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态学专业主干课简介

生态学专业主干课简介

生态学专业培养方案生态学专业主干课简介生态学专业主干课简介:课程中文名称:高等数学课程英文名称:Higher Mathematics课程学分学时安排:5学分;90学时,其中理论讲授5学分90学时。

主要内容:本课程是生态学专业的主要基础课,目的是提高学生应用高等数学的原理和方法,分析和解释生物界各种现象和数据资料的能力,为后续的课程和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作必要的准备。

内容有微积分、积分、实验数据的整理、概率与理论分布、统计推断、方差分析,实验数据的整理、概率与理论分布、统计推断、方差分析,正交实验、回归分析、协方差、实验设计等。

教材:同济大学数学系编著的《高等数学(上)》、《高等数学(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五版。

参考书目:杜荣骞编著《生物统计学》,高等教育出版社成绩考核方式:考试和平时作业课程中文名称:大学物理课程英文名称:College Physics课程学分学时安排:2学分;54学时,其中理论讲授2学分27学时,实验实训27学时。

主要内容:本课程是生态学专业的基础实验训练课,通过学习,使学生在物理实验的基本知识、方法、技能方面受到系统的训练,从而使学生具有初步的科学实验能力。

内容包括基本物理量的测量原理和方法,基本仪器的合理选择与正确使用,误差和有效数字的运算,数据的处理以及实验结果的分析、判断等。

教材:赵近芳编著《大学物理(上)》、《大学物理(下)》,北邮出版社。

参考书目:江苏师院物理系编《普通物理实验》,高等教育出版社;杨述武编《普通物理实验》,高等教育出版。

成绩考核方式:实验操作考试、平时作业和考试课程中文名称:大学化学课程英文名称:College Chemistry课程学分学时安排:4学分;78学时,其中理论讲授4学分78学时。

主要内容:本课程是生态学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无机化学部分主要讲授四大化学平衡——酸碱、沉淀溶解、氧化还原、结合解离平衡,元素周期律、原子、分子结构理论,以及气体、溶液、化学力学等。

分析化学部分主要讲授主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结构、性质、组成变化规律及其含量测定方法等内容。

有机化学部分主要讲授各种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异构现象、基本结构、典型性质、各类(取代、加成、聚合、游离等)反应,现代有机化学理论问题(旋光性、构象、电子效应、分子轨道等)及一些典型具体的有机物等内容,为进一步学习生物化学及有关课程提供必要的基础。

使用教材:南京大学《无机及分析化学》编写组编著:《无机及分析化学》(第三版)。

汪小兰编著:《有机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参考书目:北京师范大学化学教研室编:《无机化学》(上、下);浙江农业大学主编:《有机化学》,农业出版社出版。

课程考核方式:平时作业和考试。

课程中文名称:生物化学课程英文名称:Biochemistry课程学分学时安排:5学分;90学时,其中理论讲授5学分90学时。

主要内容:本课程主要讲授组成生物体的物质以及生物体所产生的物质化学组成、结构、性质、功能;以及这些物质在体内的化学变化,即新陈代谢过程等方面的内容。

该课程为学生学习其他生命科学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使用教材:罗纪盛等编:《生物化学简明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参考书目:(1)王镜岩、朱圣庚、徐长法主编. 生物化学(第三版,上、下册).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2) 张楚富主编. 生物化学原理.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3) 周爱儒主编. 生物化学(第六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

课程考核方式:平时作业和考试。

课程中文名称:植物生物学课程英文名称:Plant Biology课程学分学时安排:5学分;90学时,其中理论讲授5学分90学时。

主要内容:植物生物学是一门综合性的植物学科基础,它包括植物形态学、细胞学、解剖学、分类学、植物生理学、植物生态学等植物分支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内容、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是生物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内容有:植物体内外形状、结构、器官形成和发育的一般规律;植物无机营养、光合作用、生长发育及其调控;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的特征和分类等。

使用教材:周云龙主编:《植物生物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出版。

参考书目:(1) 杨继主编,《植物生物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 陆时万等合编,《植物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3)潘瑞炽主编,《植物生理学》(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课程考核方式:平时作业和考试。

课程中文名称:动物生物学课程英文名称:Animal Biology课程学分学时安排:6学分;108学时,其中理论讲授6学分108学时。

主要内容:本课程是许多分支学科的基础,其内容包括动物的个体发生、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到分类、生态、地理分布及起源演化、经济意义及与人类的关系;低等的单细胞原生动物到高等的哺乳等。

其目的是:要求学生掌握动物各类群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个体发生和生命活动的规律,以及动物与外界环境的关系;学会和掌握动物分类的原则及方法,能比较熟练应用检索表进行动物检索及分类;进而了解动物的起源和演化及动物进化的规律,并且了解动物学的发展简史及我国动物学的发展概况。

