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古代灯具

中国古代灯具

DESIGN &COLLECTION
设计与收藏
我的灯具收藏,和浙江江山廿八都古镇有着不解之缘。

1989年的春天,为保护廿八都古镇的事,我带着准备毕业设计的学生来到这座位于仙霞山脉中浙赣闽交界之处的山村时,我被这里独特的古镇形态和建筑文化深深吸引。

自此,开始了20多年,几乎贯穿我整个学术生涯,对廿八都古镇的深情守护。

同时,也开始了我20多年对油灯收藏不懈的追求。

在廿八都考察古民居时,一盏油灯吸引了我的目光。

竹制的灯座如同一把高背的太师椅(后来知道,中国传统家具中的“挂灯椅”即与此有关),坐板漏空,上座一盏带柄的铁质灯盏,下挂一个竹筒。

灯盏中一根灯草悬于盏边,淅下的油则顺着盏沿滴进下面的竹筒,供循环使用。

整个灯座以榫卯和竹钉连接,不用一根金属钉子或胶水(图01)。

其功能,其材料,其构造,其造型之高度统一,和我们建筑设计原理完全一致,遂起带回作为教具使用的念头。

孰知这一念头,竟然开始了我漫长的油灯收藏之旅。

这些年,行走全国各地学术活动之余,总要遍访古玩市场寻寻觅觅,以致渐成规
模。

历经20多年,我收藏的油灯已有千盏,材料上涵盖竹、木、陶、瓷、铜、铁、玉、石,时间上也纵跨新石器时代直至近现代,其数量和品质大约要在全国可数之列。

江苏知名书家,号称萧娴第二的孙晓云先生为我的书斋书写了堂号“明亮堂”,不仅是因为我的孪生二子名曰明、亮。

李剑晨先生在世时以100岁的高龄为我题写了“千灯万盏之庐”横匾,亦使敝舍敞亮了许多。

人类文明的起源,大约离不开火。

火的获得和保存,是人类从蒙昧走向启蒙的前提。

对于各个民族而言,火都是神秘而神圣的。

所以古希腊有普罗米修斯盗取火种带回人间的故事,中国亦有燧人氏“钻遂取火,以化腥臊”的传说。

人类在暗夜中燃起的篝火,应该是灯具的最早形式。

火,让人类能够驱赶黑暗,带来光明。

而灯具的出现,则是在人类懂得了保存火种,继而人工取火以后,产生的专门的照明工具。

我收藏的几盏明代青花油灯盏中题写的文字,正体现了古人对于火和灯的渊源关系的理解(图02)。

试想,有哪个民族,哪个地区,哪个时代,哪个文化,离得开灯和火呢?从这个意义上讲,灯火,伴随着人类文
明的起源、进步和发展。

万家灯火,是和谐安详的社会表征。

而我们对灯具的收藏,特别是对灯具的研究,就显得太为匮乏了。

我会把灯具的收藏持续下去,或可能作为后半生的研究领域——中国古代油灯研究。

油灯在我国最早出现于何时,学界一直有不同的看法,比较主流的说法是战国时期,而我以为还要更早一些。

一盏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时期的黑衣陶灯,在我收藏的油灯中是最早的,或许,它也是中国最早的油灯(图03)。

