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易经基础知识

易经基础知识

易经基础知识一、易经《易经》博大精深,居我国古代诸经典之首。

《易经》之八卦传说为上古太昊伏羲氏所作,伏羲氏上观天文,下观地理,中通万物,以阴阳符号绘制成八卦。

现今存世的《易经》为《周易》。

《三字经》说:“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

就是说,在我国古代,《易经》有三部,《连山易》为炎帝所创,传说炎帝将八卦首次演绎为六十四卦,炎帝又号连山氏,以象征山的艮(音gèn)卦为首卦,取义为“山之出云,连绵不绝”,故称《连山易》。

《归藏易》为黄帝所作,以坤卦为首卦,取义“地载万物”,黄帝又号归藏氏,故称《归藏易》。

《周易》为周文王所作,文王时封周地,仁德待人,倍受各诸侯推崇。

崇侯虎便向纣王进谗:西伯(即文王姬昌)以德取人,诸侯多有归顺之心,恐对大王不利。

于是纣将文王囚禁于羑(音yǒu)里(在今河南汤阴县北)。

闳(音hóng)夭等人花重金买来有莘氏美女和骊戎及有熊国出产的宝马,通过纣的宠臣费仲献给纣王,纣见了很高兴,就赦免了文王,并赐给他弓箭斧钺,有权讨伐邻近诸侯。

文王在囚禁狱中演绎六十四卦,并给每卦作了卦辞,以乾卦为首卦,取万物周而复始之义,故称《周易》。

以文字和八卦符号的形式形成《周易》流传至今。

因年代久远,《连山易》和《归藏易》早已失传。

周公潜心演绎文王的八卦,并对六十四卦的每一爻(音yáo)作了爻辞。

孔子五十岁后虔心研习《周易》,撰写了数万言解读《周易》的文字。

有解析卦象和爻象的《象辞传》,有解读乾坤二卦的《文言》,有对卦辞、爻辞断语的《彖(音tuàn)辞传》,有阐释易理的《系辞传》,有说明卦象、卦理的《说卦传》,有说明卦序排列的《序卦传》,以及《杂卦传》,共七种十篇,统称《易传》。

《易传》如《易经》的羽翼,故又称“十翼”。

孔子是研究《周易》承前启后的集大成者。

现今存世的《易经》,是指文王的六十四卦及卦辞、周公为文王六十四卦所作的爻辞以及孔子为研习《周易》所作的《易传》。

二、太极太极是宇宙的本源,是万物的基因。

它不生不死,无始无终,大到无限,小到无穷,无所不在,无所不有。

《系辞传》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中国古代哲学家认为天地的形成原始于太虚、无极、太极三个步骤。

太者,极大无边也,虚者,空虚无物也。

极大极虚、无天无地、黑白不分的太极,是阴阳浑沦未分之元气,是一个无穷大的浑浊之气,具有至尊性。

随着气的流行变动,逐渐分化为清浊二气,轻清之气(为阳)上浮谓之天,重浊之气(为阴)下沉谓之地,是为太极生两仪(见“阴阳太极图”)。

图中用一条阴鱼(黑色)和一条阳鱼(白色)来表示阴阳的变化,阴阳鱼代表阴阳二气,阴阳二气在阴消阳长、阴长阳消的变化中周而复始,这便是事物的普遍规律。

图中两个黑白点的鱼眼代表阳中有阴,阴中有阳。

太极生阴阳,阴阳构成太极,两者相互包含,互为体用。

太极图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内涵,它是对天地万物大到宇宙宏观小到基因微观最精辟的概括,它是八卦的主导理论,是易学阐述和表达的对象。

有现代易学家根据太极图原理,提出“宇宙全息统一学说”,认为宇宙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在这个整体中,包含着系统,各个子系统,各个子系统之间、子系统与系统之间、系统与宇宙之间,在时空上都存在着泛对称性,在这些泛对称关系中,凡是对应部位,都比非对应部位在物质组成、重演程度、感应程度、对应程度等特性上,更具有较大的相似性。

同时还认为,在潜信息上,子系统包含系统的全部信息,系统包含着宇宙的全部信息。

在显信息上,子系统是系统的缩影,系统是宇宙的缩影。

这个理论是完全符合目前人类所认知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的客观存在的。

诚然,人类对太极的认知还没有完结,它还蕴含哪些奥秘,将有待人类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逐步予以解密。

