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是第一资源”的哲学诠释胡锦涛同志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三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八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功以才成,业由才广。
’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在人才,尤其在创新型科技人才。
我们必须坚持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战略思想,把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作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举措,加紧建设一支宏大的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
”①“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科学论断,是党和国家提出和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理论根据。
科学认识和理解“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哲学意涵、创新价值和时代特征,才能深刻认识人才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认真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努力把各类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中来,大力提升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重要保证。
一、人才是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胡锦涛同志深刻指出:“古往今来的科技创新实践都表明,创新型科技人才是新知识的创造者、新技术的发明者、新学科的创建者,是科技新突破、发展新途径的引领者和开拓者,是国家发展的宝贵战略资源。
”②人才资源之所以是“第一资源”,首先就在于它是社会生产力的主体要素,是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开拓者,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
1.人才是社会生产力系统中最活跃的因素。
生产力是由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资料作为三大实体性要素构成的一种有结构的系统。
而“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
”③在生产力诸要素中,劳动者的因素占居着特殊重要的地位,起着主导的作用。
列宁说:“全人类的第一个生产力就是工人、劳动者。
”④因为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只是生产力构成中的物的要素,是死的劳动,而劳动者则是生产力中具有特殊能动性的主体,是活的劳动。
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只有在生产过程中同劳动者相结合,才能从仅仅是可能的使用价值变成现实的价值,形成现实的直接的生产力。
在劳动者的素质中,大体又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人的体力和智力,即劳动能力。
二是人的劳动积极性、创造性和责任性,即劳动动力。
生产劳动是人的有意识的实践活动,只有劳动者的整体素质协调一致时,才能形成现实的生产力。
倘若劳动者的劳动能力虽强,但没有劳动积极性,不好好干活,也是不可能形成现实生产力的;同样,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虽然很高,但缺乏劳动技能,也难以提高劳动生产率。
这说明,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都是构成生产力的重要因素,都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力量源泉。
相比较而言,人才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才能的劳动者,是劳动者中的先进部分。
劳动者在生产力形成和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主要是通过各类优秀人才的创造性劳动来实现的。
鉴于此,江泽民强调:“人是生产力中最具有决定性的力量。
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我国工人阶级,是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力量。
我国农民阶级和其他劳动群众,同工人阶级紧密团结,是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
不断提高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群众以及全体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和创造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始终是我们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必须履行的第一要务。
”⑤2.人才是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开拓者。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邓小平对当代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的科学概括和总结,深刻揭示了科学技术对当代生产力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第一位的变革作用。
在人类社会生产力的每一步发展和变革中,科学技术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人类社会经历了农业社会、工业社会,现在正在进入信息社会,都是科学技术革命推动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结果。
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以六大科技群体,即微电子等信息技术、核能等新能源技术、超导等新材料技术、人造卫星等空间技术、基因工程等生物技术以及海洋科技的崛起为标志,科学技术的发展开始进入全面突破、综合创新的阶段,科技与经济的结合日益紧密,产业技术升级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在整个经济中的比重不断增加。
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发生质的突变,逐步成为决定生产力总体水平高低的首要因素。
正如胡锦涛同志指出的:“从世界科技发展看,科学技术特别是战略高技术正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⑥科学技术的发明创造,科学技术在生产领域的应用转化,都离不开科学技术人才。
人才是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开拓者,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骨干力量。
所以,邓小平强调:“实现现代化,必须有知识,有人才。
没有知识,没有人才,怎么上得去?”⑦3.人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因而它在社会中的作用也是不同的。
按照生产力的性质和水平,可以区分为先进生产力和落后生产力。
“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先进生产力不断取代落后生产力的历史进程。
”⑧先进生产力是具体的历史的范畴。
在当今时代,所谓先进生产力,就是指以现代科技特别是高科技为龙头,带动经济迅速发展的生产力。
在我们国家,与这样的生产力直接联系的劳动者,恰恰是工人阶级中的知识分子。
