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发热退烧处理方法小儿发烧如何正确认识呢?小儿发烧分哪些情况?小儿退烧药的选择有哪些?在孩子发烧期间父母们头痛的是如何更好的护理好孩子?小儿发烧分非病理和病理原理由于3岁前的小孩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对过高气温的适应力差,再加上户外活动多或家长久抱,造成散热不好,就可能导致体温升高。
“但这一般属于正常的生理反应,类似的还有长牙发烧和注射疫苗后发烧。
”据介绍,小儿出牙对牙龈本身是一种刺激,可能引起口腔不舒服、喉咙发红、齿龈充血、发烧等无菌性炎症反应,通常一周左右就会自愈。
注射疫苗则相当于人工自动免疫的过程,机体对疫苗起反应即会发烧,但体温多数在38.5℃以下,而且没有其他不适症状,发烧1-2天就会退烧。
真正由疾病引起的发烧多数源于上呼吸道感染,以疱疹性咽炎比较常见。
此外,肺炎、心肌炎、气管炎、脑炎、败血症、风湿热、肾炎、结核病及一些传染病均会引起发烧。
小儿发烧的常见处理以腋下测量为准,婴儿体温在35.5-37.5℃之间都为正常,37.5-38℃间为低热,38.1-39℃为中热,39.1-40.5℃为高热,40.5℃以上为超高热。
若体温不超过38.5℃,一般只需在家做物理降温。
可给孩子多喝水,在额头上贴退热贴、敷冰袋,或把冰袋夹在孩子腋下、腹股沟、颈部,用温水擦身。
不主张使用酒精擦洗,以免过度刺激孩子娇嫩的皮肤。
还可适当服用板蓝根或抗病毒口服液。
当发烧达到中热,孩子出现流泪、流鼻涕、不想吃东西、哭闹等症状时,应给与小剂量的退烧药。
据介绍,布洛芬制剂是首选,此外,还可口服对乙酰氨基酚或将退热栓塞进肛门。
以上三种药均为每6小时使用一次。
体温一旦超过39度,应尽快到医院就诊,咨询是否要给孩子打退烧针、补液或使用抗菌素。
“如果高烧不退,需扎手指验血,白细胞高的还要使用抗菌素”。
要特别注意的几个问题不能以高烧判断疾病程度。
38.5℃并不是一条绝对的分界线,不要以为体温低于38.5℃就没事了,还要综合观察孩子的身体状况。
有些孩子骤然发高烧,但精神状态良好,哭声响亮,饮食也没什么问题,这就属于轻症,可能是由于流感、疱疹性咽炎等病毒感染,在家吃点抗病毒口服液或退烧药,多数很快就会好。
可有些孩子体温虽然不算很高,却脸色苍白、无精打采、反应迟钝、不思饮食、嗜睡,这就属于重症,应立即到医院就诊,以免有严重疾病贻误了治疗,产生严重后果。
此外,低烧超过一周或反复发高烧都需到医院就诊。
“像肺炎、心肌炎、气管炎、脑炎、败血症、风湿热、肾炎、结核病及传染病中的伤寒、猩红热、水痘、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等,都不一定表现为发高烧,但这些病通常会发烧5-7天不等,所以低烧超过一周一定要来医院验血并做相关检查。
再者,有些孩子第一天发高烧后用退烧药烧退了,可第二天又发高烧,这也需要及时就诊,针对病因治疗”。
体温在24小时内骤然升到39℃以上应尽快就诊。
这种情况不一定是有很严重的疾病,但由于婴幼儿大脑发育不完善,难以适应体温的骤然上升,很容易引起“高热惊厥”,即俗称的抽筋,表现为意识丧失、脸色苍白、牙关紧闭、口吐白沫、四肢抖动。
只要孩子有过一次惊厥,便可能形成习惯性的高热惊厥。
若6岁前发生高热惊厥在3次以内,6岁后还可彻底痊愈。
但若发生4到6次高热惊厥,则今后发低烧孩子也会惊厥。
若反复多达6次以上,即使不发烧也会发生惊厥,孩子则需要按照癫痫来治疗。
因此,家长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孩子体温上升过快要立即就诊,有过高热惊厥病史的孩子更是一发烧就应赶紧找医生。
盲目退烧不可取。
