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代谢
α -Glucosidase:
(1→4)α-D-Glucan(n) Debranching enzyme
淀粉水解酶主 要在种子萌发 过程中特别活 跃。其活性受 赤霉素调节。 赤霉素调节。
Hydrolytic starch degradation
(2) 蔗糖的降解 :有两种酶可催化蔗糖降解:转 ) 化酶(inverase), 蔗糖合酶(sucrose synthase )
C6 C1
C6 C1
标记C6-G,释放14CO2 标记C1-G,释放14CO2
=1时,只进行EMP-TCA <1时,则存在HMP途径。比值越小,HMP所占比例越大。
2.1.6 乙醛酸循环 (Glyoxylic acid cycle)
植物种子萌发过程中 将脂肪转化为糖的途径。 将脂肪转化为糖的途径。
1.2 呼吸作用的生理意义 :
(1) 为植物生命活动提供 能量. 能量. (2) 为植物体内其它重要 有机物质合成提供原 料,是植物代谢的中 心. (3) 在植物抗病免疫方面 起着s produced during the reactions of glycolysis and the citric acid cycle as substrates for numerous plant biosynthetic pathways.
2.脱氢产生NADPH,为其它过程(如脂肪酸合成) 2.脱氢产生NADPH,为其它过程(如脂肪酸合成)提供还 脱氢产生NADPH 原剂。NADPH也可被进入电子传递链 也可被进入电子传递链, 原剂。NADPH也可被进入电子传递链,为细胞代谢提供 能量。 能量。 3.该途径的中间产物是许多重要有机物生物合成原料, 3.该途径的中间产物是许多重要有机物生物合成原料, 该途径的中间产物是许多重要有机物生物合成原料 Ru5P,R5P是核苷酸原料 E4P与PEP可合成莽草酸 是核苷酸原料, 可合成莽草酸, 如Ru5P,R5P是核苷酸原料,E4P与PEP可合成莽草酸, 进一步合成芳香族氨基酸, 进一步合成芳香族氨基酸,由芳香族氨基酸合成与生 抗病性有关的生长素,木质素、绿原酸、咖啡酸。 长、抗病性有关的生长素,木质素、绿原酸、咖啡酸。 在感病时,该途径增强。 在感病时,该途径增强。
有氧呼吸(aerobic respiration): 有氧呼吸(aerobic respiration): C6H2O6 + 6O2 → 6CO2 + 6H2O △G0ˊ= - 2870 kJ.mol-1 无氧呼吸(anaerobic 无氧呼吸(anaerobic respiration) C6H12O2 → 2C2H5OH + 2CO2 △G0ˊ= - 226kJ.mol-1 C6H12O2 → 2CH3CHOHCOOH △G0ˊ= -197kJ.mol-1
①、② 乙醇酸氧化酶 ③ 黄素氧化酶 ④ 草酸脱羧酶 ⑤ 草酸氧化酶 ⑥ 甲酸脱氢酶 ⑦ 过氧化氢酶
水稻根中乙醇酸氧化途径
2.2 电子传递与氧化磷酸化(electron 电子传递与氧化磷酸化( transport and 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
2.2.1 细胞色素呼吸链的电子传递与氧化磷酸化
2.植物呼吸代谢的途径 2.植物呼吸代谢的途径
呼吸代谢过程包括底物的降解(底物氧化) 呼吸代谢过程包括底物的降解(底物氧化)和能量 产生(末端氧化) 产生(末端氧化)。
2.1 底物氧化途径
植物体内主要呼吸代谢途径相互联系
2.1.1 淀粉和蔗糖的降解
(1)淀粉的降解 淀粉是植物最重要的储藏多糖。 淀粉是植物最重要的储藏多糖。 淀粉降解可通过淀粉磷酸化分解和淀粉水解。 淀粉降解可通过淀粉磷酸化分解和淀粉水解。 淀粉磷酸化分解
2乙酰CoA + NAD+ 乙酰CoA 琥珀酸+2 琥珀酸+2 CoA + NADH+H+
2.1.7 乙醇酸氧化途径(glycolic acid oxidation)
水稻根呼吸产生的部分乙酰CoA不进入TCA环 水稻根呼吸产生的部分乙酰CoA不进入TCA环,而 CoA不进入TCA 是形成乙酸,再进一步氧化, 是形成乙酸,再进一步氧化,在水稻根周围形成 一个氧化圈,抑制土壤中各种还原物质( 一个氧化圈,抑制土壤中各种还原物质(如H2S, 对水稻根的毒害。 Fe2+)对水稻根的毒害。
第五章 植物的呼吸代谢 (Respiration Metabolism in Plant)
1. 呼吸作用的概念和生理意义 2. 植物呼吸代谢的途径 3. 呼吸代谢的调控 4. 呼吸作用的生理指标及其影响因素 5. 植物呼吸作用与农业生产
1.呼吸作用的概念与生理意义 1.呼吸作用的概念与生理意义
1.1 概念与类型: 概念与类型:
