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屋顶花园在现代城市规划中的应用与发展生活在高楼林立的城市之中,绿化对于城市人来说显得尤为可贵,据有关专家估算:1000万平方米的绿地,可以吸收10亿克二氧化碳,制造7.5亿克氧气,满足30万人碳氧平衡的需求。
然而,屋顶花园就是对建筑占地、还原生态的一种很好的弥补。
1 概念屋顶花园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屋顶花园(roof garden)仅指在屋顶平台种植植物,以扩大城市绿色空间和绿色面积。
广义的屋顶花园是指在各类建筑物、构筑物、桥梁(立交桥)等的顶层、露台、天台、阳台或大型人工假山体上进行造园,种植瓜果蔬菜、树木花卉及草坪地被的统称。
类似的提法还有屋顶绿化、建筑物第五立面的营造、立体绿化等。
2 发展历史2.1国外发展历史屋顶花园历史悠久,4 000 多年前,在古代幼发拉底河下游地区的U R 城建造的大庙塔,被认为是屋顶花园的发源地,但它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屋顶花园。
在它之后的 1 500 多年出现在巴比伦的“空中花园”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屋顶花园,它被称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空中花园”是用石柱、石板、砖块、铅饼垒起的边长125m,高25m,上下共分3 层的台子,在台子上建造宫室,种植花草树木;并用人力将河水引上屋顶花园,形成溪流和人工瀑布,同时用以浇灌花木。
在当时能建立这样的屋顶花园堪称奇迹。
2.2国内发展历史在我国,相传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在太湖边建造了姑苏台,横跨2500m ,在其上不仅栽有美丽的花木,而且还修建了人工湖供划船用。
其后,我国古代屋顶花园的建筑形式和材料主要以坡屋顶、木构架为主,这与古希腊、罗马使用石料形成鲜明的差别,正由于这种形式和材料的影响,使得我国屋顶花园发展比较缓慢,只发现零星植物种植痕迹。
3 主要效用3.1改善城市气候,减轻热岛效应“热岛效应”是指城市中的气温明显高于外围郊区气温的现象。
一些学者的调查数据表明,热岛效应正在大城市中逐步扩散,而兴建屋顶花园恐怕是目前对付它最有效的办法。
据试验表明,屋顶和铺装地面等人工下垫面升温速度最高,对热岛效应的影响也最大;树冠和草坪等绿地下垫面的升温速率低,白天的温度是始终低于人工下垫面,通过分析结果表明绿化覆盖率越高,则热岛强度越低。
当一个区域绿化覆盖率达到30%时,热岛强度开始出现较明显的减弱;绿化覆盖率大50%,热岛的缓解现象极其明显。
因此,屋顶绿化既能通过扩大绿化面积缓解热岛效应,又能降低屋顶升温速度,极大地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3.2净化城市大气,缓解水分流失屋顶花园帮助过滤灰尘和烟雾颗粒大气和雨水中吸收危害性物质, 并将其从土壤中去除。
绿化屋面除具有屋面排水功能外, 还可以把大量的降水储存起来, 实验表明,直接的水分流失量将减少70%—90(100)%。
屋顶排水口的数量能够大大减少,管道的直径也可以更小, 因此能够节省大量建筑费用, 所收集的水资源也同样能够通过日常的蒸发和输送达到自然循环。
3.3节能效果———夏季缓温,冬季保温屋顶花园通过植物的热吸收和栽培基质的隔离,对屋顶的冷、热有明显的隔绝作用,这方面的研究报道在国外居多。
调查数据显示,夏季屋顶植物可反射27 %的阳光,吸收60%的阳光,13 %的阳光通过栽培基质传递,因此绿化后的屋顶表面温度明显低于普通屋顶表面温度,温差值在某些较热城市最大可达30℃以上。
