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和档案工作概述..
三、档案发挥作用的特点和规律 1.档案作用范围的扩展律 档案是在各自单位的实践中产生的,因此在一定 时间内它首先对各自形成者发挥作用,这就是档案的 第一价值。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档案从本单位档 案室移交到各级档案馆以后,档案作用范围逐渐扩大, 不仅可以对形成单位起作用,而且社会上各单位和个 人都可以查阅利用这些档案了,这就形成了档案的第 二价值。因此,所谓档案的第一价值,简单地说,就 是档案的局部作用和现实作用,是对形成者本身的作 用;档案的第二价值则是它的整体作用和长远作用, 是对整个国家和社会的作用。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 档案的第二价值比第一价值更重要,我们形成和积累 档案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实现其第二价值。
4.档案工作的基本任务 根据我国《档案法》和党和国家 的有关政策指示,现阶段我国档案工 作的基本任务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 1)坚持集中统一管理档案的原则;2) 建立国家档案工作制度;3)科学地 管理档案,大力开发档案信息资源; 4)逐步实现档案管理的现代化;5) 努力使档案工作更好地为社会各方面 服务。
7.电子档案 电子档案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形成 的以代码形式存储于特定介质上的档案。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运用,机关、团 体和企事业单位在日常活动中形成了越 来越多的电子文件,这种文件存储在特 定介质上并加以命名,需要时只要指出 其文件名即可调出来阅读或打印用,将 这些电子文件归档以后就形成了电子档 案,也称为“机读档案”或“数字式档 案”。
2.金石档案 商周时期,铸在青铜器上的铭文档案和刻 在石头上的石刻档案合称为金石档案。出土于 陕西岐山的“毛公鼎”就记载了周宣王褒奖臣 子毛公厝的诰命,长达497字;江苏丹徒出土 的“宜侯矢盘”则记载了周成王封矢为宜侯, 授予土地、人口、牲畜等详细情况。公元前 536年,郑国大夫子产首创刑鼎后,出现了铁 质刑鼎。石刻档案产生于东周以后,其中最著 名的石刻档案是东周初年的“石鼓文”。泰山 石刻、会稽石刻、琅琊石刻和都江堰石刻被称 为秦代四大石刻。
3.简牍档案 自商周直至东晋时期,特别是周代至 汉代的1000多年之间,人们多用竹片和木 板来撰写文书和保存档案。其中,写在竹 片上的叫“简”,写在木板上的叫“牍”, 合称为简牍档案。30年代在内蒙境内的居 延汉代烽燧遗址中发现的一万多枚汉简, 是我国最早发现的简牍档案;1975年在湖 北云梦秦墓中出土了1000余枚竹简,是我 国目前发现的历史最早的简牍档案。简牍 档案对我国古代文化发展起了继往开来的 作用。
我国国家档案全宗这一思想,经 历了长时间的积累、形成、发展和完 善的过程,它主要包括三个阶段:它 萌芽于民主革命时期。它形成于社会 主义革命时期。国家档案全宗思想和 制度的最终确立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 期。 二、我国国家档案全宗的基本构成 1.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的档案 2.革命历史档案(革命政权档案) 3.旧政权档案
2.档案机密程度的递减律 3.档案作用发挥的转移律 4.档案作用发挥的条件律 档案的作用不会自发地发挥出来, 它是潜在的,需要创造条件才能实现。 档案作用的发挥,一般来说受到以下三 个条件的限制: 1)受社会发展水平的限制 2)受人们对档案的认识水平的限制 3)受档案管理水平的限制
第四节 国家档案全宗 一、国家档案全宗思想的由来和发展 国家档案全宗是社会主义国家档案工作的 一个专业术语。它的含义是指归国家所有的, 由国家统一管理的具有政治、经济、科学文化 或历史意义的一切档案财富的总和,它包括一 个国家的各个历史时期、各个机关、社会组织 和著名人物形成的各种内容、形式与载体的档 案材料。国家档案全宗是社会主义国家档案管 理的重要原则和制度,建立国家档案全宗的目 的是为了集中统一地保管和利用档案材料。 国家档案全宗这个概念,主要包括两方面 内容:一是它的实质,二是它的构成。
第五节 档案工作概述 一、档案工作的内容和基本任务 档案工作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档案工作是 指档案室和档案馆工作人员所从事的档案业务工作; 广义的档案工作是指档案事业工作。 1.档案业务工作的内容 档案业务工作的内容包括八个环节,即档案的收 集、整理、鉴定、保管、统计、检索、编研和利用, 按照各环节之间的关系,一般又将前六个环节称为基 础工作,后两个环节称为利用工作。基础工作是为利 用工作提供物质基础和条件,利用工作是档案工作为 党和国家各项工作服务的直接体现,反过来又会促进 基础工作。两者相互制约,相互促进。
二、档案的定义及其基本含义 为了方便教学,我们综合各方面情况,给 档案作这样的定义——档案是国家机关、社会 组织和个人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的作为原始记录 保存起来以备查考的文字、图表和声像及其他 各种形式和载体的文件材料。这个定义的基本 含义有以下四方面: 1.档案是各种机关组织和个人在特定的 社会活动中形成的。 2.档案是保存备查的历史文件,是由文 件材料有条件地转化而来的。 3.档案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4.档案是历史的原始记录。
