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药黄连介绍

中药黄连介绍


另槽加入等体积的浓氨试液,预平衡15分钟,展开至8cm,取出,挥干,照薄层色谱法
进行荧光扫描,激发波长λ=366nm,测量供试品与对照品荧光强度的积分值,计算.
新的 研究进展—鉴别项
核磁共振氢谱法
HNMR图谱具有单一性,即氢谱的谱峰与每一个氢都严 格对应,即每一种植物品种与HNMR指纹图一一对应。
“混淆品种” 的概述
小檗科植物箭叶淫羊霍的干燥根茎
呈不规则条形长3-6厘米,直径4-10毫米,有分 枝或呈爪状,幵有多数疙瘩(残茎)。
蕨科植物野鸡尾的干燥根茎
呈细圆柱形,直径2-4毫米,表面深黄色,有点 状突起的须根残迹,有的残留棕褐色细鳞片, 质脆,易折断,断面有3-4个淡黄色点状维管束。 味苦。
髓部有石细胞。 皮层、中柱鞘及髓部均无石细胞。
黄连的
鉴别项
Chapter 3 理化鉴别
1.本品折断面在紫外光灯下显金黄色荧光,木质部尤为显着。 2. 取本品粗粉约1g,加乙醇10ml,加热至沸腾,放冷,滤过。取滤液5 滴,加
稀盐酸1ml 与含氯石灰少量,即显樱红色;另取滤液5 滴,加5% 没食子酸乙醇
新的 研究进展—含测项
HPLC法:采用Phenomoil5μ C18 BDS色谱柱,流动相为乙 腈-水,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349nm,柱温30℃, 对药对中黄连进行测定;采用Agilent ZORBAX SB-C18色谱 柱,流动相为乙腈(A)-0.3 %磷酸三乙胺(B)水溶液,梯度洗脱, 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275nm,柱温为30 ℃,对药 对中黄苓进行测定 毛细管电泳法:采用甲醇溶液提取导赤丸等样品,通过高 效毛细管电泳法,测量样品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 一测多评法:以黄连药材为研究对象,以药材中五个典型的 生物碱为指标,建立小檗碱与其他四种生物碱的相对校正因 子,并用该校正因子对该四种生物碱进行含量计算,实现一 测多评。
应用电化学指纹图谱
通过电化学震荡技术获得黄连及其伪品的电化学指纹图谱 ,根据指纹图谱及其特征参数的显著区别进行鉴定
薄层色谱鉴别
利用薄层色谱分析黄连及其伪品中的生物碱成分
重金属含量测定
采用微波消解法消解样品后,用原子荧光分光光度法 测定药材中汞、砷的含量,用原子分光光度法测定药 材中铅、镉、铜的含量。其中黄连除了砷超标外,其 余重金属均超标。
萸黄连:取吴茱萸加适量水煎煮,煎液与净黄连拌匀,待液吸尽,炒干。
每100kg黄连 ,用吴茱萸10kg。 C.饮片规格:?
Chapter 4
A.黄连
化学成分
根茎含小檗碱,黄连碱,表小檗碱,小檗红碱,掌叶 防已碱,非洲防己碱,药根碱,甲基黄连碱,木兰花 减,阿魏酸,黄柏酮,黄柏内酯。 根茎含表小檗碱,小檗碱,黄连碱,掌叶防已碱,甲 基黄连碱,药根碱,木兰花碱。
黄连的鉴定及其研究现状
Introduction of Coptic chinensis 2013-11-10
By 李义敏
Part one · 黄连的概况
Part one · 黄连的概况
Chapter 1 基源
Chapter 4 化学成分
Chapter 2 资源分布
Chapter 3 采收与炮制
“黄连” 的概述
峨眉野连:根状茎黄色,圆柱形,极少分枝。
叶基生,具长柄,狭卵形或披针形
的概述 “黄连”
Chapter 2
资源分布情况
生态环境:
1.生于海拔1000-2000m山地密林中或山谷阴凉处,野生或栽培。
2.栽培于四川峨眉及洪雅-带海拔1600-2200m之间的山地林下。 3.生于海拔1500-2300m之间的高山寒湿的林荫下,野生或栽培。 资源分布: 1.分布于陕西、湖北、湖南、四川、贵州等地;在四川东部、湖北 西部和陕西南部有较大量栽培。 2.分布于云南西北部及西藏东南部。
黄连的
含量测定
