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电线路工程监理人员现场控制要点
输电线路工程按照《11OkV~500kV架空电力线路工程
施工质量及评定规程》DL/T5168-2002可划分为六个分部工程,监理人员在每个分部工程施工过程控制的基本要点简单总结以下:
一、土石方工程
1、线路复测
1.1两相邻直线桩为基准,其横线路方向偏差大于50mm;
1.2顺线路方向两相邻塔位中心桩间的距离与设计值的偏差大于设计档距的1%;相邻塔位的相对标高与设计值的偏差大于0.5m;
1.3转角桩的角度值,用方向法复测时与设计值的偏差大于1′30″;
1.4 单双回线路在复测分坑时,注意双变单,单变双时的中心桩的位置。
2、基坑开挖
2.1根据土质情况,余土、材料、工器具应堆放在距坑口边缘0.8m~1.5m范围以外,防止孔壁坍塌。
2.2铁塔基础的坑深应以设计施工基面为基准。
当设计施工基面为零时,铁塔基础坑深应以设计中心桩处自然地面标高为基准。
2.3铁塔基础坑深与设计坑深偏差大于+100mm时,其超深部分应进行铺石灌浆处理。
2.4 砼杆基坑在开挖注意拉线坑的尺寸,夹角度的控制与拉盘的方向(平面朝上)。
2.5 基础位移、扭转质量通病防治的技术措施
主要措施:基坑开挖前对基础中心桩进行二次复核,并设置稳固的辅助桩位,确认桩位及各个基础腿的方位准确;基础支模后、浇制前和浇制中要多次核对基础模板、地脚螺栓或插入角钢的方位,保证其准确性;
3、基坑回填
3.1基坑回填前,基坑有积水时,回填前先将水排完,然后四周均匀填土、夯实,并随时检查基础是否位移,杂物等,且宜四周均匀回填。
3.2铁塔基础坑回填,应符合设计要求,一般应分层夯实,每回填300mm厚度夯实一次。
坑口的地面上应筑防沉层,防沉层的上部边宽不得小于坑口边宽,其高度视土质夯实程度确定,基础验收时不宜低于300mm。
经过沉降后应及时补填夯实。
工程移交时坑口回填土不应低于地面。
3.3石坑回填时大块石应破碎,石子与土按3︰1掺合后回填夯实。
二、基础工程
1、基础浇筑
1.1模板应采用刚性材料,其表面应平整且接缝严密;
1.2模板与支架的刚度和稳定性应满足相应基础的要求;
1.3接触混凝土的模板表面应采取有效脱模措施,以保证混凝土表面质量;
1.4当使用隔离剂脱模时,严禁隔离剂沾污钢筋。
1.5现场浇制混凝土时,自由倾落高度超过2m时应采取串筒或溜管等措施。
1.6试块应在现场浇制过程中取样制作,其养护条件应与基础基本相同。
同条件养护的试件应在达到等效养护龄期时进行强度试验。
1.7转角、耐张、终端、换位塔及直线转角塔基础每基应取一组;所有的耐张塔做好预偏值(根据塔高及图纸要求而定)。
1.8一般直线塔基础,同一施工队每5基或不满5基应取一组,单基或连续浇筑混凝土量超过100m3时亦应取一组;
1.9按大跨越设计的铁塔基础,每腿应取一组;当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时应每根桩取一组,承台、连梁每基应取一组;当原材料变化、配合比变更时应另外制作;
2、冬期施工
2.1当连续5d、室外平均气温低于5℃时,混凝土基础工程应采取冬期施工措施,并应及时采取气温突然下降的防冻措施。
2.2配制冬期施工的混凝土,应优先选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
水泥强度等级不应低于42.5,浇筑C15强度等级混凝土时,最小水泥用量不应少于300kg/m3,水灰比不应大于0.6。
三、杆塔工程
1经中间检查验收合格;
2分解组立铁塔时,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应达到设计强度的70%;
3整体立塔时,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应达到设计强度的100%;
4 铁塔组立前应敷设接地装置,铁塔组立过程中应可靠接地。
5铁塔组立后,塔脚板应与基础面接触良好,有空隙时应垫铁片,并应浇筑水泥砂浆。
铁塔经检查合格后可随即浇
筑混凝土保护帽;混凝土保护帽尺寸应符合设计规定,与塔座结合应严密,不得有裂缝。
6 混凝土电杆制造的技术要求
6.1总的技术要求
6.1.1环形钢筋混凝土电杆的技术要求见GB396-1994
6.1.2环形预应力混凝土电杆的技术要求见GB4623-1994
6.2外观检查
6.2.1外表面应光洁平直。
但在每米长度内局部麻面和粘皮面积不大于同长度总面积的5%时,允许修补。