使用教材:刘凌云、郑光美主编:《普通动物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出版。

参考书目:赛道建主编,《普通动物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Richard D.Jurd 贾尔德著蔡益鹏译,《动物生物学——现代生物学精要速览(中文版)》,科学出版社,2003年;许崇任,《动物生物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课程考核方式:平时作业和考试。

课程中文名称:遗传学课程英文名称:Genetics课程学分学时安排:3学分;54学时,其中理论讲授3学分54学时。

主要内容:本课程主要讲授遗传学的基本规律、遗传的分子的基础、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微生物遗传、数量遗传;细胞质遗传物质的变异、遗传与个体发育、异常与进化等内容。

使用教材:张飞雄.2004.《普通遗传学》.北京:科学出版社出版参考书目:刘祖洞. 1990.《遗传学》(第二版)(上、下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赵寿元,乔守怡.2001.现代遗传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王亚馥,戴灼华.1999.遗传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张根发,周宜君.2006.遗传学:精要题解测试.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江绍慧,顾惠娟.1986.遗传学题解.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课程考核方式:平时作业和考试。

课程中文名称:微生物学课程英文名称:Microbiology课程学分学时安排:3学分;54学时,其中理论讲授3学分54学时。

主要内容:本课程主要讲授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类群、代谢、生长、繁殖、遗传变异、育种选种、生态等基本知识。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微生物学的基本知识,了解微生物学在自然界的分布与作用,其与人类关系以及在工、农、环保方面的应用。

使用教材:周德庆著:《微生物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参考书目:陈华癸编著:《微生物学》,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

课程考核方式:平时作业和考试。

课程中文名称:细胞生物学课程英文名称:Cell Biology课程学分学时安排:3学分;54学时,其中理论讲授 3学分54学时。

主要内容:本课程主要讲授细胞的结构、功能及活动机制,细胞生物学发展史及研究方法,细胞各种细胞器的亚显微结构以及功能,细胞增殖及分化、生长、发育、衰老与凋亡,细胞信号传递,细胞起源与进化等内容。

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掌握细胞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和技术方法,为从事细胞生物学及相关科学的研究打下基础。

使用教材:王金发编著《细胞生物学》,科学出版社出版。

参考书目:1). 翟中和. 细胞生物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8月.2). 汪堃仁. 细胞生物学(第二版).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11月.3). 韩贻仁. 分子细胞生物学科学出版社. 2001年03月.4). 郑国锠. 细胞生物学(第二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04月.5). Molecular Biology of the Cell 4th. Garland Science, 2002.6). Harvey Lodish et al. Molecular Cell Biology 4th. W. H. Freeman and Company, 1999.7). Gerald Karp. Cell and Molecular Biology: Concepts and Experiments 3rd. Wiley & Sons, 2002.课程考核方式:平时作业和考试。

课程名称:普通生态学课程英文名称:General Ecology课程学分学时数:2学分,36学时,其中理论讲授 2学分36学时。

课程基本内容:本课程内容包括基础生态学和应用生态学两大部分。

基础生态学部分从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等不同生物层次来讲授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阐明生物与其周围环境的关系及其规律。

应用生态学部分主要阐述与可持续发展相联系的全球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重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如何采取行动或措施去维护和恢复生态环境;对生态风险评估和生态规划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进行简介。

使用教材:《生态学》,李博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参考书目:孙儒泳,李庆芬,牛翠娟,娄安如,基础生态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李振基,陈小麟,郑海雷,生态学(第二版),科学出版社,2005课程考核方式:平时作业和考试。

课程中文名称:旅游生态学课程英文名称:Tourism Ecology课程学分学时安排:3学分,72学时,其中理论讲授2学分54学分,实践1学分18学时。

主要内容:本课程是以生态观点和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针,以自然生态环境和相关文化区域为活动场所的生态旅游为研究对象,把生态保护同旅游活动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对生态旅游的产生过程、基本特征、规划设计、市场营销等多方面进行系统讲授。

使用教材:卢云亭等编:《旅游生态学》,旅游教育出版社。

参考书目:林越英主编:《旅游环境保护概论》,旅游教育出版社。

课程考核方式:考试和平时作业课程中文名称:动物生态学课程英文名称:Animal Ecology课程学分学时安排:3学分,72学时,其中理论讲授2学分36学分,实践1学分36学时。

主要内容:本课程是生态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广泛地介绍了各种环境因素与动物相互关系的基本原理,揭示了动物形态、结构、生理和行为和生态环境的相互关系。

从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等不同层次上对近代生态学原理进行了探讨。

动物生态学是人类理性认识自身的重要的生态学理论基础,它同时也为人类合理管理野生生物资源和利用野生生物资源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