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历程
玊 堂 富 贵 图 南 唐 徐 熙 轴 绢 本
《写生珍禽图》黄荃(约903-965)
吴门画派 中国明代中期的绘画派别,明四家,亦称“吴派”。因苏州为古吴都城,有吴门之 谓,而其主要代表人物如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等,均属吴郡(今苏州)人, 故名。
《庐山高图》沈周 立轴 今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看泉听风0.25——2000.07.03),原名关泽霈,1912年生于广东阳江。著名国 画家、教育家。岭南画派代表人物。曾拜师“岭南画派”奠基人高剑父。
赵望云(1906~1977),河北束鹿人。平生致力于中国画创作,以人物山水称著。 历任西北文物美术工作委员会副主任,西北文化局和省文化局副局长,中国美术家 协会常务理事,美协西安分会主席,陕西省人民代表,省政协委员等职。
4,漓江画派 漓江画派是当代中国的绘画流派之一。所谓漓江画派,是指以表现时代 风貌为宗旨,以广西秀美山水为主要表现对象,以传统中国画为主体,以广西当代画 家为主要力量的具有共同的理想追求和鲜明艺术风格的画家群体。中国历史上就有很 多画家画过漓江山水或以漓江山水成名,如20世纪广西老一辈画家帅础坚、阳太阳、 黄独峰、涂克等也曾经创作出大批脍炙人口的优秀漓江山水作品,为漓江画派的成长 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以黄格胜为首的广西一批画家, 把创作重心放在描绘漓江山水和广西南方的风景上,逐渐形成了有着鲜明地域特色和 独特艺术追求的画家群体,这些画家以共同的艺术表现对象和相近的绘画风格,在国 内画坛独树一帜,引人瞩目,漓江画派逐渐形成。, 5,巴蜀画派 巴蜀画派所说的巴蜀画派和巴蜀文化一样是从广义上来界定的。从地域 上来说,巴蜀画派指包括重庆在内的四川地域内,以历史悠久的巴蜀文化为依托,包 括省内各少数民族在内的、由古至今的地区绘画的流派总称。广义的巴蜀画派不仅指 四川本地的画家,还包括在其他地区的四川籍画家和许多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等高等 院校分布在各地的画家,以及入蜀多年为巴蜀绘画做出贡献的画家。在当今的画坛上 仍活跃着一批巴蜀画派代表画家,如龙瑞、范扬、陈野平等人
现存最早的山水画:中国画从创作题材来看,出现最早的是人物画,最初描绘 的山川风光是作为人物画补景出现的,后来发展成为独立的画科——山水画。 我们现在能见到最早的山水画是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
展子虔(约550年~600年)《游春图》 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馆
山水画之系统化
在思想准备系统化的基础上,进行革命集成的是荆浩。荆浩提出了中国山水画 的系统美学理论:他的主要著作有《笔法记》。在论著中,提出“气、韵、思、 景、笔、墨”的六要说;再者,荆浩提出了中国山水画的勾斫程式法则,使中国 山水画第一次具有了程式法则上的复杂性与丰富性。第三,荆浩提出了中国山 水画的中心全景模式
《春山积翠图》戴进 上海 博物馆藏
近代山水画派介绍 1,岭南画派,岭南画派是海上画派之后崛起的最成体系,影响最大 的一个画派。创始人为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简称"二高一陈"。它是 岭南文化至具特色的祖国优秀文化之一,它和粤剧、广东音乐被称 为“岭南三秀”,是中国传统国画中的革命派,是中华民族绘画史 上的一个重要民族绘画流派。 2,长安画派,关于长安画派的提法,最初是在1961年秋,由中国 美术家协会西安分会国画研究室的赵望云、方济众、何海霞、李梓 盛、康师尧等6位主要画家的作 品,在中国美术馆展出。他们的作 品以其鲜明的地域特色、浓郁的生活气息、强烈的时代精神、雄浑 厚重的气势和令人耳目一新的艺术感染力,赢得了广大观众和美 术 界的高度评价。在中国美术家协会召开的座谈会上,被誉为长安画 派。 3,黄山画派,是指清朝初所扎根黄山,潜心体味黄山真景,描绘黄 山神妙绝伦的境名胜,在山水画史上独辟蹊径,勇于创新的一个不 同籍贯的山水画家群。黄山,在中国的山水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特别是对中国传统山水画的发展产生过很大的影响。每当人们提起 中国山水画,就会油然想起黄山,称它是中国山水画的摇篮。黄山 享有如此盛誉,功在明末清初创建的黄山画派的艺术大师们。这些 艺术大师开拓了黄山这块艺术瑰宝,在当时“舟车闭塞“的原始山 林中,把“天造的仙境”绘成纸上丹青,传播民间,对当时的画坛 和后来的山水画都产生了积极而深刻的影响。
