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控制系统建模方法
纯延迟现象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扰动发生的地点与 测定被控参数位臵有一定距离。
图2.7 有纯延迟的单容水箱
图2.7 有纯延迟的单容水箱
d h T + Δh = KΔμ dt
无延迟的单容水箱的微分方程
有纯延迟的单容对象的微分方程为
dh T dt
+Δh = KΔu(t -
0
)
(2-17)
Qi K u = u
于是可得式(2-8)对应的增量微分方程 d T MC + HAΔT = K uΔu (2-9) dt 令 τ=
MC HA
Ku K= HA
则上式可写为 (2-10)
Τ
dT dt
+ ΔT = KΔu
可得炉内温度变化量对控制电压变化量之间的 传递函数为 G(s) = T ( s ) u ( s )
测试法建模又可分为经典辨识法和现代辨识法 两大类。 经典辨识法只需对少量的测试数据进行简单的 数学处理, 现代辨识法可以消除测试数据中的偶然性误差 即噪声的影响,需要处理大量的测试数据。
2.1 过程控制系统建模概念
2.2 机理建模方法
2.3 测试建模方法
2.2.1 单容对象的传递函数 1、单容水槽 水流入量Q1由调节阀开度μ加以控制,流出量Q0则由 用户根据需要通过负载阀来改变。 被调量为水位h,它反映水的流入与流出之间的平衡关 系。 分析水位在调节阀开度扰动下的动态特性。
K = s 1
(11)
3、压力对象
压力对象如图所示.
dp0 RC +Δ dt
p0
=Δ
pi
可得容器压力变化量与进气压力变化量 之间的传递函数如下:
p0 (s) G(s)= p (s) = i
1 RCS 1
单容被控对象动态特性都是一阶惯性环节
2.2.2 具有纯延迟的单容对象特性 有一储水槽调节阀1距水槽有一段较长的距离。调 节阀1开度变化所引起的流入量变化ΔQi,需要经 过一段传输时间 T0,才能对水槽液位产生影响, T0 是纯延迟时间。
Δ Q-iΔ Q = 0
dV =A dt
dh dt
Δ Qi 是由控制阀开度变化Δμ引起的,当阀前 后压差不变时,ΔQi与Δμ成正比关系,即 ΔQi= K Δμ
K 为阀门流量系数(m/s)。
流出量与液位高度的关系为
Q = A0
2gh
=K
h
•(2—3)
式(2—3)是一个非线性关系,如图 2.3所示,在平衡点( h0、Q0)附近 进行线性化,得 h R= (2—4)
2、要有先验知识 在建模中,被控对象内部所进行的物理、化学 过程符合已经发现的许多定理、原理及模型。 在建模中必须掌握建模对象所要用到的先验知 识。
3、试验数据 过程的信息能通过对对象的试验与测量而获得。 数学建模的信息源如下图2.1所示:
被控对象数学模型的要求:要求它准确可靠。 在线运用的数学模型要求实时性。 在建立数学模型时,要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 需要做很多近似处理: 如:线性化、分布参数系统集总化和模型降阶处理等。
一般用于控制的数学模型并不要求非常准确。 闭环控制本身具有一定的鲁棒性,模型的误差 可以视为干扰,闭环控制在某种程度上具有自 动消除干扰影响的能力。
2.1.2
过程控制系统建模的两个基本方法
1、机理法建模
根据生产过程中实际发生的变化机理,写出各种 有关的平衡方程
如:物质平衡方程;能量平衡方程;动量平衡方程 以及反映流体流动、传热、传质、化学反应等基 本规律的运动方程,物性参数方程和某些设备的 特性方程等,从中获得所需的数学模型。
d h2 d h2 Ku R1C1 2 u (2.29) dt dt C2 2 d h2 d h2 1 1 1 T 2 u G( s) TS 1 Ta S dt dt Ta
图2.10 双容水槽
(1)、具有自平衡能力的双容对象
两个串联对象的模型,在流入端,阀门开度有 微小扰动的情况下,被控参数 h2 的动态方程可由几个关系式导出。
Q1 - Q2 = C 2
dh2 dt
Q2
h2 = R2
h1 R1
Q1 = d h 1 Q = Qi C 1 1
过程控制系统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Zhu Hai
第二章 过程控制系统建模方法
干扰
给定值
x
e
控制器
p
控制阀
q
被控对象
被控变量y
测量值Z
测量变送器
第二章 过程控制系统建模方法
2.1 过程控制系统建模概念 2.2 机理建模方法
2.3 测试建模方法
