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力资源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培训【最新整理版】

人力资源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培训【最新整理版】


2020/7/1
6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市场经济制度中劳动力市场 现象及劳动力市场运行规律的科学。(P1)
劳动经济学产生于劳动资源的稀缺性与成本的存 在,其研究对象正是这种客观存在所决定。
2020/7/1
7
3,效用最大化
最大化的理解
效用是从某种物品的消费中所得到的满足。 效用的特点:效用是一种心理感受;效用 的评价具有很大的相对性
(1)劳动力市场的含义 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是一种经济关系,狭义则是一种
机制和形式。狭义的劳动力市场是广义劳动力赏赐后交 换关系的外在表现,是实现劳动资源配置的有效途径。 (2)劳动力市场的静态与动态均衡
关于均衡的讨论,一种状态,一种过程,一种分析方法 A,劳动力资源的最优配置 B,同质的劳动力获得同样的工资 C,充分就业
1,政府支出 2,劳动力市场的制度结构要素 3,就业与收入的宏观调控
2020/7/1
30
1,政府支出
政府购买:有国防用品、公共管理服务、 公共工程项目以及政府雇员和事业组织中 劳动者的薪金报酬
转移支付:社会保险福利、社会优抚、社 会救济以及某些补贴
2020/7/1
31
2,劳动力市场的制度结构要素
2020/7/1
5
劳动资源稀缺性的认识
资源的有限性被称为资源的稀缺性。(P1) 劳动资源稀缺性的属性(P1)
(1)是相对于社会和个人的无限需要和愿望而言 (2)存在于社会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从而使劳 动资源的稀缺性具有普遍和绝对的属性。 (3)本质表现是消费劳动资源的支付能力、支付 手段的稀缺性。(生产力是有限的,这也正是资源 闲置的根本原因之一)
(1)最低劳动标准:最低工资标准和最长 劳动时间标准
(2)最低社会保障 (3)工会
2020/7/1
32
3,就业与收入的宏观调控
(1)财政政策 主要措施“调整政府购买水平、调整政府
转移支付水平和变动税率 (2)货币政策
主要措施:调节法定准备金率、调整贴现 率和公开市场业务 (3)收入政策:注意基尼系数和具体的措 施
2020/7/1
4
2,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经济学所要研究的社会如何利用稀缺的资源以生产尽可 能多的有价值的商品,并将它们分配给不同的个人的问 题。整个经济学的关键问题是资源是稀缺的。
劳动经济学关注的焦点是如何以最少的劳动投入费用获 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是一门专门研究通过劳动力资源的 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实现劳动力资源的社会与个体利益 的最佳结合,以及在这个过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劳动关 系和劳动力资源与其他生产要素之间的关系的学科,它 以劳动力市场组织、运作及其结果,当前和未来的劳动 力市场参与者的决策,以及与劳动力资源就业和收入分 配有关的公共管理政策与制度为主要研究内容。
劳动经济学
主讲人:
2020/7/1
1
劳动经济学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工资结构 第四节
劳动经济学导论 劳动力供给和需求 完全竞争条件下的工资水平和
就业与失业
2020/7/1
2
第一节 劳动经济学导论
1,劳动经济学的起源 2,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3,效用最大化 4,劳动力市场 5,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义是劳动力在一定范围的人口的比例,劳动力参与率只是测度和 反映人口参与社会劳动程度的指标,本身并不是影响人口参与社 会了的的因素。
社会的、家庭的经济因素影响劳动参与的选择和决策,再通过 劳参率的变化影响劳动力供给。劳参率准确地反映劳动参与的变 动,是分析劳动力供给变动的工具。
2020/7/1
13
劳动力供给
摩擦性失业:劳动者供给与需求在结合的过程中偶然失调而造成的失 业(从进入市场寻找工作到获得就业岗位、劳动者在就业岗位之间的 变换)。这是劳动者在寻求职业时所必须付出的代价,因此是“正常” 的失业,在经济、技术迅速发展和劳动者素质提高的条件下,这种失 业会相应的增加。摩擦性失业的水平取决于出入劳动力市场的流量和 失业者找到工作的速度。疏通信息渠道、改革现行经济制度,加强失 业培训可以减少摩擦性失业。
27
3,需求不足性失业
(1)两种具体形式 增长差距性失业、周期性失业 (2)对策
刺激总需求及扩大有效供给是解决需求不 足性失业的根本方向
2020/7/1
28
4,失业的度量和失业的影响
反映失业程度的指标有两个:失业率和失 业持续期
失业的负面影响:P23
2020/7/1
29
5,政府行为和劳动力市场
所谓劳动力供给,是指在一定的市场工资率的 条件下,劳动力供给的决策主体(家庭或个人) 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劳动时间。
劳动力供给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被 定义为劳动力供给的工资弹性,简称劳动力供 给弹性。