有些家长发现孩子发烧就紧张得不得了,一个晚上连续跑四五次医院,千方百计要医生给孩子尽快退烧,这是不明智的。
孩子服用退烧药后,家长应先观察两三个小时,不要一等小孩吃完药就给他量体温,看烧还没退就着急起来,以为是医生水平不够高,要忙着换医院。
即使确实要换,也要告诉医生孩子之前接受过什么治疗,以免退烧药用多了,引起血压下降、出冷汗甚至休克等严重反应。
退烧还不能退得过快、过急、过猛。
像激素类的针剂能起到迅速退烧的作用,有些家长不明就里,要求医生用这类针剂,不管怎样先退了烧再说。
但实际上,激素不仅会掩盖症状,使医生难以判断小孩发烧的病因,拖延了治疗,对血液系统、肝、肾等器官都会造成损害。
Tips:小儿发热饮食提点1. 少食多餐,每日6到7次为宜。
2.吃高热能、高维生素的流食,如蛋花汤、鸡蛋羹、米汤、绿豆汤等,既可补充水分和蛋白质,又可清热、解毒,还易于消化吸收。
3.补充充足的液体,保证水的摄入,适当喝西瓜汁、鲜梨汁和鲜苹果汁。
西瓜汁具有清热、解暑、利尿的作用,促进毒素排泄;鲜梨汁具有清热、止咳的作用,适用发热伴有咳嗽的患儿;鲜苹果汁能补充大量维生素C ,还可中和体内毒素。
总之,宝宝生病不能心急于治疗结果,而应该辩证根据宝宝的病情来进行治疗。
小儿退热方法发表者:王勤学 (访问人次:14142)一、不要急于退热。
不急于给小儿退热有几方面的原因: ①体温37.5-38℃为低热,38-39℃为中热,39℃以上为高热。
低热或中热有利于小儿成长发育。
发热是身体对病毒或细菌入侵所产生的一种反应。
这种反应有利于歼灭入侵的病毒和细菌,从而有利于小儿的正常成长发育。
②不到高热不用药。
体温达到39度以上就必须用药,而且刻不容缓。
高热持续过久,可使身体的许多重要功能失调;由于氧气和营养素消耗大而加重心脏血管的负担;大脑兴奋过度而导致高热惊厥或过度抑制而引起昏睡;消化功能紊乱;抵抗力减弱,合并肺炎等。
山西省儿童医院耳鼻喉科王勤学 ③退热药副作用大,非万不得已不用。
无论是扑热息痛、复方阿司匹林(APC),还是其它五花八门的退热药,都离不开由阿司匹林、咖啡因、非那西汀来合成。
因此,退热药都有较大的副作用:刺激胃粘膜,破坏食欲,使胃溃疡加重甚至出血,引起胃肠长期少量出血并由此而导致缺铁性贫血;引发血液疾病;损害肝脏和肾脏;严重过敏反应者,表现为剥脱性皮炎合并肝肾中毒而致死。
新研制的感冒药多以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为主的复方制剂,是2个月以上小儿首选的退热药,解热镇痛作用与阿斯匹林相似,但副作用小,胃肠反应轻,无明显的出血倾向。
近年来有学者主张应用新型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萘普生等,因多数发热与内生热原有关。
其次,研制新的感冒药复方制剂含有鼻血管收缩剂和抗过敏药,用于缓解鼻塞、流涕、头痛、全身不适等症状。
类似的药物有康泰克、感冒胶囊等,能缓解感冒症状。
可根据病情选用药物,开瑞坦也可适情选用。
④降低室温(夏季)、脱去过多的衣服、确保患儿处于凉爽(但不寒冷)通风环境中。
过去主张酌情采用物理、药物降温,但WHO 不主张传统的在高热时应用冷、温水或酒精擦浴的降温方法,研究证明这种方法违反了生理机制。
⑤宝宝高热,父母不必愈来愈紧张,只要按照上述各种建议,观察小儿活动力、补充水分、必要时适度退热。
体温越高,使用退热药的剂量越小,以免快速过分退热引起虚脱。
要及时带小儿就医二、合理用药:小儿感冒不要随便使用抗菌素,应选用一些抗病毒药物,因感资料试卷方案。
冒是由病毒所引起。