比较实验结果后发现,屋顶绿化的隔热作用受绿化植物种类、栽培基质的厚度及密度的影响,温差值与植物叶表面积大小、叶厚度成正比,湿润的栽培基质能更好地阻挡外界温差的变化。
冬季,受到多数植物生长能力下降的影响,屋顶花园的保温作用不如夏季的隔热效应明显,但冬日绿化后的屋顶室内温度仍比普通屋顶室内温度高,在新加坡地区实验的最大值为4.2℃。
因此可以说屋顶花园是冬暖夏凉的“绿色空调”,大面积屋顶花园的推广有利于缓解城市的能源危机。
3.4提高城市自然程度的效果,缓解疲劳屋顶花园很少被打扰, 环境优美,提高城市舒适性的效果。
已有研究表明注视绿化能够缓解人的视力疲劳,有助于用眼卫生。
绿色在人们的视野中若占25%时人的视觉网膜既能得到极好调节,人就会感到心旷神怡,工作热情和效率就能得到极大提高。
绿色植物组成的自然环境内涵着极其丰富的形体美、色彩美、芳香美和风韵美,当被人的感觉器官感知时,能调节人的神经系统,使紧张疲劳得到缓和消除,情绪恢复平静。
屋顶花园的建成可改善屋顶眩光,代替灰化的屋顶,改变城市景观。
3.5 创造空间,形成绿化新景观将普通的未被使用的屋顶区域设计为屋顶花园,尤其是作为公共娱乐的屋顶,不仅充分利用宝贵的空间,同时也降低了购买土地的费用。
屋顶花园可以丰富建筑的空间构图,协调建筑所创造的人工环境。
通过屋顶造园,能加强景观与建筑的相互作用和相互结合,使景观和建筑取得有机联系,增加人与自然的紧密度。
同时屋顶绿化能够使城市的各个局部展现丰富的绿貌,丰富城市建筑群体的轮廓线,美化城市市容环境,可形成多层次的城市空中绿化景观。
4 国外发展现状许多发达国家在新建建筑群中,从图纸设计时就开始考虑屋顶绿化项目,除考虑增加待绿化屋面的荷载量外,建筑物的外观结构也向适于绿化美化的方向发展。
德国被认为是世界上屋顶绿化技术领先的国家,德国的屋顶绿化率达到80%左右, 是整个城市绿地系统的组成部分, 基本解决了建筑占地与绿地的矛盾, 扩大了城市绿化范围, 为城市增加了新的绿源, 为市民提供了休闲场所, 活跃了城市景观。
其流行趋势始于20 世纪60 年代,到了80年代则开始关注屋顶绿化的生态效益。
如今,德国的许多屋顶花园一角楼房被设计成阶梯式或金字塔式,当屋顶花园建成后,一座座楼房或楼群便变成了一面面绿色的斜坡或山包,人们可以在屋顶花园中散步、休憩、游乐。
而在美国,芝加哥市的屋顶绿化则是典型代表,该市从市政厅的屋顶绿化开始做表率,然后把屋顶绿化逐步推广到私人企业、商业建筑和居民住宅。
此外,还推出了一些优惠政策来鼓励私人企业进行屋顶绿化。
到了日本,你会发现在公共建筑、工厂、厂房、学校、车站、酒店、码头、地下停车场等的屋顶上,几乎都有植物绿化。
在经济较发达的东南亚,花园城市新加坡已实现了由“园在城中”向“城在园中”的大转变。
而在一些经济落后的非洲国家,也可以见到屋项绿化的例子。
例如埃塞俄比亚在屋顶绿化方面做出了积极探索,并且筛选了许多耐贫瘠和干旱的植物作为屋顶绿化的材料。
5 我国发展现状人类自古以来一直习惯与植物相伴而居,特别是我们的先人,既要采菊东篱下,又要听雨打芭蕉,更不可无竹而居。
但时至今日,钢材和混凝土将居住在城市的人们和自然分隔开来,希望提高生活空间舒适性的人们渴望增加城市绿色空间。
于是屋顶绿化运动迅速地、自发地在我国大中小城市蓬勃发展。
经过近年来的研究实践,屋顶绿化已在上海武汉等城市成功开展,取得了一定的景观和生态效果。
但是,截止到08年1月,北京完成屋顶绿化面积近100万平方米, 已实施屋顶绿化的建筑不到现有建筑总数的2%,这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城市更需要把屋顶绿化作为城市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立法加以保障,将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统一布局,精心设计。
