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排水工程ppt

排水工程ppt


工业危险废弃物
流域水污染
• 七大重点流域地表水普遍受到有机物污染。
–按综合污染指数排序,全国七大流域污染程度 由重到轻的顺序为:辽河、海河、淮河、黄河、 松花江、珠江、长江。
• 较突出的问题是水系中开始出现有毒化学品 的污染。
–松花江水系中已探查出上百种有机毒物。
我国湖泊(水库)富营养化的 急剧恶化趋势
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与防治
水环境健康风险、基准、标准和预警 重点污染物对健康影响机理与识别技术
阻断和降低污染物危害人体健康的途径
应对全球变化与履约的科技支撑
全球变化及其区域响应和适应
应对全球变化的能源、产业结构转型
履行主要国际环境公约的科技支撑
目标
力争在2020年实现区域污染综 合治理、环境健康监控防治。建立 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为 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提供科技 支撑。
四类海水,
三类海水 ,
赤潮
74-78年 4 赤潮发生统计
79-83年
18
84-88年
47
89-93年
173 74 0 50 100 150 200 次
94-98年
•1984年以后赤潮频率加 快、次数增多 •1998年发生赤潮频率最 高,达22次 •赤潮发生的范围扩大 •赤潮持续的时间延长 •在我国腹泻性、神经性、 麻痹性藻类均存在 •陆源排放氮、磷、有机 物引起近岸水域富营养 污染,是赤潮发生的物 质基础。
我国是世界上湖泊富营养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近岸海域污染
1999年全国近岸368个监测站位数据表明: •我国近岸海域水质以劣四类和二类为主; •主要污染因子是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 •总体上东海污染最重; 一类海水 , 15.0% •其次是渤海、 劣四类海水, 32.0% 南海、 黄海
二类海水,
28.0%
三、环境生产和 消费模式转型
四、现阶段的防治措 施
一、水资源污染防治对策探讨
当前环境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 • • • • • 经济增长方式落后,结构布局不合理; 资金不足,基础研究相对薄弱; 缺乏有效环境经济政策支持; 标准、基准的制定与更新严重滞后; 管理机制和体制不顺,协调困难。
我国环境科技主要差距
原创性基础研究欠缺,手段相对落后
缺少大跨度学科交叉的系统综合研究
偏重末端治理,忽视全过程和区域性控制
缺乏全球视野,参与国际计划能力不足
长期、连续、动态的基础数据积累不够
缺少自主知识产权的集成技术与成套装备
科技对政府决策的支撑薄弱
点源污染控制
湖内污染源治理
面源污染控制
城镇生活污水治理 除磷脱氮 禁用含磷洗涤剂 分散性生活污水治理 工业废水治理 含氮工业废水治理 含磷工业废水治理
• 目前常规给水工艺中产生的多种微量有机污染物(生态微污 染),具有免疫或内分泌干扰毒性、遗传毒性和致突变活性 ,因而饮用水的安全性以及微污染水的净化处理研究,不但 对保护人体健康有积极的意义,而且将带动一大批与水相关 产业的发展。
水资源紧缺与水资源浪费
• 我国是世界上水资源最为匮乏的13个国家之一,在全国640个 大中城市中,有300个城市缺水,其中100个严重缺水。1997年 调查,全国仅有123个城市建成307座不同处理等级的污水处理 厂,日处理能力仅在1292万M3,污水处理率仅为13.4%;我国 目前5万多个小城镇、370多万个乡村,9亿多人口居住地基本 没有污水处理实施,从而直接导致了地表水的广泛污染,使水 资源匮乏的矛盾更加尖锐;而目前我国城市工业用水重复利用 率也只有50-60%,远低于发达国家的90%以上的水平。
谢谢观赏
环境工程1002班 第十一小组
¢¢ à 6.9%
¢¢ à 21.6% óà ¢¢ 15.5%
四、城市地下水污染与饮用水安全
• 针对我国44个城市地下水的调查表明,有42个城市地下水已 受到污染,并已发现数百种有害有机污染物。全国地下水水 质超标面积大于200平方公里的城市占11.1%,超标面积在 100-200 平方公里的占 18.5%,超标在 20-100平方公里的占 48.2%。饮用水安全问题目前受到极为广泛的注意。据对长江 下游沿江城市自来水浓缩物的细胞染色体试验,多呈阳性反 应,提示了城市饮用水确实潜在安全性问题。
加强环境标准制定
尽快研究制 定新的地表水、 地下水、饮用水、 海水、江河流域、 湖泊及水源地有 关环境污染物质 的环境容量、生 态安全控制基准 和环境管理标准, 及相关的环境风 险评价与预警体 系。
加强教育完善监测
充分利用环 境生物学、环境 化学和环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遥感 技术等先进方法, 在加强公众与, 发挥政府部门和 民众职能的整体 联合作用同时, 努力实现生态环 境质量与经济发 展双赢。