抗病毒药物有: ①有的只抑制DNA型病毒,如阿昔洛韦(无环鸟苷)、阿糖腺苷、阿糖胞苷、环胞苷、三氟尿苷等,开瑞欣是新一代阿昔洛韦的换代广谱抗病毒药; ②有的则对RNA型病毒也有作用,如利巴韦林(三氮唑核苷); ③除上述者外,尚有金刚胺、干扰素及其诱导剂也有较好的抗病毒作用;④双嘧达莫(Dipyridamole)对小儿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和小儿疱疹性咽喉炎也有治疗作用; ⑤许多中草药,如穿心莲、板蓝根、大青叶、金银花、地丁、黄芩、紫草、贯众、大黄、茵陈、虎杖等也可用于某些病毒感染性疾病的防治。
三、可合用抗生素的指征: ①服用抗病毒药物后仍不退热时。
②防止6个月以下月龄婴儿发生继发性细菌感染。
③血象检查白细胞总数明显增高。
④经常患扁桃体炎者。
⑤出现气管炎(咳嗽、脓痰)或肺炎征象者。
四、应用抗病毒药、退热药、抗菌素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剂量不得过大,服用时间不应太久。
②除了用药外,需要适当休息,多饮水、吃清淡而易消化的食物,儿童少活动,注意戴口罩。
③小儿本人或其家族有解热类药过敏史者,勿用退热药。
④确实诊断感冒,则不用皮质激素。
退热时不能滥用强的松、地塞米松等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糖皮质激素虽有暂时的退热作用,但不可将糖皮质激素当成“万能”的退热药,见发热就用,则有害无益。
发热性疾病用糖皮质激素类药有严格的指征,应在医生严密监测下应用,滥用的结果可使体内的免疫功能紊乱,削弱机体的抵抗力,导致感染扩散蔓延,使病情加重。
其他意见正常小儿的基础体温为36.9℃~37.5℃。
一般当体温超过基础体温1℃以上时,可认为发热。
其中,低热是指体温波动于38℃左右,高热时体温在39℃以上。
连续发热两个星期以上称为长期发热。
上述基础体温是指的直肠温度,即从肛门所测得,一般口腔温度较其低0.3℃~0.5℃,腋下温度又较口腔温度低0.3℃~0.5℃。
若高烧38.5度以上,请立即让医生确诊是病毒感染的,还是细菌感染的,病毒感染就用抗病毒药(如:利巴韦林),细菌感染的就用抗菌素(如头孢类),不要急于退烧,烧只是表象,要把病因找出来。
另外我想说的是不要迷信输液。
医生说了,可以吃药的不要打针,可以打针的不要输液,关键是要用对药,而不是用重药。
·注意是否有细菌或病毒感染的情况存在。
主要的症状及原因有以下:发烧的同时流鼻涕——感冒(感冒症候群)咽喉痛——咽喉炎、扁桃腺炎持续发烧39℃左右,白眼珠充血且出眼屎——游泳池热在高温场所发高烧的同时,筋疲力尽——中暑症(日射病)腮腺肿胀——流行性腮腺炎耳朵流水、情绪不稳——中耳炎咳嗽得喘不过气来、呼吸困难——肺炎牙床发红、唾液多——口腔炎呕吐、抽筋、前囟门凸起——脑膜炎呕吐、抽筋、意识不清——肺炎、急性脑病尿的次数多、血尿——尿道感染发烧的同时,抽风——热性抽筋治疗方法:●冷敷如果高烧无法耐受,可以采用冷敷帮助降低体温。
在额头、手腕、小腿上各放一块湿冷毛巾,其他部位应以衣物盖住。
当冷敷布达到体温时,应换一次,反复直到烧退为止。
也可将冰块包在布袋里,放在额头上。
●热敷假使体温不是太高,可以采用热敷来退烧。
用热的湿毛巾反复擦拭病人额头、四肢,使身体散热,直到退烧为止。
但是,如果体温上升到39℃以上,切勿再使用热敷退烧,应以冷敷处理,以免体温继续升高。
●擦拭身体蒸发也确降温作用。
专家建议使用冷自来水来帮助皮肤驱散过多的热。
虽然你可以擦拭(用海绵)全身,但应特别加强一些体温较高的部位,例如腋窝及鼠蹊部。
将海绵挤出过多的水后,一次擦拭一个部位,其他部位应以衣物盖住。
体温将蒸发这些水分,有助于散热。
●泡澡有时候,泡个温水澡是最舒服不过了。
它同样也可以起到缓解发热的症状。
婴儿应以温水泡澡,或是以湿毛巾包住婴儿,每15分钟换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