改革开放以来,知识分子的人数不断增加,在工人阶级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我国工人阶级内部有知识、有技术、会管理的人才数量越来越多,他们与高技术的研究开发,与自动化、智能化的生产以及高科技企业的管理相联系,使工人阶级代表先进生产力的能力和地位越来越强。
这表明,掌握先进科学技术的知识分子人才队伍,不仅是工人阶级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开拓力量。
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必须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不断提升我国工人阶级的整体素质,不断开拓先进生产力的快速发展。
二、人才是先进文化的传播者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人创造了文化,文化塑造着人。
文化是社会的产物,又推动着社会前进。
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就是人类文化的创造、积淀和不断提升的过程,就是先进文化不断取代落后文化的过程。
当今世界,文化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因此,胡锦涛同志强调:“要在全社会广为传播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使广大人民群众更好地接受科技武装,进一步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社会风尚。
”⑨人才之所以是“第一资源”,就在于他们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继承者和传播者,是先进文化的创立者和代表者,是文化军队的主力军。
1.人才是先进文化的创立者。
文化也称之为人化,是指人类实践活动成果的总和。
我们可以把人类创造的文化区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其中精神文化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形成的观念及其知识化或理论化体系,包括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两部分。
无论是物质文化、制度文化,或是精神文化,都有先进与落后、进步与腐朽之分。
先进文化代表着人类文化的前进方向,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也是引领社会发展的力量。
所谓先进文化,应当是适应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顺应人类文明发展趋势、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文化。
“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⑩人类社会的发展,社会形态由低级到高级的不断演进,就是先进文化战胜、取代落后文化的过程。
从人民群众中涌现出来的杰出人才就是社会先进文化的创立者和传播者,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在全世界范围内引领了思想文化的伟大革命,改变了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思维方式和生存方式,引发了社会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全面深刻的变革。
2.人才是先进文化的代表者。
代表什么性质的文化,坚持什么样的文化方向,推进什么样的文化建设,关系到一个政党的生死存亡,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兴衰成败。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革命文化建设,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先驱者陈独秀、李大钊把新文化运动当作“文明改造”的伟业,举起“文学革命军”的大旗,叩响新纪元的“晨钟”,伴随俄国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引进了马克思主义。
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长期斗争中,毛泽东就强调:革命文化,“是无产阶级整个革命事业的一部分”,“是革命的有力武器”,提出必须建立“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民主主义文化”。
(11)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邓小平明确提出:“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发展高尚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12)强调,“两个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新世纪新阶段,江泽民同志又创造性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只有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不断促进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也才能为发展经济、发展先进生产力指引正确的方向,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
”(13)我们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始终高举中国先进文化的旗帜,努力建设和弘扬反映革命、建设和改革要求的新文化,在全党和全国人民中形成了凝聚人心、统一意志的正确指导思想和共同理想。
3.人才是文化军队的主力军。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就强调:“我们要战胜敌人,首先要依靠手里拿枪的军队。
但是仅仅有这种军队是不够的,我们还要有文化的军队,这是团结自己、战胜敌人必不可少的一支军队。
”(14)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在创立红军,开展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的同时也形成了一支完全崭新的文化生力军,以新的装束和新的武器,向着帝国主义文化和封建主义文化展开了英勇的进攻,鲁迅就是这支文化新军的最伟大和最英勇的旗手。
为了顺利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邓小平强调:“我们向科学技术现代化进军,要有一支浩浩荡荡的工人阶级的又红又专的科学技术大军,要有一批世界第一流的科学家、工程技术专家。
造就这样的队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严重任务。
”(15)江泽民也多次强调:“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关键是人才。
”要“培养和造就一支能够进入世界科学前沿的科学家队伍,一支具有技术创新能力、能够不断攻克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各种复杂难题的工程技术专家队伍,一支学有所长并具有突出领导才能的科技管理专家队伍,组成我国现代化事业所要求的宏大的科学技术大军。
”(16)人才是最宝贵最重要的资源,只有大批优秀人才的不断涌现其作用充分的发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才大有希望。
三、人才是社会创新的引领者“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我们的先人们历来强调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强调‘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要大力倡导和弘扬崇尚创新、鼓励创新的精神,为造就一支浩浩荡荡的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撑。
”(17)人才之所以是“第一资源”,就在于他们是进行理论创新、体制创新、科技创新及其他创新的闯将,是国家创新体系的基石,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导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