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段落扩展的常见方法理清段落的脉络,掌握议论文段落扩展的方法,形成自己的一套结构模式,并灵活运用,这也是一种创新。
(一)分论点+过渡句+事实论据+论证+结论这是议论文段落扩展的最基本的模式。
先提出分论点,然后在分论点与论据之间进行过渡,然后陈述论据,注意论据使用的个数,在论据之后,必有论证,即点明了这些论据的意图、作用。
阐明这些论据在这里说明了什么问题,表明了什么观点,揭示了何种道理。
如果不展开论证,那么论点与论据脱离,论据就起不到论证论点的作用。
在有些段落中,结论性的句子有些有,有些没有,可视情况而定。
下面举例说明:1.《没有“异想”,哪来“天开”》中的文段:“异想天开”是科技发明创造的源泉(分论点)。
没有“异想”,哪来“天开”?纵观古今中外的发明创造,莫不如此(过渡句)。
如果没有鲁班被茅草割破手的“异想”,怎么会有锯的发明?如果没有把字从笨重的竹片请到轻巧东西上的“异想”,怎么会有纸的发明?如果没有通过屏幕显示图像的“异想”,贝尔德怎么能制造出第一部电视机?如果没有对苹果落地的“异想”,怎么有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如果没有凌空飞翔的“异想”,莱特兄弟的飞机又怎么会飞上蓝天?(五个论据,假设反证)。
上述的事例足以证明,“异想天开”是科技发明、社会进步的强大推动力(这句话既是论证,又是结论)。
2.《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中的文段: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乐于助人”必然是互助的(分论点)。
徐洪刚力搏歹徒,身负重伤,被他感动了的人们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对他精心呵护。
徐虎师傅十九年如一日地服务于群众,而群众又用他们的心声让杜会了解了徐虎(两个事实论据)。
报酬是在奉杖中得到的,人们的关怀是因为你的付出(论证)。
只有你能做到乐于助人,别人才会在你困难时乐于助你,只有人人都欣出一点爱,这样世界才能充满爱(既是论证,又是作结)(二)过渡句或过渡词+事实论据+论证+分论点该段落扩展法起句多为过渡句、过渡词,但有些也没有,然后是事实论据,使用短论据一般在3个以上,但又不能太多,使用长论据,一般是一个,最多两个,论据之后必然要论证,最后得出分沦点。
下面举例说明:1.《没有“异想”,哪来“天开”?》一文中的段落: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每一项重大的发明与创造,莫不如此(过渡句)。
试想:如果没有瓦特对蒸汽托起壶盖的“异想”,又怎么有第一台蒸汽机的诞生?如果没有苹果落地的“异想”,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又怎么会被发现?如果没有马克思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异想”,又怎么知道社会主义国家何时诞生?如果没有翱翔蓝天的“异想”,中国的“神舟”五号、六号又怎么能飞向太空(陈述论据兼论证)?可以说,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都是建立在异想天开的基础上的,没有“异想”,哪来“天开”(分论点)。
2.《谈“追求”》一文中的段落:被人民尊为国父的孙中山先生.一生这求的是救国救民的道路,唤起民众,推翻反动封建统治,为建立一个民主富强的国家,吃苦受累,历险犯难,一往无前,在所不辞(论据1)。
举国敬仰的周恩来总理,学生时代“面壁十年”,高吟着“大江歌罢”的激越诗句.不畏艰险,东渡日本,寻求革命真理,为中华崛起而鞠躬尽瘁(论据2)。
由此看出,凡是革命志士,他们都满怀信念,为民族的事业和人民的利益,可以赴汤蹈火,攀山越海,不惜栖牲,死而后已(论证)。
因此,追求就要有远大而崇高的理想和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分论点)。
