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改革新思路
从组建国有资本运营公司等方面入手深化国企改革,是高屋建瓴的顶层设计,是从过去专门针对国企本身实施改革的“治标”,升级到直接改革国资监管体制的“治本”
国企改革越往后走难度越大,能否取得关键性突破,直接关系到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全面深化改革总体目标的实现。
也正因如此,三中全会亮出了“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组建若干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支持有条件的国有企业改组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这一深化国企改革的利器。
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认为,国有资本体制改革包括两个层次,高层次的是国有资本配置机制的改革,低层次的是国有企业管理体制的改革。
可以说,从组建国有资本运营公司等方面入手深化国企改革,是高屋建瓴的顶层设计,是从过去专门针对国企本身实施改革的“治标”,升级到直接改革国资监管体制的“治本”。
以此为发端,下一步将探索建立国资运营公司、产业投资公司、投资控股公司等国资管理平台,作为出资人的国资委,把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管好国有资本的出入作为要务,然后把投资权等权力授予投资运营公司,让后者以市场化的手段运营管理国有企业。
国企改革这些年来进展缓慢,说到底是市场这只无形的手没有充分发挥作用。
经过近年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改革推进,国有企业全都设立了董事会、监事会,然而架构虽在,可实质上央企一把手甚至二把手的任命、薪酬的考核、员工收入的分配以及产权转让、股权流转,都是国资委说了算,不少企业经营者还保留行政级别,使经营者既像企业家又像政府官员,形成了主要对上负责而不是对企业负责的事实。
在市场竞争中除了拥有垄断形成的控制力,真实的竞争实力不言自明。
近日,中国社科院经济学部等单位联合发布的2014年经济蓝皮书指出,垄断造成的效率损失十分巨大,据测算,仅仅电力、电信、石油、铁路四个行业的效率损失已经达到每年GDP的10%以上。
不仅如此,“相比于生产劳
动效率的损失,国有企业更大的损失是创新劳动效率,在技术创新方面没有任何优势。
”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现阶段启动的国资改革,即让国资委对国有企业的管理从简单的对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实物形态的管理和产品生产经营的管理,转变为专心致志地做好对国有资本的管理,让企业经营完全与市场接轨,按市场规律办事,对于敲碎国有经济领域行业垄断、效率低下这块坚冰,有着全新而重大的意义。
国企改革这些年来的起伏跌宕表明,改革需要在迈向目标的过程中不走样、不作秀、不喊口号,一步一个脚印将蓝图变成现实。
而只有新一轮国资改革真正到位,央企才能由垄断型企业进化为适应公平竞争环境的投资型、市场型企业,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才能大行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