4.该途径的中间产物如丙、丁、戊、己、庚糖与卡尔 4.该途径的中间产物如丙、 该途径的中间产物如丙 文循环的中间产物相同,在叶片发育早期, 文循环的中间产物相同,在叶片发育早期,该途径 可能为光合碳循环提供中间产物。 可能为光合碳循环提供中间产物。 5.PPP途径在植物中普遍在在.因植物种类、器官、 5.PPP途径在植物中普遍在在.因植物种类、器官、 途径在植物中普遍在在 年龄不同,所占比例不同。 年龄不同,所占比例不同。
淀粉磷酸化分解: 淀粉磷酸化分解: phosphorylase:从非还原端裂解单个葡萄糖, Starch phosphorylase:从非还原端裂解单个葡萄糖, 需要至少4个葡萄糖残基的链,主要存在于质体中。 需要至少4个葡萄糖残基的链,主要存在于质体中。 α -Glucan(n) +Pi
Debranching enzyme: Branched(1→6),(1 → 4) α -Glucan Glucosyltransferase:
Sucrose synthase catalyze a reversible reaction
Degradation of sucrose
2.1.2 糖酵解 (glycolysis)
Glu G6P F6P F1,6BP 3PGA + DHAP
C6H12O6 +2NAD+ +2ADP +2Pi
2CH3COOH + 2NADH + 2H+ + 2ATP
CH3COCOOH + 4NAD+ + FAD+ + ADP + Pi + 2H2O 3CO2+ 4NADH+H+ + FADH2+ATP
TCA cycle
植物三羧酸循环的特点: 植物三羧酸循环的特点:
由琥珀酰辅酶A合成酶催化的从琥珀酰辅酶A (1)由琥珀酰辅酶A合成酶催化的从琥珀酰辅酶A转化 为琥珀酸的反应,在植物中是生成ATP ATP, 为琥珀酸的反应,在植物中是生成ATP,而在动物中生 成的是GTP。 成的是GTP。 GTP 在植物线粒体中普遍存在NAD 苹果酸酶, (2)在植物线粒体中普遍存在NAD+苹果酸酶,它催化 苹果酸的氧化脱羧反应。 苹果酸的氧化脱羧反应。NAD+苹果酸酶的存在使植物 可以在缺少丙酮酸的情况下,完全氧化有机酸, 可以在缺少丙酮酸的情况下,完全氧化有机酸,例如 苹果酸、柠檬酸、 酮戊二酸等。 苹果酸、柠檬酸、α-酮戊二酸等。这可能也是为什么 在许多植物的液泡中贮存许多苹果酸的原因。 在许多植物的液泡中贮存许多苹果酸的原因。
植物糖酵解过程另一个不同点是:PEP可以被细胞 植物糖酵解过程另一个不同点是:PEP可以被细胞 质酶PEP羧化酶羧化形成草酰乙酸, 质酶PEP羧化酶羧化形成草酰乙酸,草酰乙酸被还原 PEP羧化酶羧化形成草酰乙酸 为苹果酸后,直接进入线粒体后被氧化。 为苹果酸后,直接进入线粒体后被氧化。
2.1.3 发酵作用(Fermentation) 发酵作用( 酒精发酵
酸性转化酶最适pH4—5.5,存在于液泡和质外 体, 对底物亲和力高。 碱性转化酶pH7-8, 亲对底物和力低. 主要分 布在细胞基质中。 转化酶促进蔗糖水解从而维持细胞较低水平蔗 糖浓度,促进韧皮部卸出包括共质体,质外体 卸出。
蔗糖合酶位于细胞质,催化可逆反应。Mg++促 进合成蔗糖。在储藏淀粉的器官中,促进蔗糖分 解,形成淀粉。而在生长组织中,为壁物质合成 提供UDPG.
2.1.4 三羧酸循环 (TCA cycle)
植物线粒体 直径为0.5~1.0m, 长1.5~3m圆柱体 和椭球体。 一个植 物细胞含有大约数 百个线粒体。
Struc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mitochondrion
糖酵解产生的丙酮酸通过丙酮酸转运器( 糖酵解产生的丙酮酸通过丙酮酸转运器(pyruvate translocator)输入线粒体基质。 translocator)输入线粒体基质。丙酮酸转运器位 于线粒体内膜,促进丙酮酸和线粒体基质中OH 于线粒体内膜,促进丙酮酸和线粒体基质中OH-进行 电中性交换,使丙酮酸进入线粒体基质。 电中性交换,使丙酮酸进入线粒体基质。
2.1.5 戊糖磷酸途径( Pentose phosphate 戊糖磷酸途径( pathway,PPP)
6G6P+12NADP++7H2O 6CO2+12NADPH+12H++5G6P+Pi
3
戊糖磷酸途径的特点和生理意义: 戊糖磷酸途径的特点和生理意义: 1.在细胞基质中进行。 在细胞基质中进行。
(1→4)α-D-Glucan(n) (1→4)α-D-Glucan )(x)
(y)
+ (1→4)α-D-Glucan)
(n>3), x+y=n)
β-amlyase:于淀粉的非还原端将淀粉水解产生麦芽糖。 amlyase:于淀粉的非还原端将淀粉水解产生麦芽糖 于淀粉的非还原端将淀粉水解产生麦芽糖。 (1→4)α-D-Glucan(n) (1→4)α-D-Glucan(n-2) + maltose (1→4)α-D-Glucan(n-1) + D-Gluc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