油灯作为日常的用具,有时也包含了精妙的设计意识。

战汉时期是油灯繁荣发展的时期,这时的油灯除了从陶豆发展而成的陶灯之外,青铜灯具占据了主要地位。

我收藏的雁足翻盖灯(图04),平时就像一个盒子,但翻开后却形成了一盏油灯。

这里,我们看到了我们今天家具中常用的长足铰链的身影,而它比长足铰链更为巧妙的是它翻开时的定位之准确。

我收藏的汉青铜朱雀灯(图05),汉青铜行灯(图06),亦是这一时期丰富多彩的青铜油灯中的几个精品。

编者按:
收藏,蕴含了对历史文化与古典传承的尊重,已经越来越成为一个广谱的现象。

设计师作为收藏大军的重要组成,其知识架构与审美趣味决定了他们有着更独到的收藏品位。

这些藏品从木构件、石构件,到古代家具、日常用品,无所不包。


美的器形、精巧的功能,都让人们看到了前
人的智慧与巧思。

借此,我们杂志亦开设“设计与收藏”这一栏目,希望能奇物共赏析。

设计师可以在这里将自己的藏品与众不同的文化内涵
和意想不到的收藏故事与大家一起分享。

126
SEP
2012
0102030405127
设计与收藏
油灯不仅是单纯的日常用具,它们也寄托了古人的审美情趣。

西汉釉陶狮座高立柱大雁灯(图07),它的比例、尺度、细部,与我们建筑中奉为经典的罗马五柱式相比也毫无愧色。

狮子和大雁的抽象造型亦十分精美。

六朝时期的西晋熊足青瓷灯(图08),是这一时期越窑青瓷中的奇葩。

优美的造型、奇妙的釉色、简洁的装饰,不能不说它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

说到艺术品,我们会感叹古人超然的想象力。

唐长沙窑釉下绿褐彩鸟形灯(图09),一首一尾,双翅翼然,似球似鸟,十分传神。

长沙窑创烧了中国最早的釉下彩工
艺,米黄色的底釉下点染绿色、赭色,造型、色彩和功能浑然一体,让我们这些设计师也叹为观止。

五代青釉鹄形灯(图10),在灯盏的一侧贴塑一只鸿鹄,一首一尾,拱托灯碗,与长沙窑鸟形灯有异曲同工之妙。

元青花是瓷器收藏家们梦寐以求、朝思暮想的藏品。

当然,想要收藏一件作为陈设器的大瓶、大罐、大盘,的确比登天还难。

但是,我想,元代平民总会使用日用青花瓷器,因而收藏到这类元青花或许有可能。

这盏元青花仰覆莲纹油灯(图11),精致和粗放并存,端庄和随性同在,亦不失为
一件可藏可赏的元青花瓷器。

明代是青花瓷器的高峰,明青花油灯
的存世量也比较大。

我的这盏明成化青花
蝴蝶纹油灯(图12),体形硕大,卓然挺拔,
集实用和美观于一体,说它体现了“形式追
随功能”,恐不会遭到批判吧。

实际上,油灯和油灯上的装饰,寄托了
一个时代人的精神情怀,同时也见证了时
代的变迁。

清代的油灯品种十分之丰富,
这盏清同治粉彩麒麟送子瓜瓞连绵纹油灯
(图13),体现了人们对于多子多福的追
求,当是清代民间瓷制油灯的典型代表。

一对清宣统青花龙纹烛台(图14),底款
“宣统三年制”,则记录了清王朝的最终覆
没。

在油灯收藏过程中得到过不少友人的
帮助,我收藏的最早的油灯,良渚文化黑衣
陶油灯即是一位忘年老友所赠。

斯人已仙
逝,睹物思人,不胜感慨。

人生有终期,器
物将永存。

这,大约就是收藏的意义所在。

摄影:仲德崑
作者单位:东南大学建筑学院
收稿日期:
2012.08.05 128
SEP
2012
06汉青铜朱雀灯07汉青铜行灯
08西汉釉陶狮座高立柱大雁灯,狮子和大雁的抽象造型十分精美09、10西晋熊足青瓷灯,是这一时期越窑青瓷中的奇葩11唐长沙窑釉下绿褐彩鸟形灯,一首一尾,双翅翼然,十分传神12五代青釉鹄形灯
13元青花仰覆莲纹油灯,精致和粗放并存,不失为一件可藏可赏的元青花瓷器14明成化青花蝴蝶纹油灯
15清同治粉彩麒麟送子瓜瓞连绵纹油灯,体现了人们对于多子多福的追求16清宣统青花龙纹烛台
111213
14
1516
129。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