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自然灾害中的自救与互救[知识荟萃]
自然灾害中的自救与互救[知识荟萃]
借鉴内容
13
了解避难袋中装有的常备物 品、重量、体积要求等。
借鉴内容
14
家庭防震避震方案主要内容
(1)明确疏散路线和避难地点,订出最快捷、最安全的路径; (2)加固并合理布置室内家具,如大件家具摆在墙体薄弱处;
桌下、床下不放杂物; (3)清楚室外环境条件; (4)准备避难和营救物品,家庭每个成员都应准备防震袋(或
么要视情况而定是躲还是逃。如果你家是平房或一楼,可
迅速到达院内开阔地的话,则迅速跑到室外;如果你家是
位于高层楼房,那么还是应该“伏而待定”,选择室内结
实、能掩护身体的物体旁,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蹲
下或坐下,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同时注意保护
好头颈、眼睛,掩住口鼻。等地震过后,迅速离开房间到
间处,蹲或趴下,护住借鉴内头容 部。
20
介绍了在行驶的公共汽车、在百货商场、在野外
的避震方法,室外避震的共性是:尽量到开阔的空
地,降低重心,护好头部借鉴。内容
21
思考并讨论
想一想,如果发生地震使你在家里、或在车上、
在学校、在商店、在公共场所、在剧院、在体育馆, 你应该怎么办?
点拨:(1)地震发生时,如果此时你恰好在家里,那
避难袋); (5)准备一些简单的营救工具,如撬棍、锤子、斧子、小钢锯
等,放在震后能随手拿到的位置上; (6) 学会基本的医疗救护技能,如人工呼吸、止血、包扎、
搬运伤员和护理方法等; (7) 每人身上装一个小急救卡片,注明姓名、住址、电话号
码、血型,紧急联系人姓名等内容,便于他人营救时参考; (8) 适时进行家庭应急演习,以弥补避震措施中的不足。
借鉴内容
15
(二)震中——避震
抓住黄金12秒预警时间:是跑还是躲,瞬间抉择
平房或一楼可瞬间逃到安全的地方 “跑”
室内避震
“伏而待定”,就地躲避,利
其他情况 用三角空间,蹲或趴下,护
住头部。
室外避震
尽量到开阔的空地,降低重心,护好头部。
借鉴内容
16
寻找安全的地方
在室外,安全的地方是远离建筑物的空地; 在室内,房屋到塌后能形成三角空间地方, 往往 是人们得以幸存 的相对安全地点, 也是我们常说的避震空间。
自然灾害中的自救与互救
借鉴内容
1
教学目标
▪ 1.在原有生活常识的基础上,认识地震 和洪水灾害中的逃生常识。
▪ 2.了解风灾自救的重点及遭遇滑坡、泥石 流灾害及大雾和沙暴天气应该注意的问题。
▪ 3.结合自己家乡所在地或出行地的情况, 说明自救和互救的内涵和重要性。
借鉴内容
2
一、地震中的自救与互救 二、洪水中的自救与互救 三、其他自然灾害的自救和预防
借鉴内容
3
借鉴内容
4
借鉴内容
5
借鉴内容
6
借鉴内容
7
一、地震中的自救与互救
(一)震前——防震准备 (二)震中——避震 (三)震后——自救与互救
借鉴内容
8
一、地震中的自救与互救
地震是最不可预知、最具破坏性的自然灾
害之一。地震是最猛烈、最突然和造成人
员伤亡最多的自然灾害种类,也是人们最
为恐惧的自然巨变。这在现代社会尤为如
借鉴内容
10
(一)震前——防震准备 1、认识地震前兆
地下水异常 动物异常 海况反常 气象怪异 大地活动异常
借鉴内容
11
2、召开家庭防震避震会 (1)、地区:地震危险区 (2)、内容:制定家庭防震避震方案
树立防震意识
(3)、目的: 清楚震时逃生途径
掌握自救和互救的方法
借鉴内容
12
(一)震前——防震准备——通常以家庭为单元
脑,利用所处的条件,就地躲避,千万不要乱跑。如果距应急出口
很近,可迅速夺门而出。如果不能快速离开的话,最好的办法是躲
在排椅下。在大运动场内,最明智的选择应该是先向运动场中央空
旷处撤退,然后再选择合适时机撤离。但撤离时一定要注意避开人
流,避免拥挤跌倒。总之,在公共场所遇到地震,不要乱喊乱叫,
更不要乱挤乱拥。
借鉴内容
17
采取安全的姿势
躲避时要 尽量降低身体的重心。蹲下或 坐下时,要尽量曲身体,减少受伤的机 会。
借鉴内容
18
保护好身体的重要部位
避震时要保护好头部,颈部,眼睛,口鼻等身体 重要部位。躲避时要低头,并用手护住头部,有 可能时,可用身边的物品,如书包,被褥等顶在 头上;要防止灰土、毒气等侵入口、鼻,有可能 时,可用湿毛巾不要回到教室去。
(4)在商店、书店、展览馆等公共场所,应选择结实的柜台、
商品(如低矮家具等)或柱子边,以及内墙角等处就地蹲下,用手或
其他东西护头;避开玻璃门窗、玻璃橱窗或柜台;避开高大不稳或
摆放重物、易碎品的货架;避开广告牌、吊灯等高耸物或悬挂物。
(5)在影剧院、体育场馆、候车室等处,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
此,而且减少人员伤亡的最有效手段——
地震预报至今尚未达到十分准确、足以完
全信赖的地步。因而普通民众只有在灾前
提高防灾意识,掌握救助常识,才能最大
限度地创造震中生存的机会。
借鉴内容
9
补充材料:地震前兆
地震发生前常有不少异常的自然现象发生,如 地下水的异常变化(变色、变味、变温等)、天 气和动物的异常反应、小震频繁、地壳变形、产 生地声、地光等等,这叫做地震前兆。
通过思考讨论,增强人们的防震意识,掌握正确的避震方法。
借鉴内容
23
(三)震后自救与互救
▪ 1、学会处理外伤的基本方法。 ▪ 2、保护好呼吸系统,尽量减少体力消耗。 ▪ 3、要有顽强的毅力和旺盛的求生意识——
最重要的一点。
借鉴内容
24
阅读
▪ 震后互救的应遵循的原则
①先救近,后救远。 ②先易后难,先救轻伤员和青壮年、医务人员,以增加帮 手壮大救助队伍; ③)先救“生”,后救“人”; ④ 听仔细(注意倾听被困人员的呼喊、呻吟、敲击声); ⑤要仔细确定被困人的位置,不要盲目乱挖、乱刨,以防 止意外伤亡。
借鉴内容
19
(二)震中——避震
抓住黄金12秒预警时间:是跑还是躲,瞬间抉择
室内避震
“伏而待定”
就地躲避,利用三角空间, 蹲或趴下,护住头部。
分室别外介避绍震了在家尽量里到、开阔在的影空地剧,院降低、重在心,教护室好头里部的。
避震方法。室内避震的共性是“伏而待定”。
迅速躲避到一个相对牢固的桌椅下或三角空
达安全的开阔地;倘若无法离开,则积极地等待救援。
(2)在行驶的电(汽)车内,抓牢扶手,以免摔倒或碰伤
;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地震过去后再下车。
借鉴内容
22
(3)在学校,如果正在上课,要在教师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
躲在各自的课桌下;等地震平息后再有组织地撤离,必要时应在室
外上课。如果恰巧在操场或室外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