(三)分论点+过渡+理论论据+论证+事实论据+论证+结论该段落扩展法是在第一种扩展方法基础上拓展的,增加了理论证据及论证这个环节,它的增加不仅充实了文章的内容,而且加强了论证的力度。
在扩展的过程中,“过渡”和“结论”是否一定要出现,视清况而定。
下面举例说明1.《从“小事”做起》一文的段落人们在生活中总是轻视小(过渡)。
其实,任何伟大的成功都是建立在无数个“小”的基础上的(分论点)。
著名的文学家小仲马说过“小处包含一切”;列宁也说过“要成就一件大事业,必须从小事做起”;《劝学》中也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理论论据)。
所有这些名言警句都强调了“小”的重要(论证)。
明代医学家李时珍如果不走遥祖国的山山水水,尝逸百草,时一些普通的草药不屑一顾,又怎会编写出《本草纲目》的医学宝典?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画家达·芬奇如果不从画蛋练起,打好基础,又怎会给后人留下《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这样的不朽杰作呢?(陈述论据兼有论证)从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到“小”的重要(结句)。
2.《失败是成功之母》文中的段落:人的一生就是由失败和成功交织而成的。
面对成功,令人兴奋;但面对失致,我们也要坦然,正确对待。
要相信成功的果实,往往是失败之花凋谢而结出的(分论点)。
记得有一位哲人说过:“成功和失致是一对李生姊妹,失败既来做客,成功必在途中。
”还有一位诗人说:“成功没有失败的点级,它使失去了迷人的光环。
”(理论论据)所有这些脍炙人口的警言佳句,告诉了我们:失致过后就会让我们看到成功的曙光(论证)。
历史上.许多取得成功的人都经历了多次的失致(过渡)。
欧立希为发明“六六六”药荆,失败了665次;生化学家巴斯特为弄清发酵的机理,以牛乳做实验,经过了上百次的实脸才取得成功;爱迪生为发明电灯池经过了8000多次试验才取得最后成功(论据)。
所有这些事例证明,失致往往是成功的先导(结句)。
(四)分论点+过渡+理论论据+论证+结论这种议论文段落的扩展模式,着重于理论论证、说理分析。
其特点是,首先提出分论点,然后运用理论论据,理论论据的个数一般在2一4之间。
分论点与理论论据之间的过渡句(词)是否需要可视情况而定。
理论论据之后有对论据的分析议论,或揭示其内涵,或阐明其意义,或点明其作用等。
最后是结论(句),是否需要也可视情况而定。
下面举例说明:1.《诚信是什么?》一文中的段落:诚信是什么?诚信是立身之本,是立业之基(分论点)。
关于诚信,有许多美谈、有许多妙语,让我们倾听一下圣哲伟人关于诚信的心声吧(过渡)。
战国时的墨子说:诚信是“言必信,行必果’。
西汉的王充说:诚信是“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现代的作曲家洗星海说:“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
”教育家陶行知说:“人的最大的美德莫过于诚实”文学家培根说:“诚实守信当为做人处世的第一原则。
”科学家德莱塞说:“诚实是人生的命脉,是一切价值的根基。
”(理论论据)可见,“诚实”在这里得到了彻底的诠释,让我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生命中最可贵的品质(论证)。
2.《笑傲人生》一文中的段落:人生的路有顺境,也有逆境.生活是一位欢乐而又严肃的教师,它在不断引你前进(分论点)。
许多取得成功的有志之士都有这样的感慨(过渡句)。
大仲马说:“人生是一串无数小烦恼组成的念珠,乐观的人是笑着数着这串念珠的。
”海伦也说:“我滑落过好几次,跳倒、捧得头破血流,然而我战胜了自己,继续攀登,因为我看见灿烂的云霞在向我招手,希望的顶峰就在前面。
”鲁迅也曾这样说过:“伟大的心胸应该表现这样的气概―用微笑来迎接悲亨的厄运,用百倍的勇气来应付一切的不幸。
