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锻炼了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 在布置任务后的一系列工作过程中各组组长要组织学生开展一系列合作性学习,共享资源,共同讨论和修改,最后共同合作完成社区护理实践。
在实践时要求学生以工作人员的身份参加社区护理工作,做到谈吐热情礼貌、大方得体。
在进行卫生宣教前要求学生熟记宣教内容并进行演练,既要做到解释准确,还要通俗易懂。
所有这些既加强了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也锻炼了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3.3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 批判性思维是指对做什么和相信什么做出合理决策的能力,其思维技巧包括陈述、说明、分析、推理、评价和自我调整的过程2。
学生不仅在合作性学习中培养了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还能够在实践中碰到的实际问题提出疑问,这也体现了批判性思维中情感方面的内容,包括公平、谦虚、诚实、坚韧、勇敢、充满同情和富于灵活性。
3.4 有利于教学相长 在大学校园里,要很好的组织和完成合作性学习,教师需要在课前进行充分的准备。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护理教师的角色是指导者、合作者和学习促进者。
护理教师在社区护理教学中突出学生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3。
总之,护理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应定位于“高等护理人才”,应在培养学生熟练掌握和应用护理程序能力的基础上,同时注重加强社区护理、基础护理教学、护理科研及护理管理能力的培养4。
社区护理人才不仅需要医学专业知识及操作技能,还需要人文和社会学方面的知识及实际应用能力,更需要对社区卫生服务重要性有较充分的认识。
这些综合素质的培养,仅靠在实习阶段安排1周或2周的社区实习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在学校学习期间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培养5。
参考文献:1 Johnson D W.合作性学习的原理与技巧———在教与学中组建有效团队M.刘春红,孙海法,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Ⅷ.2 梁涛,郭爱敏.护理临床教学中学生思维技术的学习与教学策略J.国际中华护理学杂志,2001,1(3):162-165.3 孙宏玉.美国社区护理教育及其对我国的启示———在本科护理课程中增设社区护理课程J.国外医学:医学教育分册,2002,23(4):37-39.4 黄惟清,王富珍.护理专业不同层次毕业生职业综合能力的调查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6):426-428.5 谭立宁,钱昶浩.建立社区护理基地 促进社区护理人才培养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3):235-236.作者简介:丁亚媛(1970—),女,江苏省常州人,讲师,硕士在读,从事护理教育工作,工作单位:210029,南京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
(收稿日期:2004-09-13;修回日期:2005-01-11)(本文编辑范秋霞)河北省2004年基础护理技能统考评析及对策Analysis on unified examination of ba sic nursing skills in Hebei province in2004李凤苓Li Fengling(Staffs Medical College of Hebei Province, Hebei071000China)中图分类号:G424.74 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9-6493(2005)4A-0650-03 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护理人才,塑造高素质的护理队伍,是护理教育的根本任务。
从1993年开始,河北省卫生厅每年抽调专家对全省各专业学校大中专护理专业毕业生进行基础护理技能统考。
这项工作对提高护理教学质量,推动护理教学改革起到了重要作用。
2004年5月,笔者作为专家组成员参加了对河北省内8所大中专医学院校的护理专业基础护理技能考核。
本文就统考中反映出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并对进一步改进护理教学提出粗浅见解。
1 资料和方法1.1 资料来源 2004年河北省卫生厅抽取15所医学院校进行护理专业基础护理技能统考,考核专家分成2个小组,每组4人,本组资料为其中一组。
该组共考核8所院校,其中大专5所,中专3所,统考前各学校均按考核标准对学生进行了为期不等的培训。
1.2 统考对象及评分方法 考核对象为2004年9月进入临床实习的护理专业学生,考核人数为被考核学校该专业本年级学生总数的10%,最少不低于5人,最多20人,由考核组随机抽取考生,每名考生随机抽取1个考核项目。
大专生考核项目包括无菌技术基本操作、肌肉注射、青霉素过敏试验法、密闭式静脉输液、女病人导尿术、大量不保留灌肠、口腔护理、铺备用床、铺麻醉床、绘制体温单、心肺复苏术。
中专生考核项目除心肺复苏术外,其他与大专生相同。
考核标准为河北省卫生厅组织编写的《河北省医学院校护理专业基本技能操作标准及评分方法》。
考核组4人采取各自记录考生操作中的错误,最后共同确认,对照标准给出分数。
2 结果 按抽考比例共考核学生47人。
大专学生31人,平均得分88.7分;中专学生16人,平均得分89.7分。
各考核项目分布及平均成绩见表1。