用机理法建模的首要条件是生产过程的机理必 须为人们充分掌握,可以比较确切的加以数学 描述。 模型应该尽量简单,保证达到合理的精度。 用机理法建模时,出现模型中某些参数难以确 定的情况或用机理法建模太烦琐。此时就可以 用测试的方法来建模。
2.1.2
过程控制系统建模的两个基本方法
2、测试法建模
对应的传递函数为 G(s)=
H ( s ) U ( s )
K 0 s e = Ts 1
(2-18)
与式(2-7)相比多了延迟因子 e 0 s 。
2.2.3 无自平衡能力的单容对象特性 用惯性环节描述的单容对象,在被控量受到扰 动后,原来的平衡关系遭到破坏,但随着被调 量的变化不平衡越来越小,被调量能够自动地 稳定在新的平衡点上,这种特性称为自平衡。 具有自平衡特性的被控对象称为自平衡过程。 这是一种稳定的过程。
对于无自平衡能力的单容对象其动态方 程为
dh A =Δ dt
Qi
= K u u
(2—19)
A——液槽截面积。
将式(2—19)改写为 dh = K u u = dt A
式中:ε=
u
(2—20)
K u 称为响应速度。 A
对式(2-20)求解可得
u t h = u t = Ta 1 A
其传递函数为
H 2 ( s ) K G(s) = U ( s) = T1T2 s 2 (T1 T2 ) s 1
若双容对象调节阀 1 开度变化所引起的流入量 还存在纯延迟,则其传递函数可推导为
K H 2 ( s ) s G(s)= = e 2 T1T2 s (T1 T2 ) s 1 U ( s )
Qi = K u u
dt
消去中间变量可得
T1 T2 +
d h2 2 dt
2
dh2 + ( T1 + T2 ) dt
h2
=K
u
C1、C2——两液槽的容量系数; R1、R2——两液槽的出水端的阻力; T1= R1C1——第一个容器的时间常数; T2=R2C2——第二个容器的时间常数; K= KuR2——双容对象的放大系数。
0
1 1
图2.11 双容对象的阶跃响应曲线 (a)无延迟 ,(b)有延迟
(2)、具有自平衡能力的多容对象
有 n 个相互独立的多容对象的时间常数为 T1 、 T2….Tn,总放大系数为K,则传递函数为
K G(s)= (T1 s 1)(T2 s 1) (Tn s 1)
若T1=T2=……=Tn=T
当这种被调量的平衡关系破坏后,不平 衡不因被调量的变化而改变,被调量而 以固定的速度一直变化下去而不会自动 地在新的水平上恢复平衡。这种现象不 具有自平衡特性,称为无自平衡过程。 这种过程是临界稳定的,它需要很长时 间,被调量才会有很大的变化。
还有一类不稳定的过程,原来的平衡一旦被破坏 后,被调量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发生很大的变化。
2、电加热炉
被控参数为炉内温度T,控制量为电热丝两端电压u 加热丝质量为M,比热为C,传热系数为H,传热 面积为A,未加温前炉内温度为T0,加温后的温度为 T
根据热力学知识,有
d (T T0 ) MC + HA(T-T0)=Qi dt
(2-8)
式中: Qi 为单位时间内电热丝产生的热 量。 Qi 与外加电压u的平方成比例,故 Qi 与u是非线性关系。 在平衡点(Qo、U0)附近进行线性化,得
另有一些被控对象,其流出端是用容积式的计 量泵排出恒定的流量Q,其值与液位的高低无 关。 当流入端的流量发生阶跃扰动时,原来平衡关 系被破坏,液位发生变化。 由于流出端流量保持不变,则液位或者上升, 直至水溢出液槽;或者下降,直到液槽里的水 被抽完为止。
图2.8 无自平衡能力的单容水槽
内容
建立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
可分为机理法和测试法两大类
第一节介绍建模的概念、条件 机理法建模、测试法建模两种方法的基本思路。
第二节推导了建模的过程,机理建模的方法。 掌握测试法建模的原理和推导步骤。 第三节四种测试建模的方法、特点 测试动态特性的时域法、频域法 统计相关法和最小二乘法。
1—控制阀门 2—水槽 3—负载阀(液阻R)
单容水槽
各量定义如下: Qi——输入水流量的稳态值( m3/s); ΔQi ——输入水流量的增量(m3 /s); Qo ——输出水流量的稳态值(m3 /s); ΔQo ——输出水流量的增量(m3 /s); h——液位的高度(m); ho ——液位的稳态值(m); Δh——液位的增量(m); μ——调节阀的开度( m2);
对应的传递函数为
Ta = K = u
为响应时间。其
1 1 H ( s ) G(S)= U ( s ) = T (2-22) s a 这是一个积分环节,响应曲线如图所示。
•无自平衡能力单容对象阶跃响应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