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从俄罗斯大学生眼中的中国问卷调查看发展中俄合作需要解决的若干问题

从俄罗斯大学生眼中的中国问卷调查看发展中俄合作需要解决的若干问题

从“俄罗斯大学生眼中的中国”问卷调查看发展中俄合作需要解决的若干问题曲伟张明元王凯宏2009年5月,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与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黑河分院联合进行“俄罗斯大学生眼中的中国”问卷调查。

共在俄罗斯布拉戈维申斯克市向俄罗斯大学生发出问卷500份(其中第3、6、7、11、12、14题为单选题,其余为多选题),收回有效问卷444份。

以下是这次调查的统计结果和对策建议。

一俄大学生对与中国人交往的认可态度呈现上升趋势问卷调查显示:对于与中国人交往持肯定态度的有113人,占受访者总数的25%(与2006年同期问卷调查相比上升了两个百分点);回答接近肯定态度的有178人,占40%;持肯定态度和接近肯定态度的合计291人,占65%;而回答接近否定态度的有141人,占32%;回答持否定态度的有12人,占3% (与2006年同期问卷调查相比下降了5个百分点);接近否定态度和持否定态度的合计153人,占32.3%。

上述情况表明,代表俄罗斯未来的青年大学生对与中国人交往持肯定态度的人数在上升,持否定态度的人数在下降。

这对发展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是非常有利的人文条件,表明中国与俄罗斯发展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具有深厚的民间基础,也说明我们现行的对俄政策是完全正确的。

而对与中国人交往持否定或接近否定态度的俄罗斯大学生虽不足1/3,但也应引起重视。

针对中国人与俄罗斯人交往中存在的少数商人不守信用、销售假冒伪劣商品以及在俄中国劳务人员素质不高甚至违法犯罪等问题,应采取进一步整顿、培训和加强管理等措施,使之明显改善。

二俄大学生与中国人发生冲突的原因在于商品质量和服务质量对于俄大学生与中国人发生冲突的原因,问卷调查显示:回答因中国商品质量和服务质量差的有156人,占受访者总数的35% (与2006年同期问卷调查相比下降了38个百分点);回答因中国人不尊重俄罗斯人的有273人,占61% (与2006年同期问卷调查相比上升了38个百分点);回答因个人对中国人反感的有90人,占20% (与2006年同期问卷调查相比上升了4个百分点)。

上述情况表明,在俄罗斯大学生中,对接触到的中国人印象不佳的比重比较大,值得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一是应特别重视解决对俄罗斯人的尊重问题。

应加强国人的素质教育和礼仪教育,尤其是对出国人员的礼仪教育培训必不可少,对出国劳务人员在语言、技能和礼仪方面的系统培训势在必行。

建议支持具有语言和地缘优势的黑龙江省建设全国最大的对俄劳务输出人员培训基地。

二是继续重视解决中国对俄出口商品质量问题。

提高中国商品出口俄罗斯的质量门槛,降低中国优质名牌商品向俄罗斯出口的关税;严格限制假冒伪劣商品出口,限制假冒伪劣商品在边境口岸城市销售,逐步提升中国商品质量在俄罗斯的美誉度与服务质量的诚信度。

三俄大学生与中国人交往的主要障碍是语言和文化差异对俄大学生与中国人交往的主要障碍,问卷调查显示:回答语言障碍的有267人,占受访者总数的60% (与2006年同期问卷调查相比上升了4个百分点);回答文化差异的有225人,占51% (与2006年同期问卷调查相比上升了28个百分点);回答个人对中国人反感的有69人,占16% (与2006年同期问卷调查相比下降了5个百分点);回答其他(中国人的不良行为、心理差异和缺少联系)的有12人,占3%。