6.胶磁档案 清末民初,照相技术和电影技术相继 传入我国,使我国档案载体和记录方式也 发生了变化,胶磁档案在我国也随即形成 并逐步得到普及,到今天出现了纸质档案 与胶磁档案相互依存、互为补充的新格局。 所谓胶磁档案是指以胶片、磁带、磁 盘为载体的一种特殊档案,也叫音像档案。 它直接记录事物的原貌,是文字记录的一 个补充。文字档案与音像档案相互补充, 兼容并蓄,使档案更富有查考利用价值。
2)档案定义的三种主要模式:一是 以广义的“文件”作为属概念,即“档案 是……的文件”;二是以“信息”作为属 概念,即“档案是……的信息”;三是以 “记录”或“原始记录”作为属概念,即 “档案是……的(原始)记录”。 3)档案定义的两种表述形式:档案定 义的表述有详简两种形式。 4)档案定义的一个核心问题:无论采 取什么方法给档案下定义,都必须揭示档 案的本质属性,这是档案定义的一个核心 问题。
档案和 档案工作概述
第一节 档案的起源与沿革 一、档案起源诸说 中外档案界关于档案起源,归纳起来大致 有四种不同观点: 1)国家——文字——档案(国家文字条件说) 2)文字——国家——档案(文字国家条件说) ——阶级社会产物论 3)文字——档案——国家——有条理的档案 (社会文明产物论) 4)结绳刻契——最早档案——文字——国 家——有条理的档案(社会生活产物论) ——原始社会产物论
3.档案事业工作的内容 档案事业工作的内容,按其特点和 分工的不同,主要由以下几方面组成: 1)机关档案室工作 2)各级档案 馆工作 3)档案教育工作 4)档案科 研工作 5)档案事业管理工作 6)档 案宣传出版工作 7)档案界国际交流 与合作工作。上述各项工作中,机关 档案室工作和各级档案馆工作是最基 本的。
第三方面的,但从根本性质上 看,其最基本最重要的作用是凭证作用和参考 作用两个方面,这就是档案的基本价值。 1.档案的凭证作用 2.档案的参考作用 二、档案的具体作用 1.机关工作的查考凭据2.生产建设的参 考依据3.政治斗争的必要手段4.科技研究的 可靠资料5.宣传教育的生动素材
档案与图书报刊有相似之处, 它们都记录了各种信息和知识,都 被人们有意识地保存收藏。但是, 从档案的形成及性质来看,两者又 存在本质区别: 其一,产生的范围不同 其二,产生的时间不同 其三,记录的信息不同
三、档案的属性 档案的属性是指档案本身所固有的不 可缺少的性质,它分为特殊属性和一般属 性。档案的特殊属性即原始记录性;档案 的一般属性包括信息属性、知识属性和价 值属性等。 1.原始记录性是档案的基本属性 2.档案的一般属性 (1)信息属性 (2)知识属性 (3)价值属性
第二节 档案的定义与属性 一、中外档案定义评介 1.国外档案定义概述 二三十年代档案定义的代表性观点,是英国 档案学家希拉里· 詹金逊在《档案管理手册》中提 出来的。 五六十年代档案定义的代表性观点,则是由 德国学者阿道夫· 布伦内克在《档案学:欧洲档案 工作的理论与历史》一书中提出来的。 七十年代,美国档案学家谢伦伯格在《现代 档案——原则与技术》一书中提出了新的观点。 八十年代以后,档案定义的代表观点是国际 档案理事会编纂的《档案术语辞典》中的定义。
三、档案的词源 清初学者汪婉在清朝初年所著的《钝 翁类稿》中曾说“本朝用薄板五六寸,作 满字其上以代簿籍。每数片,辄用牛皮贯 之,谓之档子”,这是目前见到的最早的 档案称谓;此后他在1680年著的《起居注》 残稿中记载“部中无档案”,这是最早的 档案一词的词源。清初文人杨宾在1707年 所著的《柳边纪略》是迄今所见的最早的 对档案所作的说明。
2.档案业务工作各环节之间的关系 1)档案业务工作各环节都有各自不 同的工作内容、特点和要求,每个环节 都是档案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都是必 不可少而又相对独立的环节。 2)档案业务工作各环节之间彼此依 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 3)档案业务工作各环节从本质上看 可以分为基础工作和利用工作两个方面。
2.我国档案定义概述 二三十年代档案定义的代表性观 点是何鲁成在《档案管理与整理》中 提出来的。 五六十年代以来,档案定义的代 表性观点是《档案工作》杂志1960年 第11期社论中提出来的。 八十年代特别是1987年9月5日颁 布的《档案法》以后,档案定义已逐 渐规范化。
3.简要的结论 归纳起来有以下四个方面: 1)构成档案定义的四个基 本要素: 其一,档案的来源和成因; 其二,档案的价值因素; 其三,档案的物质形态和范围; 其四,档案的主要特点和性质。
四、建国以来我国档案工作的发展概况 1.初创和发展阶段(1949——1966) 2.破坏和否定阶段(1966——1977) 3.恢复和再发展阶段(1978——现在) 初步建立了独具特色的社会主义档案事业 体系。这个体系包括:以党和国家档案工作的 路线方针政策和法规为依据,以档案行政管理 部门为组织协调中心,以机关档案室工作为基 础,以各级各类档案馆工作为主体,以档案专 业教育为保证,以提供档案利用和开放历史档 案为社会各方面服务为目的,以档案科研工作 为先导,以档案界国际交流与合作为对外开放 窗口。
4.缣帛档案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春秋战国 以后特别是汉代时期,出现了以丝织品 为书写材料的档案——“缣书”和“帛 书”,(缣即为丝,帛即为绸)。1972 年在长沙东郊楚墓中发现的帛书,是迄 今发现的最早的缣帛档案,属于战国时 代的古文书。1975年在湖南马王堆汉墓 中出土的帛书舆图,则是我国也是世界 上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地图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