Step one.取本品粉末约0.1g,精密称定,置100ml量瓶中,加入盐酸-甲醇(1:100)约 95ml,60%水浴中加热15分钟; Step two.超声处理30分钟,室温放置过夜,加甲醇至刻度,摇匀,滤过,滤液作为供试 品溶液; Step three.取盐酸小檗碱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04mg的溶 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Step four.照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1µl、对照品溶液1µl与3µl,交叉点 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苯-乙酸乙酯-异丙醇-甲醇-水(6;3;1.5;1.5;0.3)为展开剂,
岩黄连:属罂粟目罂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
高15-40cm。主根发达。
毛茛科植物铁破锣的干燥根茎
呈不规则圆柱形,稍偏,略弯曲,有分枝,长 1.3-5.5厘米,直径3-7毫米。表面黄棕色至棕 褐色,有的稍带绿色。
马尾黄连:根茎长形,外表棕褐色;腹面密
生成束的须根,形如马尾;须根长13~25cm, 粗2~3毫米,外表红棕色或金黄色,有光泽
“黄连”的概述
Chapter 3 采收加工炮制
A.最佳采收时间:黄连栽后5-6年的10-11月间收获。 B.加工炮制方法: 黄连:除去杂质,润透后切薄片,晾干,或用时捣碎。 酒黄连:取净黄连,照酒炙法炒干。每100kg黄连 ,用黄酒12.5kg。 姜黄连:取净黄连,照姜汁炙法炒干。每100kg黄连 ,用生姜12.5kg。
Part three ·尚需解决的问题
Thank you
径0.3-0.8厘米。表面粗糙,有不规则结节状隆起,有须根及须根残基。节间表面平滑如 茎杆,习称“过桥”。表面灰黄色或黄褐色。质硬,断面不整齐,皮部橙红色或暗棕色, 木部鲜黄色或橙黄色,呈放射状排列,髓部有时中空。气微,味极其苦。
2.雅连:药材多为单枝、略呈圆柱形,形如“蚕状”,微弯曲,长4-8厘米,直径0.5-1
B.三角叶 黄连
C.云南黄连 根茎含小檗碱,掌叶防已碱,药根碱,甲基黄连碱, 木兰花碱,黄连碱。
Part two · 黄连的质量标准
Contents
鉴别项
检查项
含测项 最新研究进展
黄连的
鉴别项
Chapter 1 性状鉴别
1.味连:药材多数聚集成簇,形如鸡爪,习称“鸡爪连”,其单枝根茎长3-6厘米,直
溶液 2~3 滴,蒸干,趁热加硫酸数滴,即显深绿色。 3. 取本品粉末或切片,加稀盐酸或30%硝酸1滴,片刻后镜检,可见黄色针状结
晶簇,加热结晶显红色幵消失。
黄连的Leabharlann 检查项浸出物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项下的热浸法,用稀 乙醇作溶剂,不得少于15.0%。 水分 水分不得过14.0%
灰分
总灰分不得过5.0%
基源 Chapter 1 《中国药典》记载黄连为毛茛科植物华黄连(黄连Coptic chinensis Franch、 三角叶黄连C.deltoidea .C.Y.Cheng et Hsiao或云南黄连C.teeta Wall的干燥 根茎。 混淆品种 小檗科植物箭叶淫羊霍的干燥根茎 蕨科植物野鸡尾的干燥根茎 毛茛科植物铁破锣的干燥根茎 岩黄连 马尾黄连 峨眉野连 …
厘米,“过桥”较长。顶端有少数残基。以身干,粗壮,无须根,形如蚕者为佳品。
3.云连:药材弯曲呈钩状,形如“蝎尾”,多为单枝,较细小。以干燥、条细、节多、
须根少,色黄者为佳品。
黄连的
鉴别项
Chapter 2 显微鉴别
味 连 雅 连 云 连
木栓层为数列细胞。皮层较宽,石细胞单个或成群散在。中柱鞘纤维成束, 或伴有少数石细胞,均显黄色。维管束外韧型,环列。束间形成层不明显。 木质部黄色,均木化,木纤维较发达。髓部均为薄壁细胞,无石细胞。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