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CA模式在居民不良生活方式健康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PDCA模式在居民不良生活方式健康管理中应用的效果。
方法根据自愿原则选取2012年我院体检的存在不良生活方式的居民168例,应用PDCA 模式进行健康管理1年后评测效果。
结果168例居民经过1年的干预管理,其高脂、高盐饮食、缺乏运动、熬夜、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方式的比例明显下降;体质指数、腰围、血压、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均比管理前有所下降(P<0.05)。
结论PDCA模式用于居民不良生活方式的长期健康干预管理,改变了其行为和生活方式,提高了居民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降低或延缓了慢性病发生。
标签:PDCA模式;不良生活方式;健康管理据WHO统计,人的健康60%取决于其生活方式。
由于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膳食结构发生改变,人们进食动物性食物增加,体力活动减少和生活不规律等不良生活习惯,导致超重和肥胖人群迅速增加[1]。
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脂肪肝、超重肥胖、慢性酒精中毒、癌症等”现代病”、”文明病”都有居民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
我们把人类的不良生活方式定义为:对人类健康存在显著或潜在的损害,且这种损害是由个人的生活方式不适宜健康造成的[2]。
目前,生活方式致病占到慢性病的37.3%。
大量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显示,在致癌或促癌因素中,不良饮食习惯占15~30%[3]。
因此,改变居民的不良生活方式,促进其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是医务工作者的一项长期、重要的健康管理任务。
本研究通过应用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提出的戴明环管理原理即PDCA循环(Plan计劃,Do执行,Check检查,Action纠正、处理),它是全面质量管理所遵循的科学程序,是质量计划的制订和组织实现的过程,不停顿地周而复始地运转。
经过PDCA模式的健康管理1年后,明显改变了该组人群的不良生活方式,提高了居民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通过2012年居民健康体检和问卷调查,根据自愿原则选取存在不良生活方式的居民168例,其中男性92例,女性76例,年龄40~68岁,平均年龄51.2岁。
超重65例,肥胖39例;高脂血症57例,脂肪肝51例,高血压36例,冠心病28例,糖尿病11例。
1.2方法
1.2.1健康体检和调查问卷①体检项目包括内科、外科、五官科、妇科、腹部超声、心电图、胸片、血、尿常规、肝功能、血糖、甘油三酯、胆固醇等。
②对参检者进行”一对一”的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性别、年龄、饮食习惯、运动情况、吸烟、饮酒、生活环境等。
1.2.2 PDCA模式健康管理①P-计划,根据居民存在的不良生活方式有针对性的制定健康管理计划:健康教育计划包括定期组织学习健康知识、疾病预防、饮食与疾病、运动方法、合理用药等。
饮食计划:根据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要求,
每人每日各类摄入量谷类300~500g,蔬菜400~500g,水果100~200g,鱼虾50g,肉禽50~100g,蛋25~50g,奶类及奶制品100g,豆类及豆制品50g,油脂类25g[4]。
也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酌减,但禁止超量。
运动计划:根据自身情况自由选择运动方式如快走、慢跑、骑自行车等,要求4~5次/w,40min/次以上。
②D-执行,我们通过发放盐勺、计量油壶,引导居民坚持低盐低脂少油、多样化的膳食。
同时采用社区组织、自由结组的方式落实运动计划的实施。
鼓励居民家属共同接受健康教育、健康干预、用药指导、饮食与运动等多方面的学习,有效的改善了家庭膳食理念和生活方式。
③C-检查,社区护士采取不定期入户随访的方法调查饮食习惯改变情况;运动锻炼的次数、方式、持续时间等;吸烟、饮酒改变情况以及不适与问题,进行汇总分析进入PDCA的下一个阶段---纠正、处理阶段。
④A-纠正、处理,根据检查督导发现的问题进行纠正处理。
如运动量不适者可以分次或逐渐增加运动量的方法,饮食量与膳食结构逐步改变,用蔬菜、水果等粗纤维食物替代高脂、高蛋白食物。
戒烟控酒采用自制与家人监督的方法。
1.3观察指标PDCA模式健康管理一年前、后不良生活方式即高脂、高盐饮食、缺乏运动、熬夜、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方式的比例及体质指数、腰围、血压、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空腹血糖等的指标变化。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显著。
2结果
2.1 PDCA模式健康管理1年前、后不良生活方式变化比较,见表1。
2.2 PDCA模式健康管理1年前、后各项指标变化比较,见表2。
3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慢性生活方式疾病已经成为21世纪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问题[5]。
高脂、高盐饮食、缺乏运动、熬夜、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方式使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超重肥胖、癌症等疾病不断上升。
健康管理是通过对个体或群体的健康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提高健康咨询和指导,以及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干预[6]。
通过运用PDCA模式对存在不良生活方式的人群进行长期持续的健康干预管理,不断督导、修正其不良的行为和生活方式,进行健康教育、行为干预、饮食指导、制定运动方案,取得了明显效果。
经过1年的PDCA模式健康管理,该组人群的高脂、高盐饮食、缺乏运动、熬夜、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方式人数比管理前减少;体质指数(BMI)、腰围、血压、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空腹血糖的指标比管理前有所下降。
科学合理膳食从根本上控制了摄入量,而长期坚持运动能降低血黏度,改善微循环,提高人的免疫力。
通过影响脂质代谢酶的活性或含量来改善血浆脂质和脂蛋白的代谢情况,从而调节血脂、血糖,防止身体过于肥胖,降低罹患代谢性疾病的风险[7]。
为提高居民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降低或延缓慢性病发生提供了依据。
参考文献:
[1]张东,卢立新,鲍晨辉,等.北京西城区超重和肥胖患病动态监测结果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2010,26(2):101-104.
[2]姜肃.不良生活方式与亚健康的关系[J].中国医药导报,2010,7(27):119-121.
[3]杨波.不良生活方式与癌相关关系的探讨[J].中国保健营养,2012,10(下):3656-3657.
[4]葛可佑,程义勇,柳启沛,等.公共营养师[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324-330.
[5]周晓丹,施洪,郭志华,等.我院加强干部健康管理的做法和体会[J].人民军医, 2010,53(9):715-716.
[6]鲁祖清,徐辉,罗辉宁,等.健康管理前后生活方式变化情况对比观察[J].人民军医, 2011,54(8):681-682.
[7]王正惠,刘云昆,李继铭,等.快步行走对中老年血脂、血糖、血黏度的影响[J].中国疗养医学,2010,19(3):217-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