上述情况表明,俄罗斯大学生与中国人交往的三大障碍亟待解决:一是语言障碍。

应当更多地创造条件让俄罗斯青年学习汉语,让中国青年更多地学习俄语。

中国在俄罗斯应创办更多的孔子学院和汉语学院,俄罗斯也应派出更多俄语教师到中国大学任教,中俄互办“俄语年”和“汉语年”应该长期化。

二是文化障碍。

创造条件让俄罗斯青年更多地学习中国的历史文化,让中国青年学习俄罗斯的历史文化,从中俄青年更多地了解对方国家历史文化中,寻求共同点,减少差异点,消除对立点。

三是反感障碍。

主要是通过增进交流,让俄罗斯青年了解中国拥有丰厚的历史文化,通过增进了解,认识当代中国和平崛起不对世界和俄罗斯造成任何威胁,使其认识到与中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是俄罗斯的最佳选择。

四俄大学生与中国人结婚的可能性有明显增加对是否与中国人结婚,问卷调查显示:回答不管怎样也不可能的有249人,占受访者总数的56% (与2006年同期问卷调查相比下降了两个百分点);回答不排除这种可能的有126人,占28% (与2006年同期问卷调查相比上升了9个百分点);难以回答的有69人,占16%。

上述情况表明,俄罗斯大学生不管怎样也不可能与中国人结婚的可能性在减少,而不排除与中国人结婚的可能性在增加,这是一个积极变化。

虽然俄罗斯大学生不与中国人结婚的可能性仍大于不排除这种可能性,但是回答不排除这种可能的接近1/3。

这从一个侧面表明,俄罗斯大学生认可中国人的比重在提高。

中俄双方对这种跨国婚姻应持支持态度。

因为中俄青年跨国婚姻增多,有利于中俄两国人民的交流与合作,有利于为中俄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夯实基础,有利于从民间层面支撑中俄两国国家关系的提升。

五俄大学生认为应当限制中国公民进入俄罗斯的人数居多问卷调查显示:回答应当从严控制中国公民进入俄罗斯的有258人,占受访者总数的58% (与2006年同期问卷调查相比上升了5个百分点);回答不赞成限制中国公民进入俄罗斯的有177人,占40% (与2006年同期问卷调查相比下降了20个百分点)。

上述情况表明,俄罗斯大学生认为应当从严控制中国公民进入俄罗斯的人数居多,且有所增长。

说明中国公民特别是部分中国商人、中国劳务人员在俄罗斯形象不佳,值得引起高度重视。

对此,我们应对中国公务人员、特别是对中方商人、劳务输出人员到俄罗斯进行严格审查,存有不良记录和未经俄语及礼仪培训者不准到俄罗斯。

让更多能够代表中国形象的公务人员、优秀商人和劳务人员到俄罗斯。

同时,俄罗斯大学生有40%不赞成限制中国公民进入俄罗斯,这一比重较之过去大有提升,也说明中国人在俄罗斯的形象有所改善,我们应采取措施进一步提升这一比重。

六到过中国的俄大学生对中国的印象总体较好对到过中国的俄大学生,问卷调查显示:喜欢中国的有198人,占受访者总数的45%(与2006年同期问卷调查相比下降了9个百分点);想再次到中国的有194人,占44% (与2006年同期问卷调查相比上升了8个百分点);不感兴趣的有42人,占10%;不喜欢的有9人,占2%。

上述情况表明,在到过中国的俄罗斯大学生中,大多数(89% )喜欢中国或想再次到中国。

因此,提升中国在俄罗斯大学生心目中的形象,最重要的是让更多俄罗斯大学生到中国来。

一是鼓励俄罗斯大学生和青年教师以旅游的形式到中国来考察,认识中国的历史文化。

二是支持俄罗斯大学生以冬令营或夏令营的形式到中国来,认识了解当代中国的经济振兴。

三是邀请更多俄罗斯大学教授、专家学者和新闻记者访问中国,报道中国。

七中国给俄大学生留下深刻印象的比重在增加问卷调查显示:对中国历史文化名胜古迹印象最深的有204人,占受访者总数的46%(与2006年同期问卷调查相比上升了20个百分点);对中国经济成就印象最深的有120人,占27% (与2006年同期问卷调查相比下降了7个百分点);对中国服务水平印象最深的有66人,占15% (与2006年同期问卷调查相比下降了9个百分点);对中国自然景观印象最深的有39人,占9%;对中国没有什么可喜欢的有9人,占2%。