三、阴阳阴阳本指日光向背的两种状态,向日为阳,背日为阴。

我国古代人民经过长期对天地、自然和人类社会的观察、分析、综合、归纳,认为宇宙万物皆分阴阳,皆由阴阳组成,万物的始生、成长、鼎盛、衰亡皆因阴消阳长,阴长阳消所致。

在《易经》符号中,阴以表示,阳以表示,阴阳分别有以下属性。

1、阴阳是相互对立的统一体。

我们在学习《易经》基本概念时万不可把阴阳看作两个相互独立的事物,阴阳是相互对立的处在统一体中,互为体用,阳中有阴,阴中有阳,没有无阴之阳,也没有无阳之阴。

如,男人为阳,女人为阴,男性体内有雌性荷尔蒙,女性体内有雄性荷尔蒙,因此,男女结合可以生男生女,而且,女儿总偏象父亲,儿子总偏象母亲。

如果男女都是纯阳纯阴,人类就不会繁衍生息。

再如树,向南的方向一面为阳,它的相对的北方一面则为阴。

以此类推,不胜枚举。

2、阴阳相互转化。

阴阳转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这个过程表现为阴长阳衰,阴极阳至;或阳长阴衰,阳极阴至。

每一转化过程表现为一事物从生长到衰亡的周期。

如生物类,生为阳,死为阴,生命孕育形成,不断向上生长,为阳长阴消过程,达到生命鼎盛时期,为阳极,以此为临界点,不断向下衰退,为阴长阳消过程,直至衰亡,为阴极。

阴极阳至,阳极阴至,以致万物生生不息。

再如,白天为阳,夜晚为阴,午夜后,阴消阳长,正午,阳极,随着太阳西下,阴长阳消,至午夜,阴极。

阴阳在转化中没有明显的界限之分,不仅是此消彼长、此长彼消的过程,而且阳中有阴,阴中有阳。

3、阳主刚健,阴主柔顺,阳主上升,阴主下降,阳主动,阴主静,阳主明,阴主暗。

如,天为阳,为乾,天行健,恒常不息,时而阳光普照,时而风起云涌,时而电闪雷鸣,播散阳光雨露,滋润万物。

表现为阳刚、在上、动、明;地为阴,为坤,大地柔顺,静谧安详,承载万物,默默无声。

表现为柔顺、在下、静、暗(没有太阳大地一片黑暗)。

4、阳为奇,阴为偶。

阴阳符号为伏羲所创,在原始社会,人与鸟兽同生,整个社会处于纯自然状态。

人们出行狩猎总是询问伏羲天气方位凶吉,问的人越来越多,无暇回答,于是伏羲就创造了阴阳代表阴晴凶吉的符号刻在树上,人们一看便知,这就是伏羲的“一画开天地”的伟大壮举。

伏羲为何画出这样的符号,有学者认为,原始社会,人们没有文化,没有衣着,没有房屋,人们首先看到的是相互赤身裸体的人,伏羲从男女的生殖器受到启发,上观天象,下观地理,中考万物,以男女的生殖器形象创造了阴阳符号以通万物。

凡奇数为阳,偶数为阴。

如人的手,拇指为阳,余四指为阴,头为阳,两脚为阴。

阳不可分开,阴可以分开,如,天为阳,天无法分开,地为阴,地有疆域界线。

所有雄性不能孕育,而只有雌性才能孕育繁衍。

5、阴阳同性相斥,异性相吸。

阴阳相遇相应则通,则吉,阳阳、阴阴相遇则堵,则凶。

6、阴阳必须相对协调平衡。

事物体必须保持阴阳相对平衡,如果阴阳失衡,事物体就会加速向偏重的一方发展转化。

通常情况下,事物体内部是保持阴阳相对平衡的,但如果事物体阴阳平衡机制遭到破坏或在某种外在因素的作用下,会形成阴阳失衡。

如果生命体性别的阴阳机制失调,男性体内雌性荷尔蒙过旺,男性就会表现女性化特征,甚至有强烈的变性欲望,反之亦然。

如果生命体五脏六腑阴阳失衡,生命体就会出现病患。

阴阳平衡是相对的,是相对事物体在某一时空而言的,阴阳的不平衡性是绝对的。

7、阴阳是可以认知并可以用于化利化害的。

《黄帝内经》就是根据阴阳原理所著的调节人体阴阳的医学著作,阴阳是中医的基础立论,黄帝可谓中医鼻祖。

黄帝、姜尚、张良、孙子、诸葛亮等都曾将阴阳原理运用于战争,对敌化害,对我化利。

对阴阳的调节利用是对具体事物而言的,它的作用是相对的,是有限的,任何事物体生命都有它的周期,阴阳的调节运用只能延缓或加速事物体生命的周期,但不能改变事物体生命的周期。