”(三个理论论据)他们之所以伟大、之所以成功,就是这种胸襟、气魄和毅力成就了他们(论证)。
朋友,我们也要像这些伟人一样,笑傲人生。
(结句)(五)分论点+过渡+事实论据+论证+理论论据+论证+结论这种段落扩展的方法与第四种段落扩展法相比,实际上就是把理论论据和事实论据对调了一下,先用事实论据展开论证,然后上升到理论高度,用理论论据印证,增强说服力。
该扩展法中的过渡和结论是否一定要有,可视具体情况而定,但其他构建元素不能忽略。
下面举例说明:l.《学会宽容》一文的段落:宽容和忍让是成功的阶梯(分论点)。
历史上有许多广为传诵的佳话(过渡)。
齐桓公得弃前嫌,不报管仲的一箭之仇,而用管仲为相,终于让齐国强盛起来;蔺相如为国家忍让,才有廉颇的“负荆请罪”,将相之和,才有了赵国的争霸诸侯;韩信受跨下之辱,尽量地克己忍让,才感化了这位屠夫,使他成为自己最忠诚的勇士;唐太宗李世民不杀帮助太于李建成策划玄武门之变的魏征,并拜他为相,多次宽怒他的直言顶撞,才有了唐潮的“贞观之治”(叙例)。
这些例子都说明了宽容能化解仇恨,宽容能成就事业(论证)。
有人说:“人心不是靠武力征服.而是靠爱和宽容大度征服。
”也有人说:“宽容是一种智慧,忍耐只是一时的痛苦,但它结出的果实却是芳香甜蜜的。
”(理论论据)从这些话中,让我感受到了宽容的力量(论证结句)。
2.《说“节俭”》一文的段落: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节俭是对自己劳动果实的珍惜,也是对别人劳动成果的羊重。
节俭是穷人的时富,富人的智慧(分论点)。
现实生活中,就有许多关于“节俭”的美谈佳话。
(过渡)比尔·盖茨是当今世界的首富,然而他的住所并不牵华,很不起眼,他的穿着并不气派,极为普通;德国科尔贵为总统,为了不浪费刹下的汤水,竟有“舔盘子,,的美谈;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吃的是粗食、穿的是补了又补的睡衣;革命家方志敏经手的款项数以百万计,但他的财产却是几件破汗衫和几双破袜子;日本的大财团丰田公司在水箱中放砖块,减少水流量,节约用水(事实论据)。
所有这些例子都道出了“节俭”的重要,都是我们学习的楷范(论证)。
无隆乎(过渡),唐代的魏征说:“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南宋的陆游说:“天下之事,常成于勤俭而致于奢靡。
”明代的朱柏庐也说:“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巨念物力维艰。
”(理论论据)这些圣人先哲的至理名言蕴含了深刻的道理,对世人是鞭策,也是警示。
(论证)(六)分论点+理论论据+论证+过渡+事实论据+论证+假设反证+结论该方法是在第四种扩展方法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假设反证。
这种假设反证是以前面的事实论据为基础,在此基础上对既定的事实论据作出反面假设,指出会导致何种结果或影响,用来增加文章的容量,增强论据对论点的说服力。
下面举例说明:1.《在逆境中崛起》一文中的段落:逆境是一块磨刀石,它能磨砺出人奋斗向上的意志力,百折不挠的精神(分论点)。
奥斯特洛夫斯基说:“人的生命,似洪水在奔流,不遇着岛屿、暗礁,就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
”别林斯基说:“不幸是一所最好的大学。
历史上的贤人、圣人、伟人几乎都是这所学校毕业的。
”(理论论据)这是多么精辟的语言啊,它告诉了我们,逆境与不幸能磨练你的意志,能成就你的事业(论证)。
历史上,大凡取得辉煌成就的人,都经历了这道门槛(过渡)。
爱迪生为发明电灯池共进行8000多次试验;欧立希为发明药物六六六,共进行666次试验;居里夫人为发现镭元素好几次都晕例在实验室里;诺贝尔面临死神的威胁,终于在爆炸声中带着满脸的鲜血高呼:“成功了!成功了!”贝多芬战胜耳聋的厄运,为人类谱写了一曲曲雄壮激昂的交响曲;张海迪半身瘫痪,但凭着自己的顽强毅力抒写了自己人生动人的篇章(事实论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