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3章 污水脱氮除磷处理

第3章 污水脱氮除磷处理

溶解性与颗粒性:SA+SF+SI+XS+XI S表示溶解性组分,X表示颗粒性组分;下标S溶解 性,I惰性,A发酵产物,F可发酵的易生物降解的。
(3)污泥龄:污泥龄影响着污泥排放量及污泥含磷量, 污泥龄越长,污泥含磷量越低,去除单位质量的磷须同 时耗用更多的BOD。
Rensink和Ermel研究了污泥龄对除磷的影响,结果 表明:SRT=30d时,除磷效果40%;SRT=17d时,除磷 效果50%;SRT=5d天时,除磷效果87%。
总反应式为:
6NO3 5CH3OH 反硝 化菌3N2 5CO2 7H2O 6OH-
反硝化菌属异养兼性厌氧菌,在有氧存在时,它会
以O2为电子进行呼吸;在无氧而有NO3-或NO2-存在时, 则以NO3-或NO2-为电子受体,以有机碳为电子供体和营 养源进行反硝化反应。
在反硝化菌代谢活动的同时,伴随着反硝化菌的生 长繁殖,即菌体合成过程,反应如下:
(4)适宜温度为5~30℃。 (5)足够的生物固体停留时间。
(6)硝化菌在反应器内的停留时间,即生物 固体平均停留时间(污泥龄)SRTn,必须大 于其最小的世代时间,否则将使硝化菌从系统
中流失殆尽,一般认为硝化菌最小世代时间在
适宜的温度条件下为3d。SRTn值与温度密切 相关,温度低,SRTn取值应相应明显提高。 (7)除有毒有害物质及重金属外,对硝化反应 产生抑制作用的物质还有高浓度的NH4-N、高 浓度的NOx-N、高浓度的有机基质、部分有机 物以及络合阳离子等。
三段生物脱氮工艺: 将有机物氧化、硝化以及反硝化段独立开来,每一
部分都有其自己的沉淀池和各自独立的污泥回流系统。
污水中磷的去除
磷也是有机物中的一种主要元素,是仅次于氮的微生 物生长的重要元素。
如何去除磷以达到排放标准?
常规活性污泥法的微生物同化和吸附; 生物强化除磷; 投加化学药剂除磷。
常规活性污泥法的微生物同化和吸附
同时脱氮除磷系统应处理好泥龄的矛盾。
(4)pH:与常规生物处理相同,生物除磷系统 合适的pH为中性和微碱性,不合适时应调节。 (5)温度:在适宜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释磷 速度越快;温度低时应适当延长厌氧区的停留 时间或投加外源VFA。 (6)其他:影响系统除磷效果的还有污泥沉降 性能和剩余污泥处置方法等。
有机氮在氨化菌作用下,被分解、转化为氨态氮。
RCHNH 2COOH O2 RCOCOOH CO 2 NH3
2、硝化反应
硝化反应是在好氧条件下,将NH4+转化为NO2-和NO3-的 过程,首先在亚硝化菌作用下,使氨转化为亚硝酸盐氮, 再在硝酸菌作用下转化为硝态氮。
2NHLeabharlann 43O 2(c)NOx-浓度:产酸菌利用NOx- 作为电子受体,抑 制厌氧发酵过程,反硝化时消耗易生物降解有机质。
生物除磷影响因素: 2)有机物浓度及可利用性:碳源的性质对吸放磷及其 速率影响极大,传统水质指标很难反映有机物组成和性 质,ASM模型对其进一步划分为:
(a)1987年发展的ASM1:
CODtot=SS+SI+XS+XI (b)1995年发展的ASM2:
生物除磷及生物脱氮除磷工艺
A/O法是由厌氧池和好氧池组成的同时去除污水中有机污 染物及磷的处理系统。
生物除磷及生物脱氮除磷工艺
A2/O工艺
3NO
3
14CH 3OH

CO 2

3H
3C5H 7O 2 N
19H
2O
式中:C5H7O2N为反硝化微生物的化学成。:
反硝化还原和微生物合成的总反应式为:
NO
3
1.08CH 3OH

H
0.065C
5H7O2N

0.47 N2

0.76CO
2

2.44H
2O
从以上的过程可知,约96%的NO3-N经异化过程还原, 4%经同化过程合成微生物。
(d)温度:反硝化反应的最适宜温度是20~40℃,低 于15℃反硝化反应速率最低。为了保持一定的反硝化 速率,在冬季低温季节,可采用如下措施:提高生物 固体平均停留时间;降低负荷率;提高污水的水力停 留时间。 在反硝化反应中,最大的问题就是污水中可 用于反硝化的有机碳的多少及其可生化程度。
生物脱氮工艺
亚硝酸菌 2NO
2

