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简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在体积不变的情况下,改变物体的重量能 够改
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态。
本节课将用学生熟悉的橡皮泥作为研究材料,使 橡皮泥在水中浮起来,并探索其中的原因,从而帮助学生理解钢铁制造的轮船为 什么能够浮在水面上。
本节课分为三个部分 :
第一部分:观察实心橡皮泥的沉浮。
学生用同一块橡皮泥做成不同形状,把 它们
依次放入水中都会沉入水底。
不同形状的橡皮泥,重量没有变,但体积有没 有变,对于没有经验的学生来说这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借助工具测出体积数据。
再把橡皮泥放入盛水的刻度杯中,就能测出它的体积,进行比较,发现体积没有 变化。
第二部分: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
学生通过做出尽可能多的形状,让橡皮泥 浮在
水面上,思考它们的共同之处?再次引发学生思考橡皮泥重量没有变,是什 么变化使橡皮泥浮起来的?
第三部分:测量橡皮泥排开的水量。
学生通过测量不同形状橡皮泥的排开的 水
量,比较沉和浮的状态下各自排开的水量,发现:沉的排开的水量小,即浸入 水中的体积小;浮的形状排开的水量大,即浸入水中的体积大。
排开的水量的计算方法是:放入物体后的刻度减去原来的水量等于物体排开 的水
量。
知道了橡皮泥浮起来的原因在于它的重量不变,而浸入水中的体积增大。
学 生就
能够理解钢铁造的轮船能够浮在水面上,是因为把钢铁做成轮船的形状大大 增加轮船排开水的体积。
【学情分析 】
五年级学生对橡皮泥是比较熟悉的,一些学生在生活中或者美术课上已经有 了类
似的经验,能够把橡皮泥做成船的形状,浮在水面上。
但是,学生一般都不 会去考虑其中的原因。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知道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态是可以 改变的,但为什么能改变,怎样改变,还不是很了解,本课将带领学生用实验数 据揭开其中的秘密。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五下《沉和浮》 单元教学设计 3. 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1. 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2. 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科学探究目标
1. 用刻度杯测量橡皮泥排开的水量。
2. 用橡皮泥制作成不同的形状,使之能够浮在水面上。
3. 根据橡皮泥排开的水量,做出沉浮判断。
科学态度目标
1. 认识到认真细致地采集数据的重要。
2. 在探求原因的过程中,懂得证据的重要性。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通过
改变形状来改变物体沉浮状态在造船技术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重点: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难点:认识到认真细致地采集数据的重要。
【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量杯、橡皮泥若干、记录表等各12 份等。
教师准备:量杯一个、橡皮泥、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3 分钟)[ 材料准备:橡皮泥、水、量杯]
1. 出示一杯水和一块实心的橡皮泥。
有的物体在水中是沉的,有的物体在水中是浮的。
(出示橡皮泥)老师这里有一块实心的橡皮泥,如果把它放入水中,它是沉的还是浮的?(学生猜测)
(预设:沉。
)
2. 演示橡皮泥放入水中的沉浮情况。
现在,我就把这块橡皮泥放入水里,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你能发现什么?(预设:橡皮泥沉入水中,量杯中水面上升了。
)
3. 提问:同一块不同形状的橡皮泥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揭示课题: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板书)二、探索: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预设17 分钟)
[ 材料准备:橡皮泥、水、量杯]
活动一:观察实心橡皮泥的沉浮
1. 引导学生把一块橡皮泥做成各种不同的形状(板书)。
提问:改变橡皮泥形状,橡皮泥的重量有没有发生变化?橡皮泥的体积有没有发生变化?
(预设:重量没有变)
2. 提问:怎样做才能知道不同形状的橡皮泥的体积有没有变化?