阴阳象征的范围无所不包,无所不含,可以分别喻示自然和人类社会一切对立的物象,如天地、男女、上下、君臣、夫妻、胜负、明暗、昼夜、正负数、阳电阴电等等。

阴阳大到宇宙小到基因无不贯通。

阴阳是我国古老哲学的基础,它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它是质之本,道之源,性之根,也是《易经》的重要概念。

四、八卦的形成上面说到太极生两仪,即阴阳,伏羲通过观察阴阳此消彼长此长彼消的变化,发现天有春、夏、秋、冬四时的变化,于是发现两仪生四象的规律,在阴上加一阳,是为少阳,代表春天。

春天从冬天而来,还带有阴气,所以春寒料峭,但春天是阳长阴消阴阳变化趋势,阳气不断上升,阴气不断消退,虽有春寒,但很快就会春暖花开;在阳上加一阳,是为太阳(又名“老阳”),代表夏天。

夏天从春天而来,阳气仍不断上升,逼退阴气,二阳之夏,阳刚强劲,烈日当空,所以炎热;在阳上加一阴,是为少阴,代表秋天。

秋天从夏天而来,夏天阳气上升,至夏至日某一时分阳气逼退阴气,也从这一时分开始,阴气复生,即古语所说“夏至一阴生”,从此时分开始,为阴长阳消阴阳变化趋势,到了秋天,虽有“秋老虎”炎热之称,那已是强弩之末,所以俗语说“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几天”,因为阴气逐渐逼退阳气,秋天接着就是冬天了;在阴上加一阴,是为太阴(又名“老阴”),代表冬天。

冬天从秋天而来,阴气继续上长,阳气逐渐消退,到冬至之日某一时分,阴气逼退阳气,也从这一时分开始,阳气复生,即古语所说“冬至一阳生”,从此时分开始,为阳长阴消阴阳变化趋势,此时分虽然寒冷,但种子和动物已经接收到阳气复生的信号,新的生命开始孕育,因为冬天过去就是春天,万物为春天的繁茂生长已经作好了准备。

“太阳”又代表太阳,“太阴”又代表月亮。

人们根据阴阳变化趋势的规律,总结出人生四不可靠:即春寒不可靠,秋暖不可靠,老健不可靠,君宠不可靠,是有一定道理的。

四象不仅仅代表一年四季,它代表一切事物生命周期的阴阳变化过程。

伏羲为了进一步阐释阴阳在四象中的发展变化,在四象上分别再加上一阴一阳便演化成八卦。

1、乾卦在老阳上加一阳,便是乾卦,乾为天。

乾卦由三阳爻叠加组成,象性为老阳(纯阳),质刚,性健,象位在上,故不论自然事物还是社会事物,凡属阳性的、质刚、性健、在上的事物皆归入乾卦。

乾卦卦象:乾为天、为君、为父、为天子、为王、为国君、为圣人、为大人、为善人、为武人、为行人、为祖考;为人、为宗、为族、为龙、为马、为金、为玉、为寒冰、为斗、为衣、为邻、为野、为门、为顶、为首、为直;为健、为敬、为威、为严、为坚、为刚、为道、为德、为良、为生、为好、为祥、为庆、为嘉、为誉、为福、为禄、为先、为始、为大、为得、为盈、为治、为高、为远、为老、为贞、为元、为荒、为包、为大谋,等等。

2、兑卦在老阳上加一阴,便是兑卦,兑为泽。

兑卦由下两阳爻和上一阴爻组成,内阳外阴,象性为少阴,质柔,象位在下。

兑卦卦象:代表河泽,代表愉悦,代表少女;兑为泽、为娣(音dì)、为妾、为妹、为友、为巫、为口、为言说、为口舌、为视、为教、为刑、为酌、为享、为羊、为牲、为右、为下、为喜、为悦、为美、为金,等等。

3、离卦在少阴上加一阳,便是离卦,离为火。

离卦由上下各一阳爻和中间一阴爻组成,内阴外阳,内虚外实,象性为少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