧。
(2)有利于医药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药品的分类管理推动了医药卫生制度的改革,增强了人们的自我保健,自我药疗意识,为医药行业调整产品结构,促进医药工业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
(3)有利于逐步与国际上通行的药品管理模式接轨
药品由于其的特殊性,可以有目地的调节人的生理机能。
本世纪50-6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就发现了某些药物具有一定的危害性,必须进行有效的管理,因此制定了相应的法规。
随着这些国家对药品分类管理法规和监管的日趋完善,世界医药工业和卫生保健事业的不断发展,再加上认识到此举的重要性,世界卫生组织也向发展中国家推荐了这一管理模式,并建议各国将这一管理制度作为药品立法议题。
因此,完善了药品的分类管理,就可以加强国际间合理用药的学术交流,提高自身的用药水平。
2.药品分类管理对安全用药的重要性
有资料显示,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2003年收到的3万多份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报告中,处方药的不良反应占97.4%。
就其中的处方药来说,由于AAA 将抗生素视为“万能药”,有任何风热头痛,就习惯性地去药店购买抗生素。
抗生素“日常化”滥用使得越来越多的病菌产生耐药性,而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也使人们在服用后不良反应增多,使治疗失败。
如:B-内酰胺类抗生素会产生恶心、呕吐、腹泻,肾功能受损等不良反应喹诺酮类药物会产生中枢神经毒性、肝毒性、肾毒性,低血糖等
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等会造成耳毒性、前庭功能失调,引起心肌抑制、呼吸
衰竭、尿量减少或增多,口服这类药物还会引起菌群失调和二重感染等其它不
良反应。
由此可以看出,抗生素类药物的使用必须引起人们的重视,而进行药品的分类管理就是为了抑制人们滥买抗生素。
另外,有些药品含有一定量的成瘾性物质,如果不进行严格的分类管理,会产生极其严重的后果。
例如:愈酚待因口服溶液这一药物,它能缓解由于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咳痰、鼻塞、喘息、喷嚏,发热等症状。
对于治疗咳嗽效果则更佳,但在它的成份中,每1ml就含有磷酸可待因1.0mg,可待因长期服用会使人兴奋,产生一种依赖性,从而使人成瘾。
而且这种药物由于口感颇佳,一般都给小儿服用,这就更需要慎之又慎,引起高度重视。
所以,依据药品的管理法规,这种药品2岁以下的儿童及新生儿一般不推荐使用,并且如果购买一定要当场仔细的检验处方,否则有可能会影响病人的一生,导致他们一辈子的痛苦。
正因为药物的滥用有着各种各样的危害性,所以药品的分类管理对安全用药有其的重要性,是安全用药的基础,加强药品的分类管理是绝对必要且必须的。
3.实施药品的分类管理面临的问题和难处
为了加强完善药品的分类管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也先后完成了五批非处方药的遴选工作。
但事实上,药品的分类管理工作推行的并不尽如人意,仍面临着许多的问题和难处。
(1)处方药与非处方药的标签管理略显不足。
我国对于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的标识为药品上的“OTC”标志作为分类管理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的依据,可由于我国对处方药的标签,包装都没有具体,明确的要求,反而对非处方药做了一系列的规定,因此,虽然对处方药和非处方药进行了分开摆放,可实际作用并不明显。
个别药店药师和营业员并不清楚规定的几大类处方药品目录,应该凭处方销售的药品却放在开架柜台上销售。
可见,会对人体产生较大危害的处方药的管理上并没有做到使人一目了然的程度。
(2)抗生素的销售并不到位。
由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到位,医药不分家,使基本上所有的处方都掌握在了医生的手中。
从我国医院现行的体制看,医院大多是公立性的,国家对医院经费投入不足,使药品收入成为医院的主营收入,所以医院并不愿意让处方流向社会药店,。
再加上目前药店数量太多、恶性竞争、处方难求、药品价格太低、毛利越来越少的情况,使凭处方购买抗生素变成了一纸空文,只是象征性的转化成了登记销售,使得药品的分类管理难以彻底的实行。
(3)药学技术人员匮乏,分布不合理。
部分药店没有“药师暂时离岗,暂停销售处方药”的告示牌。
从业人员的素质不能适应要求,有些执业药师并不名副其实。
因为执业药师的低待遇,而使许多执业药师情愿将执业药师证挂在药店少拿点费用,也不想在职在岗的上班,并且由于考试的不合理,使许多执业药师其实并不具备独立作业的能力,也制约了这项工作的开展。
(4)医疗保险制度改革配套和医疗保险定点药店数量过少。
这造成了购买的药品不能及时报销等问题,也影响了药品分类管理的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