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申线(高溧段)航道杨家湾船闸工程TJ2标段防洪堤填筑分项工程方案编制人:审核人:批准人:南京航务工程有限公司YJWCZ-TJ2标项目经理部2013年9月25日一、编制依据 .................................................................................................................................. - 2 -二、工程概况...................................................................................................................................... - 3 -三、施工总体部署.............................................................................................................................. - 4 -四、施工准备 (10)五、施工方案 (11)六、进度计划 (15)七、质保措施 (15)八、安全、文明施工措施 (16)防洪堤填筑工程施工方案一、编制依据1、芜申线(高溧段)航道整治工程杨家湾船闸工程土建施工项目YJWCZ-TJ2标段招标文件2、芜申线(高溧段)航道整治工程杨家湾船闸工程土建施工项目YJWCZ-TJ2标施工合同协议书3、芜申线(高溧段)航道杨家湾船闸工程TJ2标段施工图。
4、水文、地质勘察资料5、施工规范(1)《堤防工程施工规范》SL260-98(2)《防洪标准》GB50201-94(3)《水运工程测量规范》(JTJ203-2001);(4)《水工混凝土结构施工规范》DL/T5144-2001(5)《碾压式土石坝施工规范》DL/T5129-2001(6)《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SL52-93(7)《港口及航道护岸工程设计与施工规范》(JTT300-2000);(8)《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检验与评定规范》SL176-2007(9)《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收规程》SL223-1999(10)《堤防工程施工质量评定与验收规程》(试行)SL239-1999(11)《水运工程质量检验标准》(JTS257-2008)二、工程概况新建防洪大堤堤顶中心线长2197m,大堤迎水侧和背水侧均采用二级土坡型式,断面方案,如下:(1)远调码头及停泊锚地段防洪大堤(约540m)采用PCC管桩地基处理;大堤顶宽6m;迎水侧高程9.0m以下边坡为1:3(采用15cm厚C20模袋混凝土防护),高程9.0m 以上边坡为1:2.5(采用25cm厚C20混凝土联拱格梗草皮防护),高程9.0m平台宽5m;背水侧边坡高程9.0m以下为1:5,高程9.0m以上为1:3,高程9.0m平台宽5m,背水侧采用撒草籽的方式进行防护。
大堤采用外购土或非淤泥质土(其中○31层粉质粘土掺灰重量比为3%)进行填筑,背水侧9.0m平台下采用疏浚土反压。
(结构断面见附图一)(2)远调码头及停泊锚地段之外的防洪大堤(约1657m)采用扩大征地放缓边坡的方案;大堤顶宽6m;迎水侧高程9.0m以下边坡为1:5(采用15cm厚C20模袋混凝土防护),高程9.0m以上边坡为1:2.5(采用25cm厚C20混凝土联拱格梗草皮防护),高程9.0m平台宽10m;背水侧边坡高程9.0m以下为1:5,高程9.0m以上为1:3,高程9.0m 平台宽5m,背水侧采用撒草籽的方式进行防护。
大堤采用外购土或非淤泥质土(其中○31层粉质粘土掺灰重量比为3%)进行填筑,为合理利用土方,迎水侧高程9.0m平台下采用非疏浚土反压,背水侧高程9.0m平台下采用疏浚土反压。
(结构断面见附图二)堤防工程主要工程量建设单位:南京市航道工程建设指挥部办公室建设单位现场管理机构:芜申线南京段航道整治工程现场指挥部勘察单位: 中交水运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设计单位: 中交水运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监理单位: 江苏科兴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施工单位:南京航务工程有限公司质量监督机构: 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工程质量监督局安全监督机构: 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工程质量监督局三、施工总体部署3.1施工总体部署整个工程岸线长,工作量较大且需经历两个汛期。
考虑到度汛安全,以及老堤土综合利用的原则,以及现场施工条件情况及结构形式,将本工程计划分成四个区域段进行施工。
上北一区(WSX256-WSX265)、上北二区(WSX266-WSX275)、远调站区(WSX276-WSX285)、上南一区(WSX286-WSX300)。
根据现场情况,从第一区域开始施工,按照区域号从小到大开始逐个施工。
在上北一区施工完成后进行上北二区施工时,将上北一区原有大堤进行拆除,拆除后的非淤泥质土用于填筑上北二区的大堤。
