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1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八章第1讲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

2021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八章第1讲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

第1讲农业的区位选择考纲考点考题考情命题规律1.农业区域因素及其变化2019·北京卷,36(3)2019·全国Ⅱ卷,362018·海南卷,8~92016·全国Ⅰ卷,36(1)以区域地理环境特征图文资料为背景,考查区域农业生产状况与变化及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

2.农业地域的形成2017·全国Ⅲ卷,36(3)(4)2015·重庆卷,6~7,9以某区域农业分布示意图或区域地理环境特征图文资料为背景,考查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及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一、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1.农业区位的两层含义(1)绝对区位: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

(2)相对区位:农业与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各要素的相互联系。

2.两大类农业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气候、水源、地形、土壤等。

(2)社会经济因素:市场、劳动力、政策、交通运输、科技等。

3.农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和变化(1)自然因素比较稳定,但可以改造。

(2)社会经济因素变化较快,影响很大。

二、农业地域的形成1.农业地域的概念和特征(1)概念:在一定的地域和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在自然、社会、经济和科技等条件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农业生产地区。

(2)特征:同一农业地域内,农业生产条件、结构、经营方式、发展方向等具有相同的特征。

2.农业地域的典型代表案例——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1)分布:澳大利亚的东南部和西南部。

(2)生产特点:耕作业(种麦)和畜牧业(养羊)相结合。

(3)区位条件:①气候暖湿;②土壤肥沃;③地广人稀;④交通便利;⑤机械化程度高;⑥科技发达;⑦市场广阔。

(4)三大突出优势①土地交替使用——种麦、养羊和轮耕交替进行,有利于保持土壤肥力。

②农事交替进行——种麦和养羊的忙季错开。

③比例市场决定——根据市场价格波动,调整种麦和养羊规模。

考点一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2018·海南卷,8~9)荷兰位于欧洲西部,利用温室无土栽培方式种植花卉、蔬菜,技术先进。

山东某蔬菜生产企业在荷兰投资兴建蔬菜生产基地,同样采用温室种植。

据此回答(1)~(2)题:(1)荷兰吸引山东蔬菜生产企业投资兴建蔬菜生产基地的优势条件是( )A.生产技术先进B.交通运输便捷C.自然条件优越D.生产成本低廉(2)山东蔬菜生产企业在荷兰兴建蔬菜生产基地的根本目的是( )A.满足国内需求B.拓展国际市场C.提高研发水平D.增强国际影响思路点拨: 第(1)题,根据材料“利用温室无土栽培方式种植花卉、蔬菜,技术先进”分析,荷兰的区位优势为生产技术先进,A正确;与荷兰相比,山东生产成本更低,D错误;荷兰纬度较山东高,因此自然条件优越不符合事实,C错误;我国山东省交通便利,因此在交通上荷兰无明显优势,B错误。

第(2)题,在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中,市场因素最终决定农产品的类型和规模。

中国和荷兰相距遥远,产自荷兰的蔬菜用来满足我国市场需求,其运输和保鲜成本较高,但是可以就近拓展欧洲市场,B正确、A错误。

提高研发水平不是根本目的,到荷兰兴建蔬菜生产基地不会增强国际影响,C、D错误。

答案:(1)A (2)B1.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自然因素在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包括地形、气候、土壤、水源等,自然条件决定某地区适宜发展的农业类型。

分析时可依据其所在地区的自然条件去分析,具体总结如下:气候—光照、热量、水分、气温日较差影响农作物的种类、分布、耕作制度、品质,不同作物对光照、热量、水分的条件要求不同地形—坡度大于25°一般不利于发展种植业;山地的垂直分异使不同高度上的作物不同土壤—土壤的酸碱度、肥力、土层的厚度、土壤的质地影响农作物的种类和产量水源—决定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农业发展(2)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在现代农业中,市场、交通、科技、政策等决定农业生产的方式、水平和效率,所以社会经济条件和科技条件是决定性因素,分析如下:市场—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交通运输—提高农业生产的商品率,扩大农产品的销售范围,对园艺业、乳畜业等影响较大政策—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直接干预农业生产科技—培育良种,塑料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等判断农业主导区位因素的方法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很多,但影响程度不同,往往有一种或几种占主导地位。

判断某地主导区位因素,要着重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看农业生产的类型:如城郊农业、观光农业、乳畜业等是面向市场的农业生产,主导因素为市场。

(2)看作物种类及生长特性:不同的作物适宜在不同的自然条件下生长。

例如,天然橡胶为热带作物、苹果为暖温带作物、甜菜为中温带作物,它们的主导因素为气候(热量)。

(3)看农业生产特色:如沙漠地区的绿洲农业主导因素为水源、青藏高原的河谷农业主导因素为热量、横断山区的立体农业主导因素为地形等。

(4)看优势条件或制约因素:如海南岛地处热带,热量资源丰富是突出优势,热量是其发展热带经济作物的主导区位因素。

2.农业区位选择的基本思路(1)从宏观角度(自然因素)对大范围地区进行区位图的判读首先根据经纬度位置及其他信息确定各地的气候特征;其次根据等高线图等信息,分析各地的地形特征;最后结合各种作物的生长习性进行合理的区位选择。

(2)从微观角度(社会经济因素)对小范围地区进行区位图的判读对局部地区进行农业区位选择时应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教师备用】(2019·北京卷,36节选)中国与东南亚山水相连,人文相通,跨境合作不断深化。

