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写法指导
回声是公正的。因此,它最“无情”,却又最“有情”:捧出“奋进”,便收 获“成就”的回声;捧出“拼搏”,便收获“胜利”的回声;捧出“自信”,便收 获“坚强”的回声,捧出“勇敢”便收获“坚毅”的回声。相反,若你付出的是自 私、懦弱、沉沦……你便决计只能得到孤独、悲伤和失败的回声。 让我们记住那位母亲的话,捧出爱,捧出心,收获一曲“真、善、美”的回声。
读后感写法指导
第二步:感点——议 紧承“述读”所引述的材料,针对材料进行评
析,既可就事论事对所“引”的内容作一番分析; 也可以由现象到本质,由个别到一般的作一番挖掘 ;对寓意深的材料更要深入剖析,然后水到渠成地 “亮”出自己的感点,也就是中心论点。
感点的提出,要有与之相关的所读材料。如果 没有述读的这部分材料,感点就是无源之水,流而 不远;感点也只能是空发议论,泛泛而谈。所以, 不管述读在感点之前,还是在感点之后,首先要有 述读的存在,其后才能有感点的成立。很多学生往 往忽略了这一点,读完文章后,没有述读,只抓住 感点进行说理论证。这样的文章,并不能够算是完 整意义上的“读后感”。
读后感写法指导
回声的启示 上海考生
对着小山尖声喊叫,便得到尖锐刺耳的回声;而对它和和气气,便得到柔和 温婉的回声。得到什么样的回声,全取决于我们在小此。我们以什么样的态度去对待世事, 世事便会以什么样的方式来回报我们。这便是回声的启示。
面对他人,如果我们捧出“真诚”,就能收获“友情”;如果付出“猜妒” ,便只能品尝“孤独”。《红楼梦》里的王熙凤,其心计可谓举世无双,但过多 的心眼纵然让她在贾母前落下个好名声,却终究摆脱不了寂寞无伴的悲哀。即使 对贴身丫环平儿,她也一概以猜忌相对,这当然不能以心换心了。连曹雪芹也不 由发出了“聪明反被聪明误”的慨叹,其原因便在于她没有付出应有的“真”, 便当然得不到“真”的回声。
读后感写法指导
写作分析:
综观全文,本文能很好地把握《回声》这篇材料的内涵,抓住回声的性质和 “母亲”的话,准确定位感点:我们以什么样的态度去对待世事,世事便会以什 么样的方式来回报我们;在论证方面,也多种角度、多种方法、选取典型事例深 入论证中心论点;文章也体现了作者相当的文化底蕴,平时没有对名著、对鲁迅 有一定的了解,开卷论题是不可能信手拈来如此贴切的例子的。
特定的“读”生发的,“引”是“感”的根源,“感”是“引”的目的。所谓“引”就 是指围绕感点,有的放矢地简述原文相关内容。写这部分内容就是为了交代感想从何而 来,并为后文的议论作好铺垫。
在述读这一部分,引述原文要精简,不能大段大段地叙述所读书籍、文章的具体内 容,假如要写一篇关于《红楼梦》的读后感,开头就用三五万字来叙述《红楼梦》的故事 情节,那么又应该用多少的篇幅来论证感点呢?所以,对于原文的述读,材料精短的,可 以全文引述,篇幅较长的,只能够是简述与感点有直接关系的部分,而与感点无关紧要 的部分只能是忍痛割爱了。“述读”材料要精简、准确、有针对性,这是读后感写作的 一个规则。
读后感的写法指导
读后感写法指导
读了一本好书或一篇好文章之后,我们往往会产 生一些感想,把这些感想写成文章,便是我们常说的 读后感.我们的同学中有很多人还没有养成这个好习 惯,或者还不清楚该怎样写规范的读后感,今天,我们 就一起来学习这个内容.
常见错误: 1、读后抄——大量摘录引用材料中的原话。 2、脱离材料——没有“读”的内容或者不能恰
当引用材料作为“感”的佐证。 3、就事论事、泛泛而谈。文章过于肤浅,感不
能深入。 4、不能紧密联系实际,不能由现象到本质,由
个别到一般。
读后感写法指导
读后感的写作步骤
这种结构模式,与一般议论文“引——议——联——结”的作文模式的一脉相承的 。
所以,读后感的写作可以分为下面连贯的四个步骤:
第一步:述读——引 在通常情况下,读后感的第一部分一般会是围绕感点,引述材料。这个“感”是由
读后感写法指导
第三步:发感——联 “发感”就是对“感点”——中心论点——进
行论证。这一部分是读后感的主体部分,是对感点 的阐述,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证明感点的正确性, 或正面论、反面证证明感点的合理性。需要强调的 是,所摆的事实、所讲的道理都要围绕感点来展开 ,而不能游离于感点之外。否则,就会不知所云, 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召。但不管怎样结尾,都要与前面的几个部分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不能是横空 出世;也要结得自然,顺理成章收束全篇。
阅读下面文字,以“‘回声’的启示”为题,写一篇600字的文章。 回声
有一个小孩子,不如道回声是什么东西。有一次,他独自站在旷野,大声叫 道: “喂!喂!”附近小山立即反射出他的回声,“喂!喂!”他又叫:“你是谁?”回 声答道:“你是谁?”他又尖声大叫:“你是蠢材!”立刻又从山上传来“蠢材” 的回答声。孩子十分愤怒,向小山骂起来,然而,小山仍旧毫不客气地回敬他。 孩子回家后对母亲诉说,母亲对他说:“孩子呀,那是你做得不对。如果你和和 气气地对它说,它就会和和气气地对待你。其实,世上许多事情都是这样的啊! ”
发感还要联系实际,深入论证。联系实际,既 可以由此及彼地联系现实生活中相类似的现象,也 可以由古及今联系现实生活中的相反的种种问题, 有时候还可以是个人的思想、言行、经历。联系实 际,要有针对性,必须紧扣感点,而不能泛泛而谈 ,不能脱离感点随意联想,不着边际。
读后感写法指导
第四步:结感——结 结感是收束全文,既可以回应前文,强调感点;也可以提出希望,发出号
读后感写法指导
面对人生,如果我们付出“努力”,便能收获“成功”;如果付出“享乐”, 便只能得到“哀叹”。伟大文学家鲁迅一生的努力可谓光照史册,他不厌其烦地做 着“一木一石”的工作,又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在工作上”。即便在知道自己 “来日无多”之后,他仍一刻不停地在努力。当我们翻阅《鲁迅全集》的鸿篇巨制 ,仰望先人的成就时,常常流连于先生的“回声”,却忘了看一看先生当初那一声 声顽强、坚毅的奋斗的呐喊。有的人在临终之际,哀叹自己今生一事无成,抱怨命 运的不公,但他们却忘了这“平庸”的回声正是对他们青壮年时沉溺享乐,不思进 去的最公正的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