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语言学纲要试题6

语言学纲要试题6

语言学概要试题6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8分)
1.说出的话语句子是无限的,但无限多的句子都是由有限的()和()组装起来的。

2.语言符号的()和(),是语言符号的基本性质。

3.和动词有关的语法范畴有时、体、人称和()。

4.语言接触从根本上说是()接触。

5.语音演变的规律具有三方面的特点,一是变化有一定条件的限制;二是();三是()
二、单项选择(每空2分,共14分)
1.汉语拼音方案是以()字母为基础制订的。

A.英语 B.法语 C.拉丁 D.希腊
2.下列说法,()是正确的。

A.汉语中的音高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

B.妇女的声带比男子要厚。

C.汉语中的音长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

D.汉语“天”、“空”两个音节的音高不同。

3.与“春光明媚”结构相同的组合是()
A.阳光充足
B.已经开始
C.调查研究
D.工人和农民
4. 中古英语的wifeman(妇女)由wife(女人)和man(人)构成,是个复合词。

后来这个词中的wife由于发音上的原因演变为wo,现代英语中的woman(妇女)成为一个词了。

这是()
A.句法的变化引起了词的结构的变化
B.语音的变化引起了句法的变化
C.词法的变化引起了词的结构的变化
D.语音的变化引起了词的结构的变化
5. 汉语发展过程中量词的出现属于()方面的变化。

A.语义 B.语法组合规则
C.语法聚合规则 D.形态
6. 区分词类最重要的依据是()
A.意义 B.形态变化
C.句法功能 D.语言的类型特点
7. 下列说法,()是正确的。

A.音位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

B.音素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

C.声母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

D.韵母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音节
2.词法
3.施事
4.谱系分类
5.克里奥耳语
四、问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1.不同语言思维方式的特殊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2.区别特征与语音系统平行对称性特点的关系。

3.既然所有文字都是既表音又表意的,为什么还有表音文字、意音文字的区别?
4.从语言接触的角度谈谈汉语方言中文白异读的形成与发展。

5.举例谈谈语言演变过程中聚合规则和组合规则的相互影响。

五、论述题(每题14分,共28分)
1.举例说明文字对语言的适应性和文字的相对独立性。

2.谈谈洋泾浜与混合语的联系与区别。

答案
一、填空题
1. 词;规则
2. 任意性;线条性
3. 态
4. 社会
5. 时间性;地区性
二、单项选择
1. C
2. A
3. A 4 D 5. C 6. B 7. A
三、名词解释
1.音节是音位和音位组合起来构成的最小的语音结构单位。

2.语法包括句法和词法两个方面,词以下的规则是词法。

3.自主性动作、行为的主动发出者。

有两种施事,第一种是主要的,一般具有“有生性”特征,第二种是自然力。

4.根据语言是否来自同一语言的分化及分化的辈分等级而对语言做出的分类,叫做语言的“谱系分类”。

5.洋泾浜的特点之一在于它是一定场合下使用的特殊语言,没有人把它当作母语来学习使用。

但是在一定条件下,它也可能被社会采用为主要的交际工具,由孩子们作为母语来学习。

在这种情况下,洋泾浜就变成了混合语,又叫克里奥耳语。

四、问答题
1.不同的语言对现实世界的编码方式有很大不同。

这可以体现在语言的各个层面,比如,音义关联模式、词汇的概念分类、语句表达中必要的语法范畴。

不同语言间的种种差异充分体现出了不同的思维方式。

2.根据区别特征既可以揭示音位在自然属性上的分组,又可以揭示音位聚合格局的平行对称性。

而在平行对称格局中的每组聚合,又在音节组合、词法音变、语流音变和历史音变中经常成组行动,从而使用区别特征的音位分组,还可以以简驭繁地揭示语音的组合规则、交替规则和语音演变规则。