读图,回答下题:老挝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家,工业薄弱。

近年来,该国优质玉米、香蕉、咖啡豆等农产品出口量增加。

分析老挝发展多种优质农产品的有利条件。

解析:此题需要注意设问的两个中心词为多种和优质,解答时围绕这两点来答就好。

答案:热量充足,降水丰沛,山地垂直分异明显,环境污染小,农耕历史悠久。

(2019·四川成都高三质检)以色列南部某农业区内,在作物根部安装有特殊凹槽的塑料盆,如下图所示。

据此回答(1)~(3)题:(1)在作物根部安装有特殊凹槽的塑料盆的主要目的是( )A.对作物根部保温B.收集露水和雨水C.抑制杂草的生长D.抑制风力侵蚀土壤(2)塑料盆内不是平滑的,而是有许多凹槽,凹槽可以( )A.防止高温膨胀变形B.增加对阳光的有效反射C.增加与空气的接触面积D.增加底部空间,利于根部生长(3)该地将农产品销往欧洲效益最佳的季节是( )A.冬季B.秋季C.夏季D.春季解析:(1)B (2)C (3)A 第(1)题,以色列主要属于干热带地中海气候,南部区域则属半干燥型气候,白天暖热,夜晚凉爽。

在作物根部安装有特殊凹槽的塑料盆的主要目的是收集露水和雨水,缓解缺水问题,B对。

没有形成密闭空间,不能对作物根部保温,A错。

覆盖在植物根部,对抑制杂草的生长、抑制风力侵蚀土壤有一定作用,但不是主要目的,C、D错。

第(2)题,塑料盆内不是平滑的,而是有许多凹槽,凹槽可以增加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增加空气中水汽凝结成露水的可能性,C对。

安装在作物根部,暴露在阳光下,目的不会是防止高温膨胀变形,A错。

凹槽越多,越能减少对阳光的有效反射,B错。

位于地表,不能增加底部空间,D错。

第(3)题,欧洲大部分地区纬度较高,热量不足,冬季作物不能生长。

以色列纬度较低,冬季农产品长势好,该地将农产品销往欧洲效益最佳的季节是冬季,A对。

春季、秋季、夏季区域间差异小,不是最佳季节,B、C、D错。

考点二农业地域的形成(2015·重庆卷,6~7,9)下图是某地区农业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1)~(3)题:(1)该地区果树、蔬菜布局的主要区位优势是( )A.地形平坦B.气候适宜C.邻近市场D.资金雄厚(2)与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农业地域类型类似的区域是图中的( )A.①B.②C.③D.④(3)④区域大规模农业生产活动对当地原始自然环境的影响主要是( )A.温室气体减少B.森林覆盖率减小C.入湖泥沙量降低D.草原生产量降低思路点拨: 第(1)题,根据图中信息分析,果树、蔬菜主要分布在城市周围,因此其布局的主要区位优势是邻近市场。

第(2)题,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的农业地域类型为混合农业,以种植小麦和养羊为主。

图中②区域农业主要以畜牧、种植玉米为主,为混合农业,与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的农业地域类型相似。

第(3)题,④区域植被以森林为主,大规模发展畜牧业会破坏原始自然环境,导致森林覆盖率减小。

答案:(1)C (2)B (3)B1.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生产优势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以小麦—牧羊混合生产为主,是现代混合农业的典范,其生产优势如下所示:2.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有利影响:合理的生产强度,可以使土地资源永续利用。

如在缓坡修梯田,可以减少水土流失。

(2)不利影响:不合理的农业生产强度,引起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土壤污染等;不合理生产方式,如过度放牧和垦殖,引起土地退化、沙化,不合理的灌溉(如大水漫灌)造成土壤盐碱化,大量使用化肥,使土壤板结;广泛使用化肥、农药导致水和土壤受污染,进而降低农产品质量;在地势起伏大的地区进行耕作,减弱了植被对水土的保持能力,导致水土流失,使地势更加崎岖不平,如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地表形态的形成;扩大耕地面积往往以开垦荒地、破坏植被为前提,甚至导致珍稀物种灭绝。

读“澳大利亚部分农业区分布图”,回答(1)~(2)题:(1)甲地自然带最有可能是(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B.热带荒漠带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D.热带草原带(2)与乙地农业地域类型类似的是( )A.新疆长绒棉基地B.锡林郭勒草原牧羊业C.珠三角基塘农业D.东北平原商品粮基地解析:(1)D (2)C 第(1)题,据图分析,甲地位于大分水岭的西侧,冬半年,气压带风带北移,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降水较少;夏季处于东南信风的背风坡,降水较少。

该地为粗放牧羊带,因此该地自然带最有可能为热带草原带。

第(2)题,据图分析,乙地位于澳大利亚的东南部,为墨累—达令盆地,主要分布的是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我国珠江三角洲根据区域的气候和地形特点,因地制宜发展了基塘农业,属于一种新颖的混合农业。

农业区位条件评价[题型概述] 农业区位条件评价类问题一般有三类(1)直接评价某农业区或农业地域类型的区位因素,或是对比分析两农业区的区位因素,此类问题一般要从多角度分析,针对其优势因素展开多方面论证。

(2)给出限制性条件,如评价某农业区或农业地域类型发展的优势区位或不利因素,或者特别指出从某一方面或几个因素去分析农业的发展条件。

(3)开放性区位条件评价:如某地区是否可以大力发展某种作物或某种农业地域类型,说出你的观点,然后针对观点阐述理由。

(2016·全国Ⅰ卷,36节选)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茉莉喜高温,抗寒性差,25℃以上才能孕育花蕾,32~37℃是花蕾成熟开放的最适温度,喜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