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的交通与建设
2、加大对老城区的建设。也许很多人并不知道在如今非常现代化的杭州还有一大块地方依旧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模样,上次带同学一起去时他们都发出“穿越”的感慨,这个地方就是上城区的莫邪塘街道、海潮街道、兴隆街道这一块,北起清江路,南至望江路,西临贴沙河,东止秋涛路。这么大一块地方几乎都是老房子,破旧的难以让人相信,在较外围到还好,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左右的老式公寓楼,四五层的房子。而当你深入后,你便会发现那种低矮的,几乎类似于棚屋的破旧房子,破旧到你不敢相信,那地方就靠近贴沙河,城站火车站背后。天际上便是高楼耸立,然而这里却破旧无比,杭州政府却没对此有所行动,我十分不解,这块地方亟需改造,不然不仅让这里的老百姓生活不幸福,还破坏了杭州市容市貌,是的,你不堪想象在杭州还有那么破旧的地方。ﻫ3、在路口的道路划线应趋于合理。很多人有过同样感受,道路在路口会变得很宽,车道变得很多,然而过了路口后会急剧变窄。起初这么做是为了增大车辆通行能力,但似乎忽视了一点,比如一个路口直行有三条车道,过了路口后只有两条车道,这势必导致最外侧那条直行到的车辆会并入右边那条车道,而右侧车道也会受影响偏向最里面的车道。这样一来很容易早上红灯后很多车辆滞留在路口中央,妨碍交通。而且在路口的车道虽多,但单条车道非常窄,往往是公交车停在一条车道另外一条车道的车必须往空的地方靠一点才行,这也往往会导致最后一条车道都不能用,降低了道路利用率,还不如将车道数变少,而将单个车道变宽点有效率,这一点大部分司机都深有体会,旁边有了公交车就很难开进去。ﻫ4、慎建高架桥。记得在哪里听到过一句话,高架桥是城市的伤疤。的确如此,高架桥往往是在地面道路不堪负荷时才建的,有时建起高架桥往往就意味着城市规划的失败,而且建高架桥的过程往往会占用大半条道路,极大的妨碍交通,同时施工引发的尘埃以及噪声也会极大的影响道路周围居民的生活。我还记得军训拉练时看到德胜路两旁居民挂出横幅反对德胜快速路西延,而且目前杭州已建成的高架快速路有中河、上塘高架,留石快速路,秋石快速路,石大快速路,德胜快速路,可以说已经不少了,因此希望在以后交通能保证的情况下,尽量少建设高架桥,多为民众的生活安定考虑。
3、对于中河、上塘高架的拥堵问题很多人都深有体会,一堵便是一两个小时,较大地影响了整个城市的交通。通过调查,我们认为一个重要的主观原因是中河、上塘高架几乎是贯穿杭城南北的唯一通道,却只有双向四车道,加上近年来钱江南岸及城北等远郊地带房地产业的发展,使得不少杭州人必须每天跨城上班,私家车也以汹涌的态势日益增加,那么中河、上塘高架这条通道堵车便是不可避免了。
为了解决行人步行劳累问题,可以像景区一样设置电动观光车,但务必防止电动车等非机动车进入,这样会扰乱原本安定的步行街(类似的例子像河坊街南宋御街上都有)。此外还可以在武林广场背后的环城北路再修建地下隧道,使得步行街能沟通西湖文化广场,使西湖文化广场、武林商圈、龙翔桥、湖滨商圈、吴山商圈联系在一起,构成杭州最大的商业中心。
不过在目前高架尚未建设完毕之时我们还能通过软件建设,即通过管理,控制一些上下口来缓解高架拥堵情况。具体而言在早晚高峰时市中心应该只下不上,本来从城北瓜山立交和从城南四桥过来的车就够多了,如果在市中心再上的话,势必导致更多拥堵。市中心的车辆应走中河地面道路,那里相比与高架还是较空的。同时,在一些下去以后遇到车流量特别大的路口同时应该禁止下,因为下去以后堵住车流会顺势排到桥上妨碍本来就不宽的高架行车。
为了方便出租车下客以及防止因出租车下客导致的拥堵,可以在过街天桥的路口处设置港湾式公交车站式的停车带,减少因出租车下客而导致的交通拥堵。