早期山水画的形成是源于人们对于自己赖以生存的自然之热爱,在一次不经意间 用树枝或石块在岩石和土地上描绘出简单的自然景观,在耕作闲暇之时自娱自乐, 从中体会自然美景带来的视觉享受。 最早的画家是敤(kě)首,又名“画嫘”,据文献考证,中国历史上记载最早的以 画入史的画家,是中国画祖,故又称画嫘。山水画也是画嫘所创。到了秦汉时期, 山水画逐渐走向了规范化,开始了具象写实的国画创作,把野山野水一丝不苟地 画入纸绢之中带进人们的居室,加以装裱后挂在厅堂之中做欣赏观摩,既装饰了 居室又陶冶了性情。这种进步的绘画思想伴随着华夏儿女又度过了一千年。到了 五代北宋时期,山水画逐渐走向了成熟。
阳太阳(1909年12月6日—2009年8月25日),男,广西桂林人,又名阳雪坞; 晚号芦笛山翁,80岁后称画童。是中国美术家和艺术教育家,擅长中西绘画、书 法和诗文,是一位德高望重、成就杰出的艺术家。阳太阳是“漓江画派”的开拓 者、旗手和领军人物。
龙瑞(通翰斋)龙瑞,1946年生于成都,长在北京。笔名大龙、蜀人。 1966年毕业于北京工艺美术学校,之后从事工艺美术设计10余年。
《绿荫草堂图》文徵明 立轴
米派 中国画流派之一。指宋代米芾、米友仁父子所绘之画。画史上称“大米、 小米”,或名“二米”。米芾画山水从董源变来,突破勾廓加皴的传统技 法,多用水墨点染,不求工细,自谓“信笔作之,多以烟云掩映树石,意 似便已。”其子米友仁(1074~1153),字元晖,晚年号懒拙老人,画院 学士,山水画发展了米芾技法用水墨横点写烟峦云树,崇尚平淡天真,运 笔了草,自称“墨戏。“二米”均居襄阳和镇江,对萧、湘二水及金、焦 二山自然景色特别陶醉。故‘二米’山水画多以云山、雨霁、烟雾为题材, 纯以水墨烘托,用卧笔横点成块面的“落茄法”表现烟雨云雾、迷茫奇幻 的妙趣,世称“米点山水”、“米氏云山”,属水墨大写意。
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历程与鉴赏
中国山水画是以山川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中国画。形成于魏 晋南北朝时期,但尚未从人物画中完全分离。隋唐时始独立,五代、 北宋时趋于成熟,成为中国画的重要画科。山水画也是中国人情 思中最为厚重的沉淀。游山玩水的大陆文化意识,以山为德、水为 性的内在修为意识,咫尺天涯的视错觉意识,一直成为山水画演绎 的中轴主线。
张大千(1899年5月10日-1983年4月2日),最早本名张正权,后改名张爰、张猿, 小名季,号季爰,别署大千居士、下里巴人、斋名大风堂,中国画家,四川内江人, 祖籍广东省番禺县。因其诗、书、画与齐白石、溥心畬齐名,故又并称为“南张北 齐”和“南张北溥”。廿多岁便蓄著一把大胡子,成为张大千日后的特有标志。曾 与齐白石、徐悲鸿、黄宾虹、溥儒等及外国毕加索交游切磋。1958年以写意画《秋 海棠》被纽约国际艺术学会选为世界大画家,并荣获金奖。1974年获美国加州太平 洋大学名誉人文博士学位。1983年4月2日逝世。
李可染(1907年3月26日—1989年12月5日),别名李永顺,生于江苏省徐州市, 中国现代杰出的中国画家,国画大师。自幼习画,早年先后入上海美专、国立西 湖艺术院学习。1946年任教于北平艺专。1956年为变革山水画,行程数万里旅行 写生。其山水画早年取法八大,笔致简率酣畅,后从齐白石习画,用笔趋于凝练。 曾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等职。
《匡庐图》 荆浩 五代· 后梁 现藏台北故宫博 物院
古代山水代表画派
黄派 又称“黄筌画派”、“黄家富 贵”。在中国山水画史上占有重 要地位。它是五代山水画两大流 派之一,成熟于五代西蜀的黄筌。 徐派 又称“徐家野逸”,简称“徐 派”。中国著名的画派之一,也 是五代山水画两大流派之一。代 表画家为南唐的徐熙。他的作品 注重墨骨勾勒,淡施色彩,流露 潇洒的风格,故后人以徐熙野逸 称之。
《潇湘奇观图》米友仁
浙派 亦称“浙江画派”。中国画流派 之一。明代前期主要画家戴进开 创。戴进(1388~1462),字文 进,号静庵,又号玉泉山人。钱 塘(今浙江杭州)人。作画受李 唐、马远影响很大,取法南宋画 院体格。擅山水、人物、花果、 翎毛,画艺很高,风行一时,从 学者甚多,逐渐形成“浙派”。 后江夏(今湖北武昌)人吴伟 (1459~1508),学戴进而更为 豪放,也有不少人追踪他的画风, 又形成浙江派的支流——“江夏 派”。浙派、江夏派的著名画家 有张路、蒋三松、谢树臣、蓝瑛 等。明代中叶后,吴门画派兴起, 主宰画坛。至明末“浙派”不再 出现于画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