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植林业优势助推精准扶贫
、zgwenku、厚植林业优势助推精准扶贫------林业局精准扶贫工作汇报
各位领导:按会议安排,我就林业精准扶贫工作作以汇报,我汇报
的题目是《厚植林业优势助推精准扶贫》。
一直以来,我们认真按照省、市、县扶贫工作的统一部署,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统筹生态林业、民生林业和林业产业发展,坚持不懈地在工作措施、业务指导、林业技术培训、筹集资金等多方面加大林业扶贫工作的力度,将扶贫工作与深化林业改革,加快生态建设,培育富民产业,建设“绿色团风”紧密地结合起来,切实做到了工作重心向脱贫攻坚倾斜,思想感情向贫困群众倾斜,项目资金向贫困村倾斜,因地制宜,精准施策,讲求实效,全力助推脱贫攻坚战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一、主要成绩一是大力发展贫困户种植油茶。
依据《团风县发展生产精准脱贫实施方案》,结合我县自然优势和群众种植习惯,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的作用,积极引导、认真指导建档立卡贫困户种栽油茶,xx 年全县共发展了384 家贫困户种植油茶193
2、7 亩,发放补助资金5
7、981 万元。
二是优先安排贫困生态护林员。
通过抓信息,勤汇报、跑部进厅,争取到生态补偿和生态保护工程资金,并按“县更多文章请见、zgwenku、建、乡聘、站管、村用”的管理机制,坚持精准、自愿、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在全县范围内选聘245 名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从事森林管护,人均年管护收入达4000 元。
三是积极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
凡坡度在25 度以上的贫困户坡耕地,均纳入退耕还林范畴,在增加植被,改善生态、减少水土流失、发展林业产业的同时,也提高贫困户的收入,真正做到生态、增收两不误。
全县共完成新一轮退耕还林1000 亩,争取国家补助资金1500 万元,扶持贫困户302 户。
四是加强贫困区域生态保护。
将全县10、7 万亩有培育成为天然林潜力的未成林封育地、疏林地、灌木林地全部纳入生态补偿保护范围,确保天然林面积明显增加,质量明显提高,生态功能明显提升,生态财富明显释放,通过项目实施来增加贫困群众收入107 万元。
五是加快林下经济发展。
充分利用我县丰裕森林资源,推动林下资源合理利用,发展林下经济。
采取林果、林草、林菌、林药、林禽、林畜、林茶、林蜂等模式,构造了企业带大户、大户带小户、千家万户共同参与的扶贫格局,实现了“不砍树也不致富的路子” 。
据不完全统计,全县林下经济收入过3286 万元,带动1385 户贫困人口增收。
六是发展森林生态旅游。
外修生态,内修人文,以森林、湿地等森林资源为载体,融合人文资源、红色资源发展森林生态观光旅游。
截止到目前,共吸纳1053 个贫困人口从事森更多文章请见、zgwenku、林生态旅游,旅游综合收入达6200 万元,贫困户人均增收300 元左右。
二、主要作法我们在林业精准扶贫上的做法,简单地讲就是“六结合”。
(一)推进生态建设与精准扶贫相结合。
一是将各项林业生态建设工程的实施都将优先安排生态问题比较突出的贫困乡、贫困村,覆盖广大贫困人口,通过实施退耕还林等林业生态建设工程,大力发展林业产业和林下经济,使得广大贫困人口将从土地流转、拍卖、租赁等收入中充分受益,收入明显增加,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打下坚实的生态基础,带动一批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二是在摸清贫困人口中的劳动力等基本情况后,通过市场主体或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当地牵头实施的林业生态建设工程,把贫困人口中的劳动力组织起来,组成季节性或常态化的造林和管护专业队伍,全面参与到造林绿化、补植补造、森林抚育和森林保护等林业生态建设中,通过就地就近组织贫困农户参与林业生态建设,让广大贫困农户在实施中得到各级工程投资、补助或工资性收入,带动一批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二)推进林业产业发展与精准扶贫相结合。
林业产业涵盖范围广,产业链条长,产品种类多,从业门槛低,能吸纳大量的劳动人就业,更好地促进贫困户增收。
一是把退耕还林、花卉苗木产业、高效经济林等林业生态建设工程与林更多文章请见、zgwenku、业产业发展紧密结合,通过发展油茶、白茶、生态景观苗木等特色产业,从而尽可能解决一批贫困人口参与到脱贫林业产业发展或参与到主场主体林产品精深加工中来,带动贫困人口脱贫。
二是充分利用我县森林资源和交通区位优势,合理利用森林景观、自然资源和林下无公害,林产品积极发展集餐饮、住宿、旅游于一体的农家乐、全域乡村生态旅游等乡村生态旅游产业,优先帮助贫困农户发展农家乐、乡村人家来实现增收脱贫。
(三)推进林下经济发展与精准扶贫相结合。
积极引导市场主体、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林下经济发展,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把广大贫困农户吸纳到各种农民专业合作社中,通过技术统
一、管理统一和销售统一等形式,克服贫困农户市场经验欠缺、经营管理技术落后、思想观念保守等方面的不足,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来脱贫增收。
