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生态环境热点问题作业题第一讲石化企业突发环境污染事故与应急对策1、以吉化双苯厂爆炸事故为例说明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特征是什么?有那些危害。
爆炸火灾事故是一起典型的化工类火灾事故,造成了严重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这起火灾爆炸事故具有爆炸、燃烧速度快、立体式燃烧、过火面积大、危害性大等特点,总结了这起事故处置经验,给出了准确判断,科学决策;快攻近战;统一指挥,协同作战;多种措施相结合;冷却防爆,堵截蔓延;隐蔽抵近,适时出击等处置化工类火灾的对策第二讲生物多样性锐减与生态安全2、什么是生物多样性,我国生物多样性有何特点?世界12个巨大多样性国家是那些?生物多样性是指在一定时间和一定地区所有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物种及其遗传变异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总称。
它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1.物种高度丰富2.特有属、种繁多我国高等植物中特有种最多,3.区系起源古老4.栽培植物、家养动物及其野生亲缘种的种质资源异常丰富5.生态系统的类型丰富6.空间格局繁复多样墨西哥,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秘鲁,巴西,扎伊尔,马达加斯加,中国,印度,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
第三讲生物入侵与生态安全3、生物入侵有那些方式?我国生物入侵的现状如何?我国地域辽阔,栖息地类型繁多,生态系统多样,大多数外来物种都很容易在我国找到适宜的生长繁殖地,这也使得我国较容易遭受外来物种的入侵.来自农业部门的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已经存在的外来入侵物种达四百余种,其中危害较大的有一百余种第四讲转基因生物技术泛用与生态危机4、什么是转基因生物,转基因生物对生态环境可能造成哪些危害?在上世纪70年代,重组脱氧核糖核酸技术(rDNA)刚开始应用于动植物育种的时候,常规的做法是将外源目的基因转入生物体内,使其得到表达一,对种群内基因型频率的影响,二是对其生长地的生物多样性以及生态平衡的影响超级”杂草或昆虫第五讲土地荒漠化5、荒漠化有什么危害,世界和我国土地荒漠化的现状如何?土地沙化,土地退化,生物生产力下降,粮食、牧草减产,影响区域可持续发展。
(一)全球荒漠化现状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对全世界荒漠化作出的评估(1992):全球约有10亿人口受到荒漠化的影响,全球2/3的国家和地区受到荒漠化的危害,全球陆地面积的1/4土地受到荒漠化的威胁。
二、中国荒漠化现状中国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区面积331.7万平方米,占国土总面积的34.6%。
我国荒漠化主要分为风蚀荒漠化,水蚀荒漠化,冻融荒漠化及土壤盐渍化四种类型。
据1999年第二次全国荒漠化监测结果,中国荒漠化土地面积为267.4万平方千米,占可能发生荒漠化面积的80.6%,占国土面积的27.9%。
第六讲温室气体和全球气候变暖。
6、全球气温生高的原因什么?危害最大的5种温室气体有那几种?不少科学家认为,是人类活动导致全球变暖。
人类生产活动中排放大量大量二氧化碳及甲烷、氧化氮等气体,使得大气层像温室一样吸收更多的热,使温度升高。
不过也有的科学家提出不同观点,他们指出,地球历史上出现过多次冷时变化,现在的升温也不过是地球气温自然变化罢了。
到底是人类影响还是自然变化,一时还难以定论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亚氮(N2O)、氢氟碳化物(HFCs)、全氟碳化物(PFCs)及六氟化硫(SF6)。