6.2.2合缝处不应漏浆。
但当漏浆深度不大于主筋保护层厚度、每处漏浆的长度不大于30mm,且累计长度不大于杆长的10%或对称漏浆的搭接长度不大于100mm时,允许修补。
6.2.3梢端及根端不应碰伤或漏浆。
但当环向碰伤或漏浆长度不大于周长的1/4,且纵向长度不大于50mm时,允许修补。
6.2.4钢板圈或法兰盘与杆身结合面不应漏浆。
但当漏浆深度不大于主筋保护层、环向漏浆长度不大于周长的1/4、纵向漏浆长度不大于50mm又非对称漏浆时,允许修补。
6.2.5预留孔周围的混凝土不应损伤。
但损伤深度不大于
10mm时,允许修补。
6.2.6内、外表面均不得露筋。
内表面混凝土不应有塌落。
6.2.7钢板圈焊口处内壁的混凝土端面与焊口处距离不得小于10mm。
6.2.8对裂缝裂纹的要求
6.2.8.1对普通钢筋混凝土杆,外表面的环向裂缝宽度不得超过0.05mm,不得有纵向裂缝。
但网状裂纹、龟纹、水纹等不在此限。
6.2.8.2对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杆,不得有环向或纵向裂缝,但网状裂纹、龟纹、水纹等不在此限。
四、架线工程
1架线前应有完整有效的架线施工(包括放线、紧线及附件安装等)施工技术文件。
2架线段内铁塔已经中间验收合格,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规定后方可进行。
3跨越电力线、弱电线路、铁路、公路、索道及通航河流时,必须有完整可靠的跨越施工技术措施。
4 为了防止导线或架空地线因风振而受损伤,弧垂合格后应及时安装附件。
附件(包括间隔棒)安装时间不应超过5d,档距大于800m时应优先安装。
大跨越防振装置难于立即安装时,应会同设计单位采用临时防振措施。
5 导地线连接,根据作业方式的不同分为钳压连接,液压连接和爆压连接等。
5.1钳压连接应执行DL/T5285-2013第七章第二节的有关规定。
5.2液压连接应执行DL/T5285-2013第七章第二节的有关规定外,还应执行DL/T689-2012 (简称《液压规程》下同)的规定。
5.3爆压连接除执行DL/T5285-2013第七章第二节的有关规定外,还应根据爆压方式执行SDJ276-1990(简称《液压规程》)规定。
5.4当导地线采用液压或爆压连接时,必须由经过培训并考试合格的技术工人操作。
5.5架线施工前均应对导地线的连接制作试件进行试验。
试件握着强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5.5.1对于液压、爆压连接及钳压管直线连接时,其试件握着强度不得小于导地线保证计算拉断力的95%。
5.5.2螺栓式耐张线夹的握着强度不得小于导线保证计算拉断力的90%。
每个线路工程架线开工前必须制作本工程的导地线连接的检验性试件,必须用本工程实际使用的导地线、配套的液压管及相应的钢模,按工艺要求制作检验性试件。
每种型式
的试件不少于3组(允许直线管与耐张管做一根试件,但不允许直线管与螺栓式耐张线夹同做一根试件)。
不同厂家的导(地)线、液压管应分别做试件。
五、接地工程
1接地体的规格、埋深不应小于设计规定。
2接地装置应按设计图形埋设,受地质地形条件限制时可按设计图形作局部修改,原设计图形为环形者仍应呈环形。
3 两接地体间的平行距离不应小于5m;
4 当采用搭接焊接时,圆钢与圆钢及扁钢的搭接长度应不少于圆钢直径的6倍并应双面施焊;扁钢的搭接长度应不少于其宽度的2倍并应四面施焊。
5 接地极与铁塔连接要牢固可靠,工艺美观。
六、线路防护工程
1、铁塔上应有下列固定标志。
标志的式样及悬挂位置应符合设计、建设单位的要求。
七、工程验收与移交
1工程验收
工程验收分隐蔽工程验收、中间验收和竣工验收三种方式,并以最终形成的施工验收质量记录为基本依据来判定是否满足工程设计和本规范的要求。
防治成果评价
严格履行三级自检验收,措施落实到位、验评记录齐全,施工强制性条文计划落实到位、检查记录齐全,电力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对质量通病防治工作的监督检查评价合格,工程质量达到优良标准。
符合《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要求及技术措施》的相关规定和要求。
备注
总监理工程师:
签字(盖章):
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