(四)推进生态效益补偿与精准扶贫相结合。
进一步完善公益林等生态效益补偿机制,扩大补偿范围,争取国家及省逐步提高补偿标准,健全和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努力减少地方
公益林与国家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差距,通过实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增加贫困人口的收入渠道,带动一批贫困户脱贫。
(五)推进林业市场主体与精准扶贫相结合。
结合“一区两园三带”产业发展规划和“绿色团风”建设等工程的实施,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品”要求,组织贫困农户规范化、更多文章请见、zgwenku、规模化发展林业产业、林下经济和森林旅游业,积极发展无公害、绿色和有机林产品,帮助贫困农户将分散的资源集中起来,组成各种农民专业合作社,统一技术、统一质量、统一管理和统一经营,发展壮大基层林业专业合作组织。
通过扶持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带动一批贫困人口增收致富。
(六)推进林业科技成果转化与精准扶贫相结合。
生态林可采取全面封禁、更新改造、补植补造等措施提高林分质量及效益,经济林可通过高接换优等嫁接新技术新措施对品种进行改良,通过采取积极的措施,全面提高林地单位面积产出率,实现其价值和效益的最大化,让广大贫困农户收入明显增加,带动一批贫困农户脱贫致富。
三、存在的问题在肯定成绩和做法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林业精准扶贫工作存在的问题:
1、林业生态补偿资金和项目资金不集中。
林业扶贫项目资金多头下达、零打碎敲、平均用力、“天女散花”的现象仍然存在,尽管县委、县政府在整合涉农资金上做了大量工作,但受限
于体制性障碍成效依然有限,从而导致林业扶贫资金难以满足贫困人口的需求,林业扶贫资金难以做到“靶向定位” 。
2、制约林业产业发展要素多。
林业精准扶贫到户产业需求杂乱,一些产业项目属于短期效应,难以形成支柱产业,不能带动一批或一方贫困户脱贫,林业产业扶贫难以做到更多文章请见、zgwenku、“阳光普照” 。
3、林业扶贫机制不优。
尽管各级政府在鼓励市场主体帮扶上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对参与帮扶的市场主体从财政、税收、金融方面给予了一些支持力度,但真正做到贫困户以土地、劳力、资金等形式入股,操作性不强,林业扶贫机制没有实现“磁吸效益” 。
4、贫困对象“三缺”现象普遍。
绝大多数贫困户都存在缺资金、缺技术、缺劳力的问题,虽然金融扶贫可以解决贫困户发展,资金短缺的问题,但缺劳力、缺技术的问题严重制约扶贫的对象,林业扶贫难以做到“精准滴灌” 。
5、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较弱。
现有农村留守人员老人居多,受教育程度普遍低,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我县贫困总户数的4
5、8%。
思想观念陈旧,科技意识不强,生产经营能力较低,林业精准扶贫难以做到“造血扶贫” 。
四、几点建议林业精准扶贫门槛低,覆盖面广,收益期长,方式灵活,既可以整村推进,也可以独户发展。
同时,林业技术服务机构遍布各乡镇,能为林业生产提供人才、技术保障,大力
推进林业精准扶贫,是实现脱贫攻坚的最有效途径,因而也借此机会,就林业精准扶贫提几点建议:
1、扩大林业生态补偿的范围。
现行的林业生态补偿范围主要集中团风镇罗霍洲等6 个村和牛车河水库周边的总路咀镇、贾庙乡、杜皮乡等10 个村和一个国有大崎山林场,面积更多文章请见、zgwenku、达
6、2 万亩,占全县乔木林地总面积3
2、2 万亩的19 、2%,而从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分布情况来看,补偿范围内贫困大户只占总贫困人口70648 的
1、3%,绝大多数贫困人口不能享受生态补偿,因而建议只要在贫困人口分布的连片森林都纳入到生态补偿的范围,扩大受益对象。
2、提高林业生态补偿标准。
公益林生态补偿标准是国家每年每亩10 元,省级每年每亩15 元,而贫困户平均拥有林地面积不足2 亩,足见生态补偿资金过于偏低,因而建议将生态补偿资金提高到每年每亩20 元,缩短生态林与商品村收益差距,提高贫困人口的受益水平。
3、增加林业产业支持政策。
目前,国家只出台了《中央财政支持连片特困地区优势产业油茶林发展项目》的政策支持,而我县的花卉苗木、森林生态旅游没有国家、省级政策支持,尽管县委、县政府在整合其它资金方面也相应出台了《团风县发展生产精准脱贫方案》的通知(团办发[xx]8号)文件,对发展苗木花卉
2 亩以上的贫困户一次性补助1000 元/亩,对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创办农家乐,正常经营半年以上,每户给予1-2 万元的一次性创业补贴,但对“三缺”的贫困户来说,要真正实现产业脱贫,可谓是杯水车薪,因而建议出台国家、省级补助政策。
4、强化林业科技培训。
扶贫先扶智,坚持加大贫困地区群众的技能培训力度。
要健全林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和各级林业技术推广服务机构,充实林业科技推广队伍,为全更多文章请见、zgwenku、面开展林业扶贫工作提供科技支撑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