表1 学生考核项目分布及平均成绩分 项目考核人数平均成绩无菌技术基本操作484.3肌肉注射587.3青霉素过敏试验法790.3密闭式静脉输液390.3女病人导尿术483.3大量不保留灌肠391.3口腔护理492.8铺备用床789.3铺麻醉床589.2绘制体温单389.8心肺复苏术292.53 存在的问题・56・CHIN ESE NURSIN G RESEARCH April,2005Vo1.19No.4A3.1 存在问题比较突出的项目(见表2)表2 3项操作中错误点统计人次项目考核人数无菌操作三查七对注射深度、角度相关理论肌肉注射 57342静脉输液 35652青霉素过敏试验715 5433.2 无菌技术操作问题突出 在考核的47人中,无菌技术基本操作4人,是平均分数较低的一项,记录结果反应违反无菌技术操作原则17人次,4人均超过本项操作规定的(10min)时间,其中2人用时近15min。
在女病人导尿术中,无菌技术操作环节较多,考核4人,有12人次违反无菌技术操作原则,是平均分数最低的一项。
对口腔护理考核的3人和大量不保留灌肠考核的3人中,违反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分别为5人次和3人次。
从表2记录结果看3项操作共考核15人,无菌技术操作出现错误27人次,是本次考核中显露出的最突出问题。
众所周知,无菌技术基本操作是护士的基本功,是预防和控制交叉感染的重要措施,也是衡量护理质量和护士综合能力的重要指标。
扎实的基本功既是做好技能操作的基础也是保证学生心理稳定的前提条件。
通过这次统考发现,学生通过训练绝大多数能按步骤完成操作,但完成质量差异较大,其中影响成绩的最主要因素表现在学生的基本功存在较大差异。
例如,同样是考核青霉素过敏试验,一名学生在基本功上的优势,使其操作熟练、流畅,10min完成,只在非技术环节稍有错误,成绩为96分;另一学生基本功较差,技术性失误多,如跨越无菌区,抽吸药液剂量不准确并反复多次抽吸,排气时把握活塞不稳定污染针头,注射部位、剂量错误,针头未一次刺入皮内,用时14分50秒,成绩为83分。
女病人导尿术,是一项对基本功要求较高的项目,被考核学生之间操作完成质量差异较大,最高分93分,最低分73分,主要差距在基本功上,得73分者,无菌操作分值(15分)全部被扣掉。
3.3 心理素质差 稳定的心理是完成操作的必备条件之一,护理技术操作要求有较强的稳定性,以保证动作准确、到位、体现其科学要求。
当学生面对评委独立操作时产生心理压力属于正常应激,但个体反应程度有所不同,部分学生过度紧张,使动作生硬、变形或严重失误。
例如,在肌肉注射和青霉素过敏试验中,学生由于过度紧张手发抖,在抽吸药液、排气时针头污染,皮肤消毒时出现盲区。
无菌技术操作中由于动作不稳定,污染持物钳、无菌物品脱落等,在其他项目中由于学生心理素质不稳定而导致技术失误也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此外,过度紧张还可导致意识范围缩小,理智分析能力受到抑制,自我控制能力下降,出现知觉和记忆错误,影响动作的协调、准确,对相关知识的准确掌握也会产生消极影响。
例如,考肌肉注射的5人中2人因紧张未能准确描述臀大肌注射定位方法;考青霉素过敏试验的7人中有3人叙述皮试结果判断出现错误,考静脉输液的3人中有2人在叙述点滴速度调节依据时出现错误。
3.4 “三查七对”不严格 查对是差错事故管理制度中的重要内容,它关系到病人疾苦和安危,自觉、严格地执行“三查七对”是保证护理质量,严防差错事故的重要保证1。
这次考核的项目中,除无菌技术基本操作、铺备用床、铺麻醉床、绘制体温单外,其他7项都要求与病人能及时交流,确保服务对象和内容准确无误。
在肌肉注射、静脉输液、青霉素过敏试验、口腔护理项目上要求以人作为操作对象,目的是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态度和准确掌握病人信息的能力,以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在考核中发现,学生在操作中查对不严格现象普遍存在。
肌肉注射、青霉素过敏试验、静脉输液3项共15人参加考试,其中14人次未按规定要求进行“三查七对”。
最突出的是注射前、静脉穿刺前未查对的最多,出现10人次。
在其他项目中,也有个别学生对使用物品未进行严格查对,而出现错误。
4 对策4.1 注重“三基”教育,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目前,国内医院普遍采用整体护理工作模式。
作为护理教师,必须转变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把整体护理理念引入护理技能教学,以培养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增强运用护理程序的能力2。
考核中发现,作为即将进入临床实习的学生,在操作中遇到问题时明显表现出能力不足,甚至惊慌失措。
我们知道,临床护理工作复杂,情况千变万化,需要护士根据自己的经验做出准确判断并采取相应措施。
因此,应强调,护理过程不仅仅要熟练地执行标准化操作和熟练地完成任务,更重要的是如何运用所学知识,按护理程序要求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为病人提供最佳护理。
扎实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是提高综合能力的基础。
在基础护理教学中,要在注重加强“三基”教育的基础上,努力探索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向实践转化的途径,引导学生不断增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适应工作需要。
4.2 加强心理素质培养,提高应变能力 护士应具有乐观、开朗、稳定的情绪,宽容豁达的胸怀,较强的适应能力,良好的忍耐力及自我控制能力,善于应变,灵活敏捷等健康的心理3。
健康心理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4。
护理实践表明,护理人员面对危急情况,只有沉着冷静,理智地分析问题,缜密思考才可能得出科学的判断和选择,才可能按照科学规范的要求实施技术操作。
这种心理素质和能力的培养绝非一朝一夕能够完成。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既是必要的,也是大有可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