2、对于文二路、文三路的拥堵,感觉没有什么特别有效的方法解决,目前实行单行线,已经做得比较好了。但从此可以吸取教训便是以后在老城区不要盲目的拓宽道路,道路拓宽后导致路口与路口之间距离缩短,在早晚高峰等车流量巨大时很容易导致前一个路口的红灯把车堵到后一个路口,使得后一个路口交通也不通畅的情况。这在文二路、文三路的早晚高峰时段是经常发生的。
浅谈杭州的交通与建设
———————————————————————————————— 作者:
———————————————————————————————— 日期:
研究性论文:浅谈杭州的城市规划与建设
城市规划是以发展眼光、科学论证、专家决策为前提,对城市经济结构、空间结构、社会结构发展进行规划,具有指导和规范城市建设的重要作用,是城市综决于城市规划。本次活动我们将通过网上了解、结合实地考察,对杭州现有的城市规划以及未来的发展提出我们的想法。
对于交叉路口的问题,在车流量较大的路口如延安路庆春路口、凤起路口、体育场路路口可以修建过街天桥;对于一些较小的路口如延安路开元路口、平海路口等可以直接设人行横道,但要注意在路口摆设防护桩,最好像昆明那样将防护桩摆成类似五环的“W”形状,这样能防止电动车进入。
对于路口四周都有或将要有大型商业中心的地段,如延安路西湖大道路口、解放路口,则可以修建地下隧道,让车辆通过隧道,在地则可以形成一个大广场,方便购物中心之间的连通以及其他用处。
就以上三点之外,还有以下几点是我们在参考别的城市之后认为杭州应该改进的。
1、增加市中心园林建设。虽然杭州市区附近便有西湖、西溪等风景区,但仅限在城西,对于下城区、江干区、拱墅区来说还是缺乏大型的供市民休闲的公园,相对应的,北京有北海,后海,什刹海等公园、伦敦有著名的海德公园,就连繁华的香港,在市中心的地图上你也能找到大片的绿色,最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之一,杭州也应该在市中心建设一些供市民休闲的地方。当然,杭州政府也不少没有作为,中、东河的整治工程想必就是为了在市中心建设供市民休闲的地方,但实际效果却不佳,就我而言,我根本没有意识去那里散步之类的,每次经过东河,发现在此休闲散步的人也并不多,也许杭州政府应该投入更多资金,完善基础设施和宣传。对于拱墅区和江干区公园缺乏也有很好解决方法。以江干区而言,位于农大里的华家池无疑是最好的一个选择,不过目前尚未开发,只有住在附近的人才会在晚饭后去散散步,相信在加以开发后,华家池可以成为一个很好的公园。拱墅区有着先天优势,河网密布,沿河修建栈道,增大河道周围绿化,便可为市民提供良好的休闲场所。
我们设想,在硬件上的解决方法便是再造一座高架,即在现有的中河、上塘高架上面再加一层,双层高架在欧美也是常见的。亦或是,完成秋石快速路向南延伸段,将秋石快速路从现有的机场路下口沿着秋涛路一路向南,构通钱江三桥,继续沿着秋涛路一直构通钱江四桥(也是杭州政府现在在做的)。这样从城南往城北就有了中河、上塘高架和秋石快速路及其延伸段两条线路,能极大缓解中河、上塘高架的压力。
众所周知,在杭州中心城区的交通拥堵现象日趋严重,尤其在市中心主干道延安路以及城西主干道文二、文三路和中河、上塘高架路段。每天大部分上班族都在此浪费了少则半小时,多则长达两个小时的时间行驶过这些拥堵路段。我们应该采取措施应对这些不断升级的拥堵。
1、应将延安路从吴山广场到武林广场整段作为步行街,不让车辆进入。作为市中心最繁华的地段,延安路通车势必引来大量车流。参考国内其他大中型城市的格局,无论是西安的钟鼓楼地段、哈尔滨的中央大街地段还是昆明的正义路地段都位于绝对市中心,是商业最繁华地区,各类商场齐聚,他们无一例外都采用步行街的方式,很好的避免了本身不够宽阔的主干道的拥堵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