(预设:学生对橡皮泥的体积是否改变无法确定,可出示量杯。
)
(1)在量杯中装入200 毫升水。
(2)测出放入物体后的刻度,再减去量杯原来的刻度。
(3)怎样让数据更精确呢?注意:读数的时候视线应该量杯中液体的凹液面相平。
3. 学生相互合作,完成相同重量、不同形状实心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实验一。
出示实验步骤及要求:
(1)往量杯里加入200 毫升水。
(2)准备四块相同质量的橡皮泥,分别做成四种不同的实心形状(板书)
(3)往量杯中放橡皮泥时要小心,不要把水溅出来。
观察记录好水量。
(4)观察时,要轻声交流;实验结束,将材料整理好,准备交流。
相同质量不同形状实心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实验记录表
5. 交流:在刚才的实验中,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改变橡皮泥的形状,质量没有变,体积也没有变,橡皮泥的沉浮状
态不会发生改变,量杯中的水面都上升了。
)
活动二: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
1. 提问:一块实心橡皮泥放在水中下沉,你有什么办法让橡皮泥浮起来?(预设:方
法是做成船形或者空心等。
)(板书)
2. 学生相互合作,完成能浮在水面的不同形状橡皮泥的沉浮实验。
把橡皮泥做成能浮在水面的各种形状,观察杯子中水的高度变化,也记录在表格中。
出示实验要求:
(1)往量杯里加入200 毫升水。
(2)准备三块相同质量橡皮泥,做成三种能浮在水面不同的形状。
(3)将做好的橡皮泥,往量杯中放橡皮泥时要小心,不要把水溅出来。
记录放入后杯中水的量。
(4)观察时,要轻声交流;实验结束,将材料整理好,准备交流。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三、研讨:实验发现(预设15 分钟)
[ 材料准备:记录纸]
1. 讨论:同一块橡皮泥,做成不同的形状,有的沉入水中,有的浮在水面上,
这是什么原因呢?
(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概括:橡皮泥沉和浮的不同形状,浸入水中的体积不同,杯子中水上升的高度也不同。
)
2. 认识:排开的水量讲解: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
(板
书)排开的水量可以用量杯来进行测量。
方法是:放入物体后的刻度减去量杯原有水的刻度就是物体排开的水量。
(补充:排开的水量与我们平时说的是排水量是有区别的,前者指的是物体排开水的体积,而后者是物体排开水的重量。
)
3. 指导学生补充完成两张实验记录表
完成实验记录表1和2的空白列,添加“排开的水量”并计算出几种形状的排开的水量的数据。
4. 提问:对比两张表格上面的数据中发现了什么?(预设:沉的形状排开的水量小,即浸入水的体积小,浮的形状排开的水量大,即浸入水的体积大。
)(板书)
5. 总结:从上面的数据中我们发现,橡皮泥浮起来的原因在于它的质量不变,而浸入水的体积增大。
橡皮泥浸入水的体积发生改变,导致在水中排开的水量发生了变化。
(板书)
四、拓展:为什么钢铁造的大轮船能浮在水面上?(预设5 分钟)
1. 提问:铁块在水中是沉的,钢铁造的大轮船却能浮在水面上,还能装载货物。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能解释了吗?
(预设:就是因为排开的水量很大。
)
2. 如果要制造能装载更多货物的超大轮船,你认为这个怎样做呢?启发学生进行思
考,充分利用本课知识解答,并为下一课做铺垫。
【板书设计】
3. 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形状沉浮排开的水量
实心沉小
空心浮大
船形浮大
橡皮泥的沉浮与排开的水量有关
作业设计】
1. 把物体浸入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它排开的水量,钢铁制造的轮船能够在水中浮起来,这是因为轮船排开水的体积比钢铁本身的体积要大
2. 用一定量的橡皮泥做小船,把船浸入水中的体积做得大些,船装载的货物就会
(A )。
A.多些 B .少些
3、右图中三个球的体积是相同的,它们排开水
的体积说法错误的是(B )A.A 球排开水的体
积最小
B.C球比B 球排开水的体积要大
C.C球和B 球排开水的体积一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