第七讲臭氧层破坏问题7、什么是臭氧层,消耗臭氧层的物质有那些?臭氧层是指大气层的平流层中臭氧浓度相对较高的部分,其主要作用是吸收短波紫外线。
大气层的臭氧主要以紫外线打击双原子的氧气,把它分为两个原子,然后每个原子和没有分裂的氧合并成臭氧15种氯氟烷烃(CFCs)、 3种哈龙、40种含氢氯氟烷烃(HCFCs)、34种含氢溴氟烷烃(HBFCs)、四氯化碳(CCl4)、甲基氯仿(CH3CCl3)和甲基溴(CH3Br)为控制使用的消耗臭氧层物质,也称受控物质.第八讲关于酸雨8、酸雨是怎样形成的,世界的三大酸雨区在那里?我国的六大酸雨区在那里?当烧煤的烟囱排放出的二氧化硫酸性气体,或汽车排放出来的氮氧化物烟气上升到天上,这些酸性气体与天上的水蒸气相遇,就会形成硫酸和硝酸小滴,使雨水酸化,这时落到地面的雨水就成了酸雨世界三大:西欧,北美,东亚(中国)四川省,江西省南部,贵州省,广西,广东省,还有重庆。
全球生态环境热点问题复习题第一讲石化企业突发环境污染事故与应急对策1、吉化双苯厂爆炸事故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发生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后,有那些应急对策。
吉化双苯厂火灾是由于苯胺二车间精制塔(2$"!)循环系统堵塞,操作人员处理不当引发的爆炸,第二讲生物多样性锐减与生态安全2、我国生态安全的现状如何?采取什么措施保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安全?土地退化、生态失调、植被破坏、生态多样性锐减并呈加速发展趋势必须从源头保护生态,恢复已经退化的生态系统,治理与修复已被污染的环境并防止产生新的污染,阻断和减轻污染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的危害,积极主动地应对全球变化对地球系统的影响,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生物多样性公约是国际社会所达成的有关自然保护方面的最重要公约之一。
就地保护,迁地保护:构建法律体系,建立基因库:第三讲生物入侵与生态安全3、16种生物入侵的物种是那些?生物入侵对我国生态安全有什么危害?1. 紫茎泽兰2. 薇甘菊3. 空心莲子草4. 豚草5. 毒麦6. 互花米草7. 飞机草 8. 凤眼莲9. 假高梁 10. 蔗扁蛾11. 湿地松粉蚧 12. 强大小蠹13. 美国白蛾 14. 非洲大蜗牛15. 福寿螺 16. 牛蛙生物入侵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生物入侵破坏生物多样性生物入侵威胁生态安全生物入侵危害人类及动植物健康第四讲转基因生物技术泛用于生态危机4、“反转人士”给转基因生物列出了那十大罪状?第五讲土地荒漠化5土地荒漠化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它是指风力作用为主形成的以风沙活动为主要标志的土地退化过程,土地表面出现的风蚀和流沙堆积的沙质荒漠化景观。
土地荒漠划分为自然荒漠化和人为荒漠化,前者是气候变化、土地干旱、土壤和地下水逐渐盐碱化的结果,后者则是人为的不合理经济活动的结果,是干旱土地的复杂自然环境与人类为了保证自身生活资料而对这一环境的不合理开发利用这两者相互作用的结果第六讲温室气体和全球气候变暖。
6全球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措施有那些?减少CO2排放的主要措施包括:调整能源结构(降低煤炭消费比例、适度提高天然气比例和发展核能);提高能源生产、转化、分配和使用过程中的效率;开发利用水能、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能等可再生能源;通过植树造林,推广秸秆还田、平衡施肥和少(免)耕等增加陆地生态系统的碳吸收。
减少CH4排放的主要措施包括:回收利用煤层气;改造生活垃圾填埋场地和筛选环境适应性强的CH4氧化菌并接种于填埋场;改善反刍动物的营养成分;稻田合理灌溉、提高水稻的收获指数、选育和种植CH4排放低的水稻品种等。