并在上北一区和上北二区临界位置填筑一临时便道,即可用于防汛也可以作为临时便道进行运输施工。
远调站区及上南一区施工类似于上北一区和上北二区施工。
3.2项目管理组织机构图3.3防洪堤填筑工作流程图防洪堤填筑工作流程图土料实验基面清监理测量装运备整机械不易碾压时人工配合夯测定土壤压自检报送压实不合格翻动处理分层填压至设计下一层监理3.4防洪堤填筑土方调配上北一区新堤填筑将全部采用外购土方,上北二区、远调站区填筑土方采用外购土方与老堤开挖土方相结合,上南一区老堤全部土方作为弃土方的方案。
具体调配见下表。
土方调配一览表单位:万m³页脚内容17土方调配平面示意图北质土填筑上北二区大堤,淤泥质土就近外弃。
及新老大堤衔接封闭。
然后开挖上北二区老大堤非淤泥质土填筑远调站大堤,淤泥质土就近外弃。
北一区新老大堤衔接封闭土方填筑远调站区新老大堤衔接封闭。
然后开挖远调站区老大堤,非淤泥质土填筑上南一区大堤,淤泥质土就近外弃。
开挖上南一区老大堤,挖土就近外弃。
说明:1、该土方调配方案仅限于枯水季节。
2、第三区域施工,在PCC管桩施工结束,达到设计规定的强度后开始施工。
3、各个区域施工按图依次进行。
页脚内容17四、施工准备4.1现场准备:临时设施:布置好水电设施;做好临时道路,保证施工期间的正常交通;修筑场内土方运土主干道。
临时排水:清表后在地表挖设一条临时排水沟,防止地表水流入基坑。
排水沟内两头各挖设一个集水井,井内安设一台潜水泵,将收集的地表水排入河内。
施工技术准备工作基坑开挖前,项目部测量工程师必须向现场测量人员进行技术交底,交底内容包括防洪堤填筑的断面形式、平面尺寸、边坡、底标高、铺料厚度及碾压要求等。
项目总工向项目部技术员及施工队技术员进行技术交底,交底内容包括施工工艺、方法及施工中的难点等。
安全工程师向项目部安全员及现场安全负责人进行安全交底,包括现场施工中易发生安全事故的隐患点、施工中应注意的安全事项等。
4.2测量、放样填筑前进一步精确放样,并报请监理工程师检查、验收、复核,经监理工程师书面批准同意后才可进行填筑。
工程基线相对于邻近基本控制点,平面位置允许误差±30mm~±50mm,高程允许误差±30mm。
堤防断面放样,其测点相对设计的限值误差,平面为±50mm,高程为±30mm,堤轴线点为±30mm。
高程负值不得连续出现,并不得超过总测点的30%。
堤防基线的永久标石、标架埋设必须牢固,施工中须严加保护,并及时检查维护,定时核查、校正。
堤身放样时,应根据设计要求预留堤基、堤身的沉降量。
4.3机械、设备及材料准备:施工机械、施工工具、设备及材料的型号、规格、技术性能应根据工程施工进度和强度合理安排与调配。
投入的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表五、施工方案5.1堤基施工5.1.1堤基施工前,应根据勘测设计文件、堤基的实际情况和施工条件制订有关施工技术措施与细则。
5.1.2堤基地质比较复杂、施工难度较大或无现行规范可遵照时,应进行必要的技术论证,并应通过现场试验取得有关技术参数。
5.1.3当堤基冻结后有明显冰夹层和冻胀现象时,未经处埋,不得在其上施工。
5.1.4对堤基开挖或处理过程中的各种情况应及时详细记录,经验收合格后,方能进行堤身填筑。
5.1.5基坑积水应及时抽排,对泉眼应分析其成因和对堤防的影响后予以封堵或引导;开挖较深堤基时,应防止滑坡。
5.2堤基清理5.2.l堤基基面清理范围应在设计基面边线外30cm~50cm。
5.2.2堤基表层不合格土、杂物等必须清除,堤基范围内的坑、槽、沟等,应按堤身填筑要求进行回填处理。
5.2.3基面清理平整后,应及时报验。
基面验收后应抓紧施工,若不能立即施工时,应做好基面保护,复工前应再检验,必要时须重新清理。
5.2.4位于塘内的堤防堤基清理,应先抽干塘内积水,在堤身边界以外一定位置按需要构筑临时围堰,在堤身范围内清淤至合格基层 1.5m以外,并保持基坑内经常排水,保证堤防填筑施工要求。
5.2.5清基深度平均为30cm。
清基土方采用推土机推运,采用1.0立方米反铲挖掘机配8t自卸汽车运至取土坑回填或业主指定的弃土区。
其他堤基开挖、清除的弃土、杂物、废碴等,均应运到指定的场地堆放。
5.3现场碾压试验及室内试验土方填筑前,还要进行各类土质的室内击实试验,土样采集按照技术条款的规定和监理工程师的指示进行,通过试验以确定各种土质的最大干密度、施工控制干密度和最优含水量等参数。
土方填筑前,项目部将会同监理工程师共同进行碾压试验,通过试验来确定各类土质的压实机具、铺土厚度、铺土方法、土块粒径、碾压遍数、含水量的适宜范围及有效压实厚度等施工方法和参数,批准后的试验成果即作为施工质量控制的标准。
碾压试验方法:在场地中线一侧的相连两个试验小块,铺设土质、天然含水量、厚度均相同的土料;中线另侧的两个试验小块,土质和土厚均相同,含水量较天然含水量分别增加或减少某一幅度;铺上厚度和土块限制直径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不做比较;每个试验小块,按预定的计划、规定的操作要求,碾压至某一遍数后,相应在填筑面上取样做密度试验;每个试验小块,每次的取样数应达12个,采用环刀法取样,测定干密度值;应测定压实后土层厚度,并观察压实土层底部有无虚土层、上下层面结合是否良好、有无光面及剪力破坏现象等,并作记录;压实机具种类不同,碾压试验应至少各做一次;若需对某参数做多种调控试验时,应适当增加试验次数;碾压试验的抽样合格率,宜比大规模施工时规范规定的合格率提高5个百分点。
试验完成后,应及时将试验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绘制干密度值与压实遍数的关系曲线等。
根据碾压试验结果,提出正式施工时的碾压参数。