同时,把屋顶绿化作为一种绿色文化与城市的个性、品位融为一体。
目前,国内几个主要大中城市已经开始意识到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紧迫性,从政府的层面到市民的层面已经开始关注屋顶绿化的发展,如上海、北京、广州、杭州等地方政府都在研究屋顶绿化的建设和普及推广工作。
若干年后,屋顶花园将为我们的都市空间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毫无疑问,我国屋顶花园的前景很广,也很有必要,但是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与时俱进和科学合理地发展。
同时,还存在着阻碍我国屋顶绿化发展的多种因素,例如政策的支持、居民对屋顶绿化认识的不足以及资金的匮乏等。
6 典型案例分析屋顶花园存在许多共性特点,例如可以改善气候、节能环保、创造空间等。
然而,在对屋顶花园的研究不断深入的过程中,人们越来越重视使不同建筑类型的屋顶绿化能够发挥出其最大的功效,也就是追求其个性的探讨和发展。
在实际生活中,不同功用的建筑对屋顶花园的要求是不同的,这也是园林规划中因地制宜原则的必然要求。
除了一些商业办公场所、一些私营企业开始营造自己的屋顶花园外,政府、医院、学校、剧院等等都有尝试的案例。
在此,就不能不提到美国剧院屋顶花园设计的佳例:沃尔特·迪斯尼音乐厅屋顶花园。
美国的屋顶剧场在19 世纪和20 世纪之交风靡一时,被成功的用于夏日的娱乐活动,而时至今日,人们几乎忘记了它的存在。
但是“屋顶花园”这一专有名词最早出现于1893 年前后,就指的是这些空间。
由于各种原因,屋顶花园剧场最终在20 世纪20 年代落下了帷幕,它们被逐个关闭,建筑也被拆毁。
尽管只是昙花一现,但是屋顶花园剧场的盛行还是给未来的屋顶花园建设带来启发。
迪斯尼音乐厅的屋顶花园实际上是一个围绕在音乐厅主体建筑周围的大平台,而这个向公众开放的花园平台由于是建在六层的车库楼板的顶上,且是以铺装为主、结合绿化、适宜游人休憩并在其中活动的屋顶空间,因此符合对屋顶花园的定义。
迪斯尼音乐厅位于霍尔大道, 这是一条非常宽的大马路, 像高速公路一样, 加上地处在邦克(Bunker) 小山上,因此对行人来说缺乏亲切感。
音乐厅位于整个场地的中央,其中大部分为花园,不但可以从本厅出入,还可从毗邻的各街道到达,提供给环绕它的都市环境以一个休憩的场所。
盖里在音乐厅后门设计了一个公共广场、一个花园,主入口放在格兰特大道和第一街的交叉口(图2 ,图3) 。
比它对面的老音乐厅——多罗斯昌德勒音乐中心的入口要亲和得多,并与之产生对应(图4) 。
除了不锈钢的立面之外,他也使用了石料的墙面做建筑的底座,视觉很舒适。
图2 迪斯尼音乐厅俯视图图3 主入口处在格兰特大道和第一街交叉口图4迪斯尼音乐厅新馆入口与老馆产生对话图5 兰带花园内的白色玫瑰喷泉从主入口正门拾级而上,穿过一个在巨型块状建筑包围下的圆形小广场,就可进入迪斯尼音乐厅,这里可容纳2 265 名听众。
盖里运用丰富的波浪线条设计了天花板,并营造了一个华丽的环形音乐殿堂。
音乐厅的另一设计亮点是,在舞台背后设计了一个12 m 高的巨型落地窗供自然采光,白天的音乐会则如同在露天举行,增加了白天音乐会的效果。
窗外的行人也可驻足欣赏音乐厅内的演奏,室内室外融为一体,此一设计绝无仅有。
设计师弗兰克·盖里为了表达他对迪斯尼夫人的敬仰之情,他特地以玫瑰花为主题设计了音乐厅的后花园,因为迪斯尼夫人生前最喜欢白色玫瑰花。
这个建在二层平台上的屋顶花园名为兰带花园。
花园围绕着迪斯尼音乐厅呈环状布置,园内有一座白底兰点的花状喷泉(图5) ,是钢筋混凝土浇注而成,外抹白水泥,花上的蓝点据说是从北欧特制了几百只青瓷花瓶。
这座花园是景观设计师梅林达·泰勒(Melimda Taylor) 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