湖滨防护带
二、湖泊富营养化治理
三、环境生产和消费模式转型
线性经济模式 污染单项治理
环境末端治理
循环经济模式 综合生态调控
全过程控制
循环生态利用
区域性环境污染形成机理与综合防治
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与修复 重点城市群复合水污染形成机理与防治
农村面源水污染控制与土壤地下水修复 近海河口与海洋水污染的防治
四、现阶段的防治措施
坚持预防为主,
1、继续以污 染物总量控制为 主线,制定和完 善环境经济政策 和多元化环保投 入体制;2、继续 提高政府公共财 政预算,增加重 点流域、区域和 城市污染防治资 金;3、进一步体 现水污染控制分 类管理,禁止或 严格限制PTS类 污染物排放,制 定合理的环境排 污收费制度。
我国湖泊(水库) 富营养化的严峻现状
城市湖泊都已处于重富营养或异常营养状态, 几乎丧失使用功能; 绝大部分大中型湖泊均已具备发生富营养化 条件或处于富营养化状态。
•1996年调查的26个国控湖泊(水库)中,总体处于富营养化的 高达85%。 •滇池80年代初为Ⅲ类水体,90年代后期全湖为劣类Ⅴ类水体, 陷入重富营养化状态。巢湖、太湖也处于重富营养化。
网箱养鱼控制 污染底泥疏浚与处置 湖内旅游控制 船舶污染控制 湖内藻类控制
生态工程治理

农村村落污染控制 村落废水控制 村落固体废弃物处理 村落环境管理 农田污染控制 田间污染控制 坡耕地改造 水土保持农业 生态农业 小流域生态治理工程 前置库工程 强侵蚀区污染控制
湖内水生生态修复工程 陆生生态恢复工程
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2300立方米,约为世 界平均水平的1/4,排在第121位,是世界上13个贫 水国家之一。地表水污染普遍,特别是流经城市的河 段有机污染严重,湖泊营养化问题突出,地下水受到 点源和面源污染,近岸海域水污染加剧; ——有关专家甚至预测,中国解决水环境污染问 题比解决缺水问题更加困难和艰巨。
中营养69%
贫营养4%
贫营养0% 中营养35%
中营养15%
贫营养4%
富营养27% 富营养61%
富营养85%
70年代后期
80年代后期
90年代后期
例如:云南滇池在80年代初期还处于三类水体,十几 年后的90年代后期全湖范围已急剧恶化到劣五类水体,陷入 重富营养状态。 按照上述急剧恶化趋势分析:我国本世纪前十年内不仅 是湖泊富营养化面积进一步增加,可能将出现全国大范围的 富营养化灾害。
三、我国水生态环境的现状
进入大范围生态退化和复合性、叠 加性环境污染的阶段
老债新帐叠加共存
1900 1940 1980 2000
粪便污染
微生物污染 耗氧有机物
SO2、颗粒物
温室气体 黑碳、气溶胶 有机金属污染物 持久性有机物污染
光化学烟雾 酸雨 重金属 氮磷富营养化 垃圾
二次污染、微污染
核废料
面临全球最严峻、最复杂的环境问题
• 近年来的检测还表明,我国水域环境污染物主要以总氮、活性 磷酸盐、石油类、有机芳烃类及某些水生微生物等有害藻华污 染为主。因此,研究控制我国水资源的污染灾害的发生及失衡 水环境的修复机理仍属于我国目前迫切需解决的重大环境安全 性基础问题。
我国水污染控制措施
一、水资源污染防治 对策探讨
二、湖泊富营养 化治理。
2、我国沿海海水资源也非常重要,我国海岸线长达 1800多公里,全国人口的1/3集中在沿海省市, 工农 业总产值达到了全国的60%以上;
3、我国主要水资源的保护直接涉及我国今后人口健康 素质的变化和国家经济的发展状况,有必要从国家安 全性的战略角度重视水资源的环境保护问题。
二、水环境污染形势严峻。
浅谈—— 我国水污染的现状及控制措施
我国水污染的现状及控制措施
1. 我国水污染现状
2. 我国水污染控制措施
我国水污染现状
一、水资源的环境安 全性问题。
二、水环境污染 形势严峻。
三、我国水生态 环境的现状。
四、城市地下水污染与 饮用水安全。
一、水资源的环境安全性问题。
1、目前,我国主要水系流域中,湖泊水资源总量达 6380亿m3,地下水可开采量2900亿m3,占我国城镇饮 用水水源的70%以上,国民生产总值占全国 的80%以 上;
环境水污染触目惊心
七大江河水系的741个监测断面的水质:
29% I-Ⅲ类, 30% Ⅳ、Ⅴ类, 41% 劣Ⅴ类
东部和西南200余湖泊中80%富营养化 近一半城镇饮用水源地水质不符合标准
我国主要七大流域水质类别比例现状
(共监测264个断面)
¢¢¢ à 13.8% ¢¢ à 16.4% òà ¢¢ 25.9%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