减少农田N2O排放的主要措施和对策包括:提高氮肥利用率;推广施用长效肥和控释肥;施用生物抑制剂和实施微生物工程等第七讲臭氧层破坏问题7、国际上和我国控制臭氧层破坏的策略有那些?作为普通公民对保护臭氧层你能做些什么?在现代经济中,氟里昂等物质应用非常广泛,要全面淘汰,必须首先找到氟里昂等的替代物质和替代技术。
在特殊情况下需要使用,也应努力回收,尽可能重新利用。
目前,世界上一些氟里昂的主要生产厂家参与开发研究了替代氟里昂的含氟替代物(含氢氯氟烃HCFC和含氢氟烷烃HCF等)及其合成方法,有可能用作发泡剂、制冷剂和清洗溶剂等,但这类替代物也损害臭氧层或产生温室效应。
同时,也在开发研究非氟里昂类型的替代物质和方法,如水清洗技术、氨制冷技术等。
为了推动氟里昂替代物质和技术的开发和使用,逐步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许多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一类是传统的环境管制措施,如禁用、限制、配额和技术标准,井对违反规定实施严厉处罚,欧盟国家和一些经济转轨国家广泛采用了这类措施。
一类是经济手段,如征收税费、资助替代物质和技术开发等。
美国对生产和使用消耗臭氧层物质实行了征税和可交易许可证等措施。
另外,许多国家的政府、企业和民间团体还发起了自愿行动,采用各种环境标志,鼓励生产者和消费者生产和使用不带有消耗臭氧层物质的材料和产品,其中绿色冰箱标志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
为了实施议定书的规定,1990年6月在伦敦召开的议定书缔约国第二次会议上,决定设立多边基金,对发展中国家淘汰有关物质提供资金援助和技术支持。
1991年建立了临时多边基金,1994州年转为正式多边基金。
到1995年底,多边基金共集资4.5亿美元,在发展中国家共安排了1100多个项目。
到1995年,经济发达国家已经停止使用大部分受控物质,但经济转轨国家没有按议定书要求削减受控物质的使用量。
发展中国家按规定到2010年停止使用,受控物质使用量目前仍处于增长阶段。
中国由于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家用电器、泡沫塑料、日用化学品、汽车、消防器材等产品都大幅度增长,受控物质使用量比1986年增长了一倍以上,成为世界上使用受控物质最多的国家之一。
从各项国际环境条约执行情况而言,这项议定书执行的是最好的。
目前,向大气层排放的消耗臭氧屋物质已经逐年减少,从1994年起,对流层中消耗臭氧层物质浓度开始下降。
预计到2000年,平流层中消耗臭氧层物质的浓度将达到最大限度,然后开始下降。
但是,由于氟利昂相当稳定,可以存在50至100年,即使议定书完全得到履行,臭氧层的耗损也只能在2050年以后才有可能完全复原。
另据1998年6月世界气象组织发表的研究报告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作出的预测,大约再过20年,人类才能看到臭氧层恢复的最初迹象,只有到21世纪中期臭氧层浓度才能达到本世纪60年代的水平。
第八讲关于酸雨8、何谓酸雨率?酸雨的危害是什么?怎样控制酸雨?酸雨率为一年出现酸雨的降水过程次数除以全年降水过程的总次数。
危害: 1、直接使大片森林死亡,农作物枯萎 2、破坏土壤,使土壤贫瘠化3、使湖泊、河流等水体酸化,并溶解土壤和水体底泥中的重金属进入水中,毒害鱼类; 4、加速建筑物和文物古迹的腐蚀和风化过程; 5、可能危及人体健康。
酸雨的防治: 1、原煤脱硫技术,可以除去燃煤中大约40%一60%的无机硫。
2、优先使用低硫燃料,如含硫较低的低硫煤和天然气等。
3、改进燃煤技术,减少燃煤过程中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量。
例如,液态化燃煤技术是受到各国欢迎的新技术之一。
它主要是利用加进石灰石和白云石,与二氧化硫发生反应,生成硫酸钙随灰渣排出。
4、对煤燃烧后形成的烟气在排放到大气中之前进行烟气脱硫。
目前主要用石灰法,可以除去烟气中85%一90%的二氧化硫气体。
不过,脱硫效果虽好但十分费钱。
例如,在火力发电厂安装烟气脱硫装置的费用,要达电厂总投资的25%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