上述情况表明,到过中国的俄罗斯大学生对历史文化名胜古迹、经济成就和服务水平印象最深,总的比重达到88%。

但是对中国经济成就和服务水平认可程度比2006年分别下降了7个百分点和9个百分点,值得引起重视。

一是中国经济发展应更加重视环境保护。

实现节能减排型发展、环境友好型发展及科技进步型发展。

二是中国对外服务水平应进一步提升。

特别是旅游、经贸、金融、商业和宾馆等对外提供服务的窗口单位,尤其应当提高外语包括俄语水平,提高服务质量。

八俄大学生对中俄关系现状的评价比较积极对于两国关系,问卷调查显示:认为是外交关系的有231人,占受访者总数的52% (与2006年同期问卷调查相比上升了25个百分点);认为是友好关系的有93人,占21% (与2006年同期问卷调查相比下降了8. 5个百分点);认为关系紧张的有72人,占16% (与2006年同期问卷调查相比上升了8. 5个百分点);认为是互利关系的有39人,占9% (与2006年同期问卷调查相比下降了15. 5个百分点)。

上述情况表明,俄罗斯大学生对中俄关系的评价总体上是积极的。

但是认为是友好关系、互利关系的比重在下降,认为关系紧张的比重在上升值得引起重视。

一是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应当巩固加强。

中俄两国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越强,对中俄两国当前和长远的战略利益越有利。

应当从国家到地方层面,从政治到经济、科技、文化和贸易层面全面升温。

二是努力消除中俄两国交往中的不和谐因素。

包括启动中俄更多大项目合作计划,实现经贸合作中的互利双赢,边境贸易中的低关税、零关税启动,中俄企业家合作应提高诚信度,中国商人和中国对俄输出劳务人员应加强培训提高等,都应进一步研究。

三是启动中俄战略合作的重大标志性工程。

例如,中俄黑龙江大桥建设、中俄黑瞎子岛联合开发以及中俄边境地区自由贸易区的辟建,等等,都应作为中俄联合应对金融危机、实现长远优势互补的重点项目加快启动。

九俄大学生对金融危机背景下中俄应加强经贸合作占多数问卷调查显示:认为应加强两国经贸合作的有291人,占受访者总数的65%;认为不应加强经贸合作的有18人,占4%;认为难以回答的有75人,占17%。

上述情况表明,俄罗斯大学生对加强金融危机背景下中俄经贸合作给予高度认可,认同比重几乎达到2/3。

说明加强中俄经贸合作不仅有两国政府推动,有地方政府推动,也有民间特别是大学生群体的赞同。

对此,中俄两国政府应当抢抓机遇,积极解决中俄经贸合作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实现中俄经贸合作逆市上扬,战略升级。

一是贸易规模升级。

5年内中俄贸易额由600多亿美元提高到1 000亿美元以上。

二是贸易通道升级。

5年内建成几座跨越黑龙江大桥,辟建中俄江海联运、陆海联运和陆路联运通道。

三是贸易政策升级。

中俄两国应首先在边境地区建立低关税、零关税自由贸易区。

以让中俄两国人民受益的实际举措促进双方经贸登上新的台阶。

十赞成建设黑河至布拉戈维申斯克跨黑龙江大桥的人数在上升对于建设黑河至布拉戈维申斯克跨江大桥,问卷调查显示:持赞同态度的有240人,占受访者总数的54%;赞同加快建设的有81人,占18%;不赞成建设的有117人,占26%。

上述情况表明,俄罗斯大学生对建设跨越黑龙江(阿穆尔河)大桥支持度很高,赞同建设和赞同加快建设两项合计多达72%。

值得中俄两国重视。

从未来中俄两国长远战略合作上考虑,黑龙江上不仅需要一座,甚至需要3~5座跨江大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