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教材分析:《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本课的特点是结构非常清晰,从三个方面介绍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的措施。
学生分析:这节课是借班上课,对学生的情况不太了解,故本课我设计了①假设题:如果你是汉朝的皇帝,你的诸候向你夺权,你怎么办?②通过介绍“主父偃”让学生指出有关“复姓”的例子。
③讨论汉武帝与秦始皇的功劳谁大。
④如何正确评价历史人物。
相信这样,就把原来比较枯燥的内容变得生动些,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真正愿意、乐意去学。
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了解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颁布“推恩令”、“强化监察制度等史实,探讨这些措施所起的作用,评价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历史功绩,思考“推恩令”巧妙在哪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汉武帝的大一统是秦中央集权制的延续和巩固,学会用比较的方法对比“秦皇汉武”加强中央集权的异同,通过练习进行自我评价。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汉武帝所实行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从思想上使秦始皇创立的封建的中央集权政治制度起来。
“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被确立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并逐渐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占正统地位的意识形态,这是中国封建社会延续两千多年来的思想基础汉武帝的大一统是西汉强盛的顶点,经济上发展是大一统的物质基础,从而认识统一是国家强盛的重要原因。
教学重点: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的措施,对汉武帝巩固统一的历史功绩进行评价。
教学难点:“秦皇汉武”是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的象征,因此对秦始皇与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进行比较,恰如其分地对汉武帝推行大一统格局进行评价。
教学准备:历史课件。
教学流程:一、导入:师:同学们,中国第一个皇帝是谁?生:秦始皇。
师:秦朝有没有像他所期望的那样,万世永存?生:没有。
师:十几年后,就被一个新的王朝所取代。
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有关这个新王朝的历史。
二、过程:出示课件:同学们在音乐声中步入“活动一”表格:师:同学们阅读课本上黑体字及小字部分,把答案写在讲义上。
(生开始找答案,并写在讲义上,同位这间相互检查。
)师:西汉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分别是:生:(齐答):前202年、刘邦、长安。
师:采取的政策及封建盛世是:生:(举手):休养生息、文景之治。
师:西汉谁在位时最强盛?生:(齐答):汉武帝刘彻。
师:哪位同学上黑板写一下?生:(纷纷举手,一男生上台写出汉武帝)。
师:同学们,想了解汉武帝吗?生:想(齐答)。
师:看,汉武帝向我们走来了!(让生观察课件上动画)师:哪些同学能描述一下汉武帝呢?生:(小声议论)一男生回答:“汉武帝体态较胖,很有威严。
”师:汉武帝在位时实行了国家大一统,他从哪几个方面实现了国家的大一统呢?生:阅读、相互讨论、举手,一男生回答:从三个方面: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②削弱封国势力。
③强化监察制度。
师:答的非常好,下面就来看第一个方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出示课件:“活动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此思想是由-----------提出的2、罢黜百家中的“百家”指的是---------、-----------、---------------。
3、独尊儒术中的儒家思想的创始人是-----------,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是----------------。
4、儒家学说的地位是--------------------------------------------------。
5、为推行儒家学说,汉武帝在长安设立------------------,在地方设立----------------。
”)师:同学们阅读课本第二段及小字部分,把答案写在讲义上。
生开始看课本,学生间相互讨论、检查。
)师:此思想由谁提出?生:(齐答):董仲舒。
师:找位同学到黑板上书写。
生:举手,一女生上黑板书写。
师:写得很好,那么第2——5题找同学来回答。
生:纷纷举手,找了两位男生、两位女生来回答。
师:这样,汉武帝就完成了思想上的大一统。
(出示课件,学生认真看课本)师:除了思想上,汉武帝在政治上也完成了大一统,在政治上他首先采取了什么措施?生:一齐回答:削弱封国势力。
师:为什么削弱封国势力?(学生纷纷举手),一男生回答:“他们对皇权构成了严重威胁”。
师:哪位同学能回答得再具体一些?看看小字部分。
一女生:有的诸侯王逐渐在封国内各自为政,不听天子诏令,出入公然使用天子礼仪车驾,时刻图谋举兵夺取皇位。
师:如果你是汉朝的皇帝,你的诸侯向你夺权,你怎么办?(学生纷纷讨论,部分同学都说杀了他)。
师:找位同学,表达一下他的意见。
一男生:如果我是汉朝的皇帝,我就找个合适的借口杀了他。