2020/7/1
14
(2)劳动力参与率的生命周期
年龄与教育
性别与社会观念
女性劳参率显著提高:A,女性教育水平普遍提高,于此相应 的工资率普遍提高;B,制度劳动时间缩短,灵活工时制度普遍 推行;C,人口出生率下降对家务劳动的全面影响;D,科学技术 进步对产业技术状况、家务劳动效率的全面影响。
2020/7/1
3
1,劳动经济学的起源
最早的劳动经济学研究始于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的 有关劳动经济思想——对劳动中的社会分工问题进 行考察和研究,肯定了分工的必要性,并研究如何 提高劳动兴趣。
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发展,劳资雇佣关 系扩展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与此相联系,劳工 问题日益突出,劳动经济和管理活动日趋独立化, 作为独立的经济学科,劳动经济学形成了。
技术性失业:因在生产过程中采用先进机器、先进设备、先进工艺、 先进技术所造成的失业。与技能性失业的不同之处在于,技术性失业 是从宏观角度看待的改进技术所引起的失业。
季节性失业:因季节变动所导致的劳动者就业岗位丧失。季节性失业 的特点:地理区域性、行业性、规律性、失业持续期的有限性。
2020/7/1
个人追求的目标是效用最大化,即在个人 可支配资源的约束条件下,使个人需要和 欲望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
企业追求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
2020/7/1
8
4,劳动力市场
劳动力市场是生产要素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劳动力市场的功能:通过商品的供给与需求决 定价格的机制,实现、调节资源的配置;解决 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这一经济社会 的基本课题。(P3)
由于劳动力需求的派生性以及该需求是生产要素 需求的组成部分,因此,劳动力需求分析必须联 系产品需求的分析,劳动力需求的理论是关于生 产的理论。
假设其他情况不变,劳动力需求与工资率存在的 关系是:工资率提高,劳动力需求减少;工资率 降低,劳动力需求增加。
2020/7/1
17
3,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的决定
总供给、总需求与均衡国民收入(P18) 就业总量决定:一国就业总量与一国的均
衡国民收入同时被决定的。
2020/7/1
25
2,失业及其类型
所谓失业,是指劳动力供给与劳动力需求 在总量或结构上的失衡所形成的,具有劳 动能力并有就业要求的劳动者处于没有就 业岗位的状态。通常情况下,在劳动年龄 之内,有就业要求并在职业介绍部门或就 业服务结构登记尚未工作的人,均为失业 者。
2020/7/1
26
失业类型
结构性失业:由于劳动力的供给与社会对他的需求之间结构不对应、 不统一而造成的失业,表现为“有的人没事干,有的事没人干”。结 构性失业的原因:其一,求业人员不具备从事社会有需求的职业岗位 的能力;其二是求业人员对某项职业评价不高,不愿意从事该类工作。 缓解结构性失业的最有效的对策是推行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包括 超前的职业指导和职业预测、广泛的职业技术培训等。
附加性劳动力假说:二级劳动力参与率与失业率存在着 正向关系,失业率上升,二级劳动力参与率提高。
悲观性劳动力假说:二级劳动力参与率与失业率存在着 反向关系,失业率上升,二级劳动力参与率下降。
2020/7/1
16
2,劳动力需求
所谓劳动力需求,是指企业在某一特定时期内, 在某种工资率下愿意并能够雇佣的劳动量。
第四节 就业与失业
1,就业总量的决定 2,事业及其类型 3,需求不足性失业 4,失业的度量和失业的影响 5,政府行为和劳动力市场
2020/7/1
24
1,就业总量的决定
所谓就业或劳动就业,一般是指劳动能力 和就业要求的人,参与某种社会劳动,并 通过劳动获得报酬或经营收入的经济活动。 (P18)
2020/7/1
19
5,人口、资本存量与均衡工资率
(1)人口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人口规模、 人口年龄结构、城乡结构
(2)资本存量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一般 情况表明,生产率的增长最终将导致整个 经济劳动力需求的增加
(3)人口、资本存量与劳动力市场均衡
2020/7/1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0
第三节 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工资水平 与工资结构
其他影响工资的因素:社会的、历史的(风俗习惯、伦 理道德)。
2020/7/1
22
2,工资形式
生产要素:土地、劳动、资本和企业家才 能。
工资形式: 1)基本工资:以货币为支付手段,按照
时间或产量计算的报酬(工资率、货币工 资和实际工资、计时工资与计件工资);
2)福利(P17)
2020/7/1
23
2020/7/1
11
劳动力供给和需求
第二节
2020/7/1
12
1,劳动力与劳动力供给
(1)劳动力和劳动力力参与率的概念
现代劳动经济学所研究的劳动力具有相当具体的含义:它是指 在一定劳动年龄范围之内,具有劳动能力与就业要求,从事或能 够从事某种职业劳动的全部人口,包括就业者和失业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