4H


2H
2O
2NO2 2O2 硝酸菌2NO3
亚硝化菌和硝酸菌统称为硝化菌。硝化菌是自养菌,不需 要有机营养物质,从CO2获取碳源,从无机物氧化中获取 能量。
硝化过程的影响因素
(1)好氧环境条件,:硝化菌为了获得足够的能量用 于生长,必须氧化大量的NH3和NO2-,氧是硝化反应 的电子受体,反应器内溶解氧含量的高低,必将影响 硝化反应的进程,在硝化反应的曝气池内,溶解氧含 量不得低于2mg/L。
生物除磷影响因素:
(1)厌氧环境条件:
(a)氧化还原电位:Barnard、Shapiro等人研究发现, 在批式试验中,反硝化完成后,ORP突然下降,随后开 始放磷,放磷时ORP一般小于100mV;
(b)溶解氧浓度:厌氧区如存在溶解氧,兼性厌氧 菌就不会启动其发酵代谢,不会产生脂肪酸,也不会诱 导放磷,好氧呼吸会消耗易降解有机质;
普通活性污泥法剩余污泥中磷含量约占微生物干重的 1.5%~2.0%,通过同化作用可去除磷12%~20%。 生物强化除磷工艺 生物强化除磷工艺可以使得系统排除的剩余污泥中磷含 量占到干重5%~6%。 如果还不能满足排放标准,就必须借助化学法除磷。
生物除磷机理
生物强化除磷工艺
利用好氧微生物中聚磷菌在好氧条件下对污水中溶 解性磷酸盐过量吸收作用,然后沉淀分离而除磷。 厌氧环境中:
城市污水经传统的二级处理以后,虽然绝大部分悬 浮固体和有机物被去除了,但还残留微量的悬浮 固体和溶解的有害物,如氮和磷等的化合物。氮、 磷为植物营养物质,能助长藻类和水生生物,引 起水体的富营养化,影响饮用水水源。
一 氮的去除
废水中的氮以有机氮、氨氮、亚硝酸氮和硝酸 氮四种形式存在。
1、氨化反应: 新鲜污水中,含氮化合物主要是以有机氮,如蛋白质、 尿素、胺类化合物、硝基化合物以及氨基酸等形式存在 的,此外也含有少数的氨态氮如NH3及NH4+等。
污水中的有机物在厌氧发酵产酸菌的作用下转化为 乙酸苷;而活性污泥中的聚磷菌在厌氧的不利状态下, 将体内积聚的聚磷分解,分解产生的能量一部分供聚磷 菌生存,另一部分能量供聚磷菌主动吸收乙酸苷转化为 PHB(聚β-羟基丁酸)的形态储藏于体内。 聚磷分解形成的无机磷释放回污水中,这就是厌氧释磷。
好氧环境中:
进入好氧状态后,聚磷菌将储存于体内的PHB进行 好氧分解并释出大量能量供聚磷菌增殖等生理活动,部 分供其主动吸收污水中的磷酸盐,以聚磷的形式积聚于 体内,这就是好氧吸磷。
剩余污泥中包含过量吸收磷的聚磷菌,也就是从污 水中去除的含磷物质。
普通活性污泥法通过同化作用除磷率可以达到 12%~20%。而具生物除磷功能的处理系统排放的剩余污 泥中含磷量可以占到干重5%~6%,去除率基本可满足排 放要求。
(2)保持一定的碱度 在硝化反应过程中,释放H+, 使pH下降,硝化菌对pH的变化十分敏感,为保持适 宜的pH,应当在污水中保持足够的碱度,以调节pH 的变化,lg氨态氮(以N计)完全硝化,需碱度(以 CaCO3计)7.14g。对硝化菌的适宜的pH为7.0~8.1。
(3)混合液中有机污染物含量不应过高,BOD值应低 于15~20mg/L以下。BOD过高,将使增值速度过快的 异养型细菌迅速增殖,成为优势菌种,使硝化反应缓 慢。
反硝化过程的影响因素:
(a)碳源:能为反硝化菌所利用的碳源较多,从污水生 物脱氮考虑,可有下列三类:一是原污水中所含碳源, 对于城市污水,当原污水BOD5/TKN>3~5时,即可认为 碳源充足;二是外加碳源,多采用甲醇(CH3OH), 因为甲醇被分解后的产物为CO2和H2O,不留任何难 降解的中间产物;三是利用微生物组织进行内源反硝 化。
(b)pH:对反硝化反应,最适宜的pH是6.5~7.5。pH高 于8或低于6,反硝化速率将大为下降。
(c)DO浓度:反硝化菌属异养兼性厌氧菌,在无分子 氧同时存在硝酸根离子和亚硝酸根离子的条件下,它 们能够利用这些离子中的氧进行呼吸,使硝酸盐还原。 另一方面,反硝化菌体内的某些酶系统组分,只有在 有氧条件下,才能够合成。这样,反硝化反应宜于在 缺氧、好氧条件交替的条件下进行,溶解氧应控制在 0.5 mg/L以下。
反硝化反应: 反硝化反应是指在无氧的条件下,反硝化菌将硝 酸盐氮(NO3-)和亚硝酸盐氮(NO2-)还原为氮气的过 程。
6NO3 2CH3OH 硝酸还原菌6NO2 2CO2 4H2O
6NO2 3CH3OH 亚硝酸还原菌3N2 3CO2 3H2O 6OH-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