又一男生:我会对他说:“都是一家人,何必如此呢?”(学生大笑)师:同学们答得都非常好,我们就看一下汉朝的汉景帝是怎么做的呢?(生纷纷看书,不少同学举手)。
一女生:汉景帝接受晃错的建议,实行削藩,但却引发了叛乱。
师:汉武帝又是怎么做的呢?一男生: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
(出示课件)师:主父偃姓“主”还是姓“主父”。
生:(齐答)“主父”。
师:同学们能举出几个复姓的例子吗?(学生积极讨论,声音由小变大,并举手发言)甲生:诸葛乙生:欧阳丙生:东方(个别同学又加上“不败”,学生大笑,课堂气氛活跃)师:同学们说的都非常好,如果大家对复姓感兴趣,可以课下总结一下。
师:“推恩令”是怎样规定的?一男生:规定诸侯王除了让自己的嫡长子继承王位外,还可以推“私恩”,把王国封地分给其他子弟,皇帝封这些子弟为侯。
师:推恩令有没有起到削弱封国势力的作用?生(齐答):有!师:谁来具体说一下?一女生:原来的王国被分割成许多诸侯小侯国,实力大为减弱,无力和中央抗衡。
师:汉武帝与汉景帝谁的办法好?生(齐答):汉武帝!师:为什么?一女生:汉武帝既让诸侯感恩戴德,又不耗兵卒、不损兵力,就削弱了封国势力。
师:能否用成语来形容汉武帝的这种做法呢?(学生积极讨论,热情高涨)一男生:一箭双雕!(学生大笑)师:看,我们的同学用笑声给我们这位男生以鼓励,还有没有呢?(同学们纷纷发言)一女生:一举两得!一男生:一石二鸟!师:如果我们遇到困难时,应该怎么办?(学生动脑筋思考后,纷纷讨论)一女生:我要动脑筋、想办法。
一男生:还要积极地去面对。
(学生表示赞同)师:除了削弱封国势力外,政治上汉武帝还采取了什么措施?生:(齐答):强化监察制度。
(出示课件)师:怎样从中央到地方来强化的呢?(生积极看课本,举手发言)一男生:在中央设司隶校尉。
一女生:在地方设“十三州部”,每个州部派刺史一人。
师:回答非常正确。
(让学生观察课件)师:司隶校尉和刺史的职责分别是什么?一男生:司隶校尉的职责是监督和检举京师百官以及皇族的不法行为。
一女生:刺史的职责是负责监督地方官员,并抑制和打击地方豪富。
(让学生观察课件上司隶校尉印)师:这样,汉武帝就从思想、政治上完成了国家的大一统,他实行大一统的目的是什么呢?(学生积极讨论、探究)一男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
(出示课件)师:这就是我们本节共同学习的知识,请看练习题:议一议,人们为什么总把“秦皇汉武”并称?(出示课件:活动三:活动与探究:有人说汉武帝的功劳比秦始皇大,也有人认为秦始皇的功劳比汉武帝大,你认为呢?)(学生热烈讨论,并积极举手发言)甲生:我认为秦始皇的功劳大,他统一了六国,统一了文字、货币、度量衡。
乙生:我补充一点,他还修筑了长城,设灵渠。
丙生:汉武帝的功劳也不小,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丁生:削弱封国势力,强化监察制度,实现了国家的大一统。
师:秦始皇统一六国,汉武帝实现了国家的大一统,都对中国历史作出了卓越的贡献,都推动了中国社会制度的发展,因此,人们把他们并称为“秦皇汉武”。
(学生认可这个观点,都会心的一笑。
)师:我让同学们来辨别一下秦始皇与汉武帝,(出示课件):秦始皇与汉武帝的图画。
生:齐答:右边是秦始皇,左边是汉武帝。
师:我们一起来听一下汉武帝与秦始皇是怎么说的呢?(出示课件:秦始皇与汉武帝自说功劳。
)(学生都大笑,课堂气氛更为活跃)师:他们都有功劳,他们有过失吗?(生积极讨论,纷纷举手)甲生:秦始皇焚书坑儒。
乙生:还实行了暴政师:我们应该怎样评价历史人物?(学生议论,举手发言)男生:我们既要说他们的功,也要说他们的过。
师:回答得很好,我们应该一分为二(学生回答)的、正确、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
(学生纷纷点头)师:为便于同学们掌握本课内容,请看:忆海拾贝(出示课件:忆海拾贝:刘邦建汉定长安,武帝刘彻强西汉。
董仲舒、提建议,儒家思想成了天。
主父偃、接着提,推恩令来削弱藩。
监察制度一强化,大一统帝国得发展。
)(生小声读,后齐声大读)师:谁能解释一下吗?(同学们积极思考,举手发言)甲生:刘邦建立了汉朝,定都长安,汉武帝在位时西汉最强盛。
乙生: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儒家思想从此成为封建王朝的正统思想。
丙生:主父偃提出“推恩令”,封国势力被削弱。
生(齐说):政治上强化了监察制度,大一统帝国得到发展。
师:同学们掌握的情况如何,让我们一试身手(出示课件:一试身手1、西汉的建立者是----------,建立时间是---------,定都------------。
2、汉武帝接受------------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汉武帝接受-------------建议,削弱封国势力。
4、汉武帝在中央和地方分别设置了-----------和--------来监察中央和地方官员。
):(生纷纷思考、讨论,小声说出答案后,举手发言)生(齐说)(1)西汉建立的时间为公元前202年,建立者是刘邦,定都长安。
(2)董仲舒。
(3)主父偃。
师:找同学在黑板上书写“主父偃”。
(学生纷纷举手,一女生到前面板演。
)师嘉许。
生:在中央设立司隶校尉,在地方设立刺史。
师:找同学到前面板演“司隶校尉”。
(学生纷纷举手,一男生到前面板演,师鼓励。
)师:让我们再试身手,好吗?生:(齐答):好!(出示课件:比一比,看谁总结的好。
)(同学们各自小声总结。
)师:找位同学总结一下。
(学生纷纷举手)一男生: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削弱封建势力,并大力强化监察制度,这样他便实现了国家的大一统。
(学生掌声鼓励)师:让我们一起来回顾:西汉谁在位时最强盛?生(齐答):汉武帝!强盛的西汉对匈奴发动了进攻,并派张骞出使西域,下节课我们将来学习这些内容,同学们,汉武帝在位时为什么最强盛?(生探究、讨论)生(齐答):因为实现了国家的大一统。
师:统一是国家强盛的前提,中国现在统一了吗?生(齐答):没有!师:哪个地方?生(齐答):台湾!师:中国要强盛必须要实现国家的统一,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怎么办呢?(生议论)一男生:我们应该好好学习,学好本领报效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