3.表音文字与意音文字的分类,是以字符这一级单位与所记录语言的关系为依据来确定的。

表音文字,又叫做“拼音文字”或“字母文字”,它们的最小文字单位——字符只表示语言符号的音,而不表示语言符号的意义。

意音文字则是有的字符提示语言符号的音,有的字符只提示语言符号的意义。

提示音的字符叫做声符,与音无关只与意义有关的字符叫做字符。

4.语言接触有一种重要的类型,就是一个国家中通用书面语对各地方言或语言的影响。

我国不少方言中有所谓“文白异读”的现象,特别是南方方言和山西的一些方言中文白异读非常丰富。

文白异读指一个方言中不少汉字(记录的是一个语素)有两个或多个有文雅/俗白风格区别的语音形式,形成成系统的层次。

从语言历时变化的角度看,这是通用书面语对当地方言影响的结果。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白读是当地语原有形式的继承与发展,文读是外来的、借助文字教育或戏曲传习而传承的通用书面语的形式。

与其他类型的语言接触相比,文白异读一个重要特点是接触双方是源自同一语言的功能变体,亲缘关系比较接近,因此词汇相同的数量比较大,且音类上的对应关系较为明显。

这样的接触会造成语音层次与词汇层次的不
完全对应。

一是文白异读是同一语素声韵调的文白层次可能杂配,二是一些世代常用的词汇,只要不是本地独用的,也有可能换用文读。

5. 语法中的局和规则和组合规则有密切的联系,一方面的变化往往引起另一方面的变化。

例如拉丁语有丰富的形态变化,词与词的关系可以通过词形变化表现出来,词序不占重要地位。

比方“女孩儿爱母亲”这样一句话可以有各种词序(matrem-母亲,宾格;puella-女孩儿,主格;amat-爱):
(1)Matrem puella amat.
(2)Matrem amat puella.
(3)Amat puella matrem.
(4)Amat matrem puella.
(5)Puella matrem amat.
(6)Puella amat matrem.
由于音变的结果,拉丁语中原来表示格的变化的词尾在法语里由弱化而脱落,原来由聚合规则表示的词与词之间的语法关系改由词序、虚词等组合手段来表示。

上面这句话的意思在现代法语中的词序只有一种:
La fille aime la mere.
这是语音变化引起聚合类与组合规则变化的一个典型例子。

四、论述题
1.文字是记录语言的,所以每一种文字,无论是自源的还是他源的,都有适应自己所记录语言的内在发展动力。

例如希腊在借用辅音文字的基础上创制出音位文字并在欧洲广为传播,无疑与音位文字适合于表达这些欧洲语言以元辅音的排列表示词根义并有丰富的形态变化的特点有关。

语言要求文字正确地记录它。

语言的特点制约着文字的特点。

但是文字和语言毕竟不是一回事情,用什么形体去记录语言,其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不同的语言可以采用相同的文字形式,而同一种语言也可以采用不同的文字形式,像朝、越等国家原来采用汉字,后来换成了表音文字。

这说明了文字对于语言也有相对的独立性。

总之,不管是文字的产生、自源文字的发展还是他源文字的创新或换用,都说明了文字是对有声语言再编码的视觉符号系统,说明了文字既有适应语言特点的一面也有相对独立的一面。

2.洋泾浜是一定场合下使用的特殊语言,没有人把它当作母语来学习使用。

但是在一定条件下,它也可能被社会采用为主要的交际工具,由孩子们作为母语来学习。

在这种情况下,洋泾浜就变成了混合语,又叫克里奥耳语。

洋泾浜和克里奥耳语都是语言接触的一些特殊形式。

它们之间有共同的特点:一种语言远渡重洋,立足异域,或者作为特殊语言使用于有限的范围,或者在那离落户生根。

在这个过程中,它必定和当地语言发生密切的关系,吸收对方的一些成分,放弃自身的一些特点,结果在基本保持原有素质的条件下使自己增加一种变体。

洋泾浜和克里奥耳语是语言“远征”的结果,是语言随着殖民者深入异域的产物;使用这种语言的民族只是在老家以其经济、文化、技术上的优势遥为支持,使它在他乡有一临时的立足之地,或者在当地缺乏有